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法治:十八大以来农村社区治理创新的法治保障研究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zhe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表现为:农村社区法律体系初具规模、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法治化进程有序推进、农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日趋优化、多元主体有序参与农村社区法治建设、农村社区公共安全体系逐渐完善。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社区在法治建设的实践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然而如何在理论与认识上对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凝炼和提升才刚刚开始。从我国农村社区法治建设目前所取得的成效来看,法治的实践性有效回应了农村社区建设中的民生难题;同时,在改善和保障民生中,法治突显出其特有的优势功能。民生法治的双重意蕴,要求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建构起相应的农村社区民生法治体系:培养社区规则意识,在改善民生中落实社区协商制度化;推进社区赋权转能,在重心下移中厘清治理主体职责;统筹城乡治理环境,在多元共建中共享社区良性互动。
其他文献
从全球联通视角,揭示古代民族到民族国家和现代民族的历史演变以及现代民族的文化复合性,佐证了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和西方民族国家概念的局限。身份认同的多重、交叉和错乱是现
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邸”是西汉时朝觐京师的官员在京的住所,后来作为地方官员驻京的办事机构,是地方和中央之间沟通信息、传播信息的联络机构。由邸吏向地方传达朝政的
应对执政风险是世界各国执政者必须面对的共同问题。毛泽东认为:只有坚持人民立场、充分发扬人民民主、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才能从容应对和化解诸多执政风险。毛泽东执政风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命题,其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可能理解空间。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在社会关系中人的本质彰显、人的本质内涵等问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