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5月25日,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活动的发起人是北京市骨干教师王玲,前来听课的有来自5个区的十位老师,其中海淀区1人、通州区3人、昌平区3人、西城区2人(其中一位老师来自初中)、燕山1人,远郊区的教师占比70%,昌平区的3 位老师来自乡村学校。他们之前有的未曾谋面,只是因为仰慕王老师,在选课平台上都选择了参与王老师组织的教研活动,才有机会聚到了一起。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整本书的阅读策略——《草房子》读书会”。活动中,王玲老师展现了一堂精彩的生态课堂,并在课后与选课教师共同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教学研讨。研讨内容不仅穿越了课程和教学内容本身的边界,更穿越了学段的边界。听课老师们都表示收获颇丰,切身感受到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基础教育各学段紧密衔接的学生连贯成长的重要意义。王玲老师感慨地表示:“我付出的是十一分之一,得到的是十一分之十。”听课教师们纷纷表示,互联网上的自主选课为他们搭建起与优秀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这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促进彼此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伙伴研修效应。
这只是一个缩影,2016上半年,北京市教委通过北京市教师管理服务平台,创新继续教育的方式,已经组织了2385场类似的活动。2016年4月,为改革创新市级层面教师研修工作,推动“互联网 教师教育”变革在教师研修上的应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及培训质量,借鉴“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北京市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一线市级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每学期开放2~4堂课并组织专题性研修。
下面我们通过相关图表数据,来看看各区教师的参与度(开课、授课、听课),以及学科热度的情况(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
2016年上半年全市共有524个学校和研修机构完成2385次活动。1417名市级骨干教师开课,占比80.64%。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3384名选课教师完成活动,22075人次,其中跨区参加活动11718人次。10个远郊区(含燕山)教师赴城六区完成活动的人数5269名,7376人次,其中乡村学校教师1249名,1712人次。城六区所开设的课程远郊区县教师参与非常积极,占选课教师比例平均达到77%。
1. 各区申报课程、审核通过课程和已开课情况
全市授课教师共申报课程2812门,其中2388门经区、市两级审核通过并发布,2385门完成开课(3位教师因病等特殊原因未开课)。审核通过率为84.92%,审核发布后开课率为 99.87%。另,80.64%的应授课教师已经开课,其中,开课1次的占比33.17%,开课2次的占比65.51%。
2. 已开课课程分学科分布
课程的学科分布情况对应了义务教育阶段授课教师人员的学科结构,语文、数学占半壁江山,但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课程不足。主要原因为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主要集中在数学、语文学科。
3. 各区应选课教师中完成听课情况
按照计划要求,义教阶段20%的教师应在2016年选课。据统计,应选课教师共计18428人,上学期已有13384人完成听课,占比72.6%,完成听课1次的占比近半,2次的占比36.9%,3次的占比10.3%,有443人完成了4次听课任务,占比2.5%。城六区已完成听课教师除石景山外均远未达到应选课教师人数,但远郊区则超比例较多,最高的平谷区超出116%。
4. 远郊区已完成听课总人次
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鼓励远郊区教师积极赴城六区研修。随着活动的开展,远郊区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到城六区听课,远郊区有18516人次完成听课,其中,7376人次选择赴城六区听课,占比40.56%。
5. 各区已完成课程中选课教师完成听课总人次及人员分布
城六区已完成课程的选课教师中来自外区的选课教师占比近90%,来自远郊区的选课教师占3/4。远郊区已完成的课程中来自外区的选课教师比例较低,学员主要来自本区,只有大兴区所开课的选课教师来自外区的比例过半。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备受欢迎。市级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活动项目开发与实施,一方面是在履行他们作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继续教育的内心需求。
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借助互联网思维,第一次在教师培训中大规模尝试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是对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探索,通过选课教师从内心需求到选课、听课、研讨行为的实际发生和实际获得来评价市级骨干教师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研修课程设计、内容选择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研修方式以单一面授为主,缺少互动交流,教师缺乏对研修项目的自主选择性等,教师培训质量不太理想。在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自主选课并进行听课研修,活动结束后学员提交《活动评课表》,填写收获、建议、意见和满意度,此表匿名推送给授课教师并作为行为数据存储于平台供今后的教师评价使用,参加活动、完成任务的授课教师和学员均取得相应的学分。最重要的是,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给予物质支持,为参训教师提供“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补助”。在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中,只有教学活动实际发生了,有教师选课学习了,才会有成本、有学分,扩大了教师培训改革供给侧结构。与传统教育培训相比,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优势明显,其从多个维度上实现了教育培训效能的提升。此外,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及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活动前可能互不相识的11位老师,活动会他们就会形成一个社交小圈子。通过这个圈子,可以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属性萃取并流转,给予各教师优质资源的供给,变传统人事岗位刚性流动为智力资源的流动。最后,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产生的大数据可以被深入挖掘,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评选的重要依据。
