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组织的一次春游活动中,到了吃饭时间,老师陈惠发现一个孩子拿着鸡蛋发呆。
“李月,你怎么还不吃?”
“咬不动。”三岁半的李月举起一个沾满口水的鸡蛋委屈地说。
陈惠忍不住笑出声来:“你要把蛋壳剥开呀!”
作为独生子女第二代的李月,其幼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可笑过之后,我们心里分明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为人父母。于是,两代独生子女,在21世纪的今天相遇了……
小孩难养:“独一代”面临新挑战
“这个问题还来不及思考,孩子都已经三岁多了。”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在重庆市某机关工作的董峰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我们自己都还没‘断奶’,可现在却要教养自己的孩子!”董峰无奈地说。
2012年清明节,董峰夫妇俩带着儿子回永川老家。
一吃完饭,小两口就坐到电脑桌前玩游戏,儿子也跟着他们一起玩,每天都要玩到凌晨两三点钟。
“三个人成天就知道打游戏,这啷个办哟?”董峰的母亲说起儿子一家就头疼。
董峰一家的情况并非个案。
2013年1月17日,渝北区龙溪镇的金龙理想幼儿园。
“老师,擦屁股。”便后等待老师擦屁股的小朋友排成长队。
“简直太搞笑了,但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出现。”幼儿园老师张静说,“不仅如此,吃饭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要我们喂才能吃饱;午睡的时候,有些孩子还要老师哄才肯睡;起床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要等着老师穿衣服、穿鞋子。”
“与以前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孩子在自理能力、与人相处等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差。”张静说,“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无庸讳言,很多已为人父母的“独一代”,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还远远不够。更为严重的是,很多“独一代”更愿意享受无拘无束的二人世界,不少人生小孩多是出于双方父母的强烈要求,所以,他们视孩子为负担和压力。于是,隔代介入“独二代”的教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妇女》杂志进行的“双独生子女婚姻”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双独生”年轻父母“只生不养”,将孩子的养育交给双方父母。其中,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占42.1%,由外公外婆带大的则占29.8%,由妈妈照顾的仅占15.8%。
教育专家指出,虽说“隔代养”如今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其缺陷却不容小视,“隔代养”不利于孩子培养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容易泯灭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老年人活力不足,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隔代亲”现象更易使孩子陷于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婴幼儿过多与父母分离,很难产生健康的心理依恋关系。
“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直接把孩子交给奥数班、钢琴班、英语班……”育儿专家说,“显然,这不是一种人的自然成长,而是一种类似工具的积累进化。”
各种问题与挑战不仅困扰着“独一代”,也困扰着整个社会,构成一道需要我们努力破解的社会难题。
家庭教育:父母和“独一代”要扬长补短
电视里,说话怪腔怪调的蜡笔小新逗得雨涵咯咯直笑。
该洗澡了,雨涵却还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
“雨涵,去洗澡!”姥姥上来又拉又拽,雨涵就是不肯挪动一步。
看到这种情形,在电视台工作的妈妈袁仪走过来,模仿蜡笔小新的声音说:“小朋友,你为什么还不洗澡,你的脸脸好脏啊,像只小花猫!”
