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采取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对患有慢性泪囊炎的患者进行临床手术的作用和注意事项。方法:从我院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的住院病例中随机挑选50位慢性泪囊炎患者,手术方式为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研究手术方案与术中、术后的情况,确认患者治疗效果与手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状况。结果:50名患者中有39名恢复健康,7名病情好转,4位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有效率达到了92%。手术无效的患者在后续治疗后症状也得到了相应的缓解。经过后续回访,患者均沒有出现并发症状,恢复效果保持良好。结论: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治疗效果较为有效,对慢性泪囊炎患者有明显的作用,可以减少其并发症状的发生,有较强安全性,适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
【中图分类号】R7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1-105-01
在眼科治疗中,慢性泪囊炎疾病患者相对常见,一般症状为溢泪,病情如果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手术,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1989年这种手术形式首次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中,手术效果良好。本文对以往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患者病例共计50例,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患有慢性泪囊炎。包括了男性28人,22位女性,年龄范围在20到66岁之间,诊断病情为慢性泪囊炎,患病时间最少为0.4年,最长为11年。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有长期的溢泪、溢脓、黏脓反流、泪道冲洗不畅等情况,之前进行保守治疗但没有对病情起到作用。患者临床资料中无其他严重疾病,适合采用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方式。
1.2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需要施行麻醉,要求患者采取平卧的方式,头部处于15度到30度角左右,将铺巾进行消毒操作。采用丁卡因或肾上腺素等药物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麻醉,结膜囊表面、行粘膜表面均需要完成麻醉,在行鼻丘黏膜下进行浸润麻醉。确认泪囊所处位置,在患者中鼻道的前上方切开载膜,处理泪囊内壁的上颌骨额突与肋骨连接处的骨质。使用泪道探针,在患者泪囊中小心探入,从鼻腔的上侧顶起泪囊内壁,使载膜瓣进到鼻腔,利用海绵块填压,完成载膜瓣的固定。
1.3治疗效果标准
在进行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临床治疗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将手术效果分成以下几类: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观察时间为半年。如果患者的病症、溢泪、流脓情况得到了去除,泪道冲洗顺畅,生活能力恢复正常,则患者病情已经治愈。如果患者的相关症状、溢泪、流脓并发症基本不存在,泪道冲洗较为顺畅,可以自己独立生活,则说明手术显效。如果病人的慢性泪囊炎症状、溢泪、流脓情形基本去除,但泪道冲洗并不顺畅,生活基本可以自我管理,则说明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术后患者症状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改善甚至情况恶化,则手术无效。
2.结果
50位病例手术过程均较为顺利,在手术之后需要追踪患者身体情况6个月。治愈39人,效果明显4人,治疗有效3人,治疗无效4人。
3.结论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从1989年开始应用,医学领域已经对其开展了30余年的研究,为了提高临床手术的有效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明确泪囊位置、所开骨窗大小等内容,减少手术中的误差,同时术后也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对于患者身体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泪囊定位是手术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一般通过枪状镊定位方式进行,以枪状镊在鼻外眼内眦部两臂尖端各自所处的位置为参考做好定位。另一种方式是从中鼻甲腋与泪囊的相对位置进行分析,找到泪囊所处方位。同时也要把握骨窗造口的大小与位置,在保证位置的准确情况下,手术过程中要尽量保证造口的大小适中,在手术之后也要使造口保持畅通,减少并发症状,缓解生病时出现的炎症。
除了保证手术过程的准确性,在手术之后也要注意相应的治疗。为了使造口在上皮化之前都能够保持顺畅,术后治疗是不可避免的流程。在刚完成手术后的阶段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行泪道,1到2次即可。另外如果患者泪囊较小或者并发炎症比较明显,术后可以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作用的滴眼液对患者眼部进行冲洗。在日常护理中也可以每天使用具有疗效的滴眼液,每天4次。术后治疗保持1周后,取下泪囊中塞入的海绵,对鼻腔完成清理。在出院前对患者鼻囊情况进行检查,与患者确认好复查时间,并及时回访,复查与回访保持在半年左右。在手术之后如果1个月情况良好,可以采用鼻用激素喷鼻,每天2次。鼻用激素的使用能够尽量减少患者术后副作用的发生,降低水肿情况,尽快使创面上皮化,引导患者正确地使用鼻用激素喷鼻,保证药物可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术后与患者的回访时间大概保持在半年左右,要求患者尽量定期复查,确认病情恢复进度,指导患者术后用药,提高用药效果,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副作用的发生。通过鼻内镜对患者造口状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肉芽要及时进行治疗。与患者保持沟通,纠正患者日常的不良习惯,减少炎症发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治疗过程与作用进行总结,50例患者中有百分之90以上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通过后续的随访也可以发现这种治疗方式能够保持一个较好的稳定性,患者恢复较快,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上效果较为理想。可以临床推广。在术中要注意流程规范,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锋, 王德辉.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疗效分析[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 11(5):298-298.
[2] 李华文.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0例[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1).
[3] 彭子刚, Peng, Zigang,等.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膜瓣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26(v.17):54+57.
