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中国学派的反思和展望

来源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百年来,艺术学中国学派被一再提起.今天的艺术学中国学派的建设需要在全球视野和当代美学下进行,它们既有别于一百年前的国际视野和现代美学,也有别于五十年前的世界视野和后现代美学.今天的艺术学中国学派建设的目标,是将中华美学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结合起来,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和艺术理论.
其他文献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五四事件"及其后续进展在日本掀起轩然大波.时任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大正德谟克拉西著名代表吉野作造与众不同,对中国学生抗议"侵略的日本"表示理解,进而提出了"和平的日本"与中国国民"提携"的诉求,并为此写信给曾经的学生李大钊,邀请北大师生访日.对吉野作造的提议,李大钊积极回应,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则一波三折.为消除李大钊对吉野作造所创"黎明会"的疑虑,吉野作造不仅通过记者渊泉(陈溥贤)在报刊上发表谈话,而且派遣学生访问上海学生联合会和李大钊,亲自密访北大."五四事件"一年后,北大学生访
传统新闻业凭借诸结构性要素之合力,逐渐从社会系统边缘走向中心,最终导致传播结构的"封闭化".以"元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媒介打破固化的专业壁垒,解构封闭化的传播结构,进而促动杂合体新闻业的兴起.这种新闻传播新业态源自技术的"人性化""智能化"和人的"技术化""媒介化",它是人类实体与以新技术要素为核心的非人类实体密切互动、共同发挥效力的新闻业态.技术成为重要的行动者,"联结""开放"和"过程性"成为未来新闻活动的显著特征,大众传播时代形成的相对封闭、稳定的"强结构式新闻再生产",逐渐被开放、联结且高度易变的"
敦煌学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程,敦煌学的研究涵盖了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就艺术领域来说,主要研究对象是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艺术,也包括藏经洞出土的古代绢本、纸本绘画品以及写本书法.敦煌石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366),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历时千余年,融汇中、外多民族艺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艺术体系,代表了4-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成就.特别是由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的古代艺术遗存极少,敦煌艺术为全面认识中国艺术史提供了丰富而珍贵的资料.
期刊
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跟踪调查(CEPS)的数据资料,从个体、家庭、学校和地区四个层次探讨了性别观念对女生数学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学生和家长对性别角色的刻板认知对男女生的数学能力都有显著的影响,对男生具有正面的促进作用,对女生则产生了抑制作用;但性别刻板印象威胁并未对女生产生负面影响.此外,家庭子女的数量与性别结构与当地的性别比等因素对男生和女生的数学水平都不具显著影响.因此,影响女生数学学习的主要因素在于女性自身以及家庭对于性别与数学关系的刻板印象认知,而非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与行为.
数字技术变革为乡村发展带来新契机,乡村电商创业成为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的新现象.本文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多次实地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乡村电商创业兴盛是可见结果,在国家政策和支农惠农项目普惠的前提下,影响结果的一个因素是电商经营模仿与创新的持续和深化,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中,熟人社会为模仿与创新提供社会正当性,是必要条件;线上市场为模仿与创新提供巨量市场和资源,是充分条件;乡村能人则是点燃模仿与创新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是充要条件.三者组合,缺一不可.为检验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运用仿真实验方法,对"熟人社会—
20世纪20年代,中国基本没有面临严重的外患,还收回了山东的主权,近代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不断地得到修改和废除,也就是说国际局势出现了对中国非常有利的改变,这是中国走向富强难得的机遇.然而不幸的是,中国国内政治仍然是一团混乱,军阀混战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所以这个时候,真正的问题实际上在中国的内部.这种局面下的中国外交,在世界舞台上能有多大的活动余地,能够在外交的斗争中为保障中国利益做多少事情,都是非常不容乐观的,这也是中国在国际上得不到尊重的原因之一.本文依据五四运动以后美国媒体对中国问题的报道以及对
在明永乐至弘治近百年间,台阁诗学占据了诗坛的主导地位.在其前期亦即永乐至宣德时期,以杨士奇、梁潜、金幼孜等为代表的台阁诗人将《诗经》从高阁之上的"远传统"转变为切近现实的"近传统",使之成为建构其诗学体系的核心力量,做出了中国诗学史上一次有益的尝试.具体而言,超越唐宋、凌驾汉魏、直追三代的自信心理,造成了台阁体诗人对《诗经》的极端化追捧;"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的公卿大夫心态,激发了他们对春秋赋诗传统的效仿与模拟;教化万民以成就盛世的使命感,引导着他们从"性情之正"发展出"性情之真"与"自然意趣";对"治世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一历程丰富和拓展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深深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光辉史册中.
期刊
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乡村发展进入新时代.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为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形成,乡村发展需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需要置于现代化、城镇化的大背景、大趋势中加以考虑,并要结合中国乡村社会的现实,将“补短板”与高质量发展统一起来,把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有机融合起来,形成拉动新时代中国乡村发展的“两驾马车”,在中国式农村现代化道路上稳步前进.
“丘壑”是在中国山水画论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概念,在山水画的创作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功能.而因其描述性的特征,又兼内涵复杂,从学理上进行阐释与建构的论著尚付阙如.如何以客观的态度,从大量的山水画论中进行勾稽,并予以学理性的阐释?“丘壑”并非指客观山水物象,而是画家在学习前人名迹中获取的内在的山水图式,而在当下的创作中,又要以眼前的山水物象对这种内在的图式进行矫正,从而形成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内在图式与当下的山水物象的接合,也即“丘壑发之于外”,可以认为是审美投射的过程.丘壑与笔墨的关系在创作实践中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