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趣而学,依学而教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画片等儿童影视作品以其故事性强、表达浅显易懂、语言诙谐幽默、故事结构简单、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等特点,能够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哪我们将如何以此开展教学,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呢?
  一、凭趣选材,高效备课
  兴趣的形成有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从影响因素来看,内在因素由学生的个体需求决定,而外在因素是指满足学生个体需求的人或物所具有的价值;从教学角度来看,就是借用教材选用、教学手段两大外力。教师通过兴趣牵引,使学生实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并在学习中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可见,教师在备课中,要依据学生的兴趣选取教学材料,提高备课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小英雄雨来》载入中小学教材已有半个多世纪,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由于该作品被拍摄成影视作品,在教学材料的选取中,教师可直接引用影视作品,作为课前导入和辅助教学手段,以满足学生对于影视作品的热衷。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围绕“雨来”的个人经历展开设计:(1)展现其游泳技艺高超;(2)补习文化知识;(3)掩护李大叔,与鬼子斗智斗勇;(4)运用游泳技艺脱险。这样增加课堂教学的连贯性,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中,除影视作品外,还可运用图片、剪贴画、音乐等感官冲击手段,使人物鲜活起来;同时增加课堂沟通,鼓励学生开口抒发自己对“雨来”的看法和感悟,体现学生的自主探究性。
  二、以问代教,激发学趣
  “问”更能突出教育的引导性和启发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多问,学生则会多想;教师不问,学生则不想,因为未经思考,则不会留下深刻的记忆。问是在给下一环节的教学做铺垫,问是一门艺术,既要承前,还要启后,始终牵引着学生的兴趣。
  如上面课例,开篇通过设问给主人公定位:“从题目中看出主人公具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将阅读的重点落在“小英雄”三个字上。首先,启发学生意识到“小”是雨来的年龄表征,拉近了他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学生产生“同龄人”的亲切感。其次,“英雄”是“雨来”的形象表征,学生不禁想问这位“同龄人”到底做了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
  接下来,进入正文中,教师再次设问:“‘雨来’具有什么特殊技能?”这一问指向性很强,且为后文解读“雨来”顺利脱险埋下伏笔。接着再问:“‘雨来’在夜校中学到了什么?”将“雨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单独提出来,仍然是为后文解读做铺垫,用爱国精神诠释“雨来”英雄行为的合理性。接下来,根据情节的推衍转折,教师提出:“‘雨来’是怎样被捕的?他凭借什么经受住了鬼子的严刑拷打?”这一问题直接将学生引向“雨来”在夜校中学到的那两句话,“雨来”在心中默念的同时,通过重复阅读,不断刺激着学生的大脑,加深了学生的记忆。最后,教师再问:“‘雨来’是怎样脱险的?”将学生的思绪带回了阅读的初始,学生体会到作者在开篇讲述“雨来”游泳技艺高超的用意。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节,节奏紧凑,一气呵成。
  三、多元解读,“评”意近人
  设问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并阐发不同观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对课文的解读程度,又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小英雄雨来》中,尽管主人公“雨来”的生活与当前小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但凭其语言之诙谐、情节之跌宕,仍有很高的可塑性与阅读价值。
  如文中写“雨来”掩护“李大叔”脱险的一段,为什么让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去移动笨重的缸呢?万一“雨来”力气不济,没能及时将缸移回原位,那么“李大叔”的脱险计划岂不泡汤了?况且“李大叔”难道没有想过“雨来”仅仅是名儿童,以儿童的心智与狡猾的鬼子周旋,难道不会有生命危险吗?这些疑问说明学生在认真阅读,从不同的角度多元解读课文。教师听到这样的问题,首先是感动,其次是肯定,最后才是评价与解释:不得不承认,“李大叔”让“雨来”掩护自己,的确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鬼子不会为难一个小孩子;但从“李大叔”的角度来分析,他对“雨来”的机智与勇敢是有所了解的,他并没有料到鬼子追得如此神速。作者运用了这样的情节错位,才塑造出“雨来”光辉的英雄形象。这一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疑问,又深化了作者的初衷,一语双关。
  儿童的思维充满了感性,所以才会对影视作品、动画片这些视觉效果冲击较强的表现形式产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便抓住了使学生产生快乐的源泉;在教学中,教师尽量少讲多问,甚至以问代教,启发学生自主挖掘阅读的兴趣点;另外,教师从多角度、多视野解读课文,给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向和充分的选择空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多给予学生肯定、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阅读自信,在愉快的状态下,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知识。可见,要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凭趣而学、依学而教”,使学生学得乐在其中,教师教得有的放矢。◆(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
其他文献
