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给学生相关的知识内容,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能够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学生不仅可以喜欢上数学,还能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181-01
前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最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开发小学生的智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最终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制定教学方案,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力而行的教学,为学生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对于小学生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合适的学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打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学,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思维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到乘法口诀的时候,如果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解乘法口诀的学习,分阶段的进行理解学习,改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乘法口诀的知识。
二、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无法系统的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对于很多数学知识无法做到更好的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教师制定的相关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为学生创建问题情景之前,可以首先了解学生对于要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符合身心规律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思考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教学“20以内计算”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用20元钱去购买学习用品,一支铅笔要2元,一支钢笔要12元,问学生20元是否够买这两样学习用品?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就会积极的进行解答,最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那么不管教师给学生讲解多少种解题的方法,学生仍然不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制造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最终养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数学解题方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面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长方形的模型,调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地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四、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掌握解题的技巧,离不开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也要求数学教师在教给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借助自己对教师讲解的理解来寻找解题的不同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问题思考或者是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利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来更好的举一反三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一道题目训练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努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题目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改革,对学生引入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研究和学习,最终真正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相关数學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黎.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高教学策略[J].南北桥,2018,(23):18.
[2]顾燕霞.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升路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1):69.
【关键词】小学数学 解题能力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52-0181-01
前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最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注重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能够开发小学生的智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最终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制定教学方案,教会学生解题方法
小学阶段的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量力而行的教学,为学生制定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案。对于小学生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合适的时期进行合适的学习,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打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题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教师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教学,提高学生在学习上的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思维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到乘法口诀的时候,如果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的学习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解乘法口诀的学习,分阶段的进行理解学习,改善教学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学习乘法口诀的知识。
二、创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题兴趣
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还无法系统的理解相关的数学问题,对于很多数学知识无法做到更好的理解,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为学生降低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让学生通过教师制定的相关问题来学习数学知识,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为学生创建问题情景之前,可以首先了解学生对于要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建符合身心规律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思考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为学生教学“20以内计算”的时候,可以为学生创造生活化的问题情景,让学生用20元钱去购买学习用品,一支铅笔要2元,一支钢笔要12元,问学生20元是否够买这两样学习用品?这样的问题情景学生就会积极的进行解答,最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能够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对学生进行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那么不管教师给学生讲解多少种解题的方法,学生仍然不能够学好数学知识。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制造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学习,最终养成自己的解题策略,帮助学生顺利的掌握数学解题方法。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长方形面体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长方形的模型,调动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个基础上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索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地形成自己的解题策略。
四、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快速的解决数学问题,掌握解题的技巧,离不开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解题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也要求数学教师在教给学生相关知识点的时候,通过让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借助自己对教师讲解的理解来寻找解题的不同思维,通过不同角度的问题思考或者是换位思考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举一反三地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思考,利用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结合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来更好的举一反三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结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一道题目训练就能够实现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共同努力,让学生通过不同类型题目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改革,对学生引入一些新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研究和学习,最终真正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相关数學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黎.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高教学策略[J].南北桥,2018,(23):18.
[2]顾燕霞.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提升路径[J].数学大世界(上旬版),2018,(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