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模块教学中应注意的九个问题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必学部分单列一个模块,由此可见,该部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深化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2019年12月,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组织了全省高中体育与健康优秀课评选活动,教学内容分“体能模块”与“健康教育模块”两部分,笔者有幸受邀担任了“健康教育模块”组的评委,现结合此次评审活动,对“健康教育模块”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与大家交流。
  一、理解与定位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统领下的健康教育课,如何理解与定位至关重要。学生的身心健康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活动等共同关注及落实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基层教师应尽可能地运用体育元素、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方法手段等体育“表达”方式,促进学生有关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健康行为的养成,而不是解决学生所有的健康问题,故主要教学内容应侧重于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常见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处理、正确对待比赛胜负等方面。《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主要由体育教师负责,也可以邀请校医、心理辅导教师、生物教师或校外专家等参与健康教育课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全省的优质课评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更应仔细推敲。针对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落脚在“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这两方面(表1)。
  二、依据与超越
  《课程标准》突出了目标引领内容和方法的指导思想。这就要求基层教师教学中紧紧依据《课程标准》,如,“引导学生采用阅读、讨论、辨析等多种学习方式,掌握和运用增进健康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学习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将知识教学与生活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等。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当然,一线教师更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并充分体现教师自身的理解认识及话语表达方式。
  在比赛中,《我是最棒的——客观认识自己》这堂课给笔者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授课教师从司马懿、诸葛亮、关羽的古人典故,到郎平、刘翔、姚明的现实故事,很好地向学生诠释了什么是“自我认识”“自我认知”“自我认同”“自我认可”,并结合“假如你这次期中数学考试发挥失常,你如果面对困难战胜挫折”的案例等,着力创设情境,发展学生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与挫折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意志品质,以及展示自尊、自信的良好品格,很好地实现了“依据”与“超越”。当然,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充分挖掘体育教学素材,充分彰显自身的教育智慧。
  三、特质与气质
  由于学科背景、学科特点的不同,笔者认为体育教师执教的健康教育课应当有别于其他学科及相关专业人员执教的课堂,并充分体现体育教师独特的学科气质,这是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应有之义。如,优美规范的体育技能展示、洪亮的语言表达、学生课堂展示与比赛的娴熟组织、“体育人物”“体育事件”“体育文化”的如数家珍等,应具有其他学科教师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健康教育课不具备体育教师的特质,不能够充分展示体育教学素养,就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热情,更不可能充分展现体育的独特魅力。因此,也无法培育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当然,体育教师也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健康教育是体育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深入进行有关健康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的“健康教育模块”的教学素养。
  四、主线与结构
  在教学比赛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教师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取与主题缺乏必要的关联,甚至明显地偏离了“学习目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避免在课堂上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知识点的教学,增强知识点之间或动作技术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问题导向,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在面临真实的活动或比赛情境时能运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明晰这堂课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要预设本堂课的主要切入点,以及如何切入的方法设计;上课时,教师各教学环节的安排应紧紧围绕上课主题的健康知识及技能体系这一主线,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层层推进、不断深入,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结构化的健康知识与技能。但是,务必要避免零散的、碎片化的讲授与演示。否则学生难以与已有的健康知识及技能建立连接,且极易“遗忘”,也难以“学会”。
  五、策略与取舍
  “应避免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学习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方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学生独立学习、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避免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状况,充分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思、做中乐……”按照《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健康教育模块教学中,必须改变教学方式,重点突出具体情境的创设,从而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综观此次整个健康教育模块14节课,采用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非常多元,有的課很好地融合了健康技能的活动体验,如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方法;有的采用体育比赛的情境化教学,如通过1v1、1v2的藏式拔河比赛,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有的采用讨论形式,帮助学生建构健康知识与技能,如“如何调节体育学习、体育比赛、体育考试中的不良情绪”的合作与探究学习……教学比赛过程中,相关教师教学策略的合理取舍,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为课的预设目标达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当然,也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如多位教师运用过于“卡通化”的教学方法手段,明显不符合高中生身心特点。因此,在教学策略取舍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标需求,学生的身心特点、已有认知水平及身体认知层次等合理运用。   六、情绪与表现
  一堂好的课,学生的情绪及表现一定是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的,内心一定是充满喜悦的,课堂气氛一定是活跃的。同样,教师自身的情绪也是积极的,上课过程中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整堂课会在不知不觉中悄然结束。而在此次比赛中,有些课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与教师的情绪都比较低落,学生甚至无法投入学习,教师自身也缺乏必要的教学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全面梳理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等是否确当,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互动交流。
  七、生成与评价
