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成为了现在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即如何做到既尊重教材又不能完全照搬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关键词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56-01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很多一线的数学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有着不同的感受。旧教材在知识的严密性和系统性上非常出众。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成为教师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造性地教学例题,化难为易
上面兩幅图是五年级下册88页的内容——最小公倍数,这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后的内容。再一次使用这个教材时笔者大胆地进行了改变。首先改变的是例题的编排顺序。因为前一节课,学生们刚刚学完了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们掌握得都很好。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容易理解且能随口说出来,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又很类似,于是笔者就直接把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迁移过来。
二、创造性地改变板书,理乱为顺
五年级下册132-133页是“打电话”这个内容,书中用的图示是这样的。很多老师都是直接套用这个图作为板书设计。但笔者初看这个图的时候,觉得比较凌乱,对“打电话”这个内容不熟悉不理解的孩子简直无从看起,很茫然,对于后面规律的发现也不够直观。
经过这样的改变,层次感很分明,凌乱的思绪得到了理顺。再配上表格的板书,打电话的规律一目了然!
三、创造性地处理习题,变静为动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的教材中,知识的呈现都是静态的、叙述性的,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这个特点,教师就要努力地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数学,将呆板的数学学习改变成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特别是对习题的处理。如,五年级下册48页练习八的第1小题:一个包装盒,如果从里面量长28厘米,宽20厘米,体积是11.76平方分米。爸爸想用它包装一件长25厘米,宽16厘米,高18厘米的玻璃器皿,是否可以装下?笔者又进行了改变。考虑到这道题的操作性较难,笔者这样处理,先让学生同桌一起准备一个粉笔盒和一瓶250毫升的盒装牛奶,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结果取整厘米数),再各算出体积。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包装,这种“变静为动”的举措,立即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总之,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内在美,体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J].卢洁容.成才之路.2012(08)
[2]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寇荣妙.学周刊.2013(29)
关键词数学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56-01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年,很多一线的数学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有着不同的感受。旧教材在知识的严密性和系统性上非常出众。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成为教师们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创造性地教学例题,化难为易
上面兩幅图是五年级下册88页的内容——最小公倍数,这个知识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最大公因数后的内容。再一次使用这个教材时笔者大胆地进行了改变。首先改变的是例题的编排顺序。因为前一节课,学生们刚刚学完了最大公因数的内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们掌握得都很好。有了这些作为基础,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绝大多数学生都很容易理解且能随口说出来,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又很类似,于是笔者就直接把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迁移过来。
二、创造性地改变板书,理乱为顺
五年级下册132-133页是“打电话”这个内容,书中用的图示是这样的。很多老师都是直接套用这个图作为板书设计。但笔者初看这个图的时候,觉得比较凌乱,对“打电话”这个内容不熟悉不理解的孩子简直无从看起,很茫然,对于后面规律的发现也不够直观。
经过这样的改变,层次感很分明,凌乱的思绪得到了理顺。再配上表格的板书,打电话的规律一目了然!
三、创造性地处理习题,变静为动
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的教材中,知识的呈现都是静态的、叙述性的,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却是动态的。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这个特点,教师就要努力地使数学教学成为活动的数学,将呆板的数学学习改变成一种愉快的探究实践活动。特别是对习题的处理。如,五年级下册48页练习八的第1小题:一个包装盒,如果从里面量长28厘米,宽20厘米,体积是11.76平方分米。爸爸想用它包装一件长25厘米,宽16厘米,高18厘米的玻璃器皿,是否可以装下?笔者又进行了改变。考虑到这道题的操作性较难,笔者这样处理,先让学生同桌一起准备一个粉笔盒和一瓶250毫升的盒装牛奶,分别量出它们的长、宽、高(结果取整厘米数),再各算出体积。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包装,这种“变静为动”的举措,立即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总之,教师使用教材是一种极富主动性、创造性的工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结合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引领学生走进教材,走进生活,体验数学的内在美,体现数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数学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J].卢洁容.成才之路.2012(08)
[2]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寇荣妙.学周刊.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