[4] 赵瑞, 张珉, 何福春,等.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 18(1):80-81.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 重庆 409000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
【中图分类号】R7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01-105-01
在眼科治疗中,慢性泪囊炎疾病患者相对常见,一般症状为溢泪,病情如果较为严重则需要进行手术,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1989年这种手术形式首次应用于慢性泪囊炎的治疗中,手术效果良好。本文对以往手术病例进行分析,总结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治疗作用,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患者病例共计50例,于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患有慢性泪囊炎。包括了男性28人,22位女性,年龄范围在20到66岁之间,诊断病情为慢性泪囊炎,患病时间最少为0.4年,最长为11年。症状严重程度不同,有长期的溢泪、溢脓、黏脓反流、泪道冲洗不畅等情况,之前进行保守治疗但没有对病情起到作用。患者临床资料中无其他严重疾病,适合采用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治疗方式。
1.2手术方法
手术过程需要施行麻醉,要求患者采取平卧的方式,头部处于15度到30度角左右,将铺巾进行消毒操作。采用丁卡因或肾上腺素等药物对患者不同部位进行麻醉,结膜囊表面、行粘膜表面均需要完成麻醉,在行鼻丘黏膜下进行浸润麻醉。确认泪囊所处位置,在患者中鼻道的前上方切开载膜,处理泪囊内壁的上颌骨额突与肋骨连接处的骨质。使用泪道探针,在患者泪囊中小心探入,从鼻腔的上侧顶起泪囊内壁,使载膜瓣进到鼻腔,利用海绵块填压,完成载膜瓣的固定。
1.3治疗效果标准
在进行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临床治疗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将手术效果分成以下几类: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观察时间为半年。如果患者的病症、溢泪、流脓情况得到了去除,泪道冲洗顺畅,生活能力恢复正常,则患者病情已经治愈。如果患者的相关症状、溢泪、流脓并发症基本不存在,泪道冲洗较为顺畅,可以自己独立生活,则说明手术显效。如果病人的慢性泪囊炎症状、溢泪、流脓情形基本去除,但泪道冲洗并不顺畅,生活基本可以自我管理,则说明治疗有一定的效果。如果术后患者症状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改善甚至情况恶化,则手术无效。
2.结果
50位病例手术过程均较为顺利,在手术之后需要追踪患者身体情况6个月。治愈39人,效果明显4人,治疗有效3人,治疗无效4人。
3.结论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从1989年开始应用,医学领域已经对其开展了30余年的研究,为了提高临床手术的有效率,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明确泪囊位置、所开骨窗大小等内容,减少手术中的误差,同时术后也要进行相应的管理,对于患者身体恢复有明显的效果。
泪囊定位是手术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一般通过枪状镊定位方式进行,以枪状镊在鼻外眼内眦部两臂尖端各自所处的位置为参考做好定位。另一种方式是从中鼻甲腋与泪囊的相对位置进行分析,找到泪囊所处方位。同时也要把握骨窗造口的大小与位置,在保证位置的准确情况下,手术过程中要尽量保证造口的大小适中,在手术之后也要使造口保持畅通,减少并发症状,缓解生病时出现的炎症。
除了保证手术过程的准确性,在手术之后也要注意相应的治疗。为了使造口在上皮化之前都能够保持顺畅,术后治疗是不可避免的流程。在刚完成手术后的阶段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行泪道,1到2次即可。另外如果患者泪囊较小或者并发炎症比较明显,术后可以采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或者其他具有相应作用的滴眼液对患者眼部进行冲洗。在日常护理中也可以每天使用具有疗效的滴眼液,每天4次。术后治疗保持1周后,取下泪囊中塞入的海绵,对鼻腔完成清理。在出院前对患者鼻囊情况进行检查,与患者确认好复查时间,并及时回访,复查与回访保持在半年左右。在手术之后如果1个月情况良好,可以采用鼻用激素喷鼻,每天2次。鼻用激素的使用能够尽量减少患者术后副作用的发生,降低水肿情况,尽快使创面上皮化,引导患者正确地使用鼻用激素喷鼻,保证药物可以发挥真正的作用。
术后与患者的回访时间大概保持在半年左右,要求患者尽量定期复查,确认病情恢复进度,指导患者术后用药,提高用药效果,同时也能够减少患者术后副作用的发生。通过鼻内镜对患者造口状况进行检查,如果发现肉芽要及时进行治疗。与患者保持沟通,纠正患者日常的不良习惯,减少炎症发作。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的治疗过程与作用进行总结,50例患者中有百分之90以上病情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通过后续的随访也可以发现这种治疗方式能够保持一个较好的稳定性,患者恢复较快,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式,在治疗慢性泪囊炎上效果较为理想。可以临床推广。在术中要注意流程规范,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锋, 王德辉.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术的疗效分析[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 11(5):298-298.
[2] 李华文. 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0例[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7(1).
[3] 彭子刚, Peng, Zigang,等.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膜瓣泪囊鼻腔吻合术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26(v.17):54+57.
[4] 赵瑞, 张珉, 何福春,等. 鼻内镜下保留鼻黏骨膜瓣泪囊鼻腔造口术临床疗效分析[J]. 当代医学, 2012, 18(1):80-81.
重庆市黔江区中医院 重庆 40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