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政治圈里,能被多数人评价为好人的,真的不多,他是一个
陈开枝1940年5月生,广东云浮人。1992年冬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调任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1998年任广州市政协主席,2005年退出领导岗位,现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乐天达观
陈开枝,闻其名久矣,但和真人见面,是一次因缘际会。
2008年岁末,我应邀前往广州,参与主持《南方都市报》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30人”颁奖活动。
活动结束之后,主办方在白天鹅宾馆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席间,一个貌不惊人、皮肤黝黑的老者,显得格外活跃。看得出,《南方都市报》的朋友对他格外尊重。当时担任《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的江艺平告诉我,他就是陈开枝。
之前,我听范以锦提过他的名字,在南都案发生之后,我也闻听广东省有一批老人挺身而出,为这个案子的不公正大声疾呼,仗义执言,说了很多公道话。陈开枝也是其中的一位。大陆的政治体制内有很多的规则、规矩,无论是浮在面上的,还是潜在下面的,总要不时地约束人的手脚,总是让人很多时候必须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甚至也不能不做一些违背自己良知的事。但我听说,当时还在广州市担任主要职务的陈开枝,总会在关键的时候,为那些自己素昧平生的小青年说一些公道话,有时候迫不得已也要采取“尿遁”方式,以示自己和一些违背良知的决策或决定划清界限。在体制外的人,确实无法理解这种“尿遁”,究竟是否属于明哲保身的范围,但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样的“格格不入”,我们也能理解,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拍案而起的。“尿遁”或者明确表示自己无法苟同某种违背良知的决定,至少和那些左得可憎的官儿们,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陈开枝刚刚出版一本回忆邓小平南巡的书。 这本书我倒是听说过,于是主动向陈开枝作了自我介绍,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随即也就对我主持的读报节目和其他节目作了点评,在赠给我的新书上,大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老人笑着说,你那个读报节目尺度不容易把握,但你做得还不错。赶上了改革开放,不然的话,你早就是个右派了。我们相视而笑。我听得出,那话并不全然是批评,或者还带有些鼓励。
酒过三巡,总要有些余兴节目。还是这位陈开枝,主动要求上台唱歌。他唱的是80年代大陆颇为流行的歌曲《小草》。说实在的,歌唱得并不怎样,但陈开枝在唱歌过程中的全情投入、怡然自得,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略为感到惊奇的是,他居然能从头到尾唱完,而且一字不差。歌声戛然而止后,陈开枝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歌唱得怎样,能给多少分? 我踌躇着,不知如何作答。他自己说,江泽民给我打了90多分。
呵呵,都90多分了,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在座的所有人,都为陈开枝的90多分鼓掌。
这是一个性格爽朗、乐天达观的人。
言谈间,才进一步了解到,陈开枝现在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直为广西百色地区的扶贫工作积极奔走,先后前往百色地区70余次。感觉有些好奇,我知道,广州和百色地区一直是扶贫互助地区,陈开枝在担任广州市副市长期间,被指派负责该项工作。按理说,离开相关的工作岗位之后,类似的责任也应有所移交,何以退休至今仍然扶贫不辍,而不是像其他离退休官员那样安享晚年呢。我不免也就此问题询问了陈开枝,他的回答并不复杂,自己喜欢,自己愿意,除了自己曾经负责过该项工作之外,还有两点理由:一是百色是邓小平曾经领导起义的红色根据地;二是自己曾经两次陪同邓小平在珠三角地区南巡,对于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路线,自己由衷地拥护,革命数十年之后,百色人民还无法完全脱离贫困,有责任做一点事。如此而已。
