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师生间信息交流最重要的手段.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课堂提问的重要性.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科学有效地设置并提出问题尤其重要.问题问的好,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效,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反之,课堂气氛有可能出现僵持,教师也将处于尴尬之中.
1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误区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满堂灌”,整节课只管自己讲,基本上不提问;有的教师所提问题多而碎,什么都要问,机械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或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也有的教师提问时缺乏平等,偏爱好学生,冷落后进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戒性提问,使其难堪;还有的教师问题设计难易无阶梯,提问语言不准确,表达不简洁,学生不知所云很难回答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厌倦和反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提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从对所探究问题产生兴趣开始.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诱人思考,耐人寻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2.2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必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性强,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重点在思维关键处、理解疑难处、知识内涵处和规律探求处设问.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 时,我们发现学生头脑中有类似“物体受力才会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念,这一观念似乎也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吻合,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也很难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中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该物体下落时,是落在后面?还是落在原地?为什么?”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提问,重点讲解: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先向上运动,后向下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上,还将与汽车保持一起向前运动的状态,当学生真正认识了这一规律以后,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2.3提问要有层递性
有些物理问题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如果把这些难点设计成一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通过一层套一层、一环扣一环的分层次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那么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一些,也容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层递性的设问可以从大入手,也可以从小入手,一堂课往往就是由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使学生获得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电阻和欧姆定律后,学生理解了电流I和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的关系,但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机械地认为电阻R的大小与电压U、电流I均有关系,而这又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不符,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某导体接在电路中,当它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的电流为0.6 A,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若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则通过它的电流又是多少?此时该导体的电阻是不是原来电阻的两倍?根据公式R=U/I,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成立吗?这样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2.4提问要有科学性
物理课堂提问讲究科学性,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停顿一会儿,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促使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在心里都拟出答案.在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思维敏捷的同学会很快举手,表明他已经有了答案并很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抬头微笑或目光炯炯有神,可能表明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而且还在积极的思考之中,还有的学生在问题提出后一直低头并躲避教师的目光,则可能表明他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头绪,心中没有答案.有经验的教师常会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环顾全班,寻找这些表现,确定回答问题的最佳人选,从而发挥出所提问题的最大效益.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或出现思维方法上的混乱时,教师则要善于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运用微笑的面容、温暖的神态、期待的目光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式
3.1设疑式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常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而设疑式提问常常会轻易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打开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恰当的提问,使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这样一来就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迫切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3.2引发争论式提问
争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容易引起学生争论的内容,往往是他们平时形成的常识性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或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所学物理规律表面上相“矛盾”.如“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要使物体运动一定需要力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否需要力?”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辩论.通过引发争论解决的问题,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学生印象深刻,久久不忘,其效果是教师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3.3对比式提问
有些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紧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式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共性、发现个性、强化理解.如学习汽化时,要求学生从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等方面进行展示比较,从而得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学生很容易接受.又如在学习电压表和电流表之后,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两表的量程、分度值、构造和注意事项等进行罗列并比较,总结异同,进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学的有好又快.
3.4列举式提问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平时的物理知识教学或复习时,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原理,或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利于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物理知识的运用.例如:“举例说明利用和防止惯性的生活实例,说说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交通安全警示语并解释原因,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等等.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会努力搜寻记忆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相互启发,举一反三.教师可将学生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再由其他学生辨别正误,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还有扩展式提问、分割式提问、类比式提问等,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立足实际,综合考虑,灵活运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对同一物理问题,提问的角度、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同,效果往往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我们常常听到有教师感叹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其实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上讲究艺术,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带着问题来,又会带着思考去,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
1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误区
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提问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有的教师“满堂灌”,整节课只管自己讲,基本上不提问;有的教师所提问题多而碎,什么都要问,机械重复的、漫无边际的或所提问题与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联系不紧密;也有的教师提问时缺乏平等,偏爱好学生,冷落后进生,或对后进生进行惩戒性提问,使其难堪;还有的教师问题设计难易无阶梯,提问语言不准确,表达不简洁,学生不知所云很难回答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课堂提问的厌倦和反感,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初中物理课堂提问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提问要有趣味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往往从对所探究问题产生兴趣开始.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富有情趣和吸引力,诱人思考,耐人寻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
2.2提问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必须突出重点,分散难点,针对性强,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重点在思维关键处、理解疑难处、知识内涵处和规律探求处设问.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 时,我们发现学生头脑中有类似“物体受力才会运动,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念,这一观念似乎也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相吻合,导致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情况,也很难运用“牛顿第一定律”去解释.为了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在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中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该物体下落时,是落在后面?还是落在原地?为什么?”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重点提问,重点讲解: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先向上运动,后向下运动,但在水平方向上,还将与汽车保持一起向前运动的状态,当学生真正认识了这一规律以后,头脑中的错误观念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2.3提问要有层递性
有些物理问题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如果把这些难点设计成一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题,通过一层套一层、一环扣一环的分层次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回答,那么学习就会变得轻松一些,也容易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层递性的设问可以从大入手,也可以从小入手,一堂课往往就是由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使学生获得知识,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学习电阻和欧姆定律后,学生理解了电流I和电压U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的关系,但对公式R=U/I常常产生错误认识,机械地认为电阻R的大小与电压U、电流I均有关系,而这又与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不符,为此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某导体接在电路中,当它两端的电压为3 V时,通过的电流为0.6 A,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 ?若加在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6 V,则通过它的电流又是多少?此时该导体的电阻是不是原来电阻的两倍?根据公式R=U/I,电阻R与电压U成正比,与电流I成反比成立吗?这样设计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去理解和记忆未知的知识,大大加深了学生对正确结论的印象.
