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对“粤讴”的认识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o5512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粤讴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产生于粤曲之前、有唱腔特色及独特艺术魅力的本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粤讴逐渐淡出人们视线。为保护和抢救民间艺术,作者经过细致的调查走访,梳理出对这一古老民间艺术的认识及建议。
  [关键词]民间艺术 现状 保护措施
  粤讴,又名越讴,是一种广东民间音乐曲艺,与木鱼、龙舟、南音、板眼被称为粤调。它创始于清朝嘉庆末年,时约公元1820年左右。粤讴的创始人是招子庸。招字铭山,别号明珊居士,广东南海县横沙乡人。粤讴这种形式,是招子庸集合多种民间说唱文学创造出来的。招子庸平时爱好研究民间曲艺和民歌,发觉当时流行在广州的广东民歌咸水歌和叹情,是用广州方言吟唱的,它不受章法的限制,能即兴成歌,抒发个人心中的感情,这是它们的长处。可惜词句较为俚俗,音乐性不够强,不够感人。而早在乾隆年间已传入广东、在广州亦颇流行的北方民间说唱文学南词和子弟书,则词较高雅,音乐性亦够强,婉转动人,刚好能弥补咸水歌和叹情的不足。不过南词和子弟书句法结构受到一定局限,使人不能充分表达心中的感情;同时用词往往过于高雅,不易被群众接受,这就会成为它们的短处,但是这些短处恰恰是咸水歌和叹情所没有的。于是,招子庸便融合这几种民间说唱文学的所长,淘汰它们的不足,适当地把诗词中美丽的词藻注入其中,从而创作出运用粤语方言、篇幅句法长短随意、有韵而不限格律的新民歌——粤讴。所以现在粤乐曲艺的前辈,每谈及粤讴,都会以招子庸为粤讴之宗师。南海中学校长暨香港官立汉文师范学院院长李景康耽嗜粤讴,据其考证所得,招子庸生前所撰粤讴备受后人称誉之作品,包括有《吊秋喜》、《解心事》、《薄命多情》、《心点岔》、《扇》、《桃花扇》、《分别泪》、《嗟怨薄命》等组曲及《真正扌罗命》组曲。他的作品除了大部分是对妓女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深刻揭露旧制度的丑恶外,描写男女之间离情别恨的也不少,亦有反映当时现实生活一角的作品。
  粤讴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发源于民间,根植于大众,是产生于粤曲之前,有自己的唱腔特色及独特的艺术魅力的一种曲艺。木鱼、龙舟、南音和粤讴是产生于粤曲之前的明清时期,而粤曲产生于19世纪中晚期,木鱼、龙舟、南音和粤讴对粤曲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年代的久远,传承不力,现时人们对于木鱼、龙舟、南音和粤讴的认识可能就是空白或者有错误认识,对粤曲的认识也是不全面的。借着这次调研粤讴的机会,根据调查的显示,发现不仅仅是市场萎缩、观众稀少、创作乏力、演员断代这些问题,而是在一般的群众基础上基本已经没有人认识粤讴这个粤语曲艺种类。在调研的开始只能在少量的书本上查阅粤讴的信息,在有关粤语曲艺的书本上的一些文章了解粤讴的基本情况。后来,通过一些曲艺老前辈的口述介绍,了解到在民国以后就难再听到原汁原味的粤讴唱腔,基本只有文字的记载。到了清末民初,粤讴和木鱼、龙舟、南音的唱腔先后被粤剧、粤曲吸收为曲牌,统称歌谣体。只有粤讴一句腔调融入二黄,名为解心腔。在19世纪末,它的内容也起了质的变化,不再只是描写男女之情,而是赋予了深刻的政治内容,作为宣传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武器。在这一点上,有关资料不多,提到的多是招子庸的作品。之后再听到的粤讴就被称作为新粤讴了。粤讴对广东民间的音乐曲艺来说,曾起到过普及和提高的作用。外国人也被这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学形式所吸引,很早便对粤讴给予相当高的评价,不少人曾经撰文推荐。其实,南音、木鱼书、龙舟、粤讴的艺术形式相仿,但由于粤讴的节奏极慢,唱腔的韵味听起来虽如行云流水、平滑流畅,但毕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曲艺,也比较简单平直,音律变动不大,因此现在保留在现代粤剧中的粤讴唱腔也多是用作叙述的。对于艺人来说,粤讴没有多大的唱功要求,体现不出个人的歌唱特色;对于老百姓来说,在现代越来越多音乐曲艺可以娱乐身心的时候,粤讴已经不是可以作为优选的音乐了。
  目前粤讴在粤剧、粤曲中演唱比较难合得来,市场机会有限,所以直到现在较难有单独演唱的曲目。50年代罗品超先生主演的粤剧 《荆轲》 ,在“送别”一折里,就用到了“新粤讴”,是陈卓莹先生简化的新版,被称为最有代表性的新粤讴,是近代粤讴的革新。至今懂得唱粤讴的艺人只剩两位,均已年过花甲,对于传承也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学。考虑到市面上已无有关粤讴完整的录音,值此调研之机录制了三首粤讴的曲目,忝为难得收获。
