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考核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水平的主要方法,是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考核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引导着人才培养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课程考核;研究
一、课程考核的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水平、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其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对于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为主要目标的地方院校来说,面临高校招生竞争愈来愈烈,就业形势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其应用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校生存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课程考核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第一次检验,课程考核是学校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它是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调查报告、口试、技能测试、设计项目训练、作品设计、课程大作业等)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它也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基本上还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后果往往是使那些应试能力强的学生高分低能,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往往得不到好成绩。这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应用性教育是相悖的,也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功能是相悖的。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
积极开展考试改革,丰富考试形式,改变课程考试成绩组成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课程考试成绩有层次的分布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原有课程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考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从而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教与学的效果。因此只有采取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考核方式,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由于教学目标的多样性,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在平时考核形式采取九种形式,主要包括课程大作业、实践性考核、作业/作品评价、案例分析报告等较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以真正培养并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监控,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采取适合本门课程的课程考核组合形式,来检验学生掌握和应用本门课程的程度。
三、课程考核改革问卷调查及情况分析
由于我国大学一直以来实行期末考试制度,因此大学生对课程考核改革的状况的适应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而且制约着自身素质的发展,同时还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优化。及时了解大学生对课程考核适应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增强他们对课程考核的适应性,达到课程考核的预期目标,不仅需要而且十分迫切。鉴于此,我们此次进行了对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课程考核学生问卷的调查,以期为我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次课程考核改革问卷主要从二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一是关于我院实行课程考核改革后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另一方面是对期末考试形式及内容方面。
(一)关于北京聯合大学商务学院实行课程考核改革后的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我院实行课程考试改革是欢迎的。同学们认为新的课程考试改革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认为教师在角色上正由课堂的主导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上转变。同时同学们也认为虽然学院实行了课程考试改革,在考核形式上强调多样化,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的考核形式依然居多。有些课程可能采取了一些新的考核方式,例:某门课程安排了课程大作业,但由于没有点评或进一步的学术要求,只要求学生上交,致使学生认为只不过简单的增加了一门作业而已,而并非是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二)关于北京联合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形式及内容的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同学们对我院学生对期末考试试卷难易程度和教师平时成绩的管理上持满意态度。同时同学们也对我院期末考试的考试形式、试题的开放性以及试题内容的设计能否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正与我院推行考试改革的目的相吻合,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考核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适应课程考核改革的状况不佳,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还在于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情况等其它方面。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是学生有效适应课程考核改革的关键。只有在师资问题解决后,课程考核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不具备一流的师资,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使学生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会造成课程考核改革的失败,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否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应教学对象要求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任课教师除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外,还应设法了解授课对象所在学科或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计划,以及他们的学术水平。在此基础上,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交流。师生互动是学生有效适应课程考核改革的核心;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具和手段,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任课教师应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在讲课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在这些知识点上多花时间,对于那些基础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之外建立非正式联系的程度、就学习问题与教师进行讨论的频率和质量,与其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能从这种交往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系和支持,这对他们的学习适应性有积极的影响,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堂的应用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第二课堂。
(三)学生应主动适应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改革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尤其在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和实现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学生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深化学习动机,主动适应课程。同时,学生们应努力掌握好课程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能尽快适应课程考核改革。学生应认识到学校实行考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培养他们成为“考试机器”。
参考文献
[1]梁礼明,林元璋,陈云嫩.素质教育下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刍议[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8).
[2]唐国民,沈胜娟,谢长勇.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
[3]白桦.英国.考试改革制度让学生重拾学习兴趣[J].教育文摘周刊,2007(25).
