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教师在专业地位、专业知识方面一直努力地改进中,目前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整体专业知识水平已经得到很大提高,但教师的专业地位没有显著提高,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仍需要很大的完善,针对认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早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从而保证为基础教育筛选更多的优质教师。
【关键词】教师资格认证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26-02
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一直起着积极地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报考教师资格人员的骤增,在资格认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资格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1)准入条件低、学历要求低、认证标准不明确
我国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小学教师应具备中专学历,初中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学历、高中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显然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于2010年先后新补了小学、初中的教师要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标准还很低,而且还有一些教师根本就没有达到标准。
在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中对“教师职业必修的学科和教育专业课程以及教学能力等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对于认证标准中最为重要的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标准规定不够具体。[1]《教师法》没有对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做详细的规定,只是说取得相应的学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没有详细的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教育教学能力,怎么去判断教学能力,标准在哪里?教学能力它包括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设计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但是在认证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去验证这些能力,只能凭借主观的判断。
(2)认证过程形式化、考试内容单一化
教师资格的认证过程只重视审核的最终结果,对于过程的把关没有做到严格。比如在审核时对于申报者的思想品德素质只是靠一张思想鉴定表去评价,没有去深入的调查申请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修养。寇尚乾、黄步光指出我国的现有法律法规对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程序与方式的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因而造成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2]在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我们除了对申请者的身份、学历、思想品德、普通话水平审核外,还对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这个能力主要通过考试和面试中说课来进行,而考试内容仅局限在教育类的那几门课程采取笔试形式,面试只是简短的试讲。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缺乏灵活性,并且对申请者的能力考察的不全面、不深刻。对申请者的综合知识、专业知识没有严格的要求,这种静态的资格认证不能和教师以后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这种严重的应试化考试使每个申请者都有机可乘,申请者的教学能力、教学机智、心理健康、职业素养等内在方面都不能得以验证。[3]
(3)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组织管理不完善
目前的教师资格认证系统由承担管理职责的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由其授权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高等学校及其组织的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构成。这一组织结构, 与将师资培育视为专业化体系的西方各国的师资认证体系相比, 既不完善也难以自成体系。[4]教师资格证的终身制,李永鑫、肖荣勋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对教师资格证书终身有效的不合理性做了辩证分析即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其知识和能力都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终身性在某种程度上滋长了一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这种现状,不仅影响教师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的质量,也将影响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进程,激化教师“入口”、“出口”的矛盾。因此,适当的对教师队伍中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授予终身资格是可行的,但是对全部的教师都授予终身有效的教师资格是不合理的。[5]
二、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严格把关准入条件、提高学历要求
我国目前对申请认定各类教师资格人员的相应学历要求,已经不适应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当逐步提高学历标准。建议将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初中教师资格的学历提高到大学本科,高校教师资格学历提高到硕士研究生学历,适当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学历。[6] 刘敏指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采取非平衡战略,应在严格按照现行教师资格条件,统一全国教师资格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可率先试行提高教师资格标准,如小学教师资格逐步提高到专科,初中教师逐步提高到本科”。[7]提高教师的学历要求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积极响应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偏远的山区,针对这样的地区应放宽要求,鼓励教育发展。
(2)严格规范认证程序、完善考试内容
只有一套严格的规范程序,才能充分有效地落实教师资格制度。史晓宇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认为“我们应该把教师资格认证看作一个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维护这项制度的严肃性,使其真正的发挥它应用的作用。”[8]考试内容的完善问题,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考察,还应与教师资格申请者所申请的学科要求相联系, 与当时的教育改革相匹配,考试题目要有层次性,能够检测申请者的实际能力。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对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也应纳入考试的范围。
(3)完善证书体系、取消终身制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依次划分为7 个层次,既无按照教授学科更细的划分,也无依照任教年限或职称作分级上的设置, 并且一经获得终身有效。虽然未必要如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教师资格种类划分那样之细, 但是目前这样笼统的层次划分,难免会产生一些弊端, 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 跨科目授课、跨级任教的教师屡见不鲜,而终身有效的资格不免使一些教师滋生得过且过的心态, 不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等教育师资的教师资格, 应按教授学科进行划分, 按照目前中学所授课程做一一对应的设置,如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高中语文教师资格,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高中数学教师资格等;幼儿园、小学教师原则上不做划分, 但计算机、外语教师须经专门的审查;中小学、幼儿园、专业中学教师资格,应一律依照目前的教师职称级别, 作分级划分, 同时按证书有效年限划分。如一般来说,本科程度师资进入高中任教满一年见习期后即可成为二级教师, 同时可授予短期教师资格证书, 有效期为5 年,5 年后对其进行二次认定, 认定通过则可按照其综合评定成绩, 授予长期证书或终身证书,并可评为一级教师,特级教师可授予那些持有终身证书并确实在教学第一线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型教师;或者取消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级别, 代之以分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书, 按照相应的证书确定工资标准与课时费。[9] 三、展望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未来走向
以上这些学者针对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现存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对策,产生了积极影响。针对教师资格证的等级划分部分,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笔者建议应该把教师资格证按学科具体的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小学教育阶段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我们可以针对这些课程及其本身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就是把资格证书具体到各个课程。同样初中、高中也采取此方法,这样就达到真正的术业有专攻了。然而社会上身体有缺陷的残疾青少年占据很大的比例,他们同样有权利接受教师。针对这些人也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缺陷设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参照美国教师资格证的分类,也可以效仿他们根据学生发展水平来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来划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再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幼儿期(1-3岁)、儿童期(3-5岁)、少年期(5-12岁)、青少年期(12-20岁)、青年期(20-25岁),设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把这些阶段特征和具体的学科结合起来,就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师资格证书种类。当然这种分类只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也要清晰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8,(10).
