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绘画,以山水、花鸟较为发达,人物画次之。安徽博物院收藏有清代诸多名家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大多为我国著名收藏家或民间收藏家的旧藏精品。如“华亭派”、“娄东派”、“扬州八怪”等画派名家作品,以及大量安徽籍画家如“黄山派”、“姑熟派”、“新安画派”的作品。下面选介一些清代山水、花鸟和人物画,与大家共赏。
清 王原祁《仿江贯道山水图》 纸本墨画 纵47.5厘米 横29.5厘米
清代的山水画,“四王”的势力最大,影响于画坛近两个世纪。“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和王原祁。王原祁《仿江贯道山水图》用笔沉着,雄丽多姿。江贯道,南宋画家,擅用水墨写江南景色。《仿江贯道山水图》,山峦起伏,林木葱郁。谷间流泉,水上架桥,村居散户掩映于松林之间。全图以水墨画成,笔墨浑厚,爽洁灵秀。画上虽题“仿江贯道”,实际上还是作者擅于发挥中国山水画笔墨美的功底。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他潜心画理,精于笔墨,很受康熙帝的赏识,声望很高,他的学生及追随者众多。因娄江东流经其家乡太仓,故有“娄东派”之称。
清 黄鼎《岁寒图》 纸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5.5厘米
黄鼎,“娄东派”的重要画家。《岁寒图》描绘双峰壁立,云烟缭绕,山泉叠流,溪水连片,竹树满山间。中景丛林掩映房屋竹篱的院落,近景坡石磊磊,双松挺立,整个画面有一种迫人眉睫的宏大气魄。虽署款“岁寒图”,但境界却并不萧索寂落,看来画家着力表现的仍是苍郁幽秀的山野情趣。“仿山樵笔法”中的山樵,即元代画家王蒙。“丁酉”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作者时年57岁。《岁寒图》为作者一件成熟的作品。
黄鼎(1660-1730年),字尊古,号闲圃,又号独往客,江苏常熟人,王原祁弟子,布衣终生。平生好游名山大川,“目识心记,写景之作甚多”。
清 戴明说《仿米山水图》 绢本设色 纵180.5厘米 横48.5厘米
清代山水画有一种风气,就是注重仿古。《仿米山水图》中的“米”,即北宋书画家米芾。米芾创造的“米点山水”,丰富了中国山水画技法。所谓“米点山水”,是用浑圆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为皴,干湿兼用,辅以渲染。戴明说《仿米山水图》,颇类米芾笔致,而且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湿润多雨的自然美景。左上自题“乙未冬日奉旨仿米芾之五。户部尚书臣戴明说”。画上题“臣戴明说”,这是清朝宫廷画家署款的格式,姓名前冠以“臣”字,说明此画是画家在宫廷里专门为皇帝而画的。“乙未”为清顺治十二年,即公元1655年所作,可见该画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了。
戴明说,字道默,号严荦,生卒年不详,沧州(今河北沧县)人。明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入清后,官至尚书,工诗文,善墨竹,也画山水。
清 罗牧《幽谷疏林图》 纸本墨笔 纵201.8厘米 横81.3厘米
作者以浓重简练的笔墨描绘幽谷疏林,层次丰富。山峰高低并峙,远山隐约淡出,山坳沟壑环抱,形成一片辽寂的湖面。杂树遮掩几户房舍,板桥横架丘陵之间,不见人迹。别成一格的还有这近景的树木和石块,神奇多彩,装饰得壮美无比。整个画面,笔墨简率粗略,少见皴擦,黑白分明,生动地表现了山林辽阔寂静的景象。画上题有“己巳”字样。己巳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作者时年68岁。《幽谷疏林图》为一幅作者成熟之作。
