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为了满足人们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增强团队的精神力量,实现我国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就要对群众艺术进行不断的创新。基于此,下文对群众舞蹈编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的运用,希望对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舞蹈编导法则;群众艺术;运用
引言
舞蹈属于一种肢体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成为了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求及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而将舞蹈学习投入到群众的日常娱乐活动中,对舞蹈的追求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对舞蹈编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实现动作的高雅优美的同时做到简单易懂,从而让更多的群众投入其中。
一、群众舞蹈编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编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舞蹈编导工作者属于舞蹈作品创作以及编排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舞蹈编导工作者在编舞过程中,对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编导工作者要通过各种类型的肢体语言塑造舞蹈形象。同时,在一个舞蹈的排演过程中,舞蹈编导工作者要将设计好的舞蹈动作以及融入舞蹈中的情感通过反复的排练,以及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将其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然而,由于舞蹈编导属于幕后工作者,人们无法看到编导工作人员的艰辛和努力,从而对舞蹈编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群众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较差
群众舞蹈演员大部分来自普通百姓,其舞蹈基本功基本上属于零基础,并且在群众舞蹈演员接触群众舞蹈时,没有接受过形体、音乐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导致群众舞蹈演员对舞蹈艺术的领悟能力和舞蹈动作的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对群众舞蹈进行编导的过程中,对于选什么样的舞蹈题材、配什么样的舞蹈音乐、编排什么样的舞蹈动作以及怎样对演员开展舞蹈动作教学对群众舞蹈编导工作者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三)群众舞蹈表现力较低
由于群众舞蹈能够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将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与舞蹈演员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鳴,从而使得群众舞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但是,群众舞蹈演员参与舞蹈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以及娱乐,导致部分群众舞蹈的表演效果较差,在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不能将舞蹈中的感情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快节奏文化的影响,导致群众舞蹈在编排期间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此种舞蹈编排不能够赋予舞蹈生命力和灵动的灵魂,大幅度降低了群众舞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二、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的运用
(一)充分发挥即兴舞蹈的作用
即兴舞蹈是一种能够激发舞者无限创造力的舞蹈创作形式,它让舞者在自由状态下进行舞蹈动作设计,其设计出来的动作往往能超出人们的意料,从而达到更好的舞蹈编导效果。因此,在群众舞蹈的编制过程中,编导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舞蹈水平从而进行舞蹈动作的编制,并将即兴舞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可以通过专业编导人员与群众进行共同即兴,将其中的优质动作进行串联,在增加群众和舞蹈本身互动的前提下,提高群众的舞蹈积极性。
(二)合理选择舞蹈题材
一方面,选择符合群众文化需求的题材。群众舞蹈所针对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说群众舞蹈的题材不能过于专业,要切合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选择人们所熟悉的历史典故,或者结合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审美取向进行选择,使其具有群众性,并且要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人们群众大众化的需求出发,使群众舞蹈做到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所选舞蹈题材要能够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舞蹈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现状和人民群众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因此,在群众舞蹈的选题中要选择符合社会发展主题、对人民群众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的题材,通过编排使其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同时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巧妙进行舞蹈编排
群众舞蹈的编导人员在进行舞蹈编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音乐要切合舞蹈主题。在舞蹈题材确定后,要对音乐进行制作或者选择,使其能够与舞蹈主题充分切合,从而做到人音协调一致、完美融合,从而给人们带来震撼的视听盛宴;第二,形象要亲近民众。舞蹈形象包括人物、艺术和其他拟人化的形象,而舞蹈是通过音乐和肢体动作来为人们展现一个丰富饱满的形象,而一个好的舞蹈形象为舞蹈奠定了良好的格调。因此,为了体现群众舞蹈的大众性,要在编排的过程中使舞蹈形象做到亲民化,从而贴近群众生活,拉近舞蹈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获得群众的喜爱;第三,风格要通俗易懂。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和鲜明的民族色彩。因此,在进行群众舞蹈编排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风格迥异的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的风俗民情,在舞蹈动作设计和舞蹈音乐制作中加入独特的地域特征,展现各地独特的文化风貌,同时也使舞蹈更贴近当地群众。
(四)精心选用布景与道具
布景与道具等附加道具在舞蹈的编导过程中起着与音乐同等重要的作用。由于舞蹈布景和道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使用与不使用、大型与小型的区别。因此,在群众舞蹈的编排中要在深思熟虑后合理选用布景和道具,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使舞蹈将其形象、情感和思想更加直接的表达出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同时,适当的布景和道具不仅能够增强舞台对舞蹈的修饰作用,从而提升舞蹈表演的表达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够将舞蹈的主旨情感和意图直接表达出来,从而使整个舞蹈构思更加完整。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舞蹈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和精神世界,而对于群众舞蹈的编排要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一切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主,从而编排出优秀、符合大众审美的舞蹈作品,并提升自身的修养。同时,舞蹈编导还应体现不同的舞蹈特色,充分利用布景和道具,来优化舞蹈自身。
参考文献:
[1]冯蔚.浅谈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J].大众文艺,2016(08):15.
[2]孙一馨.加强我国群众舞蹈艺术开展水平的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4(15):51.
[3]陆会莲.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7(03):28.