  粤讴最初是用琵琶伴唱的,后改用扬琴,但亦可清歌。唱前先奏引子,唱完一节奏过门。每四句算一节,每一节中间有过序,全歌结束后奏煞板。粤讴要唱得好是很不容易的,需要一定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另一方面,应客观地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间传统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民间曲艺的前景也不容乐观。特别当今社会,由于演出市场逐渐萎缩,观众流失现象严重。出现这种局面,原因众多,但主要是两方面的:一是文艺样式空前发展,演出市场竞争激烈,民间曲艺艺术势单力薄难敌对手;二是曲种演出形式单一,演唱曲目内容陈旧,演唱队伍老化,创作队伍匮乏,节目缺乏新意,适应不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不容置疑,曾经发源于民间的粤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用“濒危艺术”来形容丝毫不为过。虽然“保护和抢救”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但在人们对粤语曲艺种类及其相互之间的的关系含混不清、对各自的唱腔特色不是那么明确时,对于它的艺术影响和价值认识就会模糊,“走向衰落,失传于后”就绝非是危言耸听。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必然要追求更高水准的精神生活。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传统民间曲艺遗产正在不断地消亡,传统文化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现状堪忧。面对这一现状,若再不改革创新,不寻求有效的出路,就必然存在被历史彻底淘汰的可能。只有正视现实,才能够有面向未来的勇气和智慧。
  保护和抢救民间艺术粤讴,可否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潜心创作新曲目。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变革,生活节奏的加快,观众欣赏品位的变化,以前创作的曲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普通观众的审美需求了。在内容上多选取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题材,瞄准人们普遍关注的生活热点,捕捉那些容易使观众在感情上产生共鸣的典型事例,进行艺术加工来撞击观众的心灵。在这方面,政府应起主导作用,要用扶持广东音乐的做法扶持粤讴,把粤讴纳入广东音乐的范畴。1995年,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牵头,筹集200万元成立了广东中华文化广东音乐基金,支持广东音乐的创作和配合创作的演出活动。如1995年—2003年连续举办了四届广东音乐创作大赛;1997年—1999年连续三年举办了广东音乐百场演出活动;1996年—2005年连续举办了几届民间乐社大赛和广东音乐推广活动等等。同时,编辑出版了一批专著和音像资料,组织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建议在今后的类似活动中加入粤讴的内容,如:要求作品或节目中要有一定比例的粤讴内容,评奖时对粤讴作品倾斜,等等。
  (二)精心培养新演员。培养新一代演员已迫在眉睫。民间曲艺演出团队普遍存在着需要加强管理、提高水平的问题。在广州地区,以演奏广东音乐为主、植根于百姓中的众多民间文艺轻骑队——私伙局,成为民间传承、传播曲艺艺术的重要载体,其中不乏编导及表演的佼佼者。当地的文化馆、站,基层曲协应当充分发挥辅导培训功能,举办有关粤讴的创作表演培训班,不断普及民间曲艺创作和演出水平。
  (三)用心拓宽演出新市场。如今的文化市场出现多元化,文艺样式空前发展,面对这一形势,合理利用粤讴的艺术特点,积极地寻求和探索更多的新活动空间。比如到酒楼、宾馆、茶座、社区进行小型演出,配合商业文化活动和企业文化活动的宣传娱乐演出,结合各种活动进行有偿无偿演出等。随着文化科技手段的日益发达,当代曲艺的发展可向网络平台发展,不能忽视现代传媒的作用。培养年轻观众,使曲艺受到更广泛人群的青睐。
  (四)悉心研究濒危文化的新问题。以广州市曲协牵头,与市非遗保护中心、各区文广局及文联有关部门,组成包括粤讴在内的濒危曲艺理论研究及改革机构,在保留原有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改革与创新,努力适应迅速多变的生活和飞速发展的时代;整理珍贵资料,出版专辑等。
  粤讴曾经是岭南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有责任对其进行挖掘与扶持,使之成为绚丽多彩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如今欣逢盛世,国泰民安,文艺舞台百花齐放、欣欣向荣,在这种宽松、和谐的大环境下,更有各级政府的重视,我们相信,粤讴的挖掘和发展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清·招子庸撰,陈寂评注《粤讴》.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鲁荷.粤讴宗师招子庸.南国红豆,2009年第06期;
  [3]陈勇新.粤语曲艺的种类、唱腔、影响和价值.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7卷第6期。
  作者简介:吴燕华(1983—),女,大学本科,初级职称,群文专业,现任是广州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干部。
其他文献
本刊讯 2014年4月29—30日,广东省民俗文化研究会在中山市古镇召开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名誉会长李乾元上将,首席顾问杜佐祥,会长刘志文,副会长李蓝田、肖海明、陈巧章、江金波、胡志强、刘志辉、蒯峰毅等以及部分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参加了会议。  今年是省民俗文化研究会成立25周年和神州民俗杂志创刊25周年(1989-2014)纪念,会议主要内容为研究、筹备周年纪念活动,初步拟定在10月份在顺德清晖
