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主流化与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研究

来源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vim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构建性别敏感的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不仅能为发育参差不齐的农村科普体系提供一定的建设规范,而且能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纳入科普行动的主流,帮助农村妇女更好地发挥在农业女性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以系统权变理论为研究框架,在社会性别主流化价值理念与科普体系创新结合的基础上,构建由环境超系统、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相权变的六位一体的科普服务标准体系,意在通过具体的标准指标,为配合政府科普行动、促进农村男女两性平等共享科技成果、促进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规范。
  关键词: 社会性别主流化; 科普服务; 标准体系; 系统权变模型
  中图分类号: C91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1-0032-04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是指以通俗化、大众化和公众乐于参与的方式,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道德,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1] 标准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2] 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就是在农村科普范围内,为促进农村整体科学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普事业的发展,各关键科普要素按照一定规范和标准组成的相互协调的、有秩序的系统。科学、统一的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有助于减少科普行动的盲目性,使科普行动的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有规范可循。
  一、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研究的意义
  (一)促进我国科普理论体系的建立
  我国科普研究经过30多年的积累和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目前为止还尚未建立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科技传播与普及理论体系。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提出重点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五大体系’,但缺失建设国家科技传播与普及体系的专门要求”。[3] 科普服务标准体系作为科普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少进入国内学者的研究视野,且现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城市或社区的科普标准化建设。农村地区是我国科普事业发展的薄弱和重点建设环节,其科普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不仅关系到农村科普价值标准、组织建设标准、行为标准和科普检测评估标准的选择,也关系到政府在科普服务中的角色定位和行动规范,更关系到我国科普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纠正政府科普行为偏差,提高科普行为效能
  2006年国务院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科学素质纲要》提出要增强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科学素质。为了解农村科普服务的推广现状,课题组对河北省W县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考察的方法,对W县4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查。通过调研我们发现,W县每年举办2-3次科普活动,有71.6%的农村男性参加,而参加科普活动的农村女性只有30.4%,且有67.9%的受访者对科普服务感到不满意。深入的问卷与访谈分析则表明,农村科普服务有以下问题:模糊的价值导向使农村科普依然延续着以男性为主体的科普结构,农村科普服务存在性别盲点;散乱的组织网络建设使农村科普主体以国有科普机构为主,非政府、妇联等组织参与的主动性与持续性不足;价值认同与服务精神的缺乏使农村科普的先锋队——基层科普队伍的素质偏低,科普的质量大打折扣。对上述问题进行归因则会发现,由于农村科普体系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致使政府的科普行为缺乏科学指导和有效约束。因此,要提高政府科普行为的效能,就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
  二、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针对科普理论体系研究的不足以及农村科普实践中的诸多问题,笔者尝试从系统权变理论出发,以复杂外部环境对农村科普产生的影响为逻辑起点,将农村科普行动置于开放的系统中,通过新型城镇化、农业女性化、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外部系统,与影响科普行动的价值、技术、结构、社会心理、管理分系统等内部系统的权变与反应,用标准化的分析探索出具有性别敏感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
  (一)社会性别主流化:农村科普服务的价值选择
