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物承受荷载的主要部位。由于我们常常忽略混凝土浇筑环节,所以对其的质量控制就非常困难。在重大的工程项目中,通常混凝土一次浇筑量较大,这种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极易出现裂缝。在施工中,必须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认真组织施工,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浇筑技术及特点,分析影响混凝土的浇筑的关键技术,为未来建筑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在深入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而房屋建筑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其属于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由于高层建筑相对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在提高施工质量的时候,应该重视对混凝土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使用科学的比例使施工质量得到提高,重视养护、浇筑和输送等工作,最终使整个施工质量得到提高。
一、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及特点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
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要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开裂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及降温收缩,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自然会产生开裂的现象。要保证混凝土完全处于自由状态下,这样即使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会迅速上升,达到顶峰后,再开始缓慢的降温。混凝土自身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因此,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的影响。降温时,受条件的约束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常常会产生裂缝,并且裂缝会逐渐的加宽加长,破坏了混凝土的结构性和耐久性。为尽量发挥混凝土松弛对应力的抵消作用,还要避免混凝土硬化初期骤然产生过大的应力,应该减慢降温的速度。
2、混凝土浇筑技术特点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配合比的设计要求既要保证设计强度,还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混凝土中大掺量I 级粉煤灰,掺量可高达100 kg/ m3,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占水泥用量的29%。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配制大坍落度的C40 混凝土是非常少见的。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为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要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要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水灰比,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率则根据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严禁擅自更改,必须要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
(2)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方案
混凝土尚未初凝,进行一次振捣,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二次振捣可以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也可以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进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二次振捣方案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不致出现初凝现象,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
(3)通过保温材料的厚度来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一般规定:混凝土的内表温差T1-T2≤25℃对于较厚的混凝土来说,温差值可以适当的放宽,在炎热的夏季,混凝土在降温阶段仍需要“保温”护理。在施工时,可以选用两种方案,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防水岩棉被,另一种是蓄水2cm-12cm 养护。第一种养护方法效果很好,塑料薄膜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潮湿及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也保证了微膨胀剂充分发挥补偿收缩的作用。岩棉被的效果也恰到好处,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时,局部揭开岩棉被会加快降温,使混凝土浇筑后能被较好的控制。第二种方法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养护时间过长、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较难采取有效措施。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
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终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3、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加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剂、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
4、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一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当前建筑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妙计。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在建筑施工中,細心的落实每一个施工枢纽,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发挥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萌、李丽;浅谈施工中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安徽建筑,2010 年。
[2]张红英、王鹏;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趋势,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9
[3] 张鹏,晶波.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4] 陈宇,李国伟,姚东敏.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技资讯,2006,(19).
