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一年,《江西教育》(B)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面貌,新的希望……捧读在手,爱不释卷,也产生了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
作为老读者,我一直把《江西教育》当做最好的朋友、孤独时的伴侣、迷茫时的向导……她慷慨无私地馈赠我一片精神的家园、一块可以抒怀畅想的乐土……
她给我的是亲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她都把自己的亲和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改版后的杂志,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正在走向普通教师的生活,走向教育的最前沿阵地……专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说课”、《评课: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互助的重要形式》关注的就是我们身边所关注的,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亲近和亲切。
她表现出一种对教育、对社会深切的责任感。作为一份教育大刊,她关注教育,关注课改,敏锐地捕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问题、时代最关注的话题来做文章,那份对教育、对社会的责任感,不由我为之动容。《当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时》《走出教学案例写作的误区》《关于课例教研的思考》……教育上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你都可以来到这里,听听专家学者的建议,让他们做你忠实的助手和最诚恳的参谋。
关注这个时代,关注这个时代下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是这本刊物呈现出的又一个新特点。近年来,“80”后教师逐渐成了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主力军,《“80”后教师的特点及其培养初探》向我们提出了当前新教师培训面临的一大课题。时下,博客让我们走进了另一种生活,《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展现了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大家共享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最后动态生成研究成果的过程,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叙事研究封闭、静态的弊端,引人深思。作为江西教育的龙头刊物,她把关注时代、融于时代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严密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拨动时代这根弦,与时代同行。
她紧随教育发展,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传递教育前沿的观念思想,让我们在“补脑”的同时,汲取营养,革新观念,提炼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每当教育新观点提出,她总不忘邀请专家作专题评介和分析,进一步为我们进行阐释和解读。她推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概念教学:从生活到数学的价值回归”等带有很强探讨性的教育观念。这些思辨性的对话,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新思考和新智慧。
她给我以及像我一样的读者、作者带来可读可品、可抒可写的新空间。“教海拾贝”“师路心语”等栏目,一篇篇文字勇敢而直接地抛出自己的观点、见解,真诚地袒露教师的心迹,读起来真实感人,极富感染力。《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能促进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不仅拷问的是我、是你,更是拷问当下的教育智慧;《沉重而意义深远的掌声》在我们耳边响起,《一名老教师的“教材”》让我们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赞同《课题研究还是实际点好》……这些充满个性化的文章和风趣的语言,让人过目不忘。
□本栏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email protected]
作为老读者,我一直把《江西教育》当做最好的朋友、孤独时的伴侣、迷茫时的向导……她慷慨无私地馈赠我一片精神的家园、一块可以抒怀畅想的乐土……
她给我的是亲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她都把自己的亲和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改版后的杂志,可以清晰地看到她正在走向普通教师的生活,走向教育的最前沿阵地……专题“新课程背景下的说课”、《评课:教师在校本研修中互助的重要形式》关注的就是我们身边所关注的,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亲近和亲切。
她表现出一种对教育、对社会深切的责任感。作为一份教育大刊,她关注教育,关注课改,敏锐地捕捉教育领域最重要的问题、时代最关注的话题来做文章,那份对教育、对社会的责任感,不由我为之动容。《当学生在课堂上出错时》《走出教学案例写作的误区》《关于课例教研的思考》……教育上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你都可以来到这里,听听专家学者的建议,让他们做你忠实的助手和最诚恳的参谋。
关注这个时代,关注这个时代下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是这本刊物呈现出的又一个新特点。近年来,“80”后教师逐渐成了中小学青年教师的主力军,《“80”后教师的特点及其培养初探》向我们提出了当前新教师培训面临的一大课题。时下,博客让我们走进了另一种生活,《基于博客的教育叙事研究》展现了在一个虚拟环境中,大家共享研究者提供的信息;最后动态生成研究成果的过程,它突破了传统教育叙事研究封闭、静态的弊端,引人深思。作为江西教育的龙头刊物,她把关注时代、融于时代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严密审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拨动时代这根弦,与时代同行。
她紧随教育发展,始终站在教育的最前沿,传递教育前沿的观念思想,让我们在“补脑”的同时,汲取营养,革新观念,提炼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每当教育新观点提出,她总不忘邀请专家作专题评介和分析,进一步为我们进行阐释和解读。她推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有的品质”“概念教学:从生活到数学的价值回归”等带有很强探讨性的教育观念。这些思辨性的对话,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新思考和新智慧。
她给我以及像我一样的读者、作者带来可读可品、可抒可写的新空间。“教海拾贝”“师路心语”等栏目,一篇篇文字勇敢而直接地抛出自己的观点、见解,真诚地袒露教师的心迹,读起来真实感人,极富感染力。《什么样的问题情境能促进课堂动态资源的生成》不仅拷问的是我、是你,更是拷问当下的教育智慧;《沉重而意义深远的掌声》在我们耳边响起,《一名老教师的“教材”》让我们受益匪浅;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赞同《课题研究还是实际点好》……这些充满个性化的文章和风趣的语言,让人过目不忘。
□本栏责任编辑 曾维平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