2.4提问要有科学性
物理课堂提问讲究科学性,当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而要停顿一会儿,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促使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在心里都拟出答案.在提出问题后停顿期间,不同层次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思维敏捷的同学会很快举手,表明他已经有了答案并很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的学生抬头微笑或目光炯炯有神,可能表明他对这个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想法而且还在积极的思考之中,还有的学生在问题提出后一直低头并躲避教师的目光,则可能表明他对这一问题还没有头绪,心中没有答案.有经验的教师常会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环顾全班,寻找这些表现,确定回答问题的最佳人选,从而发挥出所提问题的最大效益.当学生对问题不能正确回答或出现思维方法上的混乱时,教师则要善于运用追问、解释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运用微笑的面容、温暖的神态、期待的目光帮助学生打消顾虑,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3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式
3.1设疑式提问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常新课引入时要寻找恰当的切入点,而设疑式提问常常会轻易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独立思考,打开学生灵感的大门,激起学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有“一石击起千层浪”之效.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的教学,一开始教师就提出:“木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浮在上面,而铁块放在水里为什么总是下沉?”学生回答:“因为铁重而木块轻.”教师接着问:“把重10牛的铁块和重10牛的木块都放进水里,为什么木块浮上来,铁块却沉下去呢?”这一恰当的提问,使学生对生活经验“因铁重而下沉”产生了怀疑,这样一来就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迫切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顺利地引入新课.
3.2引发争论式提问
争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初中物理容易引起学生争论的内容,往往是他们平时形成的常识性概念与严格定义的物理概念不一致,或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物理现象与所学物理规律表面上相“矛盾”.如“力是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要使物体运动一定需要力吗?”、“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是否需要力?”上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辩论.通过引发争论解决的问题,对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大有好处,学生印象深刻,久久不忘,其效果是教师一般性讲解所无法达到的.
3.3对比式提问
有些初中物理知识联系紧密,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式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共性、发现个性、强化理解.如学习汽化时,要求学生从温度条件、发生部位、剧烈程度等方面进行展示比较,从而得出蒸发和沸腾的异同,学生很容易接受.又如在学习电压表和电流表之后,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将两表的量程、分度值、构造和注意事项等进行罗列并比较,总结异同,进而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学生学的有好又快.
3.4列举式提问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平时的物理知识教学或复习时,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理原理,或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利于加强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强化物理知识的运用.例如:“举例说明利用和防止惯性的生活实例,说说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交通安全警示语并解释原因,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类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等等.问题提出后,学生往往会努力搜寻记忆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相互启发,举一反三.教师可将学生举的例子进行分类,再由其他学生辨别正误,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处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还有扩展式提问、分割式提问、类比式提问等,作为物理教师,我们要立足实际,综合考虑,灵活运用,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提问方法.对同一物理问题,提问的角度、提问的方式方法不同,效果往往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和课堂提问时要注意经常变换手法,转换角度,让学生有一种新鲜感.我们常常听到有教师感叹学生不会提出问题,其实教师如何设计课堂提问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在课堂提问上讲究艺术,创设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带着问题来,又会带着思考去,这也是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根本要求,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