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图景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1020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的折射”现象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物理光学现象,与生活实践直接相关。本文结合自己对《光的折射》一节课的设计谈谈图景教学在教改中的作用。本节课采用观察、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应用折射规律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突出这一教学特点,在我的教学设计中贯穿了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一、知识再现、动手实践,观察置疑,引入新课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定律,前一节又学习了光的直进现象,对光的现象已在一些简单的认识,对光学研究中的一些物理量已有初步的了解。本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实验演示、观察分析、启发对比、总结归纳得出规律。从模仿“渔民扎鱼”实验入手,让几个学生亲自感受这一过程,把现象展示给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如所扎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偏高一点等等),引起兴趣后让全体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工具观察“水中筷子”、“玻璃砖下字体”等现象,使学生建立物理图景,培养形象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
  二、注重物理图景分析,优化解题思维能力
  “折射定律”的定量分析——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的判断过程是这节课内容的重中之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猜测、分析……利用Excel表格(见下表)进行数据输入与可能关系的逐一计算、分析,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及方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三、利用物理图景归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在定性、定量给出“折射定律”的内容后,通过阅读教材“回顾历史上发现折射定律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好机会,不容忽视;另外,分析光产生折射的原因,学生自然想到“只有两种介质的表面才会发生折射现象”,在对“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水中的不同图景”进行对比、总结、变通之后,应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这好正是光发生折射的原因”。并得出光的折射率的另一种计算公式n=c/υ。
  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进行演示并观察实验、分析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后,请同学们根据本节知识解释游戏——“扎鱼”时的实验现象,由此得到什么结论?鱼的实际位置应比你看到的低还是高?水中螺母又如何呢?你能做出光路图进行分析吗?(如右图示)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为折射定律、折射率)对学生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在整节课的结构上做到首尾呼应,完成教學目标。课下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网上资料查询——折射现象的应用资料,并介绍给全班同学,使学生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图景,有目的地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以具体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掌握知识,而不是生硬地死记硬背,同时在观察中培养能力,开展思维训练重视知识的应用,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学生查询资料如下:
  资料一:日出与光的折射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日出时太阳理应恰好处于地平线时我们才能看到。但是,由于大气层并非均匀,而是在地面附近稠密,空中稀薄,且越到高空越稀薄。因而,远在大气层外的太阳光射入我们眼睛的过程,一路上传播光的空气介质的折射率是逐渐增大的,因而太阳光一路折射使光线呈弯曲状。
  资料二:三种大气奇景与光的折射(内容略)
  总之,通过这一节课的讲解,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要使学生从“学会”转化为“会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会的指导,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教师在做好演示实验时,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实验。并由他们总结和发现规律,同时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的培养,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通过实验→质疑→分析→猜想→实验→验证→结论→应用等几个环节,充分达到预想效果。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配合,不懈地努力。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将有意的教学指导作用融于学生无意的学习活动中,坚持以引导为主线,引导和督促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有效地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其他文献
一、现有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情况  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将“导学案”引入课堂教学中来。但是,我们发现导学案引入虽然改变了“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课堂,但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实际中,教师依据导学案一问一答,把丰富有趣的物理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解答课。教师省劲了,但学生却越学越累,越学越没有兴趣,脑子里除了一些冷冰冰的知识外,再没其他任何东西,白
期刊
一、培养学生知识体系的深度连接  教学案例:  1.某时刻有一辆公交车乙和一辆公交车甲从同一路口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运行120S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哪个方向行驶?两车相距多少米?  题意剖析:题干中所给条件隐含在图中,匀速直线运动路程时间图象实质为正比例函数。由y=kx延生为s=vt。  解题思路:将正比例函数公式y=kx与匀速直线运动公式s=vt作对比,v即等效为
期刊
感恩教育是当下团中央青少年“知荣明耻,感恩践行”组委会倡导的,并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种教育。所谓感恩教育,就是以感性的形式,用孩子的切身感受体味来自他人、社会和自然的“恩”;以理性的形式,让孩子感知来自痛苦、挫折和失败等的“恩”。并最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  作为一名贫困山区的英语教师,我从初中英语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挖掘教材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发挥课堂教学的主
期刊
一、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面临的现状  对如何上好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这一工作,一直为广大初级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师所关注,各方不同的意见也争论不休,但均未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办法,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一是观念的问题。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应试教育依然是作为衡量学校办学好坏的重要指标,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作为衡量老师课堂质量上得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总之一句话,应试
期刊
一、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其低效的原因:  我认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低效”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不和谐的原因造成的。  1.“教”的方面存在的问题  (1)有的教师严格遵循教材,上课循规蹈矩,生怕给学生学习带来困难,上课时“说的说,听的听”。有的教师不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总想迎合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顾学生和教学实际“鼓励”学生探究、合作
期刊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素养在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所体现,可见拥有好的语文素养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那么的重要。然而从事教学工作的我们都知道,阅读教学能直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新的课程标准对阅读的理念则是:一般意
期刊
一、 问题的提出  化学新课标的改革,以科学探究为出口,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中的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  根据调查,我对贵阳市白云区三所中学(白云一中、白云三中、白云七中)的观察和调查得出: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
期刊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且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情感在体育教学中既有信号功能又有动力、感染等功能。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和人格。实践说明,把情感教育深深地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地理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地理学习而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方法与观念,且能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地理核心素养,应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从地理学科教育的价值取向看,地理核心素养应包含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大方面。  二、地理核心素养之
期刊
【摘要】英语是从小学就开始授课的语言类学科。要想使小学生能够掌握好这一门课程,教师一定要注意考虑课程的可理解性,必须确保小学生能够将其准确理解、吸收并运用到日常交流中。故事通常富含趣味,如果可以把故事很好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可以确保小学生更准确的运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想要将故事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大纲要求以及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发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