  1997年6月,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社会性别主流化定义为“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它对任何领域各个层面上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包括立法、政策或项目计划对妇女和男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它是一个战略,把妇女和男人的关注、经历作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中设计、执行、跟踪、评估政策和项目计划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来考虑,以使妇女和男人能平等受益,不平等不再延续下去。它的最终目的是达到社会性别平等”。[4] 促进农村科普服务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于:
  1. 多重性变奏: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农村科普行动主流的时代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农村的男性劳动力大量非农转移,农村妇女受传统性别分工以及家庭理性决策的影响选择留在家中照顾家庭和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女性化现象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生成并呈现泛化趋势。2006年全国妇联公布的对10省近万名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调查数据也表明,在农业生产中,妇女参加生产劳动的比例达74.7%,[5]丈夫在农业劳作中的缺位使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2随着“三留群体”的形成以及农村老龄化现象的严重,农村妇女已成为促进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作为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受益者和建设者,农村妇女理应发挥好她们在推进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这一民心工程中的“半边天”作用。社会发展的多重性变奏加深农村妇女对知识与技术的渴求程度,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农村科普行动的主流,不仅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更是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
  2. 突破还是固化:时代发展给农村妇女角色转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农业女性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使农村妇女成为推进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中坚力量;农业生产主体的变动使妇女居于农村家庭的核心地位;丈夫在农业生产以及家庭事务中的缺位增强了农村妇女的话语权,促使农村妇女更多参与村级事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农村妇女与外界的接触,为农村妇女摆脱传统社会性别架构,实现经济、社会、政治领域的赋权提供更多的机遇。   农村妇女人力资本的现实存量与发展需求间不匹配是农村妇女角色转变的重大挑战。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6] 我国农村妇女的受教育水平仍然偏低,与农村男性、城市女性相比差距较大。农村女性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上的比例是42.3%,比男性低20.8%;58.8%的女性只有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男性高21.9%;女性文盲率为13.6%,比男性高9.6%。[7] 低人力资本存量削弱了农村妇女的可行能力,在农业女性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潮流中,缺乏可行能力的农村妇女不仅无法突破传统的社会性别架构,反而会造成传统性别角色的二次强化,农村妇女的角色被固化在农业生产与农村家庭之间,农村妇女成为被甩出社会发展主流的边缘群体,性别鸿沟会再次扩大。教育与培训是人力资本积累的最主要途径,面对农业女性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只有通过性别敏感的科普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可行能力,才能缓解农村妇女人力资本的现实存量与发展需求间的冲突。
  (二)系统权变模型:构建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的理论依据
  笔者选择用系统权变模型作为构建具有性别敏感的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的理论研究框架。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权变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环境相互作用,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8]149 该理论主张用权变的观念和行动来进行组织和管理活动,它强调关键的变化因素与组织各分系统之间的权变关系。目标与价值分系统强调组织的价值观应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的发展需求,技术分系统为完成组织目标而投入的各种工艺技术,社会心理分系统重在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结构分系统协调组织的差异化和整体化关系,管理分系统联系和影响整个组织的运作。这五大分系统同环境超系统构成组织与管理的系统权变框架。
