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静观皆自得(外二篇)

来源 :雪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紫云兄相邀,去北山土楼观和喇宗静道长论道、吃斋饭。于是,和着淡淡的花香,伴着安暖的脚步,闻着城市的信息,竟向土楼观。
  农历丁酉年五月十八日,在我穿过楼下的麒麟湾时,看见了许多休闲的人,有的坐在闲椅上,有的在广场上跳舞,也有的围聚在一起,唱经典老歌。做为一名匆匆过客,穿行广场,静观城市的风景,轻抚内心的安宁。我始终相信,一个人要做到心如止水,才能感悟到“以静制动”、“宁静致远”的妙境。
  其实,人的一生都是在静与动之间度过的。就像一粒高原上的青稞,经过发芽、生长、成熟、才能归仓,再回到原来青稞的“静”,从静到动,再从动回到静,这就回归了本性。回归了“静”的本真,这才是万事万物不变的法则。因此,我们每个人在尘世中修行,真的需要经常对自己说:“不管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宽慰自己,尽量让自己开心,不需要对世界那么悲观,更不需要为外界的无常,所遇到的人和事感到难过,要学会在忙碌的工作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静观云卷云舒,安抚厌烦内心,让我们在平凡中学会忍让,学会承受,学会坚持。在浮躁的尘世学会领悟学会问道。因此,我依着国学清新的脉络,感悟《道德经》的哲理,疲累的内心时常会获得舒缓,安静且欢喜。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第16章)。实际上,老子一直在告诉我们,在尘世间力戒精神的动荡与浮躁,一定要保持一颗心灵的安然。
  在我们生活的过程中,当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浮躁,当我们的思想已不澄清,当我们的心灵失去恬静,我们就不得不下一番致虚守静的工夫不可。水静才能鉴物,人静才能明理。有时候,我们真的需要抽出一点时间,安抚一下内心的世界。比如去道观里走走,听一听殿内的磬音,这样就会拂醒尘世间的几份迷茫,让浮躁的心灵渐渐归于沉静。这些年,我也是才慢慢回归到了一个修行的过程,在尘世中认真地修炼着这颗浮躁的心灵。当然,有时候也会被莫名的俗事所缠绕。因此,我就会读一些《道德经》《南华经》《易经》等经典书籍,并抽点时间到道观里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沾染一些开悟灵性的天目玄境。越是这样我越觉得自己悟道的觉悟不够,纵有一颗问道之心,依旧只是站在悟道的边缘。有时,又怕任何一个鲁莽的举动生出对神灵的不敬,从此不能修炼出道骨仙风,领悟不到“玄学”之曼妙。
  近两年,每次来北山土楼观都会让我丢下一些尘世的浮躁,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上纷纷纭纭的万类万物莫不“各归其根”的必然之美。如同深山里的松树与幽篁一片寂静,一阵疾风激起松涛掀起林叶,疾风过后又仍是“山静如太古”;又如晴朗的天空突然间阴云密布,转眼就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要不了多久又是雨过天晴,风和日丽。这些现象我们从自然界蓬勃生长的万物中不难看出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变化规律,它们无一不是从“无”到“有”,又从“有”返“无”。大海潮生潮落,植物花开花谢。认识和了解到事物变化之中变与不变的法则,我们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
  当下这个浮躁的时代,更需要把心沉静下来,珍惜当下,我们才能洞察世事和明察万物。当然,随着社会财富的增加,随着个人情欲的激活,人们对财富的贪婪也搅扰了每个人内心的平静,对权势的追逐也就损害了思想的澄明。人们成天只是关心银行存款的增减,只是看重官场地位的沉浮,只是注意社会名声的大小,完全沉浸于尘世的物欲之中,不仅观物难得其正,行事也有违其常。只有我们在生活中多感悟、多思考,才能恢复思想的澄明和心灵的宁静。
  记得宋代理学家程颢在《偶成》中有一句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这恰如一汪清澈的湖水,只有平静时,才能映出周围群山的倒影。如果水波汹涌动荡奔腾,那就除了听到自己的响声外,绝不会映出天上星月与地上的山峰。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理,生活中那些浮躁不安的举动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所以我们说,有慧根的人是因为他洞明了世事,在对生命的体验中使他参悟了人生。尘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扰乱他的心境了,因此,自然而然地归于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水平静后不仅可以朗鉴万物,也可以作为“定准”的水平仪;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如果宁静了,同样能鉴照天地的精微,甚至还可以明察万物的奥妙。所以说,平日里多保持一颗平静的内心,在遇到灾难和劫数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常人所不及的平静和安然,淡定与从容。
  万事万物尽管纷纷扰扰,终了无一不返回它的本真,而返本归根就叫“静”。可见清静无为才是万物的本性,只有清静无为才能在天下领袖群伦。
  一个人修炼的最高境界,也就是心神宁静。而我们在这个浮躁的尘世,却很难避开红尘的纷扰,一颗易感的心总是会被折射的光芒刺疼。因此,一个人闲下的时候真的需要找一处清凉的寄托。“戒躁守静”,安顿一下浮躁的内心才是根本。说真的,如果一个人就像今天学校里患了多动症的小学生一样,屁股一沾凳子就想去打球,打一下球又想去跳高。浮躁好动就难得静下来,静不下来又怎么能专心致志呢?
