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良好的朗读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而且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直接体现。通过朗读,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寻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从而有效地增强孩子学习语文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朗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94-0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听说写能力,但是对于朗读却不够重视。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技能,也是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内涵、提升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朗读法进行总结与完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语文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育课堂朗读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朗读教学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環节。在当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对于朗读教学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在当前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过渡手段。学生跟着教师进行齐声朗读之后,教师就会直接讲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而没有充分发挥出朗读的价值与意义。在完成朗读之后,教师没能及时评价和指导朗读,因而很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大都是“嘴巴出声,脑袋不转”,没有形成口脑共同活动。
二、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的重要性
1.课堂朗读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充分关注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理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体会表达效果。学生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课堂朗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一篇课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学生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文章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次,课堂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俗话说:“熟能生巧。”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记忆。
3.课堂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力。
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不知觉得记住课文一些优美的句子,感知作者在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诱发学生融入课文中描写的情景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艺术美和文字美,例如《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叙述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先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将典礼的盛况,最后将典礼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在慢慢的提高。
三、提高课堂朗读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课堂朗读兴趣。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培养学生的课堂朗读兴趣,应该以身作则,可以自己先读或带读,让让学生也喜欢和爱上朗读,而且老师通过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给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在进行课文朗读前,老师更加要挑选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语段给学生进行朗读或者利用教学工具去引导学生朗读,例如《颐和园》这篇文章,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的方式,进一步让孩子们自己朗读,从而生动传神的展现颐和园的美景,这样感受到作者对于颐和园美景的赞叹之情。也能够让学生尽快地掌握颐和园的大致景色,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入的兴趣和热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觉在朗读中领会很多知识,从而激发了朗读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给学生创造最适合学习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随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这些教学形式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比如,教师在教《怒吼吧,黄河》一文中“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一段时,可以播放《保卫黄河》歌曲。激昂的乐曲令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体会文章描述的热爱伟大祖国和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这样学生就体会到朗读的美妙之后,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多元化朗读评价,让学生既有动力也有压力。
学生应当在朗读的过程中对阅读内容与情感进行品味,把握作者文章中的情感态度,以准确合适的语调和感情进行材料朗读,表现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以此为标准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在反馈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尊重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看法。评价标准要做到动态多元,综合分析学生的朗读表现,充分对学生进行认可和鼓励,也可以为学生布置朗读作业,要求家长也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给出多元的评价与反馈。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对小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强化小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习语文、加深理解的关键,而朗读是一种生动的语言表达艺术,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体悟与感受,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培养良好的语言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桂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浅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70-71.
[2]王红霞.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5):241.
[3]王文光.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7,(04):50.
[4]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朗读;兴趣;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7-0194-01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听说写能力,但是对于朗读却不够重视。朗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关键技能,也是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内涵、提升语文素质的重要方法。本文通过对语文课堂朗读法进行总结与完善,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语文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育课堂朗读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朗读教学始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環节。在当前的教学当中,教师对于朗读教学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其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来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效果。但是,在当前很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只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过渡手段。学生跟着教师进行齐声朗读之后,教师就会直接讲解和分析文章的内容和思想,而没有充分发挥出朗读的价值与意义。在完成朗读之后,教师没能及时评价和指导朗读,因而很多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大都是“嘴巴出声,脑袋不转”,没有形成口脑共同活动。
二、语文教学中课堂朗读的重要性
1.课堂朗读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
教学实践中发现,知识的趣味性与学生接受程度成正比,也就是说,新知识点的趣味性越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接受和理解的程度也会越好。但是,受传统教学模式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一,因此,学生非常容易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这不利于教师有效地开展后续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充分关注教学趣味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学生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理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体会表达效果。学生能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2.课堂朗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对于一篇课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学生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文章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其次,课堂朗读可以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俗话说:“熟能生巧。”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记忆。
3.课堂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鉴赏力。
在课堂朗读的过程中,可以不知觉得记住课文一些优美的句子,感知作者在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诱发学生融入课文中描写的情景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艺术美和文字美,例如《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叙述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先讲典礼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将典礼的盛况,最后将典礼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在朗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同时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在慢慢的提高。
三、提高课堂朗读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课堂朗读兴趣。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要培养学生的课堂朗读兴趣,应该以身作则,可以自己先读或带读,让让学生也喜欢和爱上朗读,而且老师通过提升自己的朗读水平,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也能够给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在进行课文朗读前,老师更加要挑选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语段给学生进行朗读或者利用教学工具去引导学生朗读,例如《颐和园》这篇文章,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的方式,进一步让孩子们自己朗读,从而生动传神的展现颐和园的美景,这样感受到作者对于颐和园美景的赞叹之情。也能够让学生尽快地掌握颐和园的大致景色,并且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内心深入的兴趣和热爱,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发觉在朗读中领会很多知识,从而激发了朗读的兴趣。
2.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有效提升学生朗读能力。
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给学生创造最适合学习的教学环境,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随着教学方式的优化升级,各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断出现,这些教学形式对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比如,教师在教《怒吼吧,黄河》一文中“他的声音时而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如同喷薄而出的朝阳……”一段时,可以播放《保卫黄河》歌曲。激昂的乐曲令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体会文章描述的热爱伟大祖国和热爱中华民族的革命情怀。这样学生就体会到朗读的美妙之后,就会从内心深处激发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进行多元化朗读评价,让学生既有动力也有压力。
学生应当在朗读的过程中对阅读内容与情感进行品味,把握作者文章中的情感态度,以准确合适的语调和感情进行材料朗读,表现出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小学语文教师就要以此为标准对学生的朗读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在反馈的过程中体现出学生不同个体间的差异,尊重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看法。评价标准要做到动态多元,综合分析学生的朗读表现,充分对学生进行认可和鼓励,也可以为学生布置朗读作业,要求家长也对学生表现进行打分,给出多元的评价与反馈。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任务是对小学生进行综合训练,提高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强化小学生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学习语文、加深理解的关键,而朗读是一种生动的语言表达艺术,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对文章进行更深层次的体悟与感受,强化语言运用能力并且培养良好的语言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孙桂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方法浅谈[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70-71.
[2]王红霞.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8(5):241.
[3]王文光.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2017,(04):50.
[4]莫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