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用市场来定义优质资源,是建设高层次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整本书的阅读策略——《草房子》读书会”。活动中,王玲老师展现了一堂精彩的生态课堂,并在课后与选课教师共同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教学研讨。研讨内容不仅穿越了课程和教学内容本身的边界,更穿越了学段的边界。听课老师们都表示收获颇丰,切身感受到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基础教育各学段紧密衔接的学生连贯成长的重要意义。王玲老师感慨地表示:“我付出的是十一分之一,得到的是十一分之十。”听课教师们纷纷表示,互联网上的自主选课为他们搭建起与优秀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这种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促进彼此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的伙伴研修效应。
这只是一个缩影,2016上半年,北京市教委通过北京市教师管理服务平台,创新继续教育的方式,已经组织了2385场类似的活动。2016年4月,为改革创新市级层面教师研修工作,推动“互联网 教师教育”变革在教师研修上的应用,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及培训质量,借鉴“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经验,北京市启动了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活动要求,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一线市级骨干教师、学科教学带头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每学期开放2~4堂课并组织专题性研修。
下面我们通过相关图表数据,来看看各区教师的参与度(开课、授课、听课),以及学科热度的情况(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
2016年上半年全市共有524个学校和研修机构完成2385次活动。1417名市级骨干教师开课,占比80.64%。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共有13384名选课教师完成活动,22075人次,其中跨区参加活动11718人次。10个远郊区(含燕山)教师赴城六区完成活动的人数5269名,7376人次,其中乡村学校教师1249名,1712人次。城六区所开设的课程远郊区县教师参与非常积极,占选课教师比例平均达到77%。
1. 各区申报课程、审核通过课程和已开课情况
全市授课教师共申报课程2812门,其中2388门经区、市两级审核通过并发布,2385门完成开课(3位教师因病等特殊原因未开课)。审核通过率为84.92%,审核发布后开课率为 99.87%。另,80.64%的应授课教师已经开课,其中,开课1次的占比33.17%,开课2次的占比65.51%。
2. 已开课课程分学科分布
课程的学科分布情况对应了义务教育阶段授课教师人员的学科结构,语文、数学占半壁江山,但物理、化学、历史、生物、地理等学科课程不足。主要原因为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主要集中在数学、语文学科。
3. 各区应选课教师中完成听课情况
按照计划要求,义教阶段20%的教师应在2016年选课。据统计,应选课教师共计18428人,上学期已有13384人完成听课,占比72.6%,完成听课1次的占比近半,2次的占比36.9%,3次的占比10.3%,有443人完成了4次听课任务,占比2.5%。城六区已完成听课教师除石景山外均远未达到应选课教师人数,但远郊区则超比例较多,最高的平谷区超出116%。
4. 远郊区已完成听课总人次
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鼓励远郊区教师积极赴城六区研修。随着活动的开展,远郊区越来越多的教师选择到城六区听课,远郊区有18516人次完成听课,其中,7376人次选择赴城六区听课,占比40.56%。
5. 各区已完成课程中选课教师完成听课总人次及人员分布
城六区已完成课程的选课教师中来自外区的选课教师占比近90%,来自远郊区的选课教师占3/4。远郊区已完成的课程中来自外区的选课教师比例较低,学员主要来自本区,只有大兴区所开课的选课教师来自外区的比例过半。
北京市中小学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备受欢迎。市级骨干教师积极参与活动项目开发与实施,一方面是在履行他们作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另一方面可以满足他们继续教育的内心需求。
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借助互联网思维,第一次在教师培训中大规模尝试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是对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的进一步探索,通过选课教师从内心需求到选课、听课、研讨行为的实际发生和实际获得来评价市级骨干教师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在传统的教师继续教育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研修课程设计、内容选择相对滞后,针对性不强;研修方式以单一面授为主,缺少互动交流,教师缺乏对研修项目的自主选择性等,教师培训质量不太理想。在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通过自主选课并进行听课研修,活动结束后学员提交《活动评课表》,填写收获、建议、意见和满意度,此表匿名推送给授课教师并作为行为数据存储于平台供今后的教师评价使用,参加活动、完成任务的授课教师和学员均取得相应的学分。最重要的是,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在满足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给予物质支持,为参训教师提供“教学实践能力提升补助”。在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中,只有教学活动实际发生了,有教师选课学习了,才会有成本、有学分,扩大了教师培训改革供给侧结构。与传统教育培训相比,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优势明显,其从多个维度上实现了教育培训效能的提升。此外,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及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活动前可能互不相识的11位老师,活动会他们就会形成一个社交小圈子。通过这个圈子,可以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属性萃取并流转,给予各教师优质资源的供给,变传统人事岗位刚性流动为智力资源的流动。最后,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产生的大数据可以被深入挖掘,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区级以上骨干教师评选的重要依据。
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用市场来定义优质资源,是建设高层次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