其实就是一句话,喜欢做,甘愿受。很少人能理解,如今当下,这个共产党的干部,也有这种慈悲胸怀。
这一次交谈中,我做出了承诺,“走读大中华”栏目,希望能随着陈开枝一起,到百色去,到百色最贫困的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承诺的另一层意思是,时至今日,海外华人社会对于大陆地区执政党官员的了解,显然是负面新闻多,正面新闻少,尤其是亲民勤政、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正面形象,往往因为诸多先入为主的主观定见等因素,缺少足够的说服力。随着陈开枝一起,走进百色,纪录他所参与的扶贫事业,也许多少能弥补一点这方面的缺陷。
通透坦然
于是,就有了去年6月间的走读百色之行。这次走读百色,在我的博客上是这样写的:和陈开枝有约,我们就是想跟着他,实地了解和观察百色的扶贫工作,实地感受被百色人尊称为大好人的陈开枝,从1996年开始,迄今70多岁高龄,何以能70余次持续不断到百色地区扶贫。
陈开枝和他的秘书李勇,专程从上海赶到南宁,并驱车一个半小时到我的另一个拍摄地——横县和我们会合,一起驱车数百公里将近6个半小时,到了广西最边缘的贫困县那坡。
那坡是广西,甚至中国大陆境内著名的贫困县,目前全县20万人中,还有5万人仍处于贫困和暂时无法脱贫的状态。和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情况尤其严重,甚至惊动了胡锦涛。在县委宣传部的事先组织之下,我们走读了黑衣壮的一个村寨,探访了和平村一座深山里的希望小学,也看望了茅房改造的一个最基本的壮族农家。
黑衣壮的歌声,壮家人的真诚与热情, 尤其是黑衣壮人所处的深山,几乎找不到一块堪称面积的田,他们多半是在石头缝里种玉米和其它农作物。陪同我前往的那坡县委书记罗荣剑说,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用“坚韧”两个字加以形容。
秉持这种坚韧和执着精神的,还包括陈开枝。
只有到了百色,到了那坡,我们耳濡目染,才能进一步了解到陈开枝的精神境界。这一点,从百色当地官员和普通百姓对他的尊敬和赞许,就可以获得进一步的验证,并进一步体会“小草精神”的意味深长。
临别百色的那天夜晚,在场的很多人唱起了《广州来的那个兄弟》歌曲,这首歌是百色文化馆长黄秋芬作词作曲并亲自演唱的,陈开枝则再度高歌一曲《小草》以表心志。
他在唱完《小草》之后,郑重其事宣布了三点:一、仍然一如既往关心、参与百色的扶贫事业;二、为百色扶贫事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三、虽然还没有和老伴商量通气,但希望自己去世之后,一半骨灰安葬在百色,和百色的山山水水常伴永远。
我和我的同伴相信,这些话语并不是意气用事之词。
这一次和陈开枝同行,走读百色之后,我获得的印象是,他确实是一个大好人,一个坦然通透的好人。
有情有义
与陈开枝同行,我们有很多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机会,学习到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悟和体会。他和我谈起了除毛泽东之外过去多少年接待过的所有中央主要领导人的点滴记忆,这些点滴记忆,尽管无法见诸于报端,但我也能获知,陈开枝所从事和负责的这部分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胜任的。
一般人的印象是,官场上最难担任的工作,非接待各级长官上级莫属。平心而论,很少有人能有陈开枝这样的经历。30多年来寒冬酷暑,迎来送往,都是中国最高地位的领导人,稍有差池,动辄得咎。无论是接送、住宿、出行、警卫,事无巨细,都得打醒十二万分精神,疏忽不得,大意不得,很少有人能自始自终,全身而退的。但就是这个陈开枝,外表整一个贫下中农大叔模样,却能心细如丝,万无一失,没有一个到广东的北京高层领导人对他负责的工作留有微词。几位中共高层或称之为“知识分子工农化的典型”,或肯定他是“处理疑难杂症的高手”,历任广东省主要领导人几乎都对陈开枝曾经担任和负责的工作绩效予以积极肯定。他们肯定的就是这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争功、不抢风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
陈开枝自大学毕业分配到广东省委办公厅工作,先后在省直机关,东莞县,广州市委、市政协任职,按他的说法,先后在11任广东省委书记身边工作,先后负责接待过多位中央主要领导,他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全程参与陪同邓小平1992年南巡,在他的那本书里,也有很详尽的描述和记录。
