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Jane Birkin”里面的“Jane”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u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认识不止一个女人,可以为一个Birkin杀人,如果是个鳄鱼Birkin,那是可以开始大屠杀的理由。一个跟我说,她只买这只包,其他什么包都没意思。另一个说,她要收全这个包的每一个款,从古董到当季。还有一个,在家里专门修了一间房间装她的Birkin。 我曾经问过她们,是否喜欢 Jane Birkin 的音乐,她们的回答都是:
  “谁”? 还有一个问我 Birkin 和那英谁更有名。
  由于我对这种行为缺少理解能力,我经常追问她们为什么如此疯狂地追随一个包。
  “这个包会升值的,我就是投资嘛。”一个这么解释。
  这句话可以气死全北京的理财师,但是,只要追Birkin的人够多,买包真的比找理财师是更好的保值手段。


  “我喜欢,就是收藏。”说这句话的女人有40多只Birkin包。
  其实,这种收藏等于让达·芬奇画40个不同颜色的梦娜丽莎,连法国国王也没敢有这种要求,因为这种收藏法足够把画家逼成杀人犯。有人给我讲过一个笑话,说一个东北大款给儿子过生日,很阔,把唐朝乐队请去唱堂会,乐队终于能挣到钱,还挺高兴地去了。到了现场,大款点了一首儿子最喜欢的歌,乐队唱完以后,大款说:“不错!再来十遍!”
  实话说,我也有一个Birkin,45寸褐色牛皮的。不怎么用,因为,我经常带着一个MacPro笔记本,这么多牛皮再加一个大笔记本,分量挺重的,还是双肩背更适合。所以我的Birkin在柜子里安静地等着我女儿长大。
  Jane Birkin 是个英国人。她年轻时是个大美女,她曾经在安东尼奥尼的电影《放大》中出演一个小角色,《放大》当时很火,Jane 却没有火起来。也许因为电影女主角是另一位英国更大美女Vanessa Redgrave。中国大众其实也是先认识Jane,之后才知道Birkin 的。因为Jane 演过中国改革开放后进口的第一部电影——《尼罗河惨案》。但那是在Jane在法国出名之后。


  Jane 和三个男人生了三个女儿,第一个是英国作曲家,约翰·巴里,他是诸多007电影的作曲人。Jane和他的女儿叫Kate Barry, 是一位摄影师,其作品经常在《Vogue》等海外时尚杂志上出现。悲剧发生在去年12月,Kate Barry从自己的公寓摔死了。外媒报道至今没有确定是否是自杀。
  Jane 的第二个男人是法国音乐史上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说是法国的迪仑。Serge Gainsbourg 也是诗人、演员、导演、大流氓、大酒鬼。 他的歌词永远充满了嘲笑、幽默和性。 Jane 在电影《口号》中遇到了Serge Gainsbourg, 两个人好了13年,出了无数专辑,生了一个女儿,但是从来没有结婚。他们的共同创作包括那首满是湿淫呻吟的法文歌曲 “Je t’aime moi non plus”。这首歌轰动一时,曾被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禁止在广播里播放,同时这首歌又在英国两个不同流行歌曲榜单上登首。
  1980年, Jane 和 Serge 分手了,当时她已经怀着法国导演Doillon 的孩子,她的第三个女儿。Doillon的电影以大胆使用未出道的女明星著名,比如,Juliet Binoche。20世纪 90年代初,在 Gainsbourg 死后,Jane 和 Doillon 分手了。分手的时候Doillon 接受采访对媒体说, 分手的理由是他无法与Jane对 Gainsbourg 的哀思竞争。
  1981年,一次飞机上的邂逅,让Jane消失,被Birkin代替了。传说是那一年爱马仕的第五代传人,Jean Louis Dumas 在飞机上遇到Jane Birkin, 她把包放在座位上方的柜子里,可是拿包的时候居然所有东西都掉出来了。她跟Jean Louis Dumas 说,她找不到一个能够容纳她所有随身物品的皮包。之后 Jean Loiuis Dumas 就给Jane Birkin 设计了一个包——The Birkin。听说这个包推出后,四年之内无人问津,就默默地在店里放着。后来口碑传出去才火的。而Jean Louis Dumas 正是现任爱马仕创意总监的爸爸,现任CEO的叔叔。
  说实话,我也有个Birkin,45寸的褐色Birkin,二十年前在王府井爱马仕店买的。就这一个,没有第二个。买的时候,希望借光Jane Birkin一辈子的风流和气质。今天刚从法国回来,看了爱马仕的工坊,又遇到了几个不知道Birkin的人,只知道Birkin包的消费者。
  回家之后,把自己的Birkin拿出来看一下,从QQ音乐中找出Jane Birkin 的音乐,写篇小文章,思念一下这位被包遮掩的女人。
其他文献
徐震在2009年就隐没了艺术家的个体身份,转为“没顶公司”(MadeIn)的老板,在2013年推出名为“徐震”的品牌。如同演艺公司包装的艺人,幕后智囊团打造的政客,他成为自己一手操办的“艺术家”,底牌却亮得明目张胆,正如在UCCA新展的题目“徐震:没顶公司出品”。  以37岁的年纪做中期回顾展,在其他时代要有何种的才华与盛产?而逾50件装置、10件录像、40件绘画却把UCCA填得满满当当。作品没有
期刊
天气渐暖,适合出行的季节来了!本期iLOOK的主题是复古骑行,这是时下北京上海某地最时髦的户外活动之一。穿着品位独特、符合自己喜好的复古装束,骑着心爱的自行车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进行健康而环保的活动,已经成为年轻人热衷的事情,为了配合这个主题,新晋的热门App“nice滤镜”特别推出了iLOOK专属的Logo,现在就一起来感受复古潮的魅力!
