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人小组合作学习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是最高效率单位的小组合作形式。我校把小组合作学习的切入点放在课堂改革和班级文化建设上,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改善了同学的人际关系,特别是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一、摸底调查,充分了解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做好对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管理小组和小组合作管理的运行机制奠定基础。班主任一般可用观察询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原有的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以便完成分组准备工作。
二、异质分组,优势互补
“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3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员推选,实行轮换制,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各小组间水平相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管理方式。
三、明确分工,各施其职
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容易导致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学习强调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每个同学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间互相依赖,“荣辱与共”。
四、建立公约,人人遵守
人合作小组成立后,班主任组织全体学生制定符合全体意愿的班级基本公约。各小组围绕“班规”制定相关的组约,组约制定是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也是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和激励的约定。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规”中有“约”,张弛有度的管理网络。
五、思想引领,加强教育
班主任要树立学生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加强对各小组的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小组成员的思想教育,发现优点及时表扬,看到不足立即纠正,使小组管理工作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管理中尤其注重小组间的密切合作,组长要带领组员主动虚心地向其他小组取经,取长补短,注重群体效应使全体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出个体的作用。
六、抓好督查,及时矫正
班主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督查和综合评价机制来促使各小组成员严格自律,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增强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了他们个性心理的良好的发展。督查制一般可以采用班主任督查、小组交叉督查两种形式,要求做到实事求是、评价公正。综合评价,一般可用量化考核评价、集体讨论评价、教师反馈评价、自我总结评价等方式。
七、及时评价、奖励到位
从时间上来讲,即周评价和月评价和期末评价。每周对小组的表现评出前三名。月评价则是在周评价的基础上,累积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评为月冠军小组,接受学校的表彰。期末再累计积分评出优秀小组推荐到学校隆重表彰。从形式上来讲,一是教师的评价、二是小组自评、三是组员自评。由于组建小组时是异质分组,各小组的实力相对比较均衡,但必竟是相对,小组之间还是存在着实力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如果被忽略了,则会造成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消积心理,我们利用小组自评作为补充,小组长对组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出来的接受任务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完成任务的情况等方面以加分的形式作出评价并记录下来,根据记录的情况,一周进行一次总结,由累记得分的高低,每组评出一个最佳组员,一并在周五进行表彰奖励。
八、引导反思,形成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设计了“三人合作学习”自我成长记录本,记录本涉及了学生基本档案;“小雏菊”申报表;每天在校一日常规自评、每周表现自评、组员评价、教师评价;每周在家表现自评和家长评价;每学期各科成绩及获奖统计;获“小雏菊”的奖励及获奖感言、小组成员、老师、家长的寄语。我们把学生一学期的目标以及表现通过每日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既可以成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依据,又可作为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我校是寄宿学校)一周的表现,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记录本上看到每一天的表现和进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为明天的目标而努力。此项工作贵在把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化整为零,改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加关注每个学生每一天每一点的变化和进步,老师真诚的关怀又会促成学生不断进步,教育呈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黄日暖
一、摸底调查,充分了解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做好对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管理小组和小组合作管理的运行机制奠定基础。班主任一般可用观察询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原有的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以便完成分组准备工作。
二、异质分组,优势互补
“异质”分组就是把学习成绩、能力、性别甚至性格、家庭背景等方面不同的 3名学生分在一个合作小组内,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是不同且互补的,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组员推选,实行轮换制,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由于各小组是异质分组,各小组间水平相当,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体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管理方式。
三、明确分工,各施其职
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个人责任,容易导致各自为战、一盘散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合作学习强调明确每个组员的个人责任,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每个同学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小组成员的学习负责,小组成员间互相依赖,“荣辱与共”。
四、建立公约,人人遵守
人合作小组成立后,班主任组织全体学生制定符合全体意愿的班级基本公约。各小组围绕“班规”制定相关的组约,组约制定是小组成员智慧的结晶,也是小组成员相互监督和激励的约定。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规”中有“约”,张弛有度的管理网络。
五、思想引领,加强教育
班主任要树立学生强烈的集体观念和全局意识,加强对各小组的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加强对小组成员的思想教育,发现优点及时表扬,看到不足立即纠正,使小组管理工作运行始终处于最佳状态。在管理中尤其注重小组间的密切合作,组长要带领组员主动虚心地向其他小组取经,取长补短,注重群体效应使全体学生在班集体建设中发挥出个体的作用。
六、抓好督查,及时矫正
班主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督查和综合评价机制来促使各小组成员严格自律,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增强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了他们个性心理的良好的发展。督查制一般可以采用班主任督查、小组交叉督查两种形式,要求做到实事求是、评价公正。综合评价,一般可用量化考核评价、集体讨论评价、教师反馈评价、自我总结评价等方式。
七、及时评价、奖励到位
从时间上来讲,即周评价和月评价和期末评价。每周对小组的表现评出前三名。月评价则是在周评价的基础上,累积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评为月冠军小组,接受学校的表彰。期末再累计积分评出优秀小组推荐到学校隆重表彰。从形式上来讲,一是教师的评价、二是小组自评、三是组员自评。由于组建小组时是异质分组,各小组的实力相对比较均衡,但必竟是相对,小组之间还是存在着实力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如果被忽略了,则会造成部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消积心理,我们利用小组自评作为补充,小组长对组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出来的接受任务的态度、倾听的习惯、完成任务的情况等方面以加分的形式作出评价并记录下来,根据记录的情况,一周进行一次总结,由累记得分的高低,每组评出一个最佳组员,一并在周五进行表彰奖励。
八、引导反思,形成习惯
学生在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设计了“三人合作学习”自我成长记录本,记录本涉及了学生基本档案;“小雏菊”申报表;每天在校一日常规自评、每周表现自评、组员评价、教师评价;每周在家表现自评和家长评价;每学期各科成绩及获奖统计;获“小雏菊”的奖励及获奖感言、小组成员、老师、家长的寄语。我们把学生一学期的目标以及表现通过每日记录下来,记录的内容既可以成为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依据,又可作为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我校是寄宿学校)一周的表现,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从记录本上看到每一天的表现和进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不足,为明天的目标而努力。此项工作贵在把班主任工作的评价化整为零,改变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加关注每个学生每一天每一点的变化和进步,老师真诚的关怀又会促成学生不断进步,教育呈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