  尽管教师在课前对课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反复预设,但必须充分认识与及时应对课堂生成,这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实施能力。处理得当与否,充分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实施能力。如,一位教师在课堂中提问:“踝关节扭伤后如何处理?”一名学生回答:“用毛巾热敷。”面对错误答案,教师仍评价说:“回答得很好。”这充分反映了教师仍是“以教为中心”,过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学预设、教学流程,而没有真正“以学为中心”,即根据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合理采用及时评价或有效的教学方法手段处理课堂生成。当然,课堂评价应体现健康知识、健康行为与健康水平三个方面的整体性,应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行为给予充分的关注;同时“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一定要落实在教学结构中,要有教学结构作保障。而教学结构的改革,必须从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出发,即以学为逻辑主线重新结构”[2]。
  八、时间与节奏
  教学比赛课通常要求与规定时间(45或40分钟)上、下出入不超过1分钟,有个别教师甚至出现了上课时间少了近5分钟的现象,这是严重的失误。因此,上课的时间及节奏的合理把握应引起充分重视。不能明显超时,也不能明显时间不足;不能先快后慢,最后拖延時间,也不能先慢后快,给人时间仓促的明显感觉。这就需要上课教师合理分配时间,控制好上课节奏,尽可能去除不必要的教学环节,突出强化重点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学透、学会。可以采用“切块”的办法掌控时间与节奏,就是课前对课的主要部分应分配的具体时间进行划分,课中及时关注与调控。
  九、表述与呈现
  在本次教学评比活动中,教学设计分值占20%。教学设计包括单元设计与课时计划两部分。在评审过程中,笔者发现单元设计的表述和呈现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没有按照《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及体育课程目标来进行教学设计,仍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陈述;课时教学设计中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相互交叉、混淆;有的教学设计呈现顺序颠倒,如先呈现课时计划,再呈现单元计划……这说明一些教师对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教学观念的转变、设计要素等缺乏基本的认知。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健康教育模块教学设计应当紧紧依据《课程标准》,重点关注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有没有学会”,这需要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深入贯彻落实,并在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成尚荣.课堂教学改革的坚守、突破与超越[J].江苏教育研究,2012(1):8-11.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对象专项重点自筹项目阶段成果(课题编号为R-b/2018/08)]
其他文献
跳绳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必测项目之一,也是中考体育项目之一,测试标准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经常跳绳能够促进运动器官的发育以及内脏机能的发展。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应发挥跳绳功效,让小学生真正地享受跳绳乐趣,并从中获益。  一、找准定位,有的放矢  针对现阶段小学体育跳绳项目在课堂教学上需要找准“如何提高跳绳能力”这一定位,根据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敏感期寻找解决方法,可将跳绳划分为2
跨栏跑是一项高难度运动项目,集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于一体,对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跨栏项目需要将栏间快速跑与栏上技术紧密结合,栏间最大速度与平跑速度截然不同,它是指在栏间发挥最大速度的节奏跑能力。跨栏跑的节奏是经过一定时期的特定训练形成的特殊节奏,从运动员步幅变换能力、节奏速度、节奏控制能力、栏间跑感觉、目测距离能力等方面着手,通过长期的专项节奏训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自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产生的影响巨大,其中在教育方面,严重地扰乱了各级各类学校正常的开学和上课时间。  基于此,教育部办公厅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决策部
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将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活动,可以有效培养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智力水平。  幼儿园自主性游戏课程是借助幼儿喜欢的游戏来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在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在幼儿园构建自主性游戏课程,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的探索性、主动性、参与性,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为未来学习
一、软式接力环的介绍  软式接力环是由塑胶材质制成的彩色空心软环,有红、黄、蓝等几种颜色。接力环上留有气嘴,可以充氣,环内外有防滑纹。在体育教学中,软式接力环主要作为接力活动中的交接器材,等同于传统的接力棒。但与接力棒相比,接力环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更加安全,可以防止小朋友在交接过程中被戳伤。其次,接力环是圆环状,软式材质制成,更容易抓握,避免总是掉棒的情况出现。软式接力环除了具有交接的功能,还
平衡能力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能力,是做出各种身体动作的基础,是人体依靠其位觉、视觉及本体感觉等多种器官相互协调配合的一项基本能力,它存在于各项运动中又影响着运动效果。对于维持人体正常、完成基本动作及技能学习至关重要。对于运动学习而言,学习的过程实际是打破原有平衡,建立新的平衡;在对抗性项目中,集体对抗的本质是破坏对方平衡,维持自身平衡,获得局部优势。发展平衡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过程,低水
教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准备和预设,是实施体育课堂教学最基础的教学活动。一堂优秀的体育课肯定有一个完善的教案来支撑,提高教案质量也是提升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主要途径。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制订教案标准,实施教案定期检查、学期考核等制度化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了体育教研组整体教学水平,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一、强化培训,提升教案质量  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教案质量,建立良好的培训机制是基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力量耐力素质为主要目的,调动学生学练兴趣,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为终身体育意識奠定基础。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力量耐力是肌肉长时间抗阻力的能力。力量耐力强对于参与长时间需肌肉用力的运动项目有较大帮助。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男生,学生目前正是
学校作为1988年国家教委公布的216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中的一所,河南省实验中学体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学校原有运动队的基础上成立了高水平运动队,为在普通中学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提供了平台。  一、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建立高水平运动队  学校每学期1次进行体育测试,按照学校各年级标准,学生必须全部达标,对不达标者进行辅导,参加第2次考试,直至达标;体育优秀作为评选“三好
自《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通知在2019年9月1日正式刊发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率先于9月10日13时30分拉开了案例征集活动培训的序幕,紧接着全国各地迅速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形式的研讨活动。截至2019年12月1日24时止,“一线话题”栏目组共收到有关案例撰写培训与研讨活动的报道34份,范围覆盖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表1)。现将各地情况梳理,供大家交流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