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手持技术,实现“宏微符”结合——《离子反应》一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ang89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离子反应》一课,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手持技术测定的微观的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和符号表示的反应方程式结合,帮助学生通过观察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及变化,并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这样的教学,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以及科学探究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意义和形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意义由形式体现,形式承载着意义。本文从主位—信息结构理论出发,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结构差异,论述原文的行文结构承载着作者想要表达的意
摘要:通过一次“正(反)比例意义及图像”的同课异构活动,结合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展开对正、反比例的意义、图像及其教学的思考,引导教学朝着“学数学”“玩数学”“用数学”的目标不断迈进。  关键词:正比例反比例同课异构问卷调查  2018年12月,江苏省无锡市开展了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其间,23位教师分成3组,分别参加了3天的同课异构和微型讲座两个环节的展示。课题取材于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