【关键词】大学;课程考核;研究
一、课程考核的现状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水平、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说是取决于其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我国高等教育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发展的核心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对于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为主要目标的地方院校来说,面临高校招生竞争愈来愈烈,就业形势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其应用性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校生存发展的影响尤为突出。而在一定意义上说,课程考核是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第一次检验,课程考核是学校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它是将学生的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及科学素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调查报告、口试、技能测试、设计项目训练、作品设计、课程大作业等)去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它也是体现高等教育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目前我国高校的课程考核基本上还是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学生为考而学,教师为考而教。后果往往是使那些应试能力强的学生高分低能,而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往往得不到好成绩。这与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应用性教育是相悖的,也与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功能是相悖的。
二、课程考核改革的目的
积极开展考试改革,丰富考试形式,改变课程考试成绩组成形式,将课程考核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将课程考试成绩有层次的分布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原有课程考试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的考察,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从而推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课程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教与学的效果。因此只有采取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考核方式,才能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由于教学目标的多样性,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在平时考核形式采取九种形式,主要包括课程大作业、实践性考核、作业/作品评价、案例分析报告等较综合性的考核方式以真正培养并考核学生综合能力。为加强对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监控,教师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采取适合本门课程的课程考核组合形式,来检验学生掌握和应用本门课程的程度。
三、课程考核改革问卷调查及情况分析
由于我国大学一直以来实行期末考试制度,因此大学生对课程考核改革的状况的适应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而且制约着自身素质的发展,同时还影响着高等教育人才素质的优化。及时了解大学生对课程考核适应性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增强他们对课程考核的适应性,达到课程考核的预期目标,不仅需要而且十分迫切。鉴于此,我们此次进行了对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课程考核学生问卷的调查,以期为我校的课程考核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次课程考核改革问卷主要从二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一是关于我院实行课程考核改革后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另一方面是对期末考试形式及内容方面。
(一)关于北京聯合大学商务学院实行课程考核改革后的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我院实行课程考试改革是欢迎的。同学们认为新的课程考试改革对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很大帮助,认为教师在角色上正由课堂的主导者向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上转变。同时同学们也认为虽然学院实行了课程考试改革,在考核形式上强调多样化,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取传统的考核形式依然居多。有些课程可能采取了一些新的考核方式,例:某门课程安排了课程大作业,但由于没有点评或进一步的学术要求,只要求学生上交,致使学生认为只不过简单的增加了一门作业而已,而并非是教学方法上的变化。
(二)关于北京联合大学期末考试试卷形式及内容的情况分析
问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同学们对我院学生对期末考试试卷难易程度和教师平时成绩的管理上持满意态度。同时同学们也对我院期末考试的考试形式、试题的开放性以及试题内容的设计能否体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要求正与我院推行考试改革的目的相吻合,即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课程考核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通过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学生适应课程考核改革的状况不佳,除了学生自身的因素之外,还在于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课程的设置及教材的选用情况等其它方面。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师资队伍是学生有效适应课程考核改革的关键。只有在师资问题解决后,课程考核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不具备一流的师资,就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使学生质量得不到保障,甚至会造成课程考核改革的失败,其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能否运用符合教学规律和适应教学对象要求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基本功的体现。任课教师除应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外,还应设法了解授课对象所在学科或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计划,以及他们的学术水平。在此基础上,丰富自身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交流。师生互动是学生有效适应课程考核改革的核心;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作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工具和手段,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有着重要意义。针对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习惯,任课教师应采取有的放矢的教学方法,在讲课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在这些知识点上多花时间,对于那些基础的专业知识,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与教师在课堂之外建立非正式联系的程度、就学习问题与教师进行讨论的频率和质量,与其学业成就有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能从这种交往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系和支持,这对他们的学习适应性有积极的影响,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堂的应用应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第二课堂。
(三)学生应主动适应课程考核改革
课程考核改革的理论定位和实践定位都是相当高的,尤其在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以考试为导向的应试教育模式下,更是如此。学生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自主性、能动性,才能更好更快的适应和实现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学生应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深化学习动机,主动适应课程。同时,学生们应努力掌握好课程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能尽快适应课程考核改革。学生应认识到学校实行考试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培养他们成为“考试机器”。
参考文献
[1]梁礼明,林元璋,陈云嫩.素质教育下高校课程考试制度改革刍议[J].黑龙江高等教育,2004(8).
[2]唐国民,沈胜娟,谢长勇.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
[3]白桦.英国.考试改革制度让学生重拾学习兴趣[J].教育文摘周刊,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