乐不可支的雨涵马上乖乖地跟着妈妈洗澡去了。
“独一代”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还是个大孩子,大孩子与小孩子相处、沟通自然容易得多,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比较有个性。
雨涵还是个勇敢的小姑娘,这得益于妈妈的鼓励。
一次在公园里,雨涵正在玩耍,突然,一条硕大的金毛犬迎面向她跑来。
没等妈妈过来保护,雨涵就马上警惕起来,对着大狗“嗷嗷”叫,又挥手又跺脚。
金毛吓得调头跑回主人身边,雨涵露出胜利的微笑。
“独一代”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而且视野开阔,他们有更多学习育儿理论、借鉴育儿经验的机会。
“这就是‘独一代’的优势,他们善于沟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参与教养孩子的祖父母,则更多地需要补短。”
四岁的戚家瑞白天主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2013年春节刚过,家瑞跟着大人搬了一回家,家里大大小小的箱子堆得满地都是。
这下家瑞可有得玩了,他来回捣乱,一刻也不闲。
爷爷奶奶任由家瑞折腾,一点也不阻止他,只是留神在一旁守护着。
原来,家瑞的祖父母也在与时俱进。
“为了接送孙儿,他们去学习驾驶、上网,学普通话、英语口语,真是难为他们了。”家瑞的爸爸说。
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老年大学特别推出“孙辈教育”课程,引来大批从不缺课的优等生,他们成为“独一代”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对于“独一代”父母来说,除了扬长,也要补短,比如改变自己的恶习,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对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来说,也要扬长,比如耐心的照顾、长时间的陪伴等。
教育好“独二代”,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社会担当:倾全力培育我们的后代
2012年7月9日,重庆市大渡口区柏华社区市民学校“四点半课堂”。
大学生肖远东正在组织孩子们玩游戏。
“芒果蹲,芒果蹲,芒果蹲完西瓜蹲……”
在游戏的互动中,孩子们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友谊。
这是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利用假期“三下乡”的机会,走进社区开办了“流动市民学校”。
“孩子们太孤单了,放了学就没地方去,父母也没下班,‘四点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去处。”西政学生李诗瑶说。
在九龙坡区,“四点半课堂”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2012年5月4日下午4时,九龙湾冶金村社区办公楼的院坝里。
“这个要用左手按住纸,右手手腕要悬空。”书法老师宋东旭正在指导孩子们练习书法。
在黄葛树荫遮盖的院坝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个放学的孩子。
“每天四点半以后,社区的小学生都会到这里来写作业和玩耍,等家长下班来接。这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哟!”来这里接孩子回家的社区居民王燕感激地说。
自2011年8月以来,“四点半课堂”已经成为附近孩子放学后的聚集地。目前,重庆九龙坡区已在辖区内设立17所“市民学校”(“四点半课堂”涵盖在内),每所“市民学校”都配有专职志愿者。
“现代社会占用了父母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陪孩子的時间被缩减,这个空白,社会有责任来填补。”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周波说,“重庆高校与街道首创双赢模式,共建市民学校,开办‘四点半课堂’,就是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
在《独生子女宣言》一书中,一个女孩说:“没有人知道我们将变得多么好。”
没错,对于一言难尽的“独二代”,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变得多么好,如果我们不去逃避那些注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李月,你怎么还不吃?”
“咬不动。”三岁半的李月举起一个沾满口水的鸡蛋委屈地说。
陈惠忍不住笑出声来:“你要把蛋壳剥开呀!”
作为独生子女第二代的李月,其幼稚可爱让人忍俊不禁,可笑过之后,我们心里分明有一种沉重的感觉。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严格执行独生子女政策。如今,第一代独生子女大多已为人父母。于是,两代独生子女,在21世纪的今天相遇了……
小孩难养:“独一代”面临新挑战
“这个问题还来不及思考,孩子都已经三岁多了。”谈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在重庆市某机关工作的董峰有一种措手不及的感觉。
“我们自己都还没‘断奶’,可现在却要教养自己的孩子!”董峰无奈地说。
2012年清明节,董峰夫妇俩带着儿子回永川老家。
一吃完饭,小两口就坐到电脑桌前玩游戏,儿子也跟着他们一起玩,每天都要玩到凌晨两三点钟。
“三个人成天就知道打游戏,这啷个办哟?”董峰的母亲说起儿子一家就头疼。
董峰一家的情况并非个案。
2013年1月17日,渝北区龙溪镇的金龙理想幼儿园。
“老师,擦屁股。”便后等待老师擦屁股的小朋友排成长队。
“简直太搞笑了,但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出现。”幼儿园老师张静说,“不仅如此,吃饭的时候,有一半以上的孩子要我们喂才能吃饱;午睡的时候,有些孩子还要老师哄才肯睡;起床的时候,大多数孩子要等着老师穿衣服、穿鞋子。”
“与以前的孩子相比,现在的孩子在自理能力、与人相处等方面的表现越来越差。”张静说,“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父母没有尽到责任。”
无庸讳言,很多已为人父母的“独一代”,他们的心理成熟度还远远不够。更为严重的是,很多“独一代”更愿意享受无拘无束的二人世界,不少人生小孩多是出于双方父母的强烈要求,所以,他们视孩子为负担和压力。于是,隔代介入“独二代”的教养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妇女》杂志进行的“双独生子女婚姻”问卷调查显示,超过70%的“双独生”年轻父母“只生不养”,将孩子的养育交给双方父母。其中,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占42.1%,由外公外婆带大的则占29.8%,由妈妈照顾的仅占15.8%。
教育专家指出,虽说“隔代养”如今已成为一种常态,但其缺陷却不容小视,“隔代养”不利于孩子培养独立的人格和坚强的意志;容易泯灭儿童天生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老年人活力不足,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育;“隔代亲”现象更易使孩子陷于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婴幼儿过多与父母分离,很难产生健康的心理依恋关系。
“还有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直接把孩子交给奥数班、钢琴班、英语班……”育儿专家说,“显然,这不是一种人的自然成长,而是一种类似工具的积累进化。”
各种问题与挑战不仅困扰着“独一代”,也困扰着整个社会,构成一道需要我们努力破解的社会难题。
家庭教育:父母和“独一代”要扬长补短
电视里,说话怪腔怪调的蜡笔小新逗得雨涵咯咯直笑。
该洗澡了,雨涵却还坐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
“雨涵,去洗澡!”姥姥上来又拉又拽,雨涵就是不肯挪动一步。
看到这种情形,在电视台工作的妈妈袁仪走过来,模仿蜡笔小新的声音说:“小朋友,你为什么还不洗澡,你的脸脸好脏啊,像只小花猫!”