  “5X1”系统权变理论与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的理论契合性在于,环境超系统弥补了农村科普服务对外部环境的忽视,强调对外部环境的扫描,加强了农业女性化、新型城镇化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对科普活动的渗透作用。组织内部的五大分系统全面具体地囊括了农村科普体系建设所需的关键要素,并为这些关键要素及农村科普体系内五大子系统提供了详尽的建设规范和标准参考。即环境超系统(农业女性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外部影响引起农村科普体系的权变反应,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成为科普体系运转的价值选择,科普体系最终在外部环境与内部各个子系统优化与整合之中规范化为目标与价值标准、技术标准、结构标准、社会心理标准和管理标准。如图所示:
  三、性别敏感的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的构建
  标准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标准是指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尺度,但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在很多领域的实践中并不总能够对事物进行量化。广义的标准,既可以用量化的尺度将描述对象用可数值化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可以用定性的方法反映出事物的价值规范或准则。笔者旨在用广义的标准来建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力图为农村科普服务提供规范化的质的描述和量的显示,并通过对具体建设准则的描述来指导农村科普建设的实践。根据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权变理论,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就是要在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的价值导向下,在保障科普组织与环境之间以及各系统之中一致性的基础上,建立一套衡量农村科普服务的准则和规范。各分系统的优化与整合的理想状态就是各分系统的标准状态。[9] 各分系统标准的协调统一即是农村科普服务的标准体系。
  (一)目标与价值标准
  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是系统权变理论中重要的分系统之一,环境超系统的渗透直接影响科普目标与价值分系统的确定,农村科普服务的目标就是提高农村整体的科学素质水平。但是,一方面农村女性的人力资本存量与男性相比普遍偏低;另一方面随着全国范围的农业女性化现象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村妇女成为农业生产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农村妇女的人力资本状况不仅影响农村妇女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的赋权,也直接影响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进步伐。科普作为增强农村妇女人力资本的主要途径,就必须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纳入农村科普行动的主流,以自由为视角通过扩大多种工具性自由来促进男女两性的平等发展,提高农村妇女的可行能力。正如阿马蒂亚森所述:“发展的目标和手段要求把自由的视角放在舞台的中心”。[10] 按照这种视角,农村科普目标与价值分系统应规范为两个标准,即价值标准和服务标准,通过性别平等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使农村妇女成为自身前途的参与者与塑造者,使政府成为她们可行能力的支持者与保障者,正是以发展来促进和获得自由。
  (二)工艺技术与社会心理标准
  工艺技术是为了达到某些实际目的而对知识的组织与应用,它既包括具有物质的表象的工具和机器,同时也包括那些在解决问题和获取某种所期望的结果而使用的智力技巧和方法。[8]252 工艺技术是物质技术与新智力技术的总和。科普组织常通过多样化的物质技术来进行科普,工艺技术标准要求用于科普的物质技术要考虑农村妇女的接受能力,掌握多样化科普中农村妇女的参与偏好,避免有性别盲点的科普方式造成农村妇女传统家庭角色的二次强化与权利的再剥夺。社会心理系统是激发组织高效运行的动力源泉,农村科普事业只有引起社会心理系统的认可,才能形成健康积极的社会心理气候,增强科普队伍的凝聚力。新智力技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和改变社会心理分系统。因此,社会心理标准要运用社会技术和行为技术通过有效的工作设计提高科普队伍的素质,增强科普成员积极、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至关重要的是,社会心理标准的建立必须帮助科普工作者摆脱对普遍性话语的依赖,认识到男性与女性是有社会性别差别的个体,充分考虑农村女性所处的社会情境。并通过有效的领导机制,用制度化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规范科普成员的行为,培养科普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性别敏感度,在科普工作中突破“性别盲区”,挖掘和满足农村妇女的需要。   (三)结构标准
  环境超系统是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在战略层。结构又为社会心理系统确定出格局,而且盘根错节地与管理系统交织在一起。[8]282 因此,结构是否合理关系到科普行动的效率与效能。环境的动态性要求组织结构具备差异性与复杂性的标准,为适应农业女性化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以及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要求,农村科普结构分系统的建设规范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 垂直结构与横向协作标准。作为现今引领我国农村科普事业发展的主力军——政府,其等级和职权结构的明细状况直接影响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明确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的职能和协作关系,避免出现多头领导、政出多门的困局。健全省、市、县、乡尤其是直接面向基层农民的县乡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加大各级政府农技服务机构的规模和覆盖面。加强科普横向组织的一体化协作。作为“元治理”角色的政府通过领导协调机制加强政府内部各垂直与横向部门间的合作,促进政府各部门政令统一、团结协作。同时政府也要通过制定规则与制度牵引其他非政府科普主体在合理实现各自利益诉求的基础上促进信息与资源共享,在互利互进的氛围中促进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