[2]寇尚乾,黄步光.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程序与方式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2).
[3]潘志琴.非师范类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7).
[4] [13]谢安邦.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推动师范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2)
[5]李永鑫,肖荣勋.中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6]季凌云,沈惠君,鲁素凤.完善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
[7]刘敏.关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及其实施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8]潘胜寒,赵瑞情.关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政策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9]吴小伟、郑刚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当代教育论坛,2013,(1)
江苏省“非师范生兼修教师教育课程制度与模式研究---基于教师教育开放体系及其教师入职资格认定改革的视角”课题成果
【关键词】教师资格认证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5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226-02
我国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一直起着积极地作用,但是近年来随着报考教师资格人员的骤增,在资格认证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一、教师资格认证中存在的问题
(1)准入条件低、学历要求低、认证标准不明确
我国的《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规定小学教师应具备中专学历,初中教师应具备大学专科学历、高中教师应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显然和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尽管我国于2010年先后新补了小学、初中的教师要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标准还很低,而且还有一些教师根本就没有达到标准。
在教师资格认证标准中对“教师职业必修的学科和教育专业课程以及教学能力等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对于认证标准中最为重要的教师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标准规定不够具体。[1]《教师法》没有对教师资格认证标准做详细的规定,只是说取得相应的学历,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没有详细的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什么是教育教学能力,怎么去判断教学能力,标准在哪里?教学能力它包括组织能力、交往能力、设计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但是在认证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法去验证这些能力,只能凭借主观的判断。
(2)认证过程形式化、考试内容单一化
教师资格的认证过程只重视审核的最终结果,对于过程的把关没有做到严格。比如在审核时对于申报者的思想品德素质只是靠一张思想鉴定表去评价,没有去深入的调查申请者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修养。寇尚乾、黄步光指出我国的现有法律法规对教师资格制度实施程序与方式的规定不够明确、具体,因而造成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差。[2]在教师资格认证过程中我们除了对申请者的身份、学历、思想品德、普通话水平审核外,还对其教育教学能力考察。这个能力主要通过考试和面试中说课来进行,而考试内容仅局限在教育类的那几门课程采取笔试形式,面试只是简短的试讲。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缺乏灵活性,并且对申请者的能力考察的不全面、不深刻。对申请者的综合知识、专业知识没有严格的要求,这种静态的资格认证不能和教师以后的继续教育结合起来。这种严重的应试化考试使每个申请者都有机可乘,申请者的教学能力、教学机智、心理健康、职业素养等内在方面都不能得以验证。[3]
(3)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组织管理不完善
目前的教师资格认证系统由承担管理职责的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由其授权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或高等学校及其组织的教师资格专家审查委员会构成。这一组织结构, 与将师资培育视为专业化体系的西方各国的师资认证体系相比, 既不完善也难以自成体系。[4]教师资格证的终身制,李永鑫、肖荣勋结合教师职业特点对教师资格证书终身有效的不合理性做了辩证分析即教师职业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其知识和能力都应该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终身性在某种程度上滋长了一部分教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理。这种现状,不仅影响教师培训或者继续教育的质量,也将影响教师队伍专业化的进程,激化教师“入口”、“出口”的矛盾。因此,适当的对教师队伍中专业水平高的教师授予终身资格是可行的,但是对全部的教师都授予终身有效的教师资格是不合理的。[5]
二、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严格把关准入条件、提高学历要求
我国目前对申请认定各类教师资格人员的相应学历要求,已经不适应一些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应当逐步提高学历标准。建议将小学教师资格的学历提高到大学专科,初中教师资格的学历提高到大学本科,高校教师资格学历提高到硕士研究生学历,适当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学历。[6] 刘敏指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采取非平衡战略,应在严格按照现行教师资格条件,统一全国教师资格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经济发达地区可率先试行提高教师资格标准,如小学教师资格逐步提高到专科,初中教师逐步提高到本科”。[7]提高教师的学历要求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在积极响应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一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偏远的山区,针对这样的地区应放宽要求,鼓励教育发展。
