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必学部分单列一个模块,由此可见,该部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深化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2019年12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了全省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教学内容分“体能模块”与“健康教育模块”两部分,笔者有幸受邀担任了“健康教育模块”组的评委,现结合此次评审活动,对“健康教育模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理解与定位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健康教育课,如何理解与定位至关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活动等共同关注及落实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基层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体育元素、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方法手段等体育“表达”方式,促进学生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健康行为的养成,而不是解决学生所有的健康问题,故主要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正确对待比赛胜负等方面。《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主要由体育教师负责,也可以邀请校医、心理辅导教师、生物教师或校外专家等参与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全省的优质课评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更应仔细推敲。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落脚在“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这两方面(表1)。
二、依据与超越
《课程标准》突出了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基层教师教学中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如,“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讨论、辨析等多种学习方式,掌握和运用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教学与生活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当然,一线教师更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并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理解认识及话语表达方式。
在比赛中,《我是最棒的——客观认识自己》这堂课给笔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授课教师从司马懿、诸葛亮、关羽的古人典故,到郎平、刘翔、姚明的现实故事,很好地向学生诠释了什么是“自我认识”“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认可”,并结合“假如你这次期中数学考试发挥失常,你如果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案例等,着力创设情境,发展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以及展示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很好地实现了“依据”与“超越”。当然,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素材,充分彰显自身的教育智慧。
三、特质与气质
由于学科背景、学科特点的不同,笔者认为体育教师执教的健康教育课应当有别于其他学科及相关专业人员执教的课堂,并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独特的学科气质,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应有之义。如,优美规范的体育技能展示、洪亮的语言表达、学生课堂展示与比赛的娴熟组织、“体育人物”“体育事件”“体育文化”的如数家珍等,应具有其他学科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健康教育课不具备体育教师的特质,不能够充分展示体育教学素养,就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热情,更不可能充分展现体育的独特魅力。因此,也无法培育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当然,体育教师也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入进行有关健康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的“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素养。
四、主线与结构
在教学比赛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取与主题缺乏必要的关联,甚至明显地偏离了“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的教学,增强知识点之间或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问题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面临真实的活动或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晰这堂课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预设本堂课的主要切入点,以及如何切入的方法设计;上课时,教师各教学环节的安排应紧紧围绕上课主题的健康知识及技能体系这一主线,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层层推进、不断深入,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结构化的健康知识与技能。但是,务必要避免零散的、碎片化的讲授与演示。否则学生难以与已有的健康知识及技能建立连接,且极易“遗忘”,也难以“学会”。
五、策略与取舍
“应避免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学习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方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避免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状况,充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重点突出具体情境的创设,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综观此次整个健康教育模块14节课,采用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非常多元,有的課很好地融合了健康技能的活动体验,如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方法;有的采用体育比赛的情境化教学,如通过1v1、1v2的藏式拔河比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有的采用讨论形式,帮助学生建构健康知识与技能,如“如何调节体育学习、体育比赛、体育考试中的不良情绪”的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学比赛过程中,相关教师教学策略的合理取舍,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课的预设目标达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也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如多位教师运用过于“卡通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明显不符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因此,在教学策略取舍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需求,学生的身心特点、已有认知水平及身体认知层次等合理运用。 六、情绪与表现
一堂好的课,学生的情绪及表现一定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的,内心一定是充满喜悦的,课堂气氛一定是活跃的。同样,教师自身的情绪也是积极的,上课过程中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整堂课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结束。而在此次比赛中,有些课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与教师的情绪都比较低落,学生甚至无法投入学习,教师自身也缺乏必要的教学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梳理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是否确当,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
七、生成与评价
尽管教师在课前对课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反复预设,但必须充分认识与及时应对课堂生成,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施能力。处理得当与否,充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实施能力。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中提问:“踝关节扭伤后如何处理?”一名学生回答:“用毛巾热敷。”面对错误答案,教师仍评价说:“回答得很好。”这充分反映了教师仍是“以教为中心”,过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预设、教学流程,而没有真正“以学为中心”,即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及时评价或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处理课堂生成。当然,课堂评价应体现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与健康水平三个方面的整体性,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给予充分的关注;同时“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一定要落实在教学结构中,要有教学结构作保障。而教学结构的改革,必须从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出发,即以学为逻辑主线重新结构”[2]。
八、时间与节奏
教学比赛课通常要求与规定时间(45或40分钟)上、下出入不超过1分钟,有个别教师甚至出现了上课时间少了近5分钟的现象,这是严重的失误。因此,上课的时间及节奏的合理把握应引起充分重视。不能明显超时,也不能明显时间不足;不能先快后慢,最后拖延時间,也不能先慢后快,给人时间仓促的明显感觉。这就需要上课教师合理分配时间,控制好上课节奏,尽可能去除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突出强化重点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学透、学会。可以采用“切块”的办法掌控时间与节奏,就是课前对课的主要部分应分配的具体时间进行划分,课中及时关注与调控。
九、表述与呈现
在本次教学评比活动中,教学设计分值占20%。教学设计包括单元设计与课时计划两部分。在评审过程中,笔者发现单元设计的表述和呈现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没有按照《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及体育课程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仍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陈述;课时教学设计中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相互交叉、混淆;有的教学设计呈现顺序颠倒,如先呈现课时计划,再呈现单元计划……这说明一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教学观念的转变、设计要素等缺乏基本的认知。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设计应当紧紧依据《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有没有学会”,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贯彻落实,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成尚荣.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守、突破与超越[J].江苏教育研究,2012(1):8-1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专项重点自筹项目阶段成果(课题编号为R-b/2018/08)]
