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学生不管学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真情对待、关爱学生;相互尊重:艺术提问、营造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教学实践中如何创设情景,多提供机会,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认识等方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营造氛围、激发学生
学习语文兴趣。
【关键词】:真情待生 互相尊重 艺术提问 多提供机会 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认识 http://www.zidir.com/ 创设情景 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故事性非常强,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上至天文,下之地理,历史,政治无所不包,数学,理化无所不容。语文更像一部大百科全书。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比较感兴趣,这是好事,但也有一点,那就是一旦学生认为你的课缺乏内容,没有新意,其厌烦,抵触情绪会自然产生。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探究欲望,使之产生深入理解的动力,以下是我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 、 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所有“爱”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 ,即“爱心、耐心、细心”。有些小事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住院时记得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每每听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特别是对后进生,只要我们对他们倾注真心的爱,并把握好教育时机,掌握恰当的方法,我们相信,是可以转化的。因为有了爱,教书育人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有了爱,我们看差生时才不会有“看不顺眼”的现象,我们才会很乐意地去想办法去改变他们。
要想根除学生的厌学语文情绪,教师就要付出真情,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语文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厌学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待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情感,就没法让学生激发其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二、激活学生是核心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指导学生学习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还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学习语文增加动力。
(二)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
三、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
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满怀兴趣就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变被动为主动进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是以教师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怎样,学生就会怎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把他们当作有独立个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和拒绝。这样,学生的厌学情绪自然出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有了兴趣,才会走向成功。
四、 互相尊重,从礼貌交流中开始
教师要关注和维护学生的自尊,特別是语文成绩差的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且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交流的评价语就能够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如“你真会读书!”“你的感悟能力真强!”“你提问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有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学生十分在意,激励的语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碰撞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长期如此,学生必将会对自己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这样他们的成绩自然也会提高。理解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对教师来说,理解、信任、期望的情感,能增强教育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能激发学生上进心和自信心,为他们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理解,就是能容人所短,容人改错,让师生心灵互通,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不断创新。通过理解,还能让学生学会理解,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善待他人,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只有善于理解学生的教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才能以真情换真心,让学生充满爱心,充满人性。 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教与学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而是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断驱散学生的疑惑,才能真正使他们接受教师道德和知识影响,其心中才能生起对教师的尊敬。所以,教师的威信归根到底取决于师生间相互作用的和谐平等,取决于教师的为人师表和民主作风。
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用充满情感的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安全基地。面对你,他可以放松地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虑,愿与你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和不幸;而你,则会让他在跌到后勇敢地站起来,用微笑去迎接挑战,在错折面前不低头,不畏惧。当学生为教师的人格所征服,为教师的知识所折服,为教师的见解所激动,在情感上对教师所依恋时,师生之间已经构建了心灵相同的桥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艺术提问,开启学生的思维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涉及要讲究发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要求新颖新意,激发情趣,切忌问题的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谈。例如:,我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行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过《苏州园林》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语文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里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语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六、 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总希望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进了多少,退了多少。所以学生在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后,总希望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所以在每次作业和单元考试中,不能简单就把作业发到学生手上,也不能只是把考试的卷子发还给学生,必须要认真对待作业和考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于考得理想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考的不理想的学生也要帮助分析考的不理想的原因,并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值的肯定的地方。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要给予公平、真实、及时的评价。一位平时不认真的学生,某一节课特别认真,思考发言很积极,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应该先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给予学生鼓励,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中的一些表现,教师在课外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也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甚至可以通过别人的口来表扬学生,向家长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从同学、老师、家长中获取信息,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我班同学小红,从任课老师和周围同学那里得知该生脑子很机灵,小学成绩也不错,但是进入中学后成绩一直上不去,文理科偏科现象很严重,结果我利用一次该生期中数学成绩80分的机会,对其进行全班表扬,让他树立信心,最后一学期下来他是本班进步很快的同学之一。