陈开枝在2005年正式退休之前,在广州市政协机关新春团拜会上,发表过一个题为《我的心迹》的讲话,对自己的一生作了一次难得一见的剖白。 一个幼年时候差点饿死、病死的苦孩子,一个到了读上大学之后才第一次穿上鞋子的穷学生,一个从云浮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农民子弟,他最关键的生存之道,就是守本分,尽职责,做好人,“时刻保持清风正气,不搞恩恩怨怨,不搞是是非非”。他说,回顾40多年来的经历,最感欣慰的就是能够爱人、救人、帮人、助人,相信人但谨防小人,绝不整人,更不害人。熟悉中国官场文化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对更多人来说,或许也只能算是一种境界,但对于陈开枝来说,不仅是坐而言,关键还在于起而行,数十年如一日。他对自己曾经有过7点人生经验的总结,其中有几句话很是耐人寻味。
在陈开枝的人生经验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跟组织走,而不跟人走,他的体会是,跟着某个人走,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是私欲比较重又没有本事的一种表现。我不知道,在中国官场上,这算不算另类,但对于陈开枝来说,几十年在政治漩涡里生活和工作,在几次政治运动中,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或被牵连,或被殃及,但他总是坦然面对,原因无他,无论是谁,都知道他的为人,也知道他的处事原则,不喜欢他的人总是有的,但都无法在这些问题上找到什么茬子,因为他真诚、透亮,不属于任何圈子,所以都对他放心,也不会有什么戒备心态。
很不容易,这些话语的字里行间,其实还包含了如履薄冰的意味。
陈开枝再次提到了《小草》这首歌,他认为,小草精神包括默默奉献的一面和百折不饶顽强拼搏的一面。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就会活得潇洒自如。
更年轻一点的人,或者说80后,90后,很难理解像陈开枝这种成长经历的人的心路历程。苦大仇深,根红苗正,得益于新中国的成立,得益于改革开放,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才能有机会进入大学,进入政府机关任职。他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但不同的是,他守得住本色,守得住本分。数十年见惯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但能始终不整人、不害人的,能有几人?这是陈开枝的不易之处。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之后,当时担任过广东省委书记的一位高层领导人,曾以他们夫妻的共同名义,给陈开枝写过一封信。这封信对陈开枝的评价就是:你是个好人。
在政治圈里,能被多数人评价为好人的,真的不多。
在参与主持《南方都市报》“30年30人”活动过程中,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我们都会发现,广东省的改革开放30年,衷心拥护改革开放路线,并身体力行,冲决一切思想牢笼,始终秉持思想解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凭藉某个个人的单打独斗,不是一个孤独的先行者,而是一个齐心协力、积极奋进的改革群体, 陈开枝不算是领头羊,但他肯定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杜导正最近在香港出版了一本新书,其中也有关于陈开枝的一段记录:
1995年2月13日(星期一)
昨晚从广州临别时,陈开枝请便餐,餐后他交一个小包给我,要我转交赵。内有一万元现金。他特地交待了一句:“这点钱是我工资的积蓄,让他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余下的内容,不便引述。
这短短的话语,至少让我深受感动。在很多人都避犹不及的时候,总还会有人站出来,伸出手,向那些沦为政治弱势的人,表达一点人性的温暖,表示一点人性原本就必须有的真诚。这一万元工资的积蓄,和很多人的家财万贯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分量却是迥然不同的。
赵是谁,不言而喻,陈开枝曾经担任过他的秘书,文革之后,以夫妻名义致函对陈开枝表示感谢,并评价他是个好人的,就是他。
早些时候,在广州和陈开枝见面时,我询问起这件事,究竟杜导正先生的日记记录是否准确。陈开枝并没有否认,他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他没有提拔、重用过我,但他曾经是我的领导,我只是表达了一个曾经下属的一点真诚的情感和祝福。
一个好人,有情有义、有始有终、富有人情味的好人!