(2)严格规范认证程序、完善考试内容
只有一套严格的规范程序,才能充分有效地落实教师资格制度。史晓宇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认为“我们应该把教师资格认证看作一个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发展的过程,我们必须维护这项制度的严肃性,使其真正的发挥它应用的作用。”[8]考试内容的完善问题,教师资格考试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考察,还应与教师资格申请者所申请的学科要求相联系, 与当时的教育改革相匹配,考试题目要有层次性,能够检测申请者的实际能力。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对教学媒体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也应纳入考试的范围。
(3)完善证书体系、取消终身制
目前我国教师资格按照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等依次划分为7 个层次,既无按照教授学科更细的划分,也无依照任教年限或职称作分级上的设置, 并且一经获得终身有效。虽然未必要如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教师资格种类划分那样之细, 但是目前这样笼统的层次划分,难免会产生一些弊端, 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 跨科目授课、跨级任教的教师屡见不鲜,而终身有效的资格不免使一些教师滋生得过且过的心态, 不再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有鉴于此,我们认为:中等教育师资的教师资格, 应按教授学科进行划分, 按照目前中学所授课程做一一对应的设置,如初中语文教师资格、高中语文教师资格, 初中数学教师资格、高中数学教师资格等;幼儿园、小学教师原则上不做划分, 但计算机、外语教师须经专门的审查;中小学、幼儿园、专业中学教师资格,应一律依照目前的教师职称级别, 作分级划分, 同时按证书有效年限划分。如一般来说,本科程度师资进入高中任教满一年见习期后即可成为二级教师, 同时可授予短期教师资格证书, 有效期为5 年,5 年后对其进行二次认定, 认定通过则可按照其综合评定成绩, 授予长期证书或终身证书,并可评为一级教师,特级教师可授予那些持有终身证书并确实在教学第一线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型教师;或者取消中小学教师的职称级别, 代之以分级别的教师资格证书, 按照相应的证书确定工资标准与课时费。[9] 三、展望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未来走向
以上这些学者针对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现存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对策,产生了积极影响。针对教师资格证的等级划分部分,笔者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笔者建议应该把教师资格证按学科具体的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例如小学教育阶段开设有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我们可以针对这些课程及其本身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就是把资格证书具体到各个课程。同样初中、高中也采取此方法,这样就达到真正的术业有专攻了。然而社会上身体有缺陷的残疾青少年占据很大的比例,他们同样有权利接受教师。针对这些人也要根据不同的身体缺陷设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参照美国教师资格证的分类,也可以效仿他们根据学生发展水平来分类。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心理特征来划分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再根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论:幼儿期(1-3岁)、儿童期(3-5岁)、少年期(5-12岁)、青少年期(12-20岁)、青年期(20-25岁),设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把这些阶段特征和具体的学科结合起来,就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师资格证书种类。当然这种分类只能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实施,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不仅要掌握专业的学科知识,而且也要清晰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参考文献:
[1]李子江,张斌贤.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建设:问题与对策[J].教育研究,2008,(10).
[2]寇尚乾,黄步光.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程序与方式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2).
[3]潘志琴.非师范类人员进入教师队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1,(7).
[4] [13]谢安邦.完善教师资格认证体系,推动师范教育改革[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2)
[5]李永鑫,肖荣勋.中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8,(3).
[6]季凌云,沈惠君,鲁素凤.完善中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5,(13)
[7]刘敏.关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及其实施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8]潘胜寒,赵瑞情.关于我国教师资格制度的政策评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06).
[9]吴小伟、郑刚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当代教育论坛,2013,(1)
江苏省“非师范生兼修教师教育课程制度与模式研究---基于教师教育开放体系及其教师入职资格认定改革的视角”课题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