罗牧(1622-1706年后),字饭牛,号云庵,江西宁都人,侨居南昌。品性敦厚,交友重谊。擅画山水,笔意灵空,创独家风格,时称妙品,为“江西派”创始人,“江淮间人师之者众”。继承黄公望、董其昌画法,传统功力深厚。曾云游名山和江南风景,领略自然之幻妙,故所写林石有独特和精到之处。
清 张《关山月夜图》 纸本设色 纵93厘米 横30.4厘米
此画采用鸟瞰式构图。上部远峰如柱似幻影游移。中景岗峦绵叠,右间岩缝佳木成林。下部山脚有村舍,古寺隐于红枫翠柏之中,幽径逶迤而上,直达关隘。十五的圆月高悬中天,柔和的月光给关山涂上一层光明、淡雅、柔和的色彩,整个画面显得温馨静谧而又生机勃勃。左上自题“关山夜月。乾隆甲辰春二月丹徒张制”。“乾隆甲辰”为公元1784年,作者时年24岁。
张(1761-1829年),字宝崖,号夕庵、夕庵居士、夕庵老人等,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工花卉、竹石、佛像。尤擅山水,风格淡雅工细,既苍深而又秀润。他是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初年活跃于镇江地区的重要画家,当时曾有“京江画派”之称。
清 高翔《秋林读书图》 纸本设色 纵51.5厘米 横35厘米
高翔(1688-1753年),字凤冈,号西唐、山林外臣、西唐山人等,江苏扬州人。性格疏傲,生活清贫。擅画山水,用笔简逸,风格疏秀。《秋林读书图》描绘断岩平台三面临水,一座简朴的房屋,内有人伏案苦读,旁有三棵红枫绿桐,屋后江天辽阔,水面洲矶横卧,左下木桥高架。构图疏朗,笔墨洗练,图上虽题“仿元人笔意”,但其效果却别具一格。境界显得清雅幽静,超尘脱俗,多少反映了作者淡泊平生、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情趣,显示了他善作小景山水的才能。
清 蔡嘉《仿荆关山水图》 绢本设色 纵235厘米 横128厘米
“荆关”指荆浩和关仝,此二人都是五代后梁画家,尤妙山水。荆浩创制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画格苍浑庄严,气局笔势,十分雄峻。关仝工画山水,师荆浩,晚年有出蓝之誉,与荆浩并称“荆关”。蔡嘉的这幅《仿荆关山水图》,大体分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危峰高耸,淙淙泉水从石谷间曲折流出,腾起一片烟雾。下部枝叶蔓披,像搭了天蓬似的树木,浓荫下溪水边突起巨石,有人静坐平台,光头,双手扶膝,衣着宽袖大袍,像是出家之人。他两眼平视,似在沉思,或是在修身养性。整个画面沉着浑厚,构图严谨爽朗,给人以雄伟大气的美感。 蔡嘉(1686-1779年后),字松原,号雪堂,又号朱方老民、云山过客等,江苏丹阳人,客居扬州。擅诗文,工草书,能画花卉翎毛、虫鱼,山水尤擅青绿之法。在画史上,蔡嘉列于以清代王为领袖的“虞山画派”。
清 边寿民《芦雁图》 纸本设色 纵82.4厘米 横97.2厘米
图绘秋季蒲塘芦苇与大雁景象。芦苇以浅彩淡墨为之,草草几笔,错落有致,颇见层次。画面之上四只野雁神态,两两成对,各得其趣。这是多么自然而又优美的瞬间“镜头”!图上自题诗一首,落款“维祺”,钤“颐公”印。
边寿民(1684-1752年),原名维祺,字寿民,更字颐公,号浙僧,又号苇间居士、绰绰老人,江苏淮安人。能书善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但以擅画芦雁饮誉画史。所画芦雁苍浑奇逸,生动入神。间作山水,颇有意趣,亦能以枯笔作花卉杂画,以墨竹法写芦苇。
清 郑燮《竹石图》 纸本墨笔 纵284.5厘米 横139.9厘米
