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啤酒公司为何很强大?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kyh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士伯选择以收购的方式占领重庆本地啤酒市场。11月初,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获得了证监会的批复。如果没有意外,嘉士伯两个月之后将绝对控股重庆啤酒。
  去年重庆啤酒的销量为114万千升,大概只有雪花啤酒同期10%的销量水准。作为一个西部城市,重庆的人均啤酒消费量要低于全国平均水准。另一个角度看,重庆啤酒消费的潜力是很大的。不过,这次嘉士伯付出的成本也不低—至今嘉士伯收购重庆啤酒的相关资产的花费达到66.5亿人民币。
  当大的啤酒公司想要进入一个区域市场时,收购是它们选择最多的方式。比如全球最大的啤酒集团百威英博,它目前在全球拥有200多个啤酒品牌,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收购而来。
  更多采用收购策略进入本地市场,这并不是啤酒公司急功近利,而是啤酒行业的独特之处。从全球范围来看,在本地市场领先的都是本土品牌。那么,啤酒行业的本地公司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呢?
  技术门槛低 啤酒是个有数千年历史的产品。像喜力这样的啤酒品牌都有保密配方,但啤酒事实上是技术门槛不高的产品。只要有时间,消费者自己都可以制作啤酒。技术原理差别小,但口味却千差万别。大的啤酒公司可以做到在技术细节和硬件上更强更好,但却很难轻易说服新的消费者—新技术带来的口味是最好的。啤酒并不是一个技术决定的产品,而是偏重情感维系的产品。
  品牌本地化 既然情感维系对啤酒这么重要,像重庆啤酒这样的本地品牌就有着天然的优势了。即使重庆啤酒这样历史并不长的品牌,也可以在数十年的时间内与当地的消费者建立起很深的情感联系。除非犯了太愚蠢的错误,本地品牌维系的消费者关系是很稳固的。大的品牌当然也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投资进入本地市场,但想要改变这种本地品牌的消费关系,需要付出的营销成本是很高的。
  物流半径小 大部分的啤酒都是采用玻璃瓶的包装形式,而玻璃瓶很易碎,所以本地经营的物流体系会有更多优势。这使得大的啤酒公司的规模效应很难体现,实际上啤酒行业的巨头都没有采用全球配送的方式。此外,新鲜啤酒对物流半径的要求更高,这种产品形态的保质期只有几天,几乎只能依赖于本地的物流配送体系。大的啤酒品牌当然也可以投资本地物流体系,但投资回报率就太低了。
  与很多其他行业不同,啤酒一直是个集中度不高的行业。最近十多年,全球啤酒业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如美国、日本、巴西、西班牙、墨西哥及加拿大行业前三的集中度(CR3)都超过70%,而中国前三大啤酒公司的行业集中度(CR3)也超过50%。
  不过目前全球范围内也只有一种单一的啤酒品牌占据了全球市场超过5%的份额(雪花啤酒)。这意味着集中度虽然在不断提高,但并没有影响区域品牌的生存空间。除了百威英博之外,喜力也生产超过170种的啤酒,其中很多品牌都是为了区域市场竞争的需要。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大部分人很容易让自己陷入大公司的固定逻辑中,不断地追求规模、融资、上市、全球、500强这样的目标。而小公司面临大公司竞争的时候,往往因为对方的大就不战而降,或者很虚弱地以低价策略进行竞争。最终的结果通常都是在大公司的规模面前不堪一击,从而销声匿迹。
  但小公司实际上也可以提供比大公司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一点在德国的啤酒业中最为显著。这个国家有着超过1300个啤酒公司,行业集中度(CR3)不到30%。俘获消费者的都是一些中小型的啤酒公司。当然,这些中小型的德国啤酒公司依靠的不是低价策略,而是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喜欢的啤酒。这些啤酒的口感和数十年数百年积累下来的认同感,是大的啤酒公司很难提供的。把公司做大当然是一种很吸引人的商业模式,但小也是一种很棒的生意状态,前提在于你的服务、市场和品牌对应的价值。商业就是这样。
其他文献
“在美国,好工作正在消失。”这是美国民调机构盖洛普董事长兼CEO吉姆·克里夫顿(Jim Clifton)11月5日在Wichita地铁商会年会上发出的警告。虽然吉姆·克里夫顿的视角着眼于美国,但从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中我们也能得到一些启发。  “在美国的历史上,新公司的数量几乎总是超出失败的公司的数量。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的竞争力在世界保持领先的原因。但从10年前开始,新生的企业数量一直在下降。国家领导
