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天傍晚,開完学校的例会,我放心不下,回教室去看还在上自习的学生。
就在我推开教室门的瞬间,我看到了让人血压瞬间陡升的一幕:我那高大帅气的体育委员正盘腿安坐在教室的讲台上。这位名叫阿典的体育委员,既是班级的意见领袖,也常是矛盾祸端制造者。那一刻的他张牙舞爪,正激昂地给大家讲着什么。教室里的每个孩子也都在嬉笑着说个不停,密闭的教室那一刻就像一锅粥,每个角落都骚动不安。
陡然生出的愤怒之火,让我在还没有来得及辨别清楚自己情绪的时候,已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阿典训斥了一通。他努力尝试着为自己辩驳。尽管他已经比我高出两个头,但显然还是个孩子。在我歇斯底里的怒斥声中,他委屈却又不肯屈服,昂着头,两眼通红,憋着泪水。虽然已经时隔十年,我却依然记得他当时说的话。他说,他在给班里的同学做一次演讲动员,同学们像一盘散沙,太不成样子。他觉得大家应该更团结拼搏,像一个真正的集体;而之所以盘坐在讲台上,是因为他希望能够像他的篮球教练那样,做出亲切随性又让人信服的模样……可这样的辩白在一个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看来,只是在为自己找一个开脱的借口。
我的体育委员也许希冀着,那一刻,大家的心灵高度默契,就如同他们在球场上,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呐喊,大家就对彼此的心思了如指掌;然后他们就如同合体一般,具有无穷的神力,瞬间使对手气息奄奄。这种投身其中,为一个共同目标而热血沸腾、奋不顾身的力量,对于他,还有很多的男孩来讲,有着无穷魅力。
作为一名几乎没有参加过集体运动项目的老师,那一刻我无法感应到他们心灵的渴求。更为遗憾的是,我把我的感受——被冒犯、被挑战——放大了无数倍。要知道,在老师的眼中,讲台便是一种权威的象征。
读书时我是一个标准的“乖学生”“好女孩”,成绩优异,努力勤奋,严格自律,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善意,体谅他人,希冀着通过努力赢得别人的赞许和肯定。我从来没有了解过男孩们是如何经历成长,穿越成长中的浅滩险阻的。
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开始学习“看见”男孩们不一样的存在与需求。
现在来看,盘腿坐在讲台上发表一通鼓舞人心的演讲,似乎确实远比站在讲台后面更容易唤起大家的认同。这不失为一种豪放却又深得人心的方式。对于教师而言,为何不可以换一个视角,尝试以另一种姿态去做自己热爱的工作?
我想,如果是此时的我,也许会悄悄地走进教室,坐在后面,静静地听他把演讲做完,然后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不动声色地对他说:“刚才的你,做得真棒!”校园里那群任性捣蛋、肆意妄为的调皮男孩,是一群拥有强盛生命力的人。他们不断经受着挑战与冲突,在规范与秩序之间左奔右突,在冲突之间,他们也历练出生命的活力与力量,走出自己的路径。即便单单从这一点来看,作为老师,我们也该为之欣喜。
(小小摘自《师道》2020年第4期)
【素材运用】作者虽然错怪了一个渴望发展的男生,错误地处理了一个蕴含发展机遇的事件,但她的反思让更多的教育者警醒——教育,有时需要的是等待、聆听、融入,不介意权威的被冒犯——真正的威严是不怒而威的,是温和的坚持,是平等的对话,是不失时机地鼓励,是包含多重意义的换位思考。这一切,都建立在懂得的基础上。
【适用话题】教育与成长;换位思考;反思;对话
(特约教师 曾令娥)
就在我推开教室门的瞬间,我看到了让人血压瞬间陡升的一幕:我那高大帅气的体育委员正盘腿安坐在教室的讲台上。这位名叫阿典的体育委员,既是班级的意见领袖,也常是矛盾祸端制造者。那一刻的他张牙舞爪,正激昂地给大家讲着什么。教室里的每个孩子也都在嬉笑着说个不停,密闭的教室那一刻就像一锅粥,每个角落都骚动不安。
陡然生出的愤怒之火,让我在还没有来得及辨别清楚自己情绪的时候,已不分青红皂白地把阿典训斥了一通。他努力尝试着为自己辩驳。尽管他已经比我高出两个头,但显然还是个孩子。在我歇斯底里的怒斥声中,他委屈却又不肯屈服,昂着头,两眼通红,憋着泪水。虽然已经时隔十年,我却依然记得他当时说的话。他说,他在给班里的同学做一次演讲动员,同学们像一盘散沙,太不成样子。他觉得大家应该更团结拼搏,像一个真正的集体;而之所以盘坐在讲台上,是因为他希望能够像他的篮球教练那样,做出亲切随性又让人信服的模样……可这样的辩白在一个被愤怒冲昏头脑的人看来,只是在为自己找一个开脱的借口。
我的体育委员也许希冀着,那一刻,大家的心灵高度默契,就如同他们在球场上,只需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呐喊,大家就对彼此的心思了如指掌;然后他们就如同合体一般,具有无穷的神力,瞬间使对手气息奄奄。这种投身其中,为一个共同目标而热血沸腾、奋不顾身的力量,对于他,还有很多的男孩来讲,有着无穷魅力。
作为一名几乎没有参加过集体运动项目的老师,那一刻我无法感应到他们心灵的渴求。更为遗憾的是,我把我的感受——被冒犯、被挑战——放大了无数倍。要知道,在老师的眼中,讲台便是一种权威的象征。
读书时我是一个标准的“乖学生”“好女孩”,成绩优异,努力勤奋,严格自律,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善意,体谅他人,希冀着通过努力赢得别人的赞许和肯定。我从来没有了解过男孩们是如何经历成长,穿越成长中的浅滩险阻的。
我用了很多年的时间,开始学习“看见”男孩们不一样的存在与需求。
现在来看,盘腿坐在讲台上发表一通鼓舞人心的演讲,似乎确实远比站在讲台后面更容易唤起大家的认同。这不失为一种豪放却又深得人心的方式。对于教师而言,为何不可以换一个视角,尝试以另一种姿态去做自己热爱的工作?
我想,如果是此时的我,也许会悄悄地走进教室,坐在后面,静静地听他把演讲做完,然后走上前去,拍拍他的肩膀,不动声色地对他说:“刚才的你,做得真棒!”校园里那群任性捣蛋、肆意妄为的调皮男孩,是一群拥有强盛生命力的人。他们不断经受着挑战与冲突,在规范与秩序之间左奔右突,在冲突之间,他们也历练出生命的活力与力量,走出自己的路径。即便单单从这一点来看,作为老师,我们也该为之欣喜。
(小小摘自《师道》2020年第4期)
【素材运用】作者虽然错怪了一个渴望发展的男生,错误地处理了一个蕴含发展机遇的事件,但她的反思让更多的教育者警醒——教育,有时需要的是等待、聆听、融入,不介意权威的被冒犯——真正的威严是不怒而威的,是温和的坚持,是平等的对话,是不失时机地鼓励,是包含多重意义的换位思考。这一切,都建立在懂得的基础上。
【适用话题】教育与成长;换位思考;反思;对话
(特约教师 曾令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