清代花鸟、草虫、蔬果、梅竹画,堪称发达,不独继承前代传统,而有一定革新创造。如郑燮《竹石图》,笔墨恣意,布置有奇趣,别具生面。图绘垒石坚岩间野生竹兰并茂。高竹瘦劲,幽兰飘香,别成一格的坡石,把兰竹装饰得壮美无比。笔墨秀劲奔放,气韵沉雄潇洒,别具幽情。图右侧长题三行,款署“乾隆乙酉板桥郑燮”。钤有“七品官耳”印等。乾隆乙酉为1765年,作者时年73岁,作者作此画后不久便去世了。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清乾隆元年中进士,官山东潍县令,因事得罪豪绅遭罢官。做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借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
清 吴琦《松鹿图》 绢本设色 纵224.6厘米 横110.9厘米
吴琦,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清乾隆年间,字补之,浙江新市人。花鸟学沈铨,沈铨笔下的“松鹤延年”、“福禄寿喜”之画,无不精巧。吴琦画松,夭矫离奇,有参天的古松、苍劲的雪松和华盖如伞的老松,无不气格沉着典雅。《松鹿图》的峭壁上,苍劲的老松横空起舞,寓意着万古长青。花石平台梅花鹿,雌雄相随,意态悠闲,气度和美。三弯九曲流淌的泉水,像是在为它的幸福情侣歌唱。画面传统与写实相结合,吸收西洋画法,造型准确,较多写实。因为清代帝王如顺治、康熙、乾隆等都喜欢画,清宫里的画家,有不少是西洋来的传教士,如郎士宁、王致诚等,他们留下了大量中西结合之绘画作品,这种画法受到人们的喜爱。
清 任颐《白鹿贞松图》 纸本设色 纵238.7厘米 横117厘米
清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画发达,人物画高手更是凤毛麟角。任颐此图写壮士临行,美人送别场景。画面双松挺拔劲健,松叶浓荫如盖,美人与壮士树下拜别。美人送壮士礼物羞于正视,壮士双手前接,脸带微笑、张嘴,似在道谢。美人身边白鹿背负灵芝,呦呦鹿鸣。笔墨精细,人物传神,色彩妍丽。右下角款署“光绪癸未秋七月,山阴任颐伯年甫”。钤“任颐印”等三方印章。“光绪癸未”为1883年,作者时年44岁。《白鹿贞松图》画面娟美,独创,自成面貌。
任颐(1840-1895年),字伯年,号次远,又号山阴道人、任和尚等,浙江绍兴人。仰承家学,日以楮墨自乐。早年师事族叔任薰,承接陈洪绶、任熊画风,后吸收八大、华等技法。多才画家,于人物、肖像、山水、花鸟无所不精。他在江南一带影响甚大,为清末画坛巨匠,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
(责编:李禹默)
清 王原祁《仿江贯道山水图》 纸本墨画 纵47.5厘米 横29.5厘米
清代的山水画,“四王”的势力最大,影响于画坛近两个世纪。“四王”即王时敏、王鉴、王和王原祁。王原祁《仿江贯道山水图》用笔沉着,雄丽多姿。江贯道,南宋画家,擅用水墨写江南景色。《仿江贯道山水图》,山峦起伏,林木葱郁。谷间流泉,水上架桥,村居散户掩映于松林之间。全图以水墨画成,笔墨浑厚,爽洁灵秀。画上虽题“仿江贯道”,实际上还是作者擅于发挥中国山水画笔墨美的功底。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他潜心画理,精于笔墨,很受康熙帝的赏识,声望很高,他的学生及追随者众多。因娄江东流经其家乡太仓,故有“娄东派”之称。
清 黄鼎《岁寒图》 纸本设色 纵103.5厘米 横45.5厘米
黄鼎,“娄东派”的重要画家。《岁寒图》描绘双峰壁立,云烟缭绕,山泉叠流,溪水连片,竹树满山间。中景丛林掩映房屋竹篱的院落,近景坡石磊磊,双松挺立,整个画面有一种迫人眉睫的宏大气魄。虽署款“岁寒图”,但境界却并不萧索寂落,看来画家着力表现的仍是苍郁幽秀的山野情趣。“仿山樵笔法”中的山樵,即元代画家王蒙。“丁酉”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作者时年57岁。《岁寒图》为作者一件成熟的作品。
黄鼎(1660-1730年),字尊古,号闲圃,又号独往客,江苏常熟人,王原祁弟子,布衣终生。平生好游名山大川,“目识心记,写景之作甚多”。