  2. 组织网络化标准。政府要积极构建科普合作网络,促进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科学技术协会、草根等组织联动的网络化协作局面,强化非政府组织的参与,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多种资源和行动弥补政府行为的不足,从而形成一个经纬贯通、上下联动、专群结合的多主体、多层次的有机系统。加强在基层科普工作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县科协组织网络的建设,发展壮大乡镇科普协会和农技推广服务站等基层科普组织。尤其需要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增加农技协的覆盖面,发挥农技协在促进科学技术成果的普及推广,提高农民科学技术和素质方面的载体作用。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龙头企业雄厚的经济实力可以弥补政府科普经费的不足,大力支持和鼓励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为农村科普事业贡献出一份力量。
  在多元化科普主体中,尤其要强调妇联和其他非政府妇女组织的作用。这些组织作为农村妇女的代言人,能够代表农村妇女成为妇女群体的发声者与利益维护者。在我国,妇联一方面通过内参模式扮演着智囊的角色,运用体制内的资源将关乎农村妇女生存与发展的政策议题引入政府高层的关注视野;另一方面,妇联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获得主流媒体以及其他组织的支持,促进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和行动深入公众的视野。其他非政府妇女组织利用自身优势更易通过参与和互动的方式,给予农村妇女更为直接的支持。
  (四)管理标准
  管理是分配组织资源、保障组织运行能力的基本力量,管理系统是协调环境超系统与内部子系统——目标和价值、技术、结构以及社会心理系统之间关系的纽带,具有社会性别敏感的农村科普服务应从决策、执行、控制三个维度将管理规范化。决策体制标准确定农村科普的目标是在男女两性平等共享科技成果的基础上提高农村群体的科学文化素养,确定科普活动中有性别差异的物资、技术分配,确定科普组织结构网,确定激励科普成员行为的领导方式,确定完备的科普控制方案;执行体制标准要求科普人员将社会性别主流化意识纳入科普行动的主流,关注农村妇女的参与,注重科普“质”与“量”的双赢,政府与妇联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广泛参与政策执行;根据农村科普事业的特殊性,科普活动的控制机制应按照价值控制、行为控制、结果控制的层次依次划分操作标准。价值控制标准需要将社会性别主流意识纳入政策、规定等持续性计划的主流,纳入科普行动的主流,纳入结果控制的主流,通过建立这样的价值系统将积极的性别差异意识和行动贯彻到科普的全过程;行为控制标准除了要保证一定女性比例的科普成员外,按照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测量和调整科普活动的社会性别敏感度,通过内在化的群体行为规范避免科普活动中的性别盲区;结果控制标准用于检测活动目标的完成情况,衡量标准主要是农村男女两性的科普参与性别比,以及对农村男女两性的科普参与广度的实地检测与评估。具体的标准体系如表1所示。
  四、结语
  笔者所提出的具有性别敏感的农村科普服务标准体系由5个一级标准指标、12个二级标准指标以及若干个三级标准指标构成。这些标准指标以系统权变理论为研究框架,以社会性别主流化价值理念与科普体系的创新结合,为构建具有性别敏感的农村科普服务提出环境超系统、目标与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相权变的六位一体的科普服务标准体系,旨在为规范农村科普行为,提高农村科普的质量和绩效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梦璞,松鹰.科普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21.
  [2]邱建军,任天志,李金才.生态农业标准体系及重要技术标准研
  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任福君,翟杰全.科技传播与普及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
  出版社,2012.
  [4]IL0.Gender:A Partnership of Equal[J].Bureau for Gender Equality,
  2000.
  [5]甄砚.中国农村妇女状况调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2.
  [6]〔英〕伊特韦尔.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Z].北京:经济科
  学出版社,1996:736.
  [7]周华.东海县农村妇女增收问题的调查与思考[EB/OL].中国妇
  女网,(2006-12-20)[2013-08-06].http://www.women.org.cn/allnews/
  02/1486.html.
  [8]弗莱蒙特·E·卡斯特,詹姆斯·E·罗森茨韦克.组织与管理:系
  统方法与权变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张立荣,冷向明.当代中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标准体系[J].政
  治学研究,2009,(5):103.
  [10]〔印〕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2002:43.
