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层住宅在家属区、福利区发展的必要及可能性,并从耕地面积、经济投入等多方面阐述了家属区福利区建筑主动向高层靠拢是极为积极的措施。向高空发展,增大一次性投入,一劳永逸的改善住房条件,已成为非常现实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 点式高层 拆迁 住宅面积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对住宅规模的投资建设,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方案改革,六十年代以前建的多是三层或三层以下的住宅,六十年代提高到三,四层,七十年代发展到五,六,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不设电梯的七,八层住宅。从政府所管辖的家属院中,其建筑历史可见一斑。这一切导致了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建筑寿命短暂,全国上下一片拆楼声,大家笑称中国的英文字母就是‘拆啊’。
迫使社会发展的这种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人的因素,人的数量的因素,从全国看,95年的二月十五日是中国12亿人口日,而这80%的人口是近十亿均为建国后出生,人口数量的激增,住宅建设如果没有超前意识的考虑,就会出现房屋的短缺以及在建房投资中出现误区.
由于人口惯性大,“刹车”困难,因此专家估计,中国的人口将在下一世纪中,也即2050年才能出现零增长。而那时中国的人口预计将有十六亿。
其二,是耕地面积,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其中可耕地面积不足1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2亩,人均林地面积1,8亩,分别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8.就这样,在1991年至1993年的三年间,大搞开发区建设,全国减少耕地面积840亩,94年又减少耕地600亩。致使土地价格由原来的3—4万一亩,暴涨了几百倍。近年来暴涨已近千倍。
其三,社会发展了,人们的需求有所不同,人们在温饱解决了以后,必然要对住宅的多种功能要求有所提高,从近年来全国房产装修热即能看出。
那么,我国人均占有居住面积为多少呢?1978年为3.6平方米/人均,美国1976年为18平方米/人均,西德1974年为16平方米/人均。法国1976年为12平方米/人均。可见要想与国际社会接轨,我们房子的缺口实在太大了。根据1978年对182个城市的统计,这些城市缺房户为700万户,占统计总数的35.8%。这些都是20多年前的数字了,其实城市发展到今日,还远未考虑城市扩张,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中村的改造,的社会进步,等等因素。
近年来,由于地价牵涉的原因,其他的福利配套难以形成网络,在家属区内形成一股急于求成,盲目乱建,见缝插针的迹象。在旧楼中加层,加阳台,拆旧楼三层改建六层。只在加大建筑密度上下功夫,不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是不科学的。
如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上面所列的三点理由,达不到完善和根本解决,若干年后又会重新拆掉许多近年新建的多层住宅,从建筑结构来讲,使用几十年左右的建筑,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下,过早地结束使用无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家属区为何不能搞高层住宅呢?其实只要是点式高层住宅,它的住宅间距只要22米,间距系数只有0.65米,比多层的1.1----1.2米縮小了一半,而且一般说来,冬至后四小时的日照已能满足住宅卫生要求了。
其二,有人认为乘电梯上下,会不习惯。其实,对于六七层的多层住宅人们同样会不习惯。在家属区建大量的五。六层住宅,为了节约用地和照顾日照朝向,住宅组群按行列式布置,结果房屋间距不算小,室外场地不好利用,空间尺度也不亲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已逐步开始改变。
高层住宅对健康有利的一面往往被人忽略,高层住宅受地面上飞扬的尘埃。弥漫的废气等影响少,受相邻建筑物的燥声和视线干扰少,居住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因为水分的空气比重重,高层上的相对湿度低住高层可以获得较为干燥的居住环境。高层住宅离地面较远,除受太阳直射与天空散射的辐射作用外,不受地面及邻近建筑物反射热量的影响,来风比较大,使居室在炎热的夏天既凉快又舒适。
其三,还有人认为高层的配套设施多,会造成造价太高,其实这是一个综合的数字,单从某一个造价子目看问题,也许高于多层建筑,但从占地面积。框架现浇等工业化高水平上来看,总的平均值只比多层高6----11%
高层建筑还有他经济的一面,如交通运输设施《如各种道路,车辆及地下铁道等》和管网设施《如电力,电讯,供水,排水,热力管网,及煤气管道》的投资和维护费用就比多层要少,对于家属区的改造来说,高层一般以塔式为标准,可以减少拆迁,可以增大住宅面积,美化城市,改变和丰富城市轮廓都是无可质疑的。广厦工程及近年来的安居工程中,主动向高层靠拢是极为积极的措施,向高空发展,增大一次性投入,一劳永逸的改善住房条件,已成为非常现实问题,仅靠加层修补,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必须建立新的建筑群体。增加绿地。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
主要参考文献:
统计资料来源选自;
1995年2月27日《瞭望》杂志《中国人口统计警钟篇》
1995年1月9日《瞭望》杂志《增加农业投入已有具体方案》
关键词:高层建筑 点式高层 拆迁 住宅面积
建国以来,我们国家对住宅规模的投资建设,进行了多次重大的方案改革,六十年代以前建的多是三层或三层以下的住宅,六十年代提高到三,四层,七十年代发展到五,六,进入八十年代,出现了不设电梯的七,八层住宅。从政府所管辖的家属院中,其建筑历史可见一斑。这一切导致了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建筑寿命短暂,全国上下一片拆楼声,大家笑称中国的英文字母就是‘拆啊’。
迫使社会发展的这种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是人的因素,人的数量的因素,从全国看,95年的二月十五日是中国12亿人口日,而这80%的人口是近十亿均为建国后出生,人口数量的激增,住宅建设如果没有超前意识的考虑,就会出现房屋的短缺以及在建房投资中出现误区.