  我们说“道”无处不在。感悟“道”的微妙全存乎在于一颗心之间。其实,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美好的人生又如白驹过隙。人心迷失,善果不够。在尘世间,如果一个人能尽快醒悟,以空寂为守道之门,静心扫除万恶杂念,就能够顿悟圆通,直达彼岸,了却生死。这些对我们的人生帮助是很大的,尤其能够在人生失意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一种淡然超脱的境界。
  一個人,看破了红尘,了悟了生死。他们才会明白《周易》中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规律。就像庄子所言的坐忘一样,饮露喝风飘然而至,心中一片悠然。
  其实“道”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道”的微妙,“道”的大同,都是一样的,它能使你心灵安宁,处事淡然,遇事洒脱。有安贫乐道的高雅,弹古琴,读国学,避开浮躁,随遇而安。过简单的日子,还生活一个安整。   此刻,我正安静地穿行在城市的街道,一边走,一路想,眼前一座玄红色的山门映衬着金黄琉璃瓦,描金蓝底巨大的匾额上写着“尊德重道”。北山土楼观,己耀显眼前。
  在尘世中修行
  几十年哗然而过,如今已黑发转白。此刻,独坐在闲椅上,感受着夏日清凉,百花繁盛,云淡风轻,岁月安静。
  人生一世,皆是过客。匆匆的来,匆匆的走,为了生活,忙于奔波。在匆忙的人流中,谁能停一停仓促的脚步,欣赏一下周边的景,再找一阴凉处,怀揣着清凉的心,掸去尘世的灰,享受一会儿虚静的时空,让心灵超越红尘,在清爽的空气中,洗涤迷茫的浮尘。然后,再站起身缓慢地拥在人流中,继续人生的行程。人生是一条没有回头路的单程旅行,能否安静下心来,边思考,边看风景,丢掉烦恼,忘却悲伤,抛开功名利禄,不为物所累,不为情所困,来了就来了,走了也不挽留,去留随意,顺其自然,用一颗平常心,做一些平常事,不期待,也不妄想,只是一个人安静地感受无言的时光。
  浩瀚苍穹,茫茫宇宙。人生百年,瞬间即逝。人生旅途中的得与失,尘缘未了的情与爱,又算得了什么呢?老子曰,甚爱,必大费。所以说,遇事无须过于沉迷,也无须大悲大喜。一颗平常心如一池静水,清澈明净时就能映照你的婧影,方可显出美丽的容颜,内心的沉稳,自带的镇定。
  一个人的气韵,是多年的修炼才能成就的内在气质。当一个人看淡了人生,看惯了岁月的阴晴,人间的悲欢离合,方可感悟到尘世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随遇而安。到那时,你才会有所感悟,一碗素面知其味,一人行坐可得道。修身养性才是本,自然守静方为真。
  老子说过:“致虚极,守静笃。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致虚守静,实际上,就是告诉人们,修身养性要有一颗平常心,用平常之态,日常之理,回归本真,掌握规律,顺应自然,懂得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海纳百川,无私无欲,淡然处事,方可立于无险无患之地。
  修行是一种智慧的感悟,修身养性,明心见性。芸芸众生,在喧闹的尘世,寻觅简单的心境,平静实在的过日子,把平凡的日子,过出滋味来。随着步入中年,心中的雄心壮志,已渐渐远去,尘埃被岁月的风吹散,浮华在城市的拐角处消失,只留下朴素、简单,随遇而安,和一份清净的心境,独坐在夏日的闲椅上。曾经的曾经,经过了岁月的磨砺,经历了人世的沧桑,懂得了人走茶凉,了悟了人生不过百年,来也空空,去也匆匆。最后,都要在火葬场,化作一缕清风,随风而逝,飘荡在苍穹。了悟了生死,也就淡化了心性,愿守当下的安宁,相伴平凡的一生。
  前些日子,陪外地朋友去了趟马步芳公馆,游历一番之后,发现周边的楼房越盖越高,道路显得越发窄小,为了发展旅游项目,有意存留了这片以前的建筑物。几座旧宅院,被游人们不断地观看,青砖黛瓦,画栋飞檐,庭院深深,想想以前,辉煌一时,曾居住过的马步芳,而今人去楼空。只有进进出出的导游,还在述说着当年的历史。
  有时在楼下的麒麟湾,看着匆匆而过的人流,我只想在闲椅上安静地享受时光的清净,在一行一坐之中,感受隐身于闹市的心境。守着一份内心的安宁,过着属于自己的日子。
  这几天,我在静思的过程中,也常常怀念儿时的岁月。又恍如回到燕山脚下,还乡河畔,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里,守着一方水土,养着一方拙扑的山民。深耕细作,粗茶淡饭,精打细算,朴素勤俭。就如同姥姥的一生,从不受外界的纷扰,只守着平常的日子,平凡而普通,如路边卑微的小草,只是淡淡地活着,从不怨天尤人,只要有阳光,就会生机盎然。而我的姥姥也和大多数农民是一样的,过着百姓寻常的日子,平凡生养,从春到秋,播种收割,勤俭持家,一针一线,一朝一暮,直至终老,亦从未离开过这个生养过村庄的村庄,这个几代人走不出去的村庄,便是她们一生一世在尘世中修行的地方。