  [责任编辑、校对:杨栓保]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前在我国要防治腐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构建三位一体的腐败防治防线,即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根本上使人不想腐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从体制上使人不能腐败;强化监督机制,从力度上使人不敢腐败。新形势下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教育引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以制度保障,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以监督约束,强化反腐倡廉监督机制”。  关键词: 腐败; 反腐倡廉; 廉政文化
期刊
摘 要: 政治发展和民主转型是政党制度化研究的主流范式。两种范式及其研究路径都无视政党制度化在国家治理体系变迁中的意义。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党制度化研究,旨在寻求政党研究在比较政治学中的“回归”。变革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制制度化过程表明:政党制度化是解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变迁动力、路径和走向的关键变量。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体制的法制化、组织和价值基础的双重理性化和政策治理网络的优化,实现了中国国家治理体
期刊
摘 要: 文化创意产业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正以方兴未艾之势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并在很多国家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这种迅猛发展之势,引起了广大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从不同角度做了大量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源自于个人的创造力和天分,人才在其中的作用尤为明显。文化创意人才的研究,既能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掘,又能通过人的能动性获得经济价值。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 人才研究; 述评  中图分类号: C961
期刊
摘 要: 在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之下,将市场绩效纳入公部门管理的方式已成为改革潮流。台湾公立医院的改革工作,也是围绕这个核心思想来进行的。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成立,是将台北市的十家公立医院进行合并,成为一家台湾规模最大的公立医院,旨在通过层级的治理模式,强调公部门监管的角色,利用资源整合互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的目标,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同时加强公立医院的品质和竞争力。从台北市立联合医院的改革经
期刊
摘 要: 乡镇党委政府、村党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组织是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主体,构成了现有的农村民主治理结构,但同时也存在着民主选举受干扰、组织间关系不清晰、功能发挥不到位等问题。以农户行为动机为基础,从激励机制设计理论出发研究,发现出现问题的原因是现有机制存在着“激励不兼容”,如激励村民参与选举的因素和约束参选者公平竞选的因素失灵,激励村干部不当利用权力的因素增多而权力约束机制失灵,激励村干部配
期刊
摘要: 2009年,我国汶川灾后对口支援实施以来,有关其长效化运作的问题受到学界关注。作为一种应急性对口支援机制,汶川灾后对口支援运作还存在启动动力不足、运行过程不稳、退出环节缺失等局限。援建期满后,汶川灾后对口支援须摆脱短期效应的困境,重新理清思路和调整布局,走符合应急性对口支援机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区域合作之路。  关键词: 应急性; 对口支援; 长效化; 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 F031.6
期刊
摘 要: 文化资源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工艺文化、民间建筑文化、民间服饰文化、民间节庆文化、民间山水文化等是罗城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展文化产业链为主线、培育文化市场为目标、创造文化精品为关键、发展文化旅游业为依托是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模式。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制定合理完善的文化政策、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加大文化队伍培养力度是完善仫佬族特色文化资源的路径选
期刊
摘 要: 统一战线是我党制定政策、路线和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发挥统一战线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作用,是新形势下党赋予各级统战部门的重要使命,也是统战部门履行基本职能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创新; 社会管理; 统一战线  中图分类号: D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4)01-0061-03  2011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
期刊
摘 要: 孙中山晚年最重大的变化之一,是彻底认清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并且全方位地谴责和批判了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的经济和文化侵略。他指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造成了中国财富外流和人民贫困,而文化侵略则弱化了某些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孙中山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谴责和批判,有助于消除当今社会上某些人对西方强国的糊涂认识。  关键词: 孙中山; 帝国主义; 经济侵略; 文化侵略  中图分类号: D092
期刊
摘 要: 机遇思想广泛见诸于毛泽东的革命和建设理论之中,其不仅和马克思的机遇观念有着逻辑上的一致性与内容上的连贯性,同时也是在中国语境中对于矛盾特殊性的考察与实践范式。认真研究和科学把握毛泽东机遇思想的中国话语,不仅有助于对马克思主义机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同时对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机遇; 马克思; 毛泽东; 中国话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