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的依从性与有效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ei81331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实施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评估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及对预后的作用。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收集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2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分为试验组(医护人员经过培训)和对照组(医护人员未经培训),每组各100例,比较医护人员经《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强化培训前、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操作过程和预后。

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患者的正确执行率明显提高的项目有营养风险筛查(92.0%,64.0%;χ2=22.840)、营养配方选择(80.0%,48.0%;χ2=22.220)、营养输注方式(90.0%,18.0%;χ2=1.040)和部分营养输注调整(腹胀发生/调整:21/10,6/4;χ2=9.634,便秘发生/调整:41/40,57/53;χ2=5.122)4项(均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病死率、不良预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停留天数和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对照组医院获得性肺炎(67.5%)高于试验组(4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1, P=0.007)。两组卡普兰-迈耶生存曲线时序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医护人员对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肠内营养操作规范的可行性强,强化培训后可明显提高正确执行率,并使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下降。

其他文献
腓骨肌萎缩症(CMT)又称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是最常见遗传性周围神经疾病。目前发现致病基因40余种。CMT具有临床、遗传异质性,部分患者仅有运动神经受累,无临床及电生理的感觉异常,视为CMT的变异型,称为远端型遗传性运动神经病(dHMN)。dHMN目前已知11个致病基因,80%尚未明确致病基因。其中,有5个为CMT与dHMN的共同致病基因,有CMT与dHMN在一家系中共存的报道。我们对一个常染色
期刊
脑出血水肿通常发生在出血后24~72 h,出血后2~7 d达高峰,持续2周左右脑水肿逐渐吸收消退。但临床上发现少数脑出血病例血肿周围的水肿带2周后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明显加重。我们报道脑叶出血引起静脉窦受压所致的反常性脑水肿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该现象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
期刊
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是一种与睡眠密切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肢不适感,不得不去活动下肢以缓解这种症状。症状在静坐或睡眠时出现,具有昼夜变化的特点,通常影响睡眠,导致各种慢性失眠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
目的探讨早期部分肠内营养结合阶段肠外营养治疗与单纯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常规家庭喂养相比能否更好地改善急性重症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方法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每个区组4例,将97例急性重症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早期部分肠内营养结合阶段肠外营养治疗组(研究组)33例,单纯早期肠内营养(肠内组)32例,常规家庭喂养(对照组)32例。观察21 d后3组患者的营养状态、病死率、感染发生率,并比较3组间美国国立卫生
患者男性,32岁,以“反复头痛5年”为主诉于2011年11月17日入院。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头痛,为发作性,性质为搏动性跳痛。疼痛部位集中在眶周、颞部,发作时伴有双眼流泪、鼻塞、流涕、面部出汗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有时伴有面色苍白、视物模糊,每次发作持续数小时至1~2 d。疲劳紧张可以诱发或者加重症状,休息后缓解。头痛剧烈时难以忍受,以头撞墙,伴有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及疲倦乏力,曾肌内注射布桂嗪镇痛药物
期刊
目的观察成人重症肌无力(MG)由眼外肌向全身演化的比例、时间及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对病程和转归的影响。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诊治的以眼外肌受累为首发症状的成人MG 456例进行3个月至17年随访的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演化的比例、时间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转归的影响。结果(1)共有197例(43.2%)在随诊期间演化成全身型MG,58.4%(115/197)在眼外肌症状发病1年内
目的探讨颞叶内侧硬化组织学特点和分型以及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51例颞叶内侧癫痫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行神经元核抗原(Neu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显微镜下计数海马4个亚区神经元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k-均值聚类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初次发作癫痫的年龄、有无突发脑损伤、潜伏期、癫痫病程、术后半年及1年癫痫疗效Engel评分,分析不同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另选取8例无神经系统病变的尸检患者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是一种由于大脑皮质、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导致肌肉无力、萎缩,言语、吞咽、呼吸功能障碍的神经变性疾病。尽管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的进展速度存在相当程度的个体差异,但无一例外呈进行性加重,60%以上患者在起病3年内死亡,约有10%生存期可达8年以上[1]。有5%~10%的ALS患者是家族性ALS(fami
期刊
目的研究TIA患者DWI阳性病灶的意义,对发病后首次DWI检查阳性的TIA患者复查MRI或CT,比较病灶恢复与未恢复患者DWI阳性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作为鉴别TIA和脑梗死的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8月到2011年6月
患者女性,27岁,因“产后头痛、发作性抽搐12 h”于2012年3月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4 d于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手术,手术顺利,婴儿健康。产后第3天诉头痛,次日头痛加重,当时测血压:16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随即出现四肢抽搐发作,发作时意识丧失、双眼上翻、伴有舌咬伤及小便失禁、口吐白沫。入我院前共发作2次,持续4 min左右完全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头颅MRI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