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保护性抗原受体结合区的关键氨基酸位点分析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mo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受体结合区与其功能相关的关键氨基酸位点。

方法

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将PA的Asp683分别突变成为一系列带有不同电荷以及不同长度侧链的氨基酸,通过细胞毒性实验分别探询电荷及立体结构对其活性的影响。同时对Asp683的一些邻近氨基酸进行了定点突变的研究。

结果

细胞毒性实验显示,不同的突变导致了PA活性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Asp683电荷的改变对其活性的影响尤为明显,但当它突变为不带电荷的氨基酸时,PA仍然保留了一定的活性;而当Asp683突变为带正电的Lys后,PA却保留了相对较高的活性。

结论

Asp683所带的负电荷在PA与其受体的相互作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但PA与其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还通过一些其他方式进行。

其他文献
“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唐宋诗词里的边关驿站总是渲染出千愁万恨的情丝,寄托着边塞诗人对故国与亲人的绵绵思念。与南方水草肥美的田园风光不同的是,西北地区总是显得如此落寞荒凉,仿佛苍茫的天地之间唯有自己一人,遗世而独立。从甘肃省敦煌市驱车向东行驶60多千米就到了悬泉置。沿路黄沙弥漫、尘土飞扬,百里之内荒无人烟。透过车窗我们看到展现在眼前的悬泉置遗址只留下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