  姥爷是一个厚道、本分,老实的农民。弟兄三人,都生活在这个小山村。安安静静地过着漫长而贫苦的日子。姥姥距离这个村庄也就四十里的山路,通过媒人的红线,扯起了一根从此相伴一生,彼此相互照应,从此有了生活归宿的地方。姥爷这一生,多以吃亏是福来信奉人生。年轻时,为了生计,也闯过关东,主要以车把式来谋生,就是给别人赶马车,最后,落脚锦州。
  由于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就又回到了乡村。姥爷排行老二,老大最后在公社的合作社谋了个差事。老三,由于组织了村里担架队,参加了平津战役。尔后,就参军留在了部队,不久又回到县城当上了公安局长。一九五六年被下放回到农村,一九七五年病逝。平反后,追认烈士。他的孩子,现在也在县公安局谋职。姥爷的一生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倘若他没有从锦州回来,肯定变成了城里人的身份,但那又能怎样,我们不敢细想,但农民也有农民的好处,想来这也是前世的安排。
  我离开姥姥、姥爷,来到千里之外的父母身边。上学、工作、结婚、育儿。多年来,感受到了世间冷暖,生活艰辛。尽管如此,还是努力地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了生计流着汗水默默辛勤地工作,不知不觉已到中年,逐渐感受到春花秋月,思怨情仇,荣华富贵不过是过往烟云,人生百年,昙花一现,于人世无非一抹烟波。直到现在才感悟到,岁月的磨砺将铅华洗净时,留到最后的就是一颗浮尘的心,如何收放,淡定从容,波澜不惊,安静下来的仍然是那颗在尘世间跳动的心儿。心若无牵挂,奈何染风霜,来去自由心,才可逍遥游。
  前些年,见过藏族寺院里一位僧人。坐诊看病,不计报酬,有钱的要一点,没钱的送一些,生活简朴,认真修行。有人问,你这么多年,还记得给多少人看过病吗?他沉静地回答:“如果记下了,那就要求回報了。”是啊,不谋名利,不为回报,只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众生,超度生灵,给世人清凉与宁静,这是何等的境界。
  其实,人生亦是如此。尘世间的艰辛与孤独,寂寞与冷漠,生与死的别离,亦只有经历了,方知世事艰难,看惯了也就淡化了,就如同一缕轻柔的风,会有一种淡淡地感觉,在内心深处慢慢地觉悟,之后就没有了欲望,没有了理解悲喜,只是耐人寻味地望着天空。感慨悠悠苍海,吾本一物,得失沉浮,收放由心。   在尘世中修行,不仅修心还要修身,加强体育锻炼,亦是尘世中的修行,借以寻尘世健康,求得人生乐趣,带来运动与快乐的享受。工作中,做为一名管理者,也就是要把即将发生和未发生的事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的人,这期间的孤独与寂寞,只有管理者自己感知的到。业余时,作为一名诗人,也是要写出感化众生的文字,内容还要处理的简单、直接、明了。其各行业之间,达到一定的高度,其实都是相通的。行云流水,来去自如,不拘章节,信手拈来。


  其实,所有问题困扰我们的往往是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当下的生活。如果能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就会祛除心中的杂念,享受一种超然自在的人生。若不能了悟心中的烟火凡尘,哪怕隐于深山,做闲云野鹤,也同茫茫众生一样。只要了悟了心无外物,用平常心面对生活,无私无欲,自然可以摒弃杂念,享受自在的人生。大隐隐于市,所以说修行不现于任何场地,寺院深山,或是闹市一角,只要我们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会心随你动。
  云在青天水在瓶。人生百年随风散。大千世界,万物众生,该放就放,才会轻松轻松,快乐快乐过一生。想想天地万物,亦无短长,无论青松翠柏,姹紫嫣红,还是黄叶凋零,枯树青草,皆有不可言语的美丽与风华。
  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人到中年,感慨颇多,多少时光,随风而逝,芸芸众生,茫茫人海。而我这粒飘浮在尘世的微尘,终有一天也要回到埋葬姥姥、姥爷的墓地。此刻,坐在麒麟湾的闲椅上,徹悟人生,笑看风月,一切的一切,都会随时光逝去。也许有一天,那苍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就是此生的印证。
  独坐闲椅,望天发呆,几度夕阳,淡泊宁静。
  这也算是在尘世中修行吧!
  一盏清茶 静待落花