关键词:舞蹈编导法则;群众艺术;运用
引言
舞蹈属于一种肢体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及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成为了满足人们日常文化需求及丰富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方式。而将舞蹈学习投入到群众的日常娱乐活动中,对舞蹈的追求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对舞蹈编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在实现动作的高雅优美的同时做到简单易懂,从而让更多的群众投入其中。
一、群众舞蹈编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编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舞蹈编导工作者属于舞蹈作品创作以及编排中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而舞蹈编导工作者在编舞过程中,对每个环节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编导工作者要通过各种类型的肢体语言塑造舞蹈形象。同时,在一个舞蹈的排演过程中,舞蹈编导工作者要将设计好的舞蹈动作以及融入舞蹈中的情感通过反复的排练,以及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将其展示给广大人民群众。然而,由于舞蹈编导属于幕后工作者,人们无法看到编导工作人员的艰辛和努力,从而对舞蹈编导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群众舞蹈演员的基本功较差
群众舞蹈演员大部分来自普通百姓,其舞蹈基本功基本上属于零基础,并且在群众舞蹈演员接触群众舞蹈时,没有接受过形体、音乐等方面的专业训练,导致群众舞蹈演员对舞蹈艺术的领悟能力和舞蹈动作的掌握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对群众舞蹈进行编导的过程中,对于选什么样的舞蹈题材、配什么样的舞蹈音乐、编排什么样的舞蹈动作以及怎样对演员开展舞蹈动作教学对群众舞蹈编导工作者来说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三)群众舞蹈表现力较低
由于群众舞蹈能够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将人们生活中的真实情感表达出来,使观众与舞蹈演员产生强烈的精神共鳴,从而使得群众舞蹈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但是,群众舞蹈演员参与舞蹈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身健体以及娱乐,导致部分群众舞蹈的表演效果较差,在表演过程中舞蹈演员不能将舞蹈中的感情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快节奏文化的影响,导致群众舞蹈在编排期间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此种舞蹈编排不能够赋予舞蹈生命力和灵动的灵魂,大幅度降低了群众舞蹈的感染力与表现力。
二、舞蹈编导法则在群众艺术中的运用
(一)充分发挥即兴舞蹈的作用
即兴舞蹈是一种能够激发舞者无限创造力的舞蹈创作形式,它让舞者在自由状态下进行舞蹈动作设计,其设计出来的动作往往能超出人们的意料,从而达到更好的舞蹈编导效果。因此,在群众舞蹈的编制过程中,编导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舞蹈水平从而进行舞蹈动作的编制,并将即兴舞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程度。同时,可以通过专业编导人员与群众进行共同即兴,将其中的优质动作进行串联,在增加群众和舞蹈本身互动的前提下,提高群众的舞蹈积极性。
(二)合理选择舞蹈题材
一方面,选择符合群众文化需求的题材。群众舞蹈所针对的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说群众舞蹈的题材不能过于专业,要切合群众的实际生活情况,选择人们所熟悉的历史典故,或者结合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和审美取向进行选择,使其具有群众性,并且要明确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从人们群众大众化的需求出发,使群众舞蹈做到通俗易懂;另一方面,所选舞蹈题材要能够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舞蹈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社会文化建设现状和人民群众的时代精神、时代风貌。因此,在群众舞蹈的选题中要选择符合社会发展主题、对人民群众具有激励和引导作用的题材,通过编排使其充分展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同时激励广大人民群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三)巧妙进行舞蹈编排
群众舞蹈的编导人员在进行舞蹈编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音乐要切合舞蹈主题。在舞蹈题材确定后,要对音乐进行制作或者选择,使其能够与舞蹈主题充分切合,从而做到人音协调一致、完美融合,从而给人们带来震撼的视听盛宴;第二,形象要亲近民众。舞蹈形象包括人物、艺术和其他拟人化的形象,而舞蹈是通过音乐和肢体动作来为人们展现一个丰富饱满的形象,而一个好的舞蹈形象为舞蹈奠定了良好的格调。因此,为了体现群众舞蹈的大众性,要在编排的过程中使舞蹈形象做到亲民化,从而贴近群众生活,拉近舞蹈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获得群众的喜爱;第三,风格要通俗易懂。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色和鲜明的民族色彩。因此,在进行群众舞蹈编排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各地风格迥异的地方特色,结合当地的风俗民情,在舞蹈动作设计和舞蹈音乐制作中加入独特的地域特征,展现各地独特的文化风貌,同时也使舞蹈更贴近当地群众。
(四)精心选用布景与道具
布景与道具等附加道具在舞蹈的编导过程中起着与音乐同等重要的作用。由于舞蹈布景和道具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也具有使用与不使用、大型与小型的区别。因此,在群众舞蹈的编排中要在深思熟虑后合理选用布景和道具,并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使舞蹈将其形象、情感和思想更加直接的表达出来,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同时,适当的布景和道具不仅能够增强舞台对舞蹈的修饰作用,从而提升舞蹈表演的表达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能够将舞蹈的主旨情感和意图直接表达出来,从而使整个舞蹈构思更加完整。
结束语
总而言之,群众舞蹈能够丰富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和精神世界,而对于群众舞蹈的编排要深入到群众的生活中,一切以群众的实际需求为主,从而编排出优秀、符合大众审美的舞蹈作品,并提升自身的修养。同时,舞蹈编导还应体现不同的舞蹈特色,充分利用布景和道具,来优化舞蹈自身。
参考文献:
[1]冯蔚.浅谈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J].大众文艺,2016(08):15.
[2]孙一馨.加强我国群众舞蹈艺术开展水平的方法研究[J].知识经济,2014(15):51.
[3]陆会莲.群众文化艺术舞蹈编导法则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7(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