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师德师风 为人师表 灵魂塑造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古来有之,不同的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乐教勤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乐教勤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任务,以育人为乐,才能自觉的强化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别人,而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苦的为教育献身的精神。
二、敬业爱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教师要想有效发挥教育的影响力,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对待教育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渴望理解与尊重。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
爱岗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关注。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分数、优秀率、及格率”。而今,我们关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才是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广泛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育学生感情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着这种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涓涓细流进入学生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就会发生作用,这是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奥妙所在。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的。近来一些社会舆论批评一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教师因爱而过分的苛刻的要求学生,什么都要求做的完美,达不到就严格批评、训斥、甚至各种形式的惩罚,这是苛刻的爱。这种情况表面看似“爱之深”,所表示出来的“恨之切”的行为常常有可能带来对学生身心的摧残和伤害。这种所谓“恨铁不成钢”的行为虽然可能“出于好心”但其本身已失去了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所以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做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书之所教,只重记诵识读,推演形式,搬弄文词,不引领书中为人做事之道,不引领行天立地做人之能力、之品行,就难以培养出有益之人。教书不育人,犹如只种地不收获,空于田间管理,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和育人,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只是工作形式,是达到育人目的经常用的手段。
三、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遵循教育规律,学习研究,探索创新
当今社会正步入学习化社会,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学习,人的知识结构很快落后于实践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的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的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教师必须有创新教学理念,勇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师德的要求。教师要严谨治学,端正教风和学风。教师讲课也是一种表演, 有着艺术感染力。首要的是脱稿,进行演讲式讲授。同时注意轻松气氛的营造、语言技巧的运用、启发式和联想式教学。注意非语言的交往也是精心教学的重要方面。一堂精彩的讲课, 学生往往会以心领神会的眼神、欣喜的笑容予以回应。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严谨治学的重要方面,敢于管理课堂纪律,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爱护,是基本的师德。科研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说:教师肩上挑的千钧重担,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这就要求人民教师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不仅要促其学好文化知识,更要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最终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和可靠的接班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应以过硬的业务赢得学生,给他们解决科学知识上的疑惑,使他们能够“日知其所无”,在教师带领下遨游知识的海洋,跋涉在书山之中,获得知识的琼浆玉液的浇灌,结出丰硕的果实,更要以高尚的思想,纯洁的人格教育学生,以模范的行为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21世纪里,党和人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按照“三个代表”的总要求,全心全意、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勇往直前、不懈追求,尽力做到:业务精通、学识渊博;理想崇高、品德高尚;工作勤恳、扎实有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善人格,与时俱进;耕耘播种,勤奋不辍,去收获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个沉甸甸的美好明天,肩负起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肩负的神圣职责。总之,师德建设需要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我们只有放眼未来,注重当下,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以忠于教育事业,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尽力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携手共筑师德大厦的辉煌。
关键词:师德师风 为人师表 灵魂塑造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古来有之,不同的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和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
一、乐教勤业,献身教育
教师的职业有苦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乐教勤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任务,以育人为乐,才能自觉的强化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献身教育是一种精神境界,教师必须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教师不仅仅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别人,而充实了自己,正是这种成就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教师不辞辛苦的为教育献身的精神。
二、敬业爱生,尊重学生人格,因材施教,教书育人
教师要想有效发挥教育的影响力,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学生是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对待教育信息是有选择的,他们有正常的心理需要,渴望理解与尊重。因此,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主动的发展。
爱岗敬业,还表现在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关注。传统教育中我们关注的是“分数、优秀率、及格率”。而今,我们关注的是是否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知识的无限性和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促使我们去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思维发展,心理发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于全体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原则,这才是对学生对事业高度负责的表现。
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不歧视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广泛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育学生感情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伴随着这种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涓涓细流进入学生心田。各种教育因此就会发生作用,这是有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奥妙所在。在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的。近来一些社会舆论批评一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教师因爱而过分的苛刻的要求学生,什么都要求做的完美,达不到就严格批评、训斥、甚至各种形式的惩罚,这是苛刻的爱。这种情况表面看似“爱之深”,所表示出来的“恨之切”的行为常常有可能带来对学生身心的摧残和伤害。这种所谓“恨铁不成钢”的行为虽然可能“出于好心”但其本身已失去了道德意义和教育意义。所以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做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教书育人是教师神圣的使命,书之所教,只重记诵识读,推演形式,搬弄文词,不引领书中为人做事之道,不引领行天立地做人之能力、之品行,就难以培养出有益之人。教书不育人,犹如只种地不收获,空于田间管理,作为教师要始终明确教书和育人,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只是工作形式,是达到育人目的经常用的手段。
三、具有扎实的基本功,遵循教育规律,学习研究,探索创新
当今社会正步入学习化社会,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有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是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人都会面临落伍的危险,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的背景下,如果不经常学习,人的知识结构很快落后于实践要求。所以,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转变学习的观念,确立“边学边干,边干边学”的终身学习的观念,紧跟当代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步伐。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永恒动力。教师必须有创新教学理念,勇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师德的要求。教师要严谨治学,端正教风和学风。教师讲课也是一种表演, 有着艺术感染力。首要的是脱稿,进行演讲式讲授。同时注意轻松气氛的营造、语言技巧的运用、启发式和联想式教学。注意非语言的交往也是精心教学的重要方面。一堂精彩的讲课, 学生往往会以心领神会的眼神、欣喜的笑容予以回应。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严谨治学的重要方面,敢于管理课堂纪律,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爱护,是基本的师德。科研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一位教育工作者曾经说:教师肩上挑的千钧重担,一头挑的是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的是祖国的未来,这就是教师工作的整个世界。这就要求人民教师对学生的一生负责,不仅要促其学好文化知识,更要使其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最终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和可靠的接班人。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仅应以过硬的业务赢得学生,给他们解决科学知识上的疑惑,使他们能够“日知其所无”,在教师带领下遨游知识的海洋,跋涉在书山之中,获得知识的琼浆玉液的浇灌,结出丰硕的果实,更要以高尚的思想,纯洁的人格教育学生,以模范的行为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教育家吕型伟曾说过:“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21世纪里,党和人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按照“三个代表”的总要求,全心全意、任劳任怨、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不断进取、勇往直前、不懈追求,尽力做到:业务精通、学识渊博;理想崇高、品德高尚;工作勤恳、扎实有效;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完善人格,与时俱进;耕耘播种,勤奋不辍,去收获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个沉甸甸的美好明天,肩负起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应该肩负的神圣职责。总之,师德建设需要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我们只有放眼未来,注重当下,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以忠于教育事业,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为职业理想和人生追求,尽力成为“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携手共筑师德大厦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