由于人口惯性大,“刹车”困难,因此专家估计,中国的人口将在下一世纪中,也即2050年才能出现零增长。而那时中国的人口预计将有十六亿。
其二,是耕地面积,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但其中可耕地面积不足1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2亩,人均林地面积1,8亩,分别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8.就这样,在1991年至1993年的三年间,大搞开发区建设,全国减少耕地面积840亩,94年又减少耕地600亩。致使土地价格由原来的3—4万一亩,暴涨了几百倍。近年来暴涨已近千倍。
其三,社会发展了,人们的需求有所不同,人们在温饱解决了以后,必然要对住宅的多种功能要求有所提高,从近年来全国房产装修热即能看出。
那么,我国人均占有居住面积为多少呢?1978年为3.6平方米/人均,美国1976年为18平方米/人均,西德1974年为16平方米/人均。法国1976年为12平方米/人均。可见要想与国际社会接轨,我们房子的缺口实在太大了。根据1978年对182个城市的统计,这些城市缺房户为700万户,占统计总数的35.8%。这些都是20多年前的数字了,其实城市发展到今日,还远未考虑城市扩张,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中村的改造,的社会进步,等等因素。
近年来,由于地价牵涉的原因,其他的福利配套难以形成网络,在家属区内形成一股急于求成,盲目乱建,见缝插针的迹象。在旧楼中加层,加阳台,拆旧楼三层改建六层。只在加大建筑密度上下功夫,不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是不科学的。
如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上面所列的三点理由,达不到完善和根本解决,若干年后又会重新拆掉许多近年新建的多层住宅,从建筑结构来讲,使用几十年左右的建筑,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情况下,过早地结束使用无疑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家属区为何不能搞高层住宅呢?其实只要是点式高层住宅,它的住宅间距只要22米,间距系数只有0.65米,比多层的1.1----1.2米縮小了一半,而且一般说来,冬至后四小时的日照已能满足住宅卫生要求了。
其二,有人认为乘电梯上下,会不习惯。其实,对于六七层的多层住宅人们同样会不习惯。在家属区建大量的五。六层住宅,为了节约用地和照顾日照朝向,住宅组群按行列式布置,结果房屋间距不算小,室外场地不好利用,空间尺度也不亲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交往方式已逐步开始改变。
高层住宅对健康有利的一面往往被人忽略,高层住宅受地面上飞扬的尘埃。弥漫的废气等影响少,受相邻建筑物的燥声和视线干扰少,居住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阳光充足。因为水分的空气比重重,高层上的相对湿度低住高层可以获得较为干燥的居住环境。高层住宅离地面较远,除受太阳直射与天空散射的辐射作用外,不受地面及邻近建筑物反射热量的影响,来风比较大,使居室在炎热的夏天既凉快又舒适。
其三,还有人认为高层的配套设施多,会造成造价太高,其实这是一个综合的数字,单从某一个造价子目看问题,也许高于多层建筑,但从占地面积。框架现浇等工业化高水平上来看,总的平均值只比多层高6----11%
高层建筑还有他经济的一面,如交通运输设施《如各种道路,车辆及地下铁道等》和管网设施《如电力,电讯,供水,排水,热力管网,及煤气管道》的投资和维护费用就比多层要少,对于家属区的改造来说,高层一般以塔式为标准,可以减少拆迁,可以增大住宅面积,美化城市,改变和丰富城市轮廓都是无可质疑的。广厦工程及近年来的安居工程中,主动向高层靠拢是极为积极的措施,向高空发展,增大一次性投入,一劳永逸的改善住房条件,已成为非常现实问题,仅靠加层修补,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必须建立新的建筑群体。增加绿地。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
主要参考文献:
统计资料来源选自;
1995年2月27日《瞭望》杂志《中国人口统计警钟篇》
1995年1月9日《瞭望》杂志《增加农业投入已有具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