乐不可支的雨涵马上乖乖地跟着妈妈洗澡去了。
“独一代”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还是个大孩子,大孩子与小孩子相处、沟通自然容易得多,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比较有个性。
雨涵还是个勇敢的小姑娘,这得益于妈妈的鼓励。
一次在公园里,雨涵正在玩耍,突然,一条硕大的金毛犬迎面向她跑来。
没等妈妈过来保护,雨涵就马上警惕起来,对着大狗“嗷嗷”叫,又挥手又跺脚。
金毛吓得调头跑回主人身边,雨涵露出胜利的微笑。
“独一代”的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而且视野开阔,他们有更多学习育儿理论、借鉴育儿经验的机会。
“这就是‘独一代’的优势,他们善于沟通,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说,“参与教养孩子的祖父母,则更多地需要补短。”
四岁的戚家瑞白天主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2013年春节刚过,家瑞跟着大人搬了一回家,家里大大小小的箱子堆得满地都是。
这下家瑞可有得玩了,他来回捣乱,一刻也不闲。
爷爷奶奶任由家瑞折腾,一点也不阻止他,只是留神在一旁守护着。
原来,家瑞的祖父母也在与时俱进。
“为了接送孙儿,他们去学习驾驶、上网,学普通话、英语口语,真是难为他们了。”家瑞的爸爸说。
在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老年大学特别推出“孙辈教育”课程,引来大批从不缺课的优等生,他们成为“独一代”教育孩子的好帮手。
对于“独一代”父母来说,除了扬长,也要补短,比如改变自己的恶习,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对于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来说,也要扬长,比如耐心的照顾、长时间的陪伴等。
教育好“独二代”,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社会担当:倾全力培育我们的后代
2012年7月9日,重庆市大渡口区柏华社区市民学校“四点半课堂”。
大学生肖远东正在组织孩子们玩游戏。
“芒果蹲,芒果蹲,芒果蹲完西瓜蹲……”
在游戏的互动中,孩子们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增进了友谊。
这是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利用假期“三下乡”的机会,走进社区开办了“流动市民学校”。
“孩子们太孤单了,放了学就没地方去,父母也没下班,‘四点半课堂’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去处。”西政学生李诗瑶说。
在九龙坡区,“四点半课堂”也开展得红红火火。
2012年5月4日下午4时,九龙湾冶金村社区办公楼的院坝里。
“这个要用左手按住纸,右手手腕要悬空。”书法老师宋东旭正在指导孩子们练习书法。
在黄葛树荫遮盖的院坝里,已经聚集了十几个放学的孩子。
“每天四点半以后,社区的小学生都会到这里来写作业和玩耍,等家长下班来接。这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哟!”来这里接孩子回家的社区居民王燕感激地说。
自2011年8月以来,“四点半课堂”已经成为附近孩子放学后的聚集地。目前,重庆九龙坡区已在辖区内设立17所“市民学校”(“四点半课堂”涵盖在内),每所“市民学校”都配有专职志愿者。
“现代社会占用了父母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至于陪孩子的時间被缩减,这个空白,社会有责任来填补。”共青团重庆市委书记周波说,“重庆高校与街道首创双赢模式,共建市民学校,开办‘四点半课堂’,就是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一个平台。”
在《独生子女宣言》一书中,一个女孩说:“没有人知道我们将变得多么好。”
没错,对于一言难尽的“独二代”,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变得多么好,如果我们不去逃避那些注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