一、理解与定位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健康教育课,如何理解与定位至关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活动等共同关注及落实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基层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体育元素、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方法手段等体育“表达”方式,促进学生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健康行为的养成,而不是解决学生所有的健康问题,故主要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正确对待比赛胜负等方面。《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主要由体育教师负责,也可以邀请校医、心理辅导教师、生物教师或校外专家等参与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全省的优质课评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更应仔细推敲。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落脚在“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这两方面(表1)。
二、依据与超越
《课程标准》突出了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基层教师教学中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如,“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讨论、辨析等多种学习方式,掌握和运用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教学与生活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当然,一线教师更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并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理解认识及话语表达方式。
在比赛中,《我是最棒的——客观认识自己》这堂课给笔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授课教师从司马懿、诸葛亮、关羽的古人典故,到郎平、刘翔、姚明的现实故事,很好地向学生诠释了什么是“自我认识”“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认可”,并结合“假如你这次期中数学考试发挥失常,你如果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案例等,着力创设情境,发展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以及展示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很好地实现了“依据”与“超越”。当然,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素材,充分彰显自身的教育智慧。
三、特质与气质
由于学科背景、学科特点的不同,笔者认为体育教师执教的健康教育课应当有别于其他学科及相关专业人员执教的课堂,并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独特的学科气质,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应有之义。如,优美规范的体育技能展示、洪亮的语言表达、学生课堂展示与比赛的娴熟组织、“体育人物”“体育事件”“体育文化”的如数家珍等,应具有其他学科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健康教育课不具备体育教师的特质,不能够充分展示体育教学素养,就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热情,更不可能充分展现体育的独特魅力。因此,也无法培育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当然,体育教师也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入进行有关健康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的“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素养。
四、主线与结构
在教学比赛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取与主题缺乏必要的关联,甚至明显地偏离了“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的教学,增强知识点之间或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问题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面临真实的活动或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晰这堂课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预设本堂课的主要切入点,以及如何切入的方法设计;上课时,教师各教学环节的安排应紧紧围绕上课主题的健康知识及技能体系这一主线,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层层推进、不断深入,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结构化的健康知识与技能。但是,务必要避免零散的、碎片化的讲授与演示。否则学生难以与已有的健康知识及技能建立连接,且极易“遗忘”,也难以“学会”。
五、策略与取舍
“应避免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学习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方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避免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状况,充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重点突出具体情境的创设,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综观此次整个健康教育模块14节课,采用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非常多元,有的課很好地融合了健康技能的活动体验,如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方法;有的采用体育比赛的情境化教学,如通过1v1、1v2的藏式拔河比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有的采用讨论形式,帮助学生建构健康知识与技能,如“如何调节体育学习、体育比赛、体育考试中的不良情绪”的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学比赛过程中,相关教师教学策略的合理取舍,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课的预设目标达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也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如多位教师运用过于“卡通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明显不符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因此,在教学策略取舍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需求,学生的身心特点、已有认知水平及身体认知层次等合理运用。 六、情绪与表现
一堂好的课,学生的情绪及表现一定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的,内心一定是充满喜悦的,课堂气氛一定是活跃的。同样,教师自身的情绪也是积极的,上课过程中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整堂课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结束。而在此次比赛中,有些课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与教师的情绪都比较低落,学生甚至无法投入学习,教师自身也缺乏必要的教学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梳理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是否确当,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
七、生成与评价
尽管教师在课前对课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反复预设,但必须充分认识与及时应对课堂生成,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施能力。处理得当与否,充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实施能力。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中提问:“踝关节扭伤后如何处理?”一名学生回答:“用毛巾热敷。”面对错误答案,教师仍评价说:“回答得很好。”这充分反映了教师仍是“以教为中心”,过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预设、教学流程,而没有真正“以学为中心”,即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及时评价或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处理课堂生成。当然,课堂评价应体现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与健康水平三个方面的整体性,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给予充分的关注;同时“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一定要落实在教学结构中,要有教学结构作保障。而教学结构的改革,必须从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出发,即以学为逻辑主线重新结构”[2]。
八、时间与节奏
教学比赛课通常要求与规定时间(45或40分钟)上、下出入不超过1分钟,有个别教师甚至出现了上课时间少了近5分钟的现象,这是严重的失误。因此,上课的时间及节奏的合理把握应引起充分重视。不能明显超时,也不能明显时间不足;不能先快后慢,最后拖延時间,也不能先慢后快,给人时间仓促的明显感觉。这就需要上课教师合理分配时间,控制好上课节奏,尽可能去除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突出强化重点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学透、学会。可以采用“切块”的办法掌控时间与节奏,就是课前对课的主要部分应分配的具体时间进行划分,课中及时关注与调控。
九、表述与呈现
在本次教学评比活动中,教学设计分值占20%。教学设计包括单元设计与课时计划两部分。在评审过程中,笔者发现单元设计的表述和呈现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没有按照《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及体育课程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仍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陈述;课时教学设计中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相互交叉、混淆;有的教学设计呈现顺序颠倒,如先呈现课时计划,再呈现单元计划……这说明一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教学观念的转变、设计要素等缺乏基本的认知。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设计应当紧紧依据《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有没有学会”,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贯彻落实,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成尚荣.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守、突破与超越[J].江苏教育研究,2012(1):8-1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专项重点自筹项目阶段成果(课题编号为R-b/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