陈开枝1940年5月生,广东云浮人。1992年冬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调任中共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1998年任广州市政协主席,2005年退出领导岗位,现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长。
乐天达观
陈开枝,闻其名久矣,但和真人见面,是一次因缘际会。
2008年岁末,我应邀前往广州,参与主持《南方都市报》主办的“改革开放30年30人”颁奖活动。
活动结束之后,主办方在白天鹅宾馆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席间,一个貌不惊人、皮肤黝黑的老者,显得格外活跃。看得出,《南方都市报》的朋友对他格外尊重。当时担任《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的江艺平告诉我,他就是陈开枝。
之前,我听范以锦提过他的名字,在南都案发生之后,我也闻听广东省有一批老人挺身而出,为这个案子的不公正大声疾呼,仗义执言,说了很多公道话。陈开枝也是其中的一位。大陆的政治体制内有很多的规则、规矩,无论是浮在面上的,还是潜在下面的,总要不时地约束人的手脚,总是让人很多时候必须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甚至也不能不做一些违背自己良知的事。但我听说,当时还在广州市担任主要职务的陈开枝,总会在关键的时候,为那些自己素昧平生的小青年说一些公道话,有时候迫不得已也要采取“尿遁”方式,以示自己和一些违背良知的决策或决定划清界限。在体制外的人,确实无法理解这种“尿遁”,究竟是否属于明哲保身的范围,但我们很容易理解这样的“格格不入”,我们也能理解,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够拍案而起的。“尿遁”或者明确表示自己无法苟同某种违背良知的决定,至少和那些左得可憎的官儿们,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陈开枝刚刚出版一本回忆邓小平南巡的书。 这本书我倒是听说过,于是主动向陈开枝作了自我介绍,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随即也就对我主持的读报节目和其他节目作了点评,在赠给我的新书上,大笔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老人笑着说,你那个读报节目尺度不容易把握,但你做得还不错。赶上了改革开放,不然的话,你早就是个右派了。我们相视而笑。我听得出,那话并不全然是批评,或者还带有些鼓励。
酒过三巡,总要有些余兴节目。还是这位陈开枝,主动要求上台唱歌。他唱的是80年代大陆颇为流行的歌曲《小草》。说实在的,歌唱得并不怎样,但陈开枝在唱歌过程中的全情投入、怡然自得,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令我略为感到惊奇的是,他居然能从头到尾唱完,而且一字不差。歌声戛然而止后,陈开枝很认真地对我说,这歌唱得怎样,能给多少分? 我踌躇着,不知如何作答。他自己说,江泽民给我打了90多分。
呵呵,都90多分了,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在座的所有人,都为陈开枝的90多分鼓掌。
这是一个性格爽朗、乐天达观的人。
言谈间,才进一步了解到,陈开枝现在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一直为广西百色地区的扶贫工作积极奔走,先后前往百色地区70余次。感觉有些好奇,我知道,广州和百色地区一直是扶贫互助地区,陈开枝在担任广州市副市长期间,被指派负责该项工作。按理说,离开相关的工作岗位之后,类似的责任也应有所移交,何以退休至今仍然扶贫不辍,而不是像其他离退休官员那样安享晚年呢。我不免也就此问题询问了陈开枝,他的回答并不复杂,自己喜欢,自己愿意,除了自己曾经负责过该项工作之外,还有两点理由:一是百色是邓小平曾经领导起义的红色根据地;二是自己曾经两次陪同邓小平在珠三角地区南巡,对于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路线,自己由衷地拥护,革命数十年之后,百色人民还无法完全脱离贫困,有责任做一点事。如此而已。