人人都想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肯定,但是厌学的学生很少得到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优点,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教师不能因其成绩不好,就否定他们的一切,而是要去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得我刚接过一个班的语文教学,有一位学生一点都不喜欢语文,她基础很差,不做作业,上课讲话甚至逃课,很多教师对她没有办法,于是我对这位学生进行家访,在家访中,我了解到这位同学爱劳动,不怕累,不怕苦,于是我提议让她当劳动委员,她特别高兴,在工作中很负责,每次她都带着大伙出色地完成任务,我及时表扬了她要大家向她学习,从此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一段时间后,很多教师都说她变了,特别是我所教的语文科,她进步很大,后来她考取了重点高中,可见,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应多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多尝尝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学习起来才会感到乐趣无穷。
七、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认识
多媒体教学集“形、声、色”于一体的独特功用,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以此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从而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设计课件时应从多方面考虑:一般来说,文字内容不宜过多,字体要醒目,文字和背景着色要搭配合理,文字的出现可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渴望去了解文字的.内容,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声音可以渲染气氛,刺激注意力,但在应用时应注意声音的强度,一般宜采用舒缓的轻音乐,声音应与动画同步播放;动画要讲究新颖、适用;整体内容要尽量追求新颖,贴近鲜活的生活实际。
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具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识需要,而这种认识需要往往是有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在传统的教学中,较少顾及学生的认识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并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符合初中生的认识需要。由于这种辅助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换方式,因此,抓住认识时机,运用适时适度,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讲授科技性说明文,如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事物特点,从结构到功能、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观、更逼真,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对学生来说,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桃花源记》一文时,我用多媒体手段绘制了村中人“咸来闻讯”的画面。画上围着渔人问话的壮汉、孩子等。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些人围着渔人问了些什么话。有一位学生这样描述:有位花白胡子的老人走到渔人前面问道:“如今外面世道如何?人们过得好不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握着渔人的手:“你们那里的壮汉除了种田还干些什么?”简短的一句“咸来问讯”,借助画面,通过想象,不仅丰富了原文内容而且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无形中感到学习语文趣味性。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学生必须有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教师应把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和发展人作为自己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还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按文章的种类及不同学生的素质,合理安排授课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如果能做到这样真诚的关爱,精心的指导,任何学生都会克服厌学语文的情绪,从而进入学习语文的佳境。
学习语文兴趣。
【关键词】:真情待生 互相尊重 艺术提问 多提供机会 利用信息技术 优化认识 http://www.zidir.com/ 创设情景 营造氛围 激发兴趣
语文学科的趣味性,故事性非常强,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上至天文,下之地理,历史,政治无所不包,数学,理化无所不容。语文更像一部大百科全书。大多数学生对语文比较感兴趣,这是好事,但也有一点,那就是一旦学生认为你的课缺乏内容,没有新意,其厌烦,抵触情绪会自然产生。所以,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其探究欲望,使之产生深入理解的动力,以下是我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 、 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关爱学生,是教师所有“爱”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 ,即“爱心、耐心、细心”。有些小事常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学生病了,打个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把他送回家,住院时记得到医院里去看望。学生病假回校,主动为他补课;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很深的。每每听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时,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特别是对后进生,只要我们对他们倾注真心的爱,并把握好教育时机,掌握恰当的方法,我们相信,是可以转化的。因为有了爱,教书育人才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因为有了爱,我们看差生时才不会有“看不顺眼”的现象,我们才会很乐意地去想办法去改变他们。
要想根除学生的厌学语文情绪,教师就要付出真情,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要关爱每一位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语文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厌学的学生,教师更要多鼓励,多关心,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待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情感,就没法让学生激发其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
二、激活学生是核心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应该处于一个积极、创造的状态,而教师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提供自由广阔的天地,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获得知识、技能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给学生自学的程序与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要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强化指导学生学习自主求知的方法。除常规方法指导外,还要着重教给学生学习策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能够选择最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会自我意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控学习全过程,提高自学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了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互相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学习语文增加动力。
(二)用激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及时表扬,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促进作用,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自信,才会有学习的恒动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所作出的反应,教师都应给予积极的评价,不要只重结果,不看过程,应以鼓励为主,抓住学生的可取之处及时表扬,哪怕是一丁点的闪光点,教师都应给予表扬、鼓励,让学生相信“我能行”,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乐趣中不断学习,不断进
三、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
兴趣与学习的关系非常密切,满怀兴趣就会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变被动为主动进取,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不是以教师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决不是教师想让怎样,学生就会怎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把他们当作有独立个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强加,不但加不进去,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他们的学习兴趣,窒息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抵制和拒绝。这样,学生的厌学情绪自然出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有了兴趣,才会走向成功。
四、 互相尊重,从礼貌交流中开始
