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了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样爬以后,正准备转入对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此时,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当时我虽感突然,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于是,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预设,转而共同关注并针对学生的质疑,从而生成了一段精彩的课堂。
课堂回放: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
(老师一愣,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
师:是啊,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或向前爬”,这里作者怎么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爬呢?
(学生陷入沉思,一时无人举手回答)
师:不着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依据。
(几分钟后)
生1:因为爬山虎是用脚爬的,所以作者说“一脚一脚”爬了。
生2:那人也是用脚走路的呀,那我们人走路能说“一脚一脚向前走”吗?
生3:因为文章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所以要写“一脚一脚”爬。
(显然质疑的学生没有被说服)
师:同学们,人类和动物都是用脚交替走路或爬行的,我们和动物的脚生来是两只或四只甚至更多,这辈子也只能用两只或四只脚走路了,而爬山虎呢?
生1:哦,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能一只一只长出来!
生2:爬山虎不像我们人类和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走,而是长一只脚就攀住墙,往上爬一步。
生3:爬山虎是爬一步就“长一脚”。
师:所以,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必须怎么样?
生齐: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来!
师:对了,爬山虎就是这样爬一脚长一脚,长一脚再爬一脚的。你们看,作者的用词多么准确啊!让我们把作者描写爬山虎脚爬的这两句话背诵下来,好吗?
生齐:好!
教学评析: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当面对课堂上的突发问题时,还要能用自己敏锐的捕捉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及时将其纳入课堂预设的轨道,加以引导,巧妙利用,变“突发问题”为“生成与建构”,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流程,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从有序(预设),到无序(生成),再到有序(采取相应的对策)的教学平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上述案例中,教者善于倾听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面对“突发问题”不是充耳不闻,置之不理,而是及时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果断调整教学预设,适度“放大”突发疑惑,引导学生围绕“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不是‘一步一步’爬,而是‘一脚一脚’爬?”这一有价值的问题,深入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于潜心会文、品读交流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加深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印象,从而成就了课堂不曾预约的精彩。
(责编夏天)
课堂回放: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平常我们都说一步一步地走,为什么作者不说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爬,而说“一脚一脚”爬呢?
(老师一愣,但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性的契机)
师:是啊,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都是“一步一步向前走或向前爬”,这里作者怎么写爬山虎的脚“一脚一脚”地爬呢?
(学生陷入沉思,一时无人举手回答)
师:不着急,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依据。
(几分钟后)
生1:因为爬山虎是用脚爬的,所以作者说“一脚一脚”爬了。
生2:那人也是用脚走路的呀,那我们人走路能说“一脚一脚向前走”吗?
生3:因为文章的题目是爬山虎的脚,所以要写“一脚一脚”爬。
(显然质疑的学生没有被说服)
师:同学们,人类和动物都是用脚交替走路或爬行的,我们和动物的脚生来是两只或四只甚至更多,这辈子也只能用两只或四只脚走路了,而爬山虎呢?
生1:哦,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能一只一只长出来!
生2:爬山虎不像我们人类和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走,而是长一只脚就攀住墙,往上爬一步。
生3:爬山虎是爬一步就“长一脚”。
师:所以,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必须怎么样?
生齐: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来!
师:对了,爬山虎就是这样爬一脚长一脚,长一脚再爬一脚的。你们看,作者的用词多么准确啊!让我们把作者描写爬山虎脚爬的这两句话背诵下来,好吗?
生齐:好!
教学评析:
叶澜教授认为: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当面对课堂上的突发问题时,还要能用自己敏锐的捕捉能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及时将其纳入课堂预设的轨道,加以引导,巧妙利用,变“突发问题”为“生成与建构”,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流程,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从有序(预设),到无序(生成),再到有序(采取相应的对策)的教学平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上述案例中,教者善于倾听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面对“突发问题”不是充耳不闻,置之不理,而是及时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生成资源,果断调整教学预设,适度“放大”突发疑惑,引导学生围绕“爬山虎的脚为什么不是‘一步一步’爬,而是‘一脚一脚’爬?”这一有价值的问题,深入读书、思考、议论,让学生于潜心会文、品读交流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加深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的印象,从而成就了课堂不曾预约的精彩。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