  静静品味一抹幽香,轻轻端起一盏清茶,悠然自由,随心而动。从茶桌下随意抽一本闲书,平和心境,涤净浊尘。安静地阅读,忘却周遭,享受美好,仿佛融入了水墨山水的意境,在想象的空间,犹如穿行到了如梦令、念奴娇、蝶恋花的时空之中。
  光阴就这样在心底静水深处流淌,在读书的意境中,恍如隔世一般,心头轻轻飘出一朵白云,一抹烟霞,一阵清风,一泓泉涌,汩汩地漫过你的思想,如夏日的凉风拂面徐来。这是一种让宁静遁入无形,让有形聆听灵性的顿悟,这种感觉好像云游到了仙境一样。
  光阴在虚度的过程中就这样过去了,逝去了。
  如今才明白,世界只是一个人的世界。时光只是在你心中衡量,开悟了,跟别人没有多大关系。一个人的感觉也只是一个人的感觉,那似水的年华,不及一盏清茶。
  生活在婆娑的世界,能否与世无争以顺其自然的心态面对人间百态尘世的纷扰?从心底看透事物的本质,感受出人生的真谛。然后用一种最好的、最适应自己的活法,活出完美的人生,轻轻松松身处凡尘,化身为莲,不染红尘。躲进闹市的一角,用一盏清茶,洗涤心灵的纯净,修炼自己的真心,遵循大道,顺道而行,不在意起起落落,得失相抵,祸福相依。
  殊不知,万物本无物,大千万象本无象。当你真正悟道了,睁开尘世微闭的玄妙之眼,一切的悲喜荣辱就不再那么重要了。也就明白了道的智慧之玄机,而且独立的思想,就可立于现实,又可超越现实。
  生活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不会永远无波无澜。生命的旅途就像一次爬山,时而巅峰,时而低谷,起起伏伏本是常态,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有一点非常重要,登上巅峰时不要过喜,陷入低谷时也不要过悲,正所谓,无喜无忧,无欲无求,不盈不亏,不止不休。所以,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我们要做到心平气和。
  随着时光飞逝,人心对一些事物的执念也会越来越淡。岁月无情催人老,静待落花满地时。一切都在不经意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一切都会过去,一切又都会到来,时光无法挽留。因此,我们也不必对一些事情总是干戈相向,毕竟谁都曾拥有过曾经的曾经,而曾经的总会有一天成为空虚的泡影。
  一生中每个人都会有几次尘劫,这也许是正常的。就如同一场躲不过的雨,会淋的你更加清醒。漫长的人生,也许真的需要几场猝不及防的大雨,把你从头到脚都淋透,才会使你认识到醍醐灌顶。唯有历尽尘劫,才能悟透人生。因此,今天的我们,更应该参透人生迷雾,以平常心对待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上的起起落落,不要因身居高位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平淡无为而悲伤哭泣。事物的发展都是依道而行的,尽管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道”确确实实贯穿在规律之中。所以,以一颗平常心,遵循规律顺其自然地面对花开花谢四季轮回就行了。


  尤其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去悟“道”以便顺其自然地静待花开花谢?其实,仍须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拥有它你就会掌控生活的主宰,面对世事沉浮,宠辱不惊,不骄不馁。你就会拥有潇洒的诗意人生,就可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快乐、幸福、健康。人生百态本无常,福祸相倚多变数。人的一生没有哪个人是一帆风顺毫无波澜起伏的。在人生旅途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磕磕绊绊,起起伏伏,这就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透过表象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可又有多少人能舍弃丝绸锦段,艳丽浮华,而甘愿勤俭节约,粗茶淡饭。取三千繁华,不及盛一盏清茶的乐趣。一碗素面知饥饱,一杯清茶悟禅心。人在尘世走,有多少人只在市井烟火中度过了一生,而又有谁能无私无欲,身心自在,行于山水,独步于天地之中。