[5] 邱冠文,陈宇,王曦东,刘大慧.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04,30(4).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目前,随着我国在深入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建筑科学和建筑技术也有了高速发展,而房屋建筑的质量也不断提高,尤其在城市,随着土地的紧张及进一步充分发挥土地的综合利用率,高层建筑正在日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其属于混凝土结构的房屋建筑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对结构的完整性和使用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有较大的影响。由于高层建筑相对施工周期长,混凝土浇筑量大,工程质量及安全等方面有它的特殊性。在提高施工质量的时候,应该重视对混凝土的管理工作,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对质量进行严格控制,使用科学的比例使施工质量得到提高,重视养护、浇筑和输送等工作,最终使整个施工质量得到提高。
一、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及特点
1、混凝土浇筑技术概况
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的主要技术难点是要避免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混凝土开裂主要原因是干燥收缩及降温收缩,当混凝土处在地基等约束条件下时,内部就会产生拉应力,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自然会产生开裂的现象。要保证混凝土完全处于自由状态下,这样即使再大的均匀收缩,也不会在内部产生拉应力。混凝土浇筑凝结后,温度会迅速上升,达到顶峰后,再开始缓慢的降温。混凝土自身的特点是抗压强度高而抗拉强度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因此,升温时体积膨胀一般不会对混凝土产生有害的影响。降温时,受条件的约束降温收缩与干燥收缩叠加在一起,常常会产生裂缝,并且裂缝会逐渐的加宽加长,破坏了混凝土的结构性和耐久性。为尽量发挥混凝土松弛对应力的抵消作用,还要避免混凝土硬化初期骤然产生过大的应力,应该减慢降温的速度。
2、混凝土浇筑技术特点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配合比的设计要求既要保证设计强度,还要大幅度降低水化热,保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混凝土中大掺量I 级粉煤灰,掺量可高达100 kg/ m3,占胶凝材料总量的21%,占水泥用量的29%。在矿渣水泥中掺近30%的粉煤灰,配制大坍落度的C40 混凝土是非常少见的。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为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要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要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水灰比,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率则根据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施工配料必须经审核后签发,严禁擅自更改,必须要按签发的混凝土施工配料单进行配料。
(2)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方案
混凝土尚未初凝,进行一次振捣,这在技术上是允许的。混凝土初凝以后,不允许受到振动。二次振捣可以克服一次振捣的水分、气泡上升在混凝土中所造成的微孔,也可以克服一次振捣后混凝土下沉与钢筋脱离,进而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密实性和抗渗性。二次振捣方案是当下层混凝土接近初凝时再进行一次振捣,不致出现初凝现象,也有利于保证混凝土质量。
(3)通过保温材料的厚度来预测混凝土表面温度
一般规定:混凝土的内表温差T1-T2≤25℃对于较厚的混凝土来说,温差值可以适当的放宽,在炎热的夏季,混凝土在降温阶段仍需要“保温”护理。在施工时,可以选用两种方案,一种是盖一层塑料薄膜和一层防水岩棉被,另一种是蓄水2cm-12cm 养护。第一种养护方法效果很好,塑料薄膜保证了混凝土表面的潮湿及表层混凝土的强度增长,也保证了微膨胀剂充分发挥补偿收缩的作用。岩棉被的效果也恰到好处,混凝土表面温度过高时,局部揭开岩棉被会加快降温,使混凝土浇筑后能被较好的控制。第二种方法可缩小混凝土内表温差,有利于混凝土抗裂,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养护时间过长、遇环境温度骤降造成混凝土内表温差过大较难采取有效措施。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的关键技术
1、全面分层。
在整个结构内全面分层浇筑混凝土,要做到第一层全部浇筑完毕,在终凝前再回来浇筑第二层,如此逐层进行,直至浇筑完成。采用此方案,结构平面尽量不宜过大,施工时从短边开始,沿长边方向进行浇筑。必要时亦可从中间向两端或从两端向中间同时进行。
2、分段分层。
当采用全面分层方案时,浇筑强度很大,现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机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方案。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从底层开始浇筑,进行一定距离后再浇筑第二层,如此依次向前浇筑以上各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案适用于厚度不太大而面积或长度较大的结构。
3、余面分层。
适用于结构的长度超过厚度3倍的情况。混凝土一次浇筑到顶,由于混凝土自然形成斜面,斜面坡度为1:3,施工时混凝土振捣工作应从浇筑层下端开始,逐渐上移,以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易使混凝土产生结构裂缝。结构裂缝的主要原因是降温和收缩。任一降温差包含水化热引起的温差和收缩当量。又都可以分解为均匀降温差和非均匀降温差两类。前者产生外约束力,它成为贯穿性裂缝的主要原因;后者引起自约束力,形成表面裂缝;只有同时控制好这两类降温差,才能减小和避免裂缝的产生。因此,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必须采取如下适当措施:尽量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即抗拉强度大,线膨胀系数小。为此选用低热硅酸盐水泥并加入粉煤灰和外加的减水剂,引气剂、缓凝、早强等多种添加剂,尽量减少水泥的用量和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一般采用中粗砂和大粒径、级配良好的石子,在气温较高时,可在砂、石块场、运输设备上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覆盖草包等隔热材料,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拌制混凝土;扩大浇筑面和散热面,减少浇筑层厚度和浇筑速度,必要时在混凝土内部埋设冷却水管,用循环水来降低混凝土温度;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排除污水。
4、振捣的要求。
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cm。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一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表面振动器(或称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是当前建筑施工中应用较多的一项新妙计。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只有在建筑施工中,細心的落实每一个施工枢纽,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发挥混凝土浇筑技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萌、李丽;浅谈施工中混凝土的温度控制,安徽建筑,2010 年。
[2]张红英、王鹏;论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发展趋势,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9
[3] 张鹏,晶波.浅析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4] 陈宇,李国伟,姚东敏.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技资讯,2006,(19).
[5] 邱冠文,陈宇,王曦东,刘大慧.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J].山西建筑,2004,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