清 戴明说《仿米山水图》 绢本设色 纵180.5厘米 横48.5厘米
清代山水画有一种风气,就是注重仿古。《仿米山水图》中的“米”,即北宋书画家米芾。米芾创造的“米点山水”,丰富了中国山水画技法。所谓“米点山水”,是用浑圆凝重的横点错落排列,连点成线,以点为皴,干湿兼用,辅以渲染。戴明说《仿米山水图》,颇类米芾笔致,而且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湿润多雨的自然美景。左上自题“乙未冬日奉旨仿米芾之五。户部尚书臣戴明说”。画上题“臣戴明说”,这是清朝宫廷画家署款的格式,姓名前冠以“臣”字,说明此画是画家在宫廷里专门为皇帝而画的。“乙未”为清顺治十二年,即公元1655年所作,可见该画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了。
戴明说,字道默,号严荦,生卒年不详,沧州(今河北沧县)人。明崇祯七年(1634年)进士,入清后,官至尚书,工诗文,善墨竹,也画山水。
清 罗牧《幽谷疏林图》 纸本墨笔 纵201.8厘米 横81.3厘米
作者以浓重简练的笔墨描绘幽谷疏林,层次丰富。山峰高低并峙,远山隐约淡出,山坳沟壑环抱,形成一片辽寂的湖面。杂树遮掩几户房舍,板桥横架丘陵之间,不见人迹。别成一格的还有这近景的树木和石块,神奇多彩,装饰得壮美无比。整个画面,笔墨简率粗略,少见皴擦,黑白分明,生动地表现了山林辽阔寂静的景象。画上题有“己巳”字样。己巳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作者时年68岁。《幽谷疏林图》为一幅作者成熟之作。
罗牧(1622-1706年后),字饭牛,号云庵,江西宁都人,侨居南昌。品性敦厚,交友重谊。擅画山水,笔意灵空,创独家风格,时称妙品,为“江西派”创始人,“江淮间人师之者众”。继承黄公望、董其昌画法,传统功力深厚。曾云游名山和江南风景,领略自然之幻妙,故所写林石有独特和精到之处。
清 张《关山月夜图》 纸本设色 纵93厘米 横30.4厘米
此画采用鸟瞰式构图。上部远峰如柱似幻影游移。中景岗峦绵叠,右间岩缝佳木成林。下部山脚有村舍,古寺隐于红枫翠柏之中,幽径逶迤而上,直达关隘。十五的圆月高悬中天,柔和的月光给关山涂上一层光明、淡雅、柔和的色彩,整个画面显得温馨静谧而又生机勃勃。左上自题“关山夜月。乾隆甲辰春二月丹徒张制”。“乾隆甲辰”为公元1784年,作者时年24岁。
张(1761-1829年),字宝崖,号夕庵、夕庵居士、夕庵老人等,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工花卉、竹石、佛像。尤擅山水,风格淡雅工细,既苍深而又秀润。他是清乾隆、嘉庆至道光初年活跃于镇江地区的重要画家,当时曾有“京江画派”之称。
清 高翔《秋林读书图》 纸本设色 纵51.5厘米 横35厘米
高翔(1688-1753年),字凤冈,号西唐、山林外臣、西唐山人等,江苏扬州人。性格疏傲,生活清贫。擅画山水,用笔简逸,风格疏秀。《秋林读书图》描绘断岩平台三面临水,一座简朴的房屋,内有人伏案苦读,旁有三棵红枫绿桐,屋后江天辽阔,水面洲矶横卧,左下木桥高架。构图疏朗,笔墨洗练,图上虽题“仿元人笔意”,但其效果却别具一格。境界显得清雅幽静,超尘脱俗,多少反映了作者淡泊平生、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情趣,显示了他善作小景山水的才能。
清 蔡嘉《仿荆关山水图》 绢本设色 纵235厘米 横128厘米