  人到无求品自高,无私无欲烦恼消。无欲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又是一种深沉的智慧。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去为无谓的事非而争斗不休。可世间又有几人能够做到,仙风道骨来去自如呢,得道者毕竟是少数,人间的风尘总是不能远视。为此,有谁能达到清淡五味精神爽,身处闹市梦南柯的境界呢。   这就需要我们用辩证的思想,沉积思考三千繁华与一盏清茶的关系。老子说:“反也者,道之动也”。意在告诉我们,事物是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运动的,事物的阴阳两面,是对立而统一地存在着。简而言之,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就看我们采用何种态度与眼光去面对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遇到事情之后,学会换个角度去看问题,事情自然就会变得天宽地阔,一片晴朗。此刻,我愿意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在闹市的一处阳台,安静内心品一抹幽香。
  从现在开始,安静地修炼自己的内心。这个过程也许会很长久,无论时光是否清汤寡水,都需要等到把无味嚼出有味,淡看荣辱得失,善待生命,珍惜当下。王阳明在山中隐居时写过这样的诗句“桃源在何许?西峰最深处。不用问渔人,沿溪踏花去。”意在告诉我们在苍茫的人世,只有用心去体验、去感受世界的人,才是真诚的、可爱的人。
  其實,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开悟了,是一个人的事,与富足的家产,与深邃的思想,与出众的才能,都没有直接关系,而是一种玄妙的机缘,一种朴素的悟道之心。盛开的牡丹,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它美在我的心里眼里,如果我完全感觉不到它的存在,那么花开花落与我有什么关系呢?用心看世界,方知世界之美。
  四季更迭,静待落花。从草长莺飞到姹紫嫣红,再到清秋长空,黄叶飘零,观雪花飞扬,寒风扶起。这种季节的变换,有冷落的星空,也有温暖的阳光。一寸一寸的光阴就这么溜走了,悄无声息的消失了。人到中年,才给自己留下了一些静娴时光,守阳台上的窗,看茶桌上的水,慢慢地品味,静静地回味。窗外无声,屋内静好,一盏清茶,静待落花。
  实际上,在忙碌的生活中,能否安顿下来留给自己一个时空,心怀平静,不宜过喜,心怀感恩,不宜过悲,以一颗平常心,便能阻挡人间百态事。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眼明手亮,看透事物的本质,找准前进的方向。哪怕置身茫茫荒野,也不会迷失信念。
  人生在世,风云转换,世事沉浮,从容淡定,用一颗平常心,安详地做着平常事,只要守着自己的安宁,自可泰然处之,安然无恙。
  庄子在《大宗师》一文中写到: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诉,其人不距;翛然而往,然来而已矣。就是说,古时候的“真人”,不懂得喜悦生存,也不懂得厌恶死亡;出生不欣喜,人死不推辞;无拘无束地就走了,自由自在地就来了。这是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不忘记自己从哪里来,也不寻求自己往哪里去,承受什么机遇都欢欢喜喜,忘掉死生像是回到了自己的本然。可见拥有一颗平和、自由自在的翛然心,便能阻挡世间一切浩荡天风、沉浮起落。就能看清事物发展的规律,哪怕处于困境,也不会杞人忧天、自扰心智、不知所措。而是在每一时刻都认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去担心别人的演技,生活就会变得简单和幸福。
  一盏清茶,端起来放下,放下了再端起,胸中壮志,已化清风淡去。保持一颗平常心,看待人间平常事,想吃即吃,想睡即睡,简简单单就行了。
  似水华年,只要心中安静,不紧不忙地就这样生活。实际上,取三千繁华,也不及一盏清茶呀!
  窗外无声,屋内静好,一盏清茶,放空心灵,静待落花。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12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4-597X(2007)10-0082-02作者简介:席焕久,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兼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生态健康与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医学院院长,解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医学人类学和解剖学方面研究。  【摘要】随着地球生态平衡被破环,人类的疾病谱也发生很大变化,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