教师要关注和维护学生的自尊,特別是语文成绩差的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且尊重学生的选择,与学生平等对话,课堂交流的评价语就能够体现尊重学生的人格。如“你真会读书!”“你的感悟能力真强!”“你提问的问题十分有价值!“你的想法很有创意,老师也没有想到。”这些语言虽然简单,但学生十分在意,激励的语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潜能,碰撞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长期如此,学生必将会对自己所教学科产生兴趣,这样他们的成绩自然也会提高。理解信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是教师与学生在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对教师来说,理解、信任、期望的情感,能增强教育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能激发学生上进心和自信心,为他们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理解,就是能容人所短,容人改错,让师生心灵互通,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不断创新。通过理解,还能让学生学会理解,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善待他人,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只有善于理解学生的教师,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才能以真情换真心,让学生充满爱心,充满人性。 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教与学的关系,绝不是教师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我管你服”的关系,而是应该是互助的平等的关系。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教师对学生循循善诱,不断驱散学生的疑惑,才能真正使他们接受教师道德和知识影响,其心中才能生起对教师的尊敬。所以,教师的威信归根到底取决于师生间相互作用的和谐平等,取决于教师的为人师表和民主作风。
教师用自己的爱心,用充满情感的教育,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努力地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生情感世界的安全基地。面对你,他可以放松地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感,所忧所虑,愿与你一同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和不幸;而你,则会让他在跌到后勇敢地站起来,用微笑去迎接挑战,在错折面前不低头,不畏惧。当学生为教师的人格所征服,为教师的知识所折服,为教师的见解所激动,在情感上对教师所依恋时,师生之间已经构建了心灵相同的桥梁,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五、艺术提问,开启学生的思维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涉及要讲究发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要求新颖新意,激发情趣,切忌问题的提出平平淡淡老调重谈。例如:,我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行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过《苏州园林》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即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学习语文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里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语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六、 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总希望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到底是进步还是退步,进了多少,退了多少。所以学生在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后,总希望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所以在每次作业和单元考试中,不能简单就把作业发到学生手上,也不能只是把考试的卷子发还给学生,必须要认真对待作业和考试,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对于考得理想的学生及时给予表扬,对于考的不理想的学生也要帮助分析考的不理想的原因,并肯定学生在学习中值的肯定的地方。在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要给予公平、真实、及时的评价。一位平时不认真的学生,某一节课特别认真,思考发言很积极,这个时候老师就要及时给予评价。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应该先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给予学生鼓励,有勇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学生中的一些表现,教师在课外和学生交流的时候,也注意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甚至可以通过别人的口来表扬学生,向家长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从同学、老师、家长中获取信息,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我班同学小红,从任课老师和周围同学那里得知该生脑子很机灵,小学成绩也不错,但是进入中学后成绩一直上不去,文理科偏科现象很严重,结果我利用一次该生期中数学成绩80分的机会,对其进行全班表扬,让他树立信心,最后一学期下来他是本班进步很快的同学之一。
人人都想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肯定,但是厌学的学生很少得到表扬,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优点,他们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教师不能因其成绩不好,就否定他们的一切,而是要去寻找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记得我刚接过一个班的语文教学,有一位学生一点都不喜欢语文,她基础很差,不做作业,上课讲话甚至逃课,很多教师对她没有办法,于是我对这位学生进行家访,在家访中,我了解到这位同学爱劳动,不怕累,不怕苦,于是我提议让她当劳动委员,她特别高兴,在工作中很负责,每次她都带着大伙出色地完成任务,我及时表扬了她要大家向她学习,从此调动了她的积极性,一段时间后,很多教师都说她变了,特别是我所教的语文科,她进步很大,后来她考取了重点高中,可见,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应多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多尝尝成功的喜悦,这样就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学习起来才会感到乐趣无穷。
七、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认识
多媒体教学集“形、声、色”于一体的独特功用,被广泛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显示出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形,做到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声情兼备,以此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体验作品中所创造的意境,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涵,从而给他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设计课件时应从多方面考虑:一般来说,文字内容不宜过多,字体要醒目,文字和背景着色要搭配合理,文字的出现可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渴望去了解文字的.内容,这样才能印象深刻;声音可以渲染气氛,刺激注意力,但在应用时应注意声音的强度,一般宜采用舒缓的轻音乐,声音应与动画同步播放;动画要讲究新颖、适用;整体内容要尽量追求新颖,贴近鲜活的生活实际。
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具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青少年的心智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一种内在的认识需要,而这种认识需要往往是有感知事物的直观现象首先引发的。在传统的教学中,较少顾及学生的认识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此,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并运用语文课堂教学中,符合初中生的认识需要。由于这种辅助课件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而且可以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换方式,因此,抓住认识时机,运用适时适度,就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学习动机。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讲授科技性说明文,如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展示事物特点,从结构到功能、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观、更逼真,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对学生来说,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桃花源记》一文时,我用多媒体手段绘制了村中人“咸来闻讯”的画面。画上围着渔人问话的壮汉、孩子等。我引导学生想象这些人围着渔人问了些什么话。有一位学生这样描述:有位花白胡子的老人走到渔人前面问道:“如今外面世道如何?人们过得好不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握着渔人的手:“你们那里的壮汉除了种田还干些什么?”简短的一句“咸来问讯”,借助画面,通过想象,不仅丰富了原文内容而且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无形中感到学习语文趣味性。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教学应该面向学生必须有正确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教师应把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和发展人作为自己工作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还要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按文章的种类及不同学生的素质,合理安排授课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全体同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教师如果能做到这样真诚的关爱,精心的指导,任何学生都会克服厌学语文的情绪,从而进入学习语文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