“荆关”指荆浩和关仝,此二人都是五代后梁画家,尤妙山水。荆浩创制水晕墨章的表现技法,画格苍浑庄严,气局笔势,十分雄峻。关仝工画山水,师荆浩,晚年有出蓝之誉,与荆浩并称“荆关”。蔡嘉的这幅《仿荆关山水图》,大体分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危峰高耸,淙淙泉水从石谷间曲折流出,腾起一片烟雾。下部枝叶蔓披,像搭了天蓬似的树木,浓荫下溪水边突起巨石,有人静坐平台,光头,双手扶膝,衣着宽袖大袍,像是出家之人。他两眼平视,似在沉思,或是在修身养性。整个画面沉着浑厚,构图严谨爽朗,给人以雄伟大气的美感。 蔡嘉(1686-1779年后),字松原,号雪堂,又号朱方老民、云山过客等,江苏丹阳人,客居扬州。擅诗文,工草书,能画花卉翎毛、虫鱼,山水尤擅青绿之法。在画史上,蔡嘉列于以清代王为领袖的“虞山画派”。
清 边寿民《芦雁图》 纸本设色 纵82.4厘米 横97.2厘米
图绘秋季蒲塘芦苇与大雁景象。芦苇以浅彩淡墨为之,草草几笔,错落有致,颇见层次。画面之上四只野雁神态,两两成对,各得其趣。这是多么自然而又优美的瞬间“镜头”!图上自题诗一首,落款“维祺”,钤“颐公”印。
边寿民(1684-1752年),原名维祺,字寿民,更字颐公,号浙僧,又号苇间居士、绰绰老人,江苏淮安人。能书善画,花卉、翎毛均有别趣,但以擅画芦雁饮誉画史。所画芦雁苍浑奇逸,生动入神。间作山水,颇有意趣,亦能以枯笔作花卉杂画,以墨竹法写芦苇。
清 郑燮《竹石图》 纸本墨笔 纵284.5厘米 横139.9厘米
清代花鸟、草虫、蔬果、梅竹画,堪称发达,不独继承前代传统,而有一定革新创造。如郑燮《竹石图》,笔墨恣意,布置有奇趣,别具生面。图绘垒石坚岩间野生竹兰并茂。高竹瘦劲,幽兰飘香,别成一格的坡石,把兰竹装饰得壮美无比。笔墨秀劲奔放,气韵沉雄潇洒,别具幽情。图右侧长题三行,款署“乾隆乙酉板桥郑燮”。钤有“七品官耳”印等。乾隆乙酉为1765年,作者时年73岁,作者作此画后不久便去世了。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清乾隆元年中进士,官山东潍县令,因事得罪豪绅遭罢官。做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借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
清 吴琦《松鹿图》 绢本设色 纵224.6厘米 横110.9厘米
吴琦,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于清乾隆年间,字补之,浙江新市人。花鸟学沈铨,沈铨笔下的“松鹤延年”、“福禄寿喜”之画,无不精巧。吴琦画松,夭矫离奇,有参天的古松、苍劲的雪松和华盖如伞的老松,无不气格沉着典雅。《松鹿图》的峭壁上,苍劲的老松横空起舞,寓意着万古长青。花石平台梅花鹿,雌雄相随,意态悠闲,气度和美。三弯九曲流淌的泉水,像是在为它的幸福情侣歌唱。画面传统与写实相结合,吸收西洋画法,造型准确,较多写实。因为清代帝王如顺治、康熙、乾隆等都喜欢画,清宫里的画家,有不少是西洋来的传教士,如郎士宁、王致诚等,他们留下了大量中西结合之绘画作品,这种画法受到人们的喜爱。
清 任颐《白鹿贞松图》 纸本设色 纵238.7厘米 横117厘米
清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画发达,人物画高手更是凤毛麟角。任颐此图写壮士临行,美人送别场景。画面双松挺拔劲健,松叶浓荫如盖,美人与壮士树下拜别。美人送壮士礼物羞于正视,壮士双手前接,脸带微笑、张嘴,似在道谢。美人身边白鹿背负灵芝,呦呦鹿鸣。笔墨精细,人物传神,色彩妍丽。右下角款署“光绪癸未秋七月,山阴任颐伯年甫”。钤“任颐印”等三方印章。“光绪癸未”为1883年,作者时年44岁。《白鹿贞松图》画面娟美,独创,自成面貌。
任颐(1840-1895年),字伯年,号次远,又号山阴道人、任和尚等,浙江绍兴人。仰承家学,日以楮墨自乐。早年师事族叔任薰,承接陈洪绶、任熊画风,后吸收八大、华等技法。多才画家,于人物、肖像、山水、花鸟无所不精。他在江南一带影响甚大,为清末画坛巨匠,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
(责编: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