其实就是一句话,喜欢做,甘愿受。很少人能理解,如今当下,这个共产党的干部,也有这种慈悲胸怀。
这一次交谈中,我做出了承诺,“走读大中华”栏目,希望能随着陈开枝一起,到百色去,到百色最贫困的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承诺的另一层意思是,时至今日,海外华人社会对于大陆地区执政党官员的了解,显然是负面新闻多,正面新闻少,尤其是亲民勤政、为老百姓做实事的正面形象,往往因为诸多先入为主的主观定见等因素,缺少足够的说服力。随着陈开枝一起,走进百色,纪录他所参与的扶贫事业,也许多少能弥补一点这方面的缺陷。
通透坦然
于是,就有了去年6月间的走读百色之行。这次走读百色,在我的博客上是这样写的:和陈开枝有约,我们就是想跟着他,实地了解和观察百色的扶贫工作,实地感受被百色人尊称为大好人的陈开枝,从1996年开始,迄今70多岁高龄,何以能70余次持续不断到百色地区扶贫。
陈开枝和他的秘书李勇,专程从上海赶到南宁,并驱车一个半小时到我的另一个拍摄地——横县和我们会合,一起驱车数百公里将近6个半小时,到了广西最边缘的贫困县那坡。
那坡是广西,甚至中国大陆境内著名的贫困县,目前全县20万人中,还有5万人仍处于贫困和暂时无法脱贫的状态。和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情况尤其严重,甚至惊动了胡锦涛。在县委宣传部的事先组织之下,我们走读了黑衣壮的一个村寨,探访了和平村一座深山里的希望小学,也看望了茅房改造的一个最基本的壮族农家。
黑衣壮的歌声,壮家人的真诚与热情, 尤其是黑衣壮人所处的深山,几乎找不到一块堪称面积的田,他们多半是在石头缝里种玉米和其它农作物。陪同我前往的那坡县委书记罗荣剑说,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只能用“坚韧”两个字加以形容。
秉持这种坚韧和执着精神的,还包括陈开枝。
只有到了百色,到了那坡,我们耳濡目染,才能进一步了解到陈开枝的精神境界。这一点,从百色当地官员和普通百姓对他的尊敬和赞许,就可以获得进一步的验证,并进一步体会“小草精神”的意味深长。
临别百色的那天夜晚,在场的很多人唱起了《广州来的那个兄弟》歌曲,这首歌是百色文化馆长黄秋芬作词作曲并亲自演唱的,陈开枝则再度高歌一曲《小草》以表心志。
他在唱完《小草》之后,郑重其事宣布了三点:一、仍然一如既往关心、参与百色的扶贫事业;二、为百色扶贫事业,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三、虽然还没有和老伴商量通气,但希望自己去世之后,一半骨灰安葬在百色,和百色的山山水水常伴永远。
我和我的同伴相信,这些话语并不是意气用事之词。
这一次和陈开枝同行,走读百色之后,我获得的印象是,他确实是一个大好人,一个坦然通透的好人。
有情有义
与陈开枝同行,我们有很多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机会,学习到了很多,也有很多的感悟和体会。他和我谈起了除毛泽东之外过去多少年接待过的所有中央主要领导人的点滴记忆,这些点滴记忆,尽管无法见诸于报端,但我也能获知,陈开枝所从事和负责的这部分工作,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胜任的。
一般人的印象是,官场上最难担任的工作,非接待各级长官上级莫属。平心而论,很少有人能有陈开枝这样的经历。30多年来寒冬酷暑,迎来送往,都是中国最高地位的领导人,稍有差池,动辄得咎。无论是接送、住宿、出行、警卫,事无巨细,都得打醒十二万分精神,疏忽不得,大意不得,很少有人能自始自终,全身而退的。但就是这个陈开枝,外表整一个贫下中农大叔模样,却能心细如丝,万无一失,没有一个到广东的北京高层领导人对他负责的工作留有微词。几位中共高层或称之为“知识分子工农化的典型”,或肯定他是“处理疑难杂症的高手”,历任广东省主要领导人几乎都对陈开枝曾经担任和负责的工作绩效予以积极肯定。他们肯定的就是这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不争功、不抢风头、默默无闻的老黄牛精神。
陈开枝自大学毕业分配到广东省委办公厅工作,先后在省直机关,东莞县,广州市委、市政协任职,按他的说法,先后在11任广东省委书记身边工作,先后负责接待过多位中央主要领导,他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全程参与陪同邓小平1992年南巡,在他的那本书里,也有很详尽的描述和记录。
