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生态文明所提出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出发,为指导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研究工作,提出了从政策、效果方向建立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创新支撑三维度评价模型的思路。并设计了每一个维度下的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工具。
关键词:生态文明;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一、引言
中国已经走过了利用资源投入来发展经济的时期。而这段时期我国所付出的资源与环境代价显而易见。21世纪初我国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明确地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予以确认,并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和谐统一是人与自然本质的观点。
中国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十九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民族地区政府也出台了大量政策来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角度去研究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工作。
二、文献综述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进行研究,对大量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分析,文献综述将从生态文明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二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生态文明的研究
我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后,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战略高度、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量研究成果。例如:王经北等提出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需确立生态文明优先的新理念,立足于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多样性和阶段性等特征,去寻求全面或重点突破的策略。王冠文等指出生态文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我国的生态困境,提出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的三项战略选择。李仙娥等深入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重路径,指出我国还需要在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市场机制和制度体系创新三个层面上寻找突破口,以明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准确路径。
(二)民族地区经济的研究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地域限制,一直存在着如何发展的困境,许多专家学者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具体集中在路径、方法与策略方面,这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对策。例如:钟海燕通过对民族区域的历年数据的收集,分析了其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发展中的实证关系,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郑长德等基于国家针对“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应该采取包容性绿色发展策略。丁如曦提出为确保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可以通过构建产业支撑来明确城镇体系定位的策略。
综上所述,大量学术成果对生态文明和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均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将二者结合的研究成果还未见到,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
三、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方向的建立
本文对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需要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入手,这就为最终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明确了原则。生态文明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性,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那么以生态文明的视角来指导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研究可以从人与自然二个方向进行分析。
以人为主体的评价方向可以选择政策方向,表现为政府利用大量政策工具来引导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可以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政府的各项政策来主导发展的。这样,政策制定的智慧、政策执行的能力、政策效果的反馈等行为均体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将根据此评价方向,明确以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各类政策为研究对象,从中分析,找寻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建立相关指标,最终形成政策方向上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自然为主体的评價方向为效果方向,体现了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果表现。以自然的主体性为评价方向,对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进行评价,可以从自然界的客观数据入手来进行设计,这些数据表现出了自然的主体性特点,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反应,不受人的意志影响。本文的效果评价方向,将以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数据结果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代表自然为主体的评价指标,建立效果方向上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评价维度的建立
本文采用蔡凌曦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评价维度的相关性研究”中的研究成果,选取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创新支撑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维度。经济发展维度主要是指从民族地区经济在转型升级期间需确保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的,确定此评价维度的评价指标,用以反映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发展的维持能力。产业转型维度主要表现民族地区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是否反映出调整状况的好坏,同时也表现出民族地区的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力。创新支撑维度主要表明民族地区的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地区政府是否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创新行为进行支撑,而且政策所支持的创新效果是否真正有效。
五、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指标的设计
根据上述评价视角和评价维的介绍,严格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四大构建原则,本文以生态文明的内涵为指导,确定了在政策方向和效果方向的三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政策方向,三个维度共计11项指标;效果方向,三个维度共计17项指标,由此形成了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2。
六、结束语
本文以生态文明战略发展理念为基础,以生态文明所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为研究标准,从人与自然平等主体为思考方向,提出了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评价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政策和效果两个方向,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创新支撑三个维度,形成相互镜像的评价结果定位系统。通过研究,本文确定了在政策方向和效果方向上的三维度评价指标,共计28个,形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意义如下: 第一、首次在评价研究中引入了生态文明的发展内涵,将生态文明的内涵融入了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在人与自然是平等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模型。
第二、首次建立了政策和效果两个评价方向的三维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的可以很好地印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为评价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评价结果展示模式。
后续工作中,将对政策方向的指标赋值,效果方向的指标数据收集,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来修正和完善生态文明思想视角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邓玲,等.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2]郝丹侠,张顺.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8(02).
[3]王经北,魏志成.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02).
[4]王冠文,王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設战略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8(03).
[5]李仙娥,郝奇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路径[J].生态经济,2015(04).
[6]钟海燕.城镇化、工业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广西民族研究,2013(02).