期刊
中国民间工艺中竹编用品遍及天南地北,可以说只要生长有竹子的地方,就有竹子编织而成的用具。其工艺代代相传,如今这份留存于世的手工遗产大部分已经成为博物馆的收藏品,而竹编用具在民间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少。  竹编是用竹子解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在我国随处可见,在贵州省内地区更是比比皆是。由于我国气候温和湿润,山区土壤肥沃疏松,很多地方适宜种竹,为竹编技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期刊
许久以来,泉州一直在心中厮守着一块悠然娴静的领地,当走在雨后刺桐古老的街道,看着那一个又一个古老的遗迹,耳边传来委婉绵延的南音,抑扬顿挫、起承转合,似乎空气中都充满着久远的韵味。然而泉州带给你的除了视觉和听觉的滋养之外,也毫不留情地用极富闽南特色的美食小吃,牢牢锁住你的味觉,让人在无限回味中迷醉……称得上地道的一些小吃大都隐匿于泉州普通的街道胡同中,对于初次来泉州的人东奔西顾难以寻觅,所以如今的泉
期刊
秋分已过,我国的南方天气依然非常炎热,而北方已开始有一丝凉意。按照北方的习俗,立秋过后要“贴秋膘”,但是由于气温高,很多人担心多吃肉会上火。那么,“贴秋膘”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现在的天气适合多吃些肉吗?  按照24节气来讲,立秋后,往往白天很热,而夜晚比较凉爽,早晚温差变大。自然万物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变为阴盛的转折点,人体阴阳代谢自然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立秋以后,我国民间,尤其
期刊
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处的一片广阔无垠的大漠上,散布着1400多座魏晋时期(公元220-419年)的地下壁画砖墓群。这便是著名的魏晋古墓群,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地下艺术画廊”。  它东西连着酒泉市的果园乡,西北连着嘉峪关市新城乡。  后汉时,这里是“玉石障”,五代称“天门关”,是历代的军事必争之地。到了魏晋时期,战争越发频繁,特别是晋怀帝永嘉四年(公元310年),瘟疫、蝗灾、战争连绵不断。百姓饥
期刊
在北京,我们住在钟鼓楼附近,晨钟暮鼓中悠悠然然地逛胡同看市井,一种让人怀念的生活。  那是一年四季中最寒冷的时日,有些时候甚至整天温度都在零下十几度,但我还是喜欢起得早早的,把自己包裹严实了就钻出大院到胡同里转悠。  清晨,胡同里弥漫着淡淡的雾霭,显得格外静谧。细细地看,才辨出雾是自己哈出的热气,它时时笼在眼前。胡同有些灰暗,灰的墙砖,灰的石板,灰的瓦楞。没有风,檐上的枯草一动不动,四合院外虬枝盘
期刊
2012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抵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始对俄罗斯联邦进行正式访问。这是俄罗斯女青年向习近平敬献面包和盐。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用面包蘸盐迎贵宾  在2013年9月3日的电视新闻中,观众们注意到一个镜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中亚国家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在飞机舷梯旁,习近平接过土库曼斯坦儿童递上的面包,蘸盐品尝。  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等原苏联国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地方博物馆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为人们提供高品质的文化享受,广泛收集和科学管理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基础和根本任务。因此,在新形势下,文物保管员为肩负重要的历史使命,必须在思想意识、管理方法、保存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练好内功,以实现对文物藏品的科学有效管理。  [关键词]文物藏品 保管人员 保管法规 科学管理  博物馆是文化教
期刊
活活临江水,流丹落晚霞。波光归海曲,日色近毗耶。  列坐蹲危石,衔标瞩锦沙。不堪频北望,万里帝阍赊。  ——明·王佐《临江晚眺》  高山岭古称毗耶山,海拔193米,位于海南省临高县临城镇西北4公里处,“临高八景”之首的“毗耶灵石”便在其上。  “毗耶”一词源自佛教,亦作“毗邪”、“毘耶”。其意有三种解释:一是佛教语,梵语的译音;二是指维摩诘菩萨,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三是指《维摩
期刊
她本来可以凭着更多才气横溢的诗作留名于世,她本可以凭着二十五岁的流芳年华再觅夫婿,她本可以不给后世人们留下这惋之不尽的叹息,可是,偏偏地,她走得那么果敢,只遗落一首诗作在人世,传达着她曾经的气息。而这仅存于世的一首诗歌,也宛若黛玉的焚稿,是被分外爱惜她的人,于炎炎烈火中,抢出来的零星片语,所以,后世的我们,才能窥见她的一二芳踪。但我们只知其姓氏为曲,只知她曾生活在烟台市牟平区这块千年古州大地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