摘 要: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加入了发行次级债的行列。本文从保险次级债的作用入手,分析其因为投资主体单一引发的诸多问题,进而就拓宽投资主体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保险次级债投资主体拓宽  一、次级债的发行对我国保险公司的重要作用  1、提高偿付能力充足率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普遍较低,为了快速发展保险业务,提高自身偿付能力非常必要和紧迫。发行次级债是很多保险公司增
期刊
货币供应量是我国货币政策用以调控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政府近年来经常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从而实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货币供应量按照流动性标准可划分为M0、M1、M2等层次。M0代表流通中的现金;M1代表狭义的货币供应量,反映的是现实的购买力;M2代表广义上的货币供应量,不仅反映现实购买力,还反映了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
深秋初冬交替,雾霾、污染严重,尘螨等过敏原骤增,气温、气压、气流变化剧烈,易患感冒,故成为孩子哮喘发作的旺季.来自医院的信息证实了这一点:80%队上的哮喘患儿是在深秋或初
才一岁的宝宝玛丽亚,不幸地被诊断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症状竟然和老年痴呆症患者相同.她丧失了进食、说话、呼吸的能力,甚至将可能永远无法走路.玛丽亚的情况让其父母心痛不
期刊
摘 要:随着媒介的影响力日益加大,大学生对媒介的依赖越来越深,但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快速提高。文章针对社会媒介化过程中亟需培养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分析并探讨了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的主要内容,提出了网络媒介素养培养实施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 网络媒介素养 培养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引导工作呈现出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这种“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媒介环境之新。大学生是
关于ST股票的风险方面,诸多投资者的认识是相同的,都认为该股票的风险大,甚至全部的证券公司及专家都劝告投资不要投资该类股票。但在股市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对该类股票持有较
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不合理应用也随之增加,导致老一代抗菌药物失去了原有作用,新一代抗菌药物的临床寿命也越来越短,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的机率,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具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及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与复方异丙托溴铵吸入对急性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市仁和医院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哮喘发作患儿为研
人类对象牙的使用历史悠久,我国出土的文物显示在原始时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象牙制作的器物.牙雕艺术传承千年,承载着的是从古至今的一种美好祝愿,在我国象牙制品被民间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