1.知识的来源与教科书中知识选择的依据。建构主义强调主体对意义的主动建构,认为知识本来就不是客观存在物,它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之中建构起来的,是对现实世界的猜测和假说。建构主义提出,认知并不存在于个体的内部,而是存在于人际之间。既然语言先于知识,知识是个人化的产物,那么无论教科书或是别的教学材料中,对所选知识的真理性、经典性的苛求就丧失了理论依据。选择知识的标准不复粘附于知识本身而转向学习者,
期刊
□主持人:汤立宏  □参与者:罗玉英 李之音 吕 飞  陈 蕾 陈家彦 杨震华    主持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教研室、静安区教育学院科研室主任):叙事研究是近几年来颇受我国基础教育界关注的研究方法之一,这种草根式的教研方式较好地吸引并推动一批中小学教师由此逐步走上教学研究之路,走进教育科研和学术的殿堂。但是,随着教学叙事资源的不断丰富,人们对教育叙事研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众多中小学教师都有着“
期刊
新的一年,《江西教育》(B)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面貌,新的希望……捧读在手,爱不释卷,也产生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  作为老读者,我一直把《江西教育》当做最好的朋友、孤独时的伴侣、迷茫时的向导……她慷慨无私地馈赠我一片精神的家园、一块可以抒怀畅想的乐土……  她给我的是亲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她都把自己的亲和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改版后的杂志,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正在走向普通教师的生活,走向教育的
期刊
十年前,我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三个超越,即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然而,即便在课程改革已经深入人心多年的今天,只要听语文课,我们还是能感觉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在丰富的教学形式的“新瓶”里,装着墨守成规、唯教材马首是瞻的“旧酒”。那么,如何以“主题”统领教学,拓展语文教学的温度、广度、深度,从而让儿童在富有梯度的教学中,适度走向语文的高度?这,成了我这些年里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详见《窦
期刊
《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是李希贵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作学术访问期间记下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他和美国教育专家、教师一起分析课堂,碰撞教育智慧的结晶。欣赏着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聆听着作者的教育心语,如沐春风,如醍醐灌顶,真是一本好书。  36天,李希贵用敏锐的目光穿越了美国宏大的教育体系,穿越了美国眼花缭乱的教育改革和成就,聚焦到一个又一个细微得不能再细微、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细节上,让我们真真
期刊
摘要:虽然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两个十分重要的板块,有着相互转化的关系,但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将两个板块孤立起来,出现了“只读不写”或者“只写不读”的教学误区。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做出相关分析、阐述,促使学生读出新意,写出乐趣。  关键词:读出新意 写出乐趣 读写结合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阐释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密切关系。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文本内在的言语结构与规律入手,更要从学生的认知需要、表达意图和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的语用训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意识,为语用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具体来说,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从教材文本出发,聚焦言语表达的规律;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出发,凸显句式训练的层次。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年级 语用教学  句子是词语向语段、篇章过渡的语言
期刊
摘 要:分层教学是高校建筑设计课程改革的一个新思路,有助于优化细化传统的建筑设计分组教學模式,整合教学资源,从而建立以主干设计课为核心的学科内跨课程综合教学平台。南昌大学建筑系在建筑设计教学中借鉴大卫·库伯的经验,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以此为依据,教师在四年级建筑学教学中对设计课程进行了分层教学的试点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分层教学 经验学习圈 建筑设计课程
期刊
摘 要:在教学科学小品文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科学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风格、情感态度、思维品质,进行深度的阅读,并及时迁移到以后的写作中去。只有这样将学习知识与学习语言有机融合起来,才能发挥其语文价值功效。同时也只有将长线与短线有机融合,做到既练功底又学技能,既注重长期熏染积累,又注重短期专项迁移练习,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语言,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价值追求
期刊
画人难画骨,写人难写“活”。很多学生在写人物类作文时,将人物写成了“千人一面”:人物表情僵化、动作死板、语言如出一辙,形象空洞,缺少灵性。这是学生缺乏个人阅历、缺少生活观察,对人物的动作及心理变化揣摩不够细致所致。怎样让笔下的人物变得立体丰满呢?需要从心理活动、动作和语言三方面入手。  一、神态传情,让人物“俏”起来  神态是写“活”人物的第一关,是立体再现人物各个侧面的重要手段。人物表情、神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