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确立和发展的基础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与行为意识,对于学生的人生观确立能够产生直观影响。核心素养是基础教育领域的根本教育目标与现实要求,文章针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核心素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081-0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需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作为重要目标和教学任务,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对于社会以及世界的主观认知是不断的发展过程,在学科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教育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三观”,而当前的学科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导致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能受到影响,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可塑性强等特征,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较低,而其效仿和学习能力却相对较强。与中学阶段的思政及德育教育不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开展课堂教学,以体现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针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教育对象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缺乏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全面考量,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对内容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小,又会让学生感觉老腔陈词,加之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更会让学生对课程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小学德育教育效果。
2.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策略
(1)拓展教学范围,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广泛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和生活中有诸多方面可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学习也不仅局限于某个学科的课程教学领域,因而教师需要重视拓展教学范围,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体现课程教学的广泛性。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建立协同教育关系,将德育教育观念渗透到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构建相对完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例如,进行《可爱的动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进行观摩活动,让学生在观摩活动中对各种动物的形体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内容进行仔细观察,并能够将自身的观摩成果应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进行描绘,学生会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对观摩活动和过程进行回顾,无形中培育学生对动物的情感,引导和激发学生形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认知,通过德育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本质。
(2)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涵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理论式教学为主,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成了理论知识的记忆过程,为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潜意识,需要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深刻内涵。例如,进行《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的教学时,多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存在看待事物视角单一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课堂作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敢于突破自我,将自己不同寻常的优点、兴趣爱好展现出来,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却有美妙的歌声,有些学生不仅会书法、还有娴熟的琴技…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展示,会让学生了解到人与人之间本身便具有极强的差异性,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应当是具有多面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3)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是体现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思维引导作用的关键,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也需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程度。例如,进行《说声“谢谢”》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该如何应用各种礼貌用语,“谢谢”是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在生活中的应用频率也相对较高,而还有很多生活情境会用到“请”、“对不起”等词语,通过情境模拟过程,学生会将教学内容内化形成自身的素养,促进学生社交行为能力发展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活动,要重视体现教育内容与行为对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拓展教学范围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广泛性、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涵、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等途径,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小学阶段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钦耀.基于儿童立场渗透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新教师,2019(05):67-68
[2]陈惠卿.友善价值观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探索—以统编版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9(06):238-239
关键词:核心素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9-0081-01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小学阶段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需要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素养,作为重要目标和教学任务,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对于社会以及世界的主观认知是不断的发展过程,在学科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持续性的教育引导,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三观”,而当前的学科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导致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效能受到影响,针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于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好奇心强、思维可塑性强等特征,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水平较低,而其效仿和学习能力却相对较强。与中学阶段的思政及德育教育不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契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开展课堂教学,以体现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而针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忽视教育对象的学习与发展需求,缺乏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全面考量,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大,导致学生对内容难以理解,教学内容的难度较小,又会让学生感觉老腔陈词,加之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更会让学生对课程教学产生抵触情绪,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小学德育教育效果。
2.核心素养视角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策略
(1)拓展教学范围,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广泛性
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了解到,学习和生活中有诸多方面可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学习,道德与法治学习也不仅局限于某个学科的课程教学领域,因而教师需要重视拓展教学范围,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体现课程教学的广泛性。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建立协同教育关系,将德育教育观念渗透到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构建相对完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体系。例如,进行《可爱的动物》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动物园进行观摩活动,让学生在观摩活动中对各种动物的形体特征、生活习性等方面内容进行仔细观察,并能够将自身的观摩成果应用美术创作的方式进行描绘,学生会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对观摩活动和过程进行回顾,无形中培育学生对动物的情感,引导和激发学生形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德育认知,通过德育教育与美术教育的融合,促进学生体会社会生活的本质。
(2)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涵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以理论式教学为主,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变成了理论知识的记忆过程,为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个人的潜意识,需要重视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知识的深刻内涵。例如,进行《不一样的你我他》一课的教学时,多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存在看待事物视角单一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将课堂作为学生展现自我的平台,鼓励学生敢于突破自我,将自己不同寻常的优点、兴趣爱好展现出来,有些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却有美妙的歌声,有些学生不仅会书法、还有娴熟的琴技…通过学生的个性化展示,会让学生了解到人与人之间本身便具有极强的差异性,对一个人的评价也应当是具有多面性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高。
(3)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
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是体现德育教育内容对学生思维引导作用的关键,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也需要关注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程度。例如,进行《说声“谢谢”》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该如何应用各种礼貌用语,“谢谢”是基本的文明礼貌用语,在生活中的应用频率也相对较高,而还有很多生活情境会用到“请”、“对不起”等词语,通过情境模拟过程,学生会将教学内容内化形成自身的素养,促进学生社交行为能力发展的同时,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活动,要重视体现教育内容与行为对于学生身心成长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拓展教学范围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广泛性、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深刻体会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内涵、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内化等途径,开展德育教育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小学阶段育人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林钦耀.基于儿童立场渗透法治意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探究[J].新教师,2019(05):67-68
[2]陈惠卿.友善价值观教育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探索—以统编版小学一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为例[J].新课程·小学,2019(06):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