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理想信念坚定,毕生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毕生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这是2018年6月27日中共中央追授郑德荣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决定中的一段评语,也是党的最高组织给予这位“红色理论家”的最高荣誉。
郑德荣是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郑德荣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20世纪80年代,他直面一些人对毛泽东思想的懷疑甚至否定,以卓越的政治胆识、巨大的理论勇气牵头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科学体系,回应质疑、正确引导社会思潮;90年代,他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思辨,深刻阐释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年届九旬之际,他更是信念弥坚,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域,连续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带领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点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中共党史博士点之一,主持的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147个社科研究机构评估中荣登榜首。
在理论研究方面,郑德荣的多项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匡正了一些传统学术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郑德荣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毛泽东思想研究。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之后,郑德荣率先在学术界开展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他领衔主编的150万字3卷本《毛泽东思想论纲》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进行系统论述的一部巨著。他主持编写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最早一部创立概论体系的著作,广为高校和中央党校采用,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又先后出版了《毛泽东思想新论》《毛泽东思想纵横观》等学术专著,不断开辟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既有对宏观体系的整体架构,又有对国情论、民族论、阶级论、政党论、政权论等具体问题的细致阐述;既有通史式的思想透视,又有纵横结合的专题剖析,具有重要的学术开创性意义。二是重要党史人物、事件研究。郑德荣在学术研究中澄清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共产国际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周恩来在20世纪30年代初“照顾大局,相忍为党”的卓越事迹、红军长征和新的战略基地确立以及宁都会议、西安事变等重要党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张国焘“密电”和宁都会议召开时间等问题做了切实考证,匡正了党史事实。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郑德荣一直与时俱进地关注最新理论问题,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更是将研究课题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传统文化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他组织力量积极申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展开深入研究。
在资政服务方面,郑德荣坚持以“为社会服务,为现实服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地方的理论工作服务”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郑德荣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从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纪念活动开始、每逢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纪念活动,从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开始、每逢纪念毛泽东诞辰的重大纪念活动以及有关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纪念活动,他均著文参会,正面发声,学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从党的十六大开始,他一直是吉林省委学习贯彻党的代表大会精神宣讲团成员。2017年年底,他已92岁高龄,却仍然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宣讲报告。就在逝世前不久,他撰写的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入选中宣部联合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召开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这篇文章是郑德荣住院之后在病榻上修改定稿的。
在育人育才方面,郑德荣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东北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一代师表、师德楷模。郑德荣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每当国家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都能提出富有创见的重要意见,并多被教育部采纳。1979年和1987年教育部召开的两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会议,他都被指定在大会上作报告或发言,1987年的发言稿被教育部推荐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通讯》专栏发表,解放军总政治部还把这次发言印发给教材编写组。多年来,郑德荣为教育部主编教材4部,其中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本党史讲义并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文科通用教材,再版5次,发行量达百余万册。《中国革命史教科书》是全国高师专用教材,《中共党史教程》是教育部卫星广播教材,获吉林省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优秀成果奖。郑德荣为育人育才贡献了毕生心血,始终奋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并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在他生命最后的3年中,他还坚持讲授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论析”“治学之道之我见”“中国道路纵横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论析”等课程,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郑德荣逝世后,教育部追授他为“全国优秀教师”。
郑德荣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在中共党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他视学问为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高水平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修订本)》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配发。从教67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名学生。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燃尽自己最后一丝烛光。
郑德荣是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是我国著名的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我国中共党史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作为一名“红色理论家”,郑德荣毕生“在马言马、懂马信马、传马护马”。20世纪80年代,他直面一些人对毛泽东思想的懷疑甚至否定,以卓越的政治胆识、巨大的理论勇气牵头成立了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的科学体系,回应质疑、正确引导社会思潮;90年代,他坚持与时俱进、科学思辨,深刻阐释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年届九旬之际,他更是信念弥坚,将研究方向拓展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域,连续发表了10余篇高水平论文。作为中共党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带领东北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博士点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中共党史博士点之一,主持的东北师范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所在教育部对全国高校147个社科研究机构评估中荣登榜首。
在理论研究方面,郑德荣的多项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匡正了一些传统学术观点,提出了一系列独到见解,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郑德荣的研究成果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毛泽东思想研究。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完成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评价之后,郑德荣率先在学术界开展了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研究。他领衔主编的150万字3卷本《毛泽东思想论纲》是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进行系统论述的一部巨著。他主持编写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是最早一部创立概论体系的著作,广为高校和中央党校采用,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进入新世纪以来,他又先后出版了《毛泽东思想新论》《毛泽东思想纵横观》等学术专著,不断开辟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领域,既有对宏观体系的整体架构,又有对国情论、民族论、阶级论、政党论、政权论等具体问题的细致阐述;既有通史式的思想透视,又有纵横结合的专题剖析,具有重要的学术开创性意义。二是重要党史人物、事件研究。郑德荣在学术研究中澄清了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共产国际与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王明与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周恩来在20世纪30年代初“照顾大局,相忍为党”的卓越事迹、红军长征和新的战略基地确立以及宁都会议、西安事变等重要党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张国焘“密电”和宁都会议召开时间等问题做了切实考证,匡正了党史事实。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郑德荣一直与时俱进地关注最新理论问题,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都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他更是将研究课题聚焦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中华传统文化观、“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理论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和要义等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他组织力量积极申报“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科学体系展开深入研究。
在资政服务方面,郑德荣坚持以“为社会服务,为现实服务,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为地方的理论工作服务”的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郑德荣先后主持国家、教育部、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从中国共产党建党60周年纪念活动开始、每逢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重大纪念活动,从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开始、每逢纪念毛泽东诞辰的重大纪念活动以及有关邓小平、陈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纪念活动,他均著文参会,正面发声,学术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从党的十六大开始,他一直是吉林省委学习贯彻党的代表大会精神宣讲团成员。2017年年底,他已92岁高龄,却仍然作了长达两个小时的宣讲报告。就在逝世前不久,他撰写的学术论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主要成果和宝贵经验》入选中宣部联合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教育部、中国社科院、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召开的“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理论研讨会”,这篇文章是郑德荣住院之后在病榻上修改定稿的。
在育人育才方面,郑德荣为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为东北师范大学服务基础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一代师表、师德楷模。郑德荣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每当国家课程改革的关键时刻,都能提出富有创见的重要意见,并多被教育部采纳。1979年和1987年教育部召开的两次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会议,他都被指定在大会上作报告或发言,1987年的发言稿被教育部推荐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办的《党史通讯》专栏发表,解放军总政治部还把这次发言印发给教材编写组。多年来,郑德荣为教育部主编教材4部,其中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讲义》是改革开放后全国首本党史讲义并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文科通用教材,再版5次,发行量达百余万册。《中国革命史教科书》是全国高师专用教材,《中共党史教程》是教育部卫星广播教材,获吉林省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优秀成果奖。郑德荣为育人育才贡献了毕生心血,始终奋战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并长期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在他生命最后的3年中,他还坚持讲授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论析”“治学之道之我见”“中国道路纵横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关系论析”等课程,获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郑德荣逝世后,教育部追授他为“全国优秀教师”。
郑德荣是中共党史学科的一面旗帜,在中共党史学界享有崇高的学术声望。他视学问为事业,视学术为生命,治学严谨,成果丰硕,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求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高水平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他的《毛泽东思想史稿(修订本)》开创了毛泽东思想史科学体系的先河,由中共中央办公厅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配发。从教67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甘当人梯、淡泊名利,把自己的所思、所学、所想、所研、所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名学生。临终前两天,他还在听取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心得体会,燃尽自己最后一丝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