陈开枝在2005年正式退休之前,在广州市政协机关新春团拜会上,发表过一个题为《我的心迹》的讲话,对自己的一生作了一次难得一见的剖白。 一个幼年时候差点饿死、病死的苦孩子,一个到了读上大学之后才第一次穿上鞋子的穷学生,一个从云浮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农民子弟,他最关键的生存之道,就是守本分,尽职责,做好人,“时刻保持清风正气,不搞恩恩怨怨,不搞是是非非”。他说,回顾40多年来的经历,最感欣慰的就是能够爱人、救人、帮人、助人,相信人但谨防小人,绝不整人,更不害人。熟悉中国官场文化的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对更多人来说,或许也只能算是一种境界,但对于陈开枝来说,不仅是坐而言,关键还在于起而行,数十年如一日。他对自己曾经有过7点人生经验的总结,其中有几句话很是耐人寻味。
在陈开枝的人生经验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跟组织走,而不跟人走,他的体会是,跟着某个人走,拉帮结派,搞小圈子,是私欲比较重又没有本事的一种表现。我不知道,在中国官场上,这算不算另类,但对于陈开枝来说,几十年在政治漩涡里生活和工作,在几次政治运动中,很多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担心他或被牵连,或被殃及,但他总是坦然面对,原因无他,无论是谁,都知道他的为人,也知道他的处事原则,不喜欢他的人总是有的,但都无法在这些问题上找到什么茬子,因为他真诚、透亮,不属于任何圈子,所以都对他放心,也不会有什么戒备心态。
很不容易,这些话语的字里行间,其实还包含了如履薄冰的意味。
陈开枝再次提到了《小草》这首歌,他认为,小草精神包括默默奉献的一面和百折不饶顽强拼搏的一面。以此指导自己的人生,就会活得潇洒自如。
更年轻一点的人,或者说80后,90后,很难理解像陈开枝这种成长经历的人的心路历程。苦大仇深,根红苗正,得益于新中国的成立,得益于改革开放,一个穷苦农民的孩子,才能有机会进入大学,进入政府机关任职。他的心路历程,也是一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但不同的是,他守得住本色,守得住本分。数十年见惯了政治上的风风雨雨,跌宕起伏,但能始终不整人、不害人的,能有几人?这是陈开枝的不易之处。
十年文革浩劫结束之后,当时担任过广东省委书记的一位高层领导人,曾以他们夫妻的共同名义,给陈开枝写过一封信。这封信对陈开枝的评价就是:你是个好人。
在政治圈里,能被多数人评价为好人的,真的不多。
在参与主持《南方都市报》“30年30人”活动过程中,我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我们都会发现,广东省的改革开放30年,衷心拥护改革开放路线,并身体力行,冲决一切思想牢笼,始终秉持思想解放,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的,是一个群体,而不是凭藉某个个人的单打独斗,不是一个孤独的先行者,而是一个齐心协力、积极奋进的改革群体, 陈开枝不算是领头羊,但他肯定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杜导正最近在香港出版了一本新书,其中也有关于陈开枝的一段记录:
1995年2月13日(星期一)
昨晚从广州临别时,陈开枝请便餐,餐后他交一个小包给我,要我转交赵。内有一万元现金。他特地交待了一句:“这点钱是我工资的积蓄,让他买点营养品补补身子。”
余下的内容,不便引述。
这短短的话语,至少让我深受感动。在很多人都避犹不及的时候,总还会有人站出来,伸出手,向那些沦为政治弱势的人,表达一点人性的温暖,表示一点人性原本就必须有的真诚。这一万元工资的积蓄,和很多人的家财万贯自然不能同日而语,但分量却是迥然不同的。
赵是谁,不言而喻,陈开枝曾经担任过他的秘书,文革之后,以夫妻名义致函对陈开枝表示感谢,并评价他是个好人的,就是他。
早些时候,在广州和陈开枝见面时,我询问起这件事,究竟杜导正先生的日记记录是否准确。陈开枝并没有否认,他很感慨地说了一句话:他没有提拔、重用过我,但他曾经是我的领导,我只是表达了一个曾经下属的一点真诚的情感和祝福。
一个好人,有情有义、有始有终、富有人情味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