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和谐之道:言传身教,真爱引领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wo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的学生不好教”“如今的学生不怕老师”“现在的学生敢跟老师唱‘对台戏’”……当你与老师聊天时,你会经常听到老师们发出的这些牢骚。这些牢骚集中反映出一个问题:当前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紧张。这些问题的产生除了学生、家长、社会的因素之外,还有教师自身的原因。我认为:消除师生的隔阂,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在于教师言传身教,真爱引领。
  一、以专业人格引领学生
  一堂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课,如同一杯甘醇而甜美的酒,让人如痴如醉。课堂教学是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主要在课堂,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的强弱是吸引学生喜欢的重要因素。美国学者德鲁克说过:“一个人的发展不是由你的优点决定的,而是由你的缺点决定的。” 一个知识丰富、风趣幽默、和蔼可亲的教师,他上的课,学生一定喜欢;反过来,一个表情严肃,课堂语言枯燥无味,只会照本宣科的教师,无论如何也难以吸引学生。教师课堂教学的魅力给了学生一个享受课堂学习的过程,学生就会喜欢听你的课,学生对你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更加尊重你。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建立起专属于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研究领域,创造自己具有独特魅力的教学艺术、教学方法。这时,教师的专业人格、专业身份和专业自主权才能真正确立起来,教师课堂教学领导力才能体现出来,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在学生享受你的课堂教学中积淀出来。
  二、以真诚态度影响性格内向学生
  我們每位教师所教的班级都会有部分胆子比较小,待人接物比较腼腆,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上课很少回答问题,公共场合下很少与教师接触。如何与这部分学生交流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从学生的作业、试卷的批改开始。每一次批改作业或试卷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作业特点进行点评、鼓励。也可以结合对这个学生的认识、感受,将赞扬、期望通过作业、试卷批改时真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认识到老师非常关注他,这也是一个交流的好办法。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对教师的希望、要求,以小纸条的形式,在上交作业本时夹在作业本里。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及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建议进行答复,达到有事常与学生商量的效果。
  三、以爱心抚慰特殊学生
  对待那些比较顽皮捣蛋的学生,那些有厌学情绪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真情才能让浪子回头。比如:我教过的一个五年级学生叫肖汉军,父母离异,他是随母亲生活的,母亲是一位的士司机,常常无暇照顾他,他也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如:经常不完成作业,对教师的批评不仅不接受,甚至在还敢与老师顶撞,有时通宵达旦地在游戏机室玩游戏,她妈妈不知为他流过多少泪。我接手教他的时候,我首先觉得孩子最重要的问题是:他很孤独,缺乏家庭的爱。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是一个离异家庭,他随母亲生活,虽说可以得到母亲的爱,但他母亲是一位的士司机,经常在外,特别是有时候载客跑长途时,更是无暇照料他。你想,一个常独处的孩子,怎么会不感到孤独呢?他上游戏机室玩,其实就是一种消除寂寞的行为。他缺乏老师的爱。我与他交谈的时候,他说,他经常不完成作业,常常遭到科任教师的呵斥、告状,他对学习没有兴趣。
  为此,我决定从解决肖汉军的孤独入手。首先要求其母亲能够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特别是晚上,孩子一个人独处家中,更要有人陪伴。其次,我注意多关注他,课余时间,我多找他谈心,注意结合他近段时间的表现,给他一个中肯的评价,注意多抽出时间辅导他,重塑他学习的信心。晚上,隔三差五地打一个电话给他,询问他的情况,或与他妈妈沟通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指导他妈妈在对待肖汉军的问题上如何处理,让孩子能够早日走入正轨。经过一段时间,我明显地感受到了肖汉军的变化。有一次,肖汉军对我说:“老师,我这段时间有一种感觉,那就是像有父亲呵护的感觉,感到特别的温暖,我很想叫你一声爸爸。”我听了,心情特别震撼,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失去父爱的孩子内心的感受。我对他说:“我虽然不是你爸爸,但你可以当我是爸爸,你有事可以找我倾诉,我会尽力帮助你。”
  每一位教师都要明白:一个教师不仅希望学生从自己这里得到学科上的知识,还应该得到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善良、自信、宽容、友爱等做人必须的品质。教师言传身教,传授给学生这些品质,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责任编辑潘孟良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光电效应”的教学实例,分析了四种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占我国企业总数99%的中小企业来说,国际市场的重要性曾被长期忽视[1].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认识到国际市场对于企业发展
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给了企业越来越多的自主权,企业统计工作的服务对象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统计如何立足于变革之中成为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