期刊
“星巴克,你为什么这么贵?”  这个似乎已经被讨论过好几次的问题前不久又被央视Highlite出来,而这个质疑的出发点还是“为啥同样的咖啡,在中国要比在美国贵”。沿着这个思路发散下去,央视还替我们声讨了进口的衣服贵、包贵、鞋贵—惟一漏掉的“中国尤其贵”类商品是房子,这可是我们自产自销的,但也还是那么贵—快速勾勒出一幅国内消费者的水深火热图。  但愿周刊的读者没有为此愤恨和苦恼。而如果是已经习惯了在
期刊
迈尔克·布隆伯格今年71岁,从2014年1月1日开始,他将正式结束12年只领1美元工资的职业生涯。  很少有城市因换一任市长而吸引全球目光,纽约就是这为数不多的城市之一。布隆伯格的继任者已经确定。民主党市长候选人比尔·德布拉西奥在11月5日的选举中获胜,当选为下一任纽约市长。  至于这位出身平民阶层的“草根”市长会给纽约带来什么样的改变,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至少现在,纽约市已经深深地被烙上了布隆伯
期刊
在刚刚过去的万圣节里,香港海洋公园变身成了全球最大的魔法南瓜城之一。相比同城的香港迪士尼乐园,这家主题公园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游客。  在迪士尼乐园来到香港的8年里,尽管营收规模小于对手,海洋公园这座本土的主题公园并没有被迪士尼打败,相反却一直在利润较量中占到上风。2012年,耗时6年的海洋公园扩建工程正式完工。这一年海洋公园的入园人次达750万,净利润为1.03亿港元。而同年迪士尼乐园入园人次为6
期刊
11月6日,加里·努曼在伦敦完成了从10月开始的短暂巡演。1979年,他和专辑《快乐原则》一起宣告了合成器流行曲的诞生,电子音乐开始在流行歌曲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或许是才华难敌性格,努曼的成功岁月显得有些短暂。从一开始,内向的努曼就是把流行音乐当做克服羞怯的手段,但难以平复的心理压力迫使他在1981年开始淡出。  始终酷下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20几岁时就已经获得了“教父”的名号。努曼为走出彷
期刊
2015年起,100辆自动驾驶且环保无污染的“豆荚车”(Pod Cars)将在英国小镇米尔顿·凯恩斯的中央车站、购物中心和办公楼区之间穿梭运行。  “豆荚车”可搭载两名乘客,同时运载购物袋、行李或婴儿车。“豆荚车”由电动马达驱动,并将以每小时12英里的速度在城内专用车道行驶。每次乘坐,乘客需付2英镑作为车资,利用手机App就可预约叫车。  “豆荚车”最初于2011年开始在伦敦希斯罗机场运行,它使用
期刊
当看到一个公司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我们会希望它能保持住这个势头,也会希望能找出它成功的秘密—他们做对了什么,他们顺应了什么样的趋势,他们如何抓住机会,以及是否真正把握了成功的关键……对于上周末恒大足球俱乐部夺冠,我们也是如此,相信很多人也会有同样的兴趣,所以有了我们这一期的封面故事。稍有不同的是,我们只是更多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待它。  如果单纯地把它看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公司,我们把它获得的一系列成绩翻
期刊
咨询业也许是很多人心目中“高富帅”和“白富美”云集的行业,但不管是从业者还是对这个行业有一定兴趣和关注度的人,如果让他们对咨询工作总结几个关键词,出现几率很高的还会有:很忙很累,青春饭,高离职率……  的确,咨询业的平均离职率偏高。正从事这一行的公司人对这种“行业风气”或者无可奈何或者不以为然,有意入行的人则更可能为此多一些顾虑。至于咨询公司本身,在用人成本越来越高的职场环境下,当然也不会愿意自己
期刊
当你不想错过苹果公司发布会的直播时,你去哪儿看?苹果官网Twitter微博?别告诉我是门户网站。  The Verge可能是最好的选择。这个诞生于2011年11月的科技网站通过大量新鲜资讯和跨媒体手段,正在迅速崛起为最受关注的媒体之一。  “2013年,任何故事都可以成为一个技术故事。”位于纽约时代广场附近的The Verge办公室内,执行总编辑Nilay Patel掩饰不住他对于技术的狂热。  
期刊
这是一部由各种道德与情感难题催生的探索人性之书。作者解析大量熟悉又陌生的现实故事,指出在社会道德底线一再被洞穿的当下,不要将责任一味推脱给社会体制,独立的人应当承担应有的责任;他直言不讳地揭示了人性的幽暗与复杂,却对人的自觉和正向价值的力量非常乐观。作者用实例证明有底线、有道德原则的生活会令人更幸福,而社会共同底线的回归也需要独立的个人形成合力。如何回归底线,是作者在本书中探讨的根本命题。  愤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