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儿童文学是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用儿童的语言说故事。它唤醒了童心,激起了童趣。儿童文学正是以这特有的区别于成人文学的充满美学意味的文学趣味性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如何突显儿童文学作为儿童读物的特性呢?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一、擦亮童眼,明晰形象
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特征。儿童文学将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融为一体,借助形象潜移默化中传播知识,发展孩子的智力,陶冶情感。儿童文学塑造的形象有其独特性。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形象,介绍了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这些文字,既不同于生物课本中对青蛙个体发育过程的客观描述,也不同于成人文学中的描写,它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描画出儿童喜闻乐见的形象,并把知识性熔铸于形象之中。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抓住儿童文学这一特性,顺乎儿童的心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还原形象,在充满娱乐和游戏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感,发展智力。
二、唤醒童心,入情入境
情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生命所在。儿童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无不浸润着一颗真挚的童心。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童心,学生可以更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入情入境,走进作者的心灵。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们正是要通过“感悟”的过程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而决不能以抽象琐碎的分析替代这个体验、感悟的心理过程。
游戏教学则是激发童心的常用手段。游戏是儿童主要生活经历之一,也是他们品尝心理快乐的捷径。“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杜威语)所以,教学中应借助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在游戏中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儿童整个身心进入到富有童趣的文学世界里,打动心灵、唤起情感、陶冶情操。
例如,赵志详老师教学《荷叶圆圆》的一个片段: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吗?生:喜欢!师:大朋友也喜欢玩。今天大朋友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看谁玩得最开心。大家说好吗?生:好!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做的大荷叶拿出来,戴在头上。(学生纷纷拿出荷叶,戴在头上)师:哇,小朋友们都像小鱼儿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大朋友也有凉伞呢,你们看!(展示大荷叶,先戴头上,然后铺在地上)生:哇——师:(在学生惊叹的时候,老师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师:大家说,好玩吗?生:好玩!师:谁想和大朋友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生:(纷纷举手)我!我!我……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够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生:能!师:嗯,真是好孩子!大朋友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大朋友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好了,开始练习朗读吧。(学生反复读课文)
随后借助道具“荷叶”,孩子们纷纷绘声绘色地表演了自己喜爱的角色,满足了他们好动好表现的性格特点,夸张、拟人的表现手法此时可以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洋溢着童真、童趣的王国里,孩子们的童心得以释放,学习兴趣之火得以点燃。“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
三、激起童趣,学习语言
学习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凭借作品学习语言。儿童文学这一“凭借物”与其他“凭借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充满了童真和童趣。激发学生的童趣,将使语言的学习形象具体,妙趣横生,事半功倍。
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小稻秧脱险记》的一个片段。师:谁知道“气势汹汹”的意思?(老师喊来几位举手的学生到讲台前)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还不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学生把老师围住。笑声)师:“你们要干什么?”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师:(对全体同学)他们应该干什么?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垂下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不讲道理?(生:不讲道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说话了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
这个案例正是抓住了儿童文学拟人化的特殊表现手法,通过形象化的“杂草”和“稻草”之间的一段对话,充满童趣,让孩子们获得笑声,在具体形象中、在笑声里既获取了科学知识,又掌握抽象词汇的意义。这种凭借形象、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学习语言的方法,顺应了儿童的心理,也合乎汉语学习重形象、重体验感悟的规律。“儿童文学是快乐文学。”高尔基如是说。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奇葩,在阅读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阅读教学如何采取更好的策略,使其更加耀眼地绽放特性,给孩子们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亮色,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就有待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儿童文学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一、擦亮童眼,明晰形象
形象性是一切艺术的特征。儿童文学将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融为一体,借助形象潜移默化中传播知识,发展孩子的智力,陶冶情感。儿童文学塑造的形象有其独特性。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拟人化的形象,介绍了不同的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这些文字,既不同于生物课本中对青蛙个体发育过程的客观描述,也不同于成人文学中的描写,它是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描画出儿童喜闻乐见的形象,并把知识性熔铸于形象之中。因而,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抓住儿童文学这一特性,顺乎儿童的心理,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还原形象,在充满娱乐和游戏的氛围中学习知识,陶冶情感,发展智力。
二、唤醒童心,入情入境
情感是一切文学艺术的生命所在。儿童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无不浸润着一颗真挚的童心。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童心,学生可以更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入情入境,走进作者的心灵。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们正是要通过“感悟”的过程去点燃儿童心灵的火种,而决不能以抽象琐碎的分析替代这个体验、感悟的心理过程。
游戏教学则是激发童心的常用手段。游戏是儿童主要生活经历之一,也是他们品尝心理快乐的捷径。“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杜威语)所以,教学中应借助儿童喜爱游戏的天性,在游戏中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儿童整个身心进入到富有童趣的文学世界里,打动心灵、唤起情感、陶冶情操。
例如,赵志详老师教学《荷叶圆圆》的一个片段: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吗?生:喜欢!师:大朋友也喜欢玩。今天大朋友就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看谁玩得最开心。大家说好吗?生:好!师:现在,请大家把自己做的大荷叶拿出来,戴在头上。(学生纷纷拿出荷叶,戴在头上)师:哇,小朋友们都像小鱼儿一样,把荷叶当成自己的凉伞了!大朋友也有凉伞呢,你们看!(展示大荷叶,先戴头上,然后铺在地上)生:哇——师:(在学生惊叹的时候,老师走上荷叶,联系课文内容边演边讲)“我是一颗小水珠,荷叶是我的大摇篮。我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师:大家说,好玩吗?生:好玩!师:谁想和大朋友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呀?生:(纷纷举手)我!我!我……师:要想表演好,就要把课文读好,最好能够记住课文中的句子。大家能做到吗?生:能!师:嗯,真是好孩子!大朋友要仔细看你们的表情,听你们的声音,哪些小朋友表情好、读得又好,大朋友就请他到台上来表演。好了,开始练习朗读吧。(学生反复读课文)
随后借助道具“荷叶”,孩子们纷纷绘声绘色地表演了自己喜爱的角色,满足了他们好动好表现的性格特点,夸张、拟人的表现手法此时可以演绎得淋漓尽致。在洋溢着童真、童趣的王国里,孩子们的童心得以释放,学习兴趣之火得以点燃。“演”,会促使儿童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
三、激起童趣,学习语言
学习母语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教育,另一方面是凭借作品学习语言。儿童文学这一“凭借物”与其他“凭借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充满了童真和童趣。激发学生的童趣,将使语言的学习形象具体,妙趣横生,事半功倍。
例如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小稻秧脱险记》的一个片段。师:谁知道“气势汹汹”的意思?(老师喊来几位举手的学生到讲台前)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还不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学生把老师围住。笑声)师:“你们要干什么?”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学生不知所措)师:(对全体同学)他们应该干什么?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垂下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不讲道理?(生:不讲道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说话了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
这个案例正是抓住了儿童文学拟人化的特殊表现手法,通过形象化的“杂草”和“稻草”之间的一段对话,充满童趣,让孩子们获得笑声,在具体形象中、在笑声里既获取了科学知识,又掌握抽象词汇的意义。这种凭借形象、在充满童趣的气氛中学习语言的方法,顺应了儿童的心理,也合乎汉语学习重形象、重体验感悟的规律。“儿童文学是快乐文学。”高尔基如是说。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个奇葩,在阅读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阅读教学如何采取更好的策略,使其更加耀眼地绽放特性,给孩子们以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生命的亮色,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就有待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