期刊
旧日印迹  “如果世界末日没有将生活彻底毁灭,那就开一家可以记录旧日时光的小店来收集美妙之物吧!”这就是Dot Collectio的初衷。这是一家贩卖全世界的稀奇物品、西洋古董收藏、古着或二手良品的小店,位于上海复兴中路一个安静的老弄堂里,在弄堂内一栋栋红墙房之中,那个红色的圆拱门便是Dot Collection了,店主选择落户于此,再恬静、安逸、美好不过了。  店中那些旧时光的产物,在经历时间的
期刊
“善物”是很安静的两个字,就像一个人坐在那边,却拥有很强大的气场。这个由李永柯等三位设计师创建的“鱼会飞工作室”旗下的品牌“善物”,致力于创作“以善为本,与人为善”的家居生活用品,希望把产品最真实简单的美感呈现给人们。其间它们通过设计、再设计来达到“至简至善,淳朴善美,设计友善”的品质。形与用,质与艺,简洁与繁复,低调与炫耀——在“善物”表达的审美向导中,极力避免强烈的倾向性。  李永柯在讲述自己
期刊
韩雪绝不是另类,尽管她脑子里装着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过她相信这是每个年轻人的常态,就像张扬、爱冒险、爱幻想……这些都是生活必需品,喜新的过程总比厌旧还快。好在我们在一个一切皆有可能的好时代,那些想着想着自己都会发笑的点子,总能找到某些途径被这个世界接受和认可。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已经不存在“玩物丧志”的问题了,大家更多考虑的是怎么“玩物有方”。  韩雪在“玩”的方面似乎颇有天赋,她大学在北
期刊
对于设计师来说,能和自己坦诚相处,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真正忠实于内心,才能为自己的设计找到持续不断的原动力。尽管这个过程有时并不容易。设计师左翼大学在北京服装学院学习服装设计,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她渐渐发现服装设计似乎并不能引发自己的热情,有时甚至还觉得有些枯燥。这时她开始停下来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左翼形容大学时的自己是“独行侠”,她不合群,也不会因为妥协而浪费时间,而是把
期刊
“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是“Chictalk”2014年春季的灵感来源,正如杜甫所描述的那样,在乍暖还寒时能给人独特的春意感受,用花型与色调展现新一年的形象,“Chictalk”就是希望通过作品的链接性与视觉性达到古诗中的顿挫与意境。  的确,服装就是设计师最直白的表述,用西式的服装语言阐述东方韵味的古典与热情,可以说是“Chictalk”理解的摩登吧!
期刊
金贞华的作品基本上都与植物有关,她喜欢看植物,明白它们的美丽,更喜欢它们形态的穿插和转折间形成的空间关系。植物那种看似静止却极富生命力的动感与线形,给她带来很多的创作灵感。代表作品“悄然的变化”系列,与传统的追求对称性的陶瓷器皿不同,金贞华打破了视觉惯性思维定式,以柔和纤细的线条展现非对称的造型和温婉的姿态,令陶瓷器皿仿佛具有生命的花朵一般,正在缓缓开放。  “一件好的作品,不一定要刻意迎合市场,
期刊
在国内的时装设计领域,吴滟滟(Betty)或许不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但她充满北欧童话氛围的设计却极具辨识度,看过她作品的人无不对此印象深刻,她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新锐”。这可能要归功于她温馨的家庭,使她保持了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孩子般对待世界纯粹的态度,这一切潜移默化在她的设计里,勾画出了一个个色调和谐、轮廓简约并且趣味横生的梦想世界。  Betty目前忙于学业,发表的作品并不多,但大部分作品的
期刊
我们常常感叹活在一个没有信仰的年代,而追根溯源,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手工竟是信仰的载体之一。圣经《旧约》开篇,上帝用泥土捏成人形,吹上一口“仙气”造就人类;在中国的创世神话中,女娲挥洒泥土造就了芸芸众生。在如今这种信仰都可被快餐化的社会,精神的回归,或许也意味着手工艺的复兴。因为手工劳作是神创造人的过程。  结识一丹,源于我三年前初次踏入她的手工陶瓷店“物喜”。她看中了我身上的三件东西——镶嵌牛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