[7]郑长德,钟海燕.“十三五”时期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8]丁如曦,赵曦.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与新时期战略转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9]蔡凌曦,黎笑洁,叶琳,张文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评价维度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8(03).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研究” (基金编号:SDJJ1611);成都工业学院博士基金项目“基于低碳视角下物流人才的评价研究” (基金编号:2017RC019)。
(作者单位:蔡凌曦,成都工业学院;杨晶,新疆建筑材料研究院)
关键词:生态文明;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一、引言
中国已经走过了利用资源投入来发展经济的时期。而这段时期我国所付出的资源与环境代价显而易见。21世纪初我国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明确地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作为发展的最终目的予以确认,并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重新审视,提出了和谐统一是人与自然本质的观点。
中国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但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十九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民族地区政府也出台了大量政策来推进生态文明的发展。因此,本文将以生态文明为视角,从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生的角度去研究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工作。
二、文献综述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进行研究,对大量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了分析,文献综述将从生态文明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二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生态文明的研究
我国首次提出生态文明的理念后,学术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战略高度、发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量研究成果。例如:王经北等提出在新时代的要求下,需确立生态文明优先的新理念,立足于生态文明的整体性、多样性和阶段性等特征,去寻求全面或重点突破的策略。王冠文等指出生态文明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析我国的生态困境,提出提高公民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建立生态文明法律法规的三项战略选择。李仙娥等深入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重路径,指出我国还需要在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市场机制和制度体系创新三个层面上寻找突破口,以明确我国生态文明发展的准确路径。
(二)民族地区经济的研究
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地域限制,一直存在着如何发展的困境,许多专家学者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研究,总结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具体集中在路径、方法与策略方面,这为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有效的对策。例如:钟海燕通过对民族区域的历年数据的收集,分析了其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发展中的实证关系,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协调发展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郑长德等基于国家针对“十三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应该采取包容性绿色发展策略。丁如曦提出为确保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可以通过构建产业支撑来明确城镇体系定位的策略。
综上所述,大量学术成果对生态文明和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均有深入的研究,但是将二者结合的研究成果还未见到,这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空间。
三、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方向的建立
本文对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研究,需要从生态文明的视角入手,这就为最终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明确了原则。生态文明提倡人与自然的共生性,指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那么以生态文明的视角来指导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研究可以从人与自然二个方向进行分析。
以人为主体的评价方向可以选择政策方向,表现为政府利用大量政策工具来引导经济转型升级的发展,可以看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政府的各项政策来主导发展的。这样,政策制定的智慧、政策执行的能力、政策效果的反馈等行为均体现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将根据此评价方向,明确以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各类政策为研究对象,从中分析,找寻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建立相关指标,最终形成政策方向上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自然为主体的评價方向为效果方向,体现了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果表现。以自然的主体性为评价方向,对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进行评价,可以从自然界的客观数据入手来进行设计,这些数据表现出了自然的主体性特点,是自然界的客观事实反应,不受人的意志影响。本文的效果评价方向,将以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客观数据结果作为研究对象,设计代表自然为主体的评价指标,建立效果方向上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评价维度的建立
本文采用蔡凌曦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评价维度的相关性研究”中的研究成果,选取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创新支撑为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维度。经济发展维度主要是指从民族地区经济在转型升级期间需确保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的,确定此评价维度的评价指标,用以反映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经济发展的维持能力。产业转型维度主要表现民族地区经济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是否反映出调整状况的好坏,同时也表现出民族地区的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其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力。创新支撑维度主要表明民族地区的经济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地区政府是否出台相应的政策对创新行为进行支撑,而且政策所支持的创新效果是否真正有效。
五、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评价指标的设计
根据上述评价视角和评价维的介绍,严格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四大构建原则,本文以生态文明的内涵为指导,确定了在政策方向和效果方向的三维度评价指标体系,政策方向,三个维度共计11项指标;效果方向,三个维度共计17项指标,由此形成了在生态文明视角下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2。
六、结束语
本文以生态文明战略发展理念为基础,以生态文明所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为研究标准,从人与自然平等主体为思考方向,提出了针对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评价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具有政策和效果两个方向,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创新支撑三个维度,形成相互镜像的评价结果定位系统。通过研究,本文确定了在政策方向和效果方向上的三维度评价指标,共计28个,形成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意义如下: 第一、首次在评价研究中引入了生态文明的发展内涵,将生态文明的内涵融入了评价体系的设计中,在人与自然是平等主体的思想指导下,建立了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模型。
第二、首次建立了政策和效果两个评价方向的三维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的可以很好地印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为评价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评价结果展示模式。
后续工作中,将对政策方向的指标赋值,效果方向的指标数据收集,以及评价方法的选择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实证研究,来修正和完善生态文明思想视角下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邓玲,等.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及其区域实现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4.
[2]郝丹侠,张顺.民族经济发展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互动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2018(02).
[3]王经北,魏志成.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考[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02).
[4]王冠文,王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設战略选择[J].社会科学家,2018(03).
[5]李仙娥,郝奇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路径[J].生态经济,2015(04).
[6]钟海燕.城镇化、工业化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广西民族研究,2013(02).
[7]郑长德,钟海燕.“十三五”时期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基本思路与政策建议[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1).
[8]丁如曦,赵曦.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缺陷与新时期战略转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9]蔡凌曦,黎笑洁,叶琳,张文剑.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评价维度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8(03).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民族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评价研究” (基金编号:SDJJ1611);成都工业学院博士基金项目“基于低碳视角下物流人才的评价研究” (基金编号:2017RC019)。
(作者单位:蔡凌曦,成都工业学院;杨晶,新疆建筑材料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