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化运作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
2012年是并购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欧洲掀起了一波并购大潮。国际化运作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达了这一观点。
改变中国“低档货”形象
《支点》: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而对于像三一重工这样正在迈出国门的企业来说,发展显然更为重要。您如何看待两者间的关系?
向文波:应妥善处理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现阶段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中国经济转型必须在发展中完成。完成转型再发展,或以低增长逼转型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是书生意气,纸上谈兵。因为,真正的转型是一个逐步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夜突变!
《支点》:很多时候,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被人看作是“低档货”。中国企业都在努力改变这一偏见。在这方面,三一重工是怎么做的?
向文波:三一重工一辈子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改变国际上对“中国制造”的印象。那就是,中国制造,并不是“低档货”的代名词。三一重工自主制造的产品,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税后利润高达18%,高于世界很多企业。这样的高利润,来源于三一重工的高品质。
工程机械业前景看好
《支点》:您对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
向文波:我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远未完成,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即使工业化完成,也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进行维护。所以,工程机械是一个日不落产业。
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基础设施还非常落后,工程机械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支点》:中国在工程机械行业这几年飞速崛起,已经在国际上打响了名号。你认为,中国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优势在未来是否能够延续?
向文波:中国的比较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维持。中国目前还有6亿-7亿的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虽然劳动力成本会有所上升,但不会上升很快。
其次,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中国的土地、建筑、钢材等要素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是比较低的,欧美投资成本是在中国投资的5-8倍。
再次,中国的本土优势,中国已占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的50%,为公司赶超国际同行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发展后盾。
创新要允许出现错误
《支点》:创新能力关系企业持续发展。三一重工在这方面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向文波:培育强大的创新力量,需要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要勇于自主创新。很多企业并不是没有创新能力,而是他们在技术方面有恐慌情绪。二是要包容创新。创新是一种科学试验,在创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
《支点》:三一重工对于研发的投入非常大,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向文波:与很多国内外企业相比,三一重工的研发人员在公司员工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每年,我们都拿出销售收入的5%,作为技术研发投入资金。2011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5%的研发费用意味着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
此外,我们还有一套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研发方面作出贡献的员工,奖励力度非常大。在这种政策的激励下,很多研发人员成为千万富翁。我们还曾经拿出3000万元,兑现奖励已经过世的研发人员。
《支点》:在您看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一种福利,还是一种投资?
向文波:是一种投资。而且,这种投资还是世界上回报最高的投资。作为企业家,不要把员工培训看作是成本,更不要在薪酬待遇方面与员工算小账。
发挥国外员工的价值
《支点》:跨国并购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资产、人力、品牌等,但对于文化的整合似乎是最难的。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向文波:并购德国的一家企业,你必须按照德国本土化的模式去管理它,本土化人才、本土化的管理方式、本土化的法律法规等。你不能指望把一个德国的公司改造成中国的,把德国人的思想理念改变成中国人的思想理念。
普茨迈斯特,一家存在了这么多年的老企业,有它存在的道理,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文化、法律、市场环境。文化整合为什么难,因为它本身就是错误的。不是整合,而是包容。在国际化并购中,要包容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模式。
《支点》:三一重工在包容这一方面,是怎么做的?
向文波:我们公司做的就是包容,6万多员工中,1万多人是技术研发人员,其中外籍技术人员超过300人。文化包容非常重要,只有接受国外员工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才能真正创造出价值。
链接材料: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并购大事记
山东重工并购法拉帝
1月10日,山东重工集团斥资3.74亿欧元收购了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法拉帝集团75%控股权。
柳工收购波兰HSW
1月31日晚,柳工发布公告称,与波兰HSW公司签署了协议,据悉,此次收购费用为3.35亿元人民币。
徐工收购施维英
4月20日,徐工集团正式宣布,已经和德国第二大混凝土泵制造商施维英正式签署收购协议。7月份,徐工机械一举收购了分别位于德国、荷兰的两家液压件零部件制造商,同期徐工机械成功将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的控股权收入囊中。
潍柴联盟凯傲
9月3日,山东重工旗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以7.38亿欧元收购欧洲最大的叉车及高端液压制造商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份。潍柴动力继KKR和高盛之后成为凯傲新的主要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在物料搬运和液压驱动技术领域展开密切合作。
2012年是并购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欧洲掀起了一波并购大潮。国际化运作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个近距离参与国际市场的机会,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达了这一观点。
改变中国“低档货”形象
《支点》: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而对于像三一重工这样正在迈出国门的企业来说,发展显然更为重要。您如何看待两者间的关系?
向文波:应妥善处理好发展与转型的关系,现阶段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中国经济转型必须在发展中完成。完成转型再发展,或以低增长逼转型都是不切实际的空想,是书生意气,纸上谈兵。因为,真正的转型是一个逐步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夜突变!
《支点》:很多时候,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被人看作是“低档货”。中国企业都在努力改变这一偏见。在这方面,三一重工是怎么做的?
向文波:三一重工一辈子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改变国际上对“中国制造”的印象。那就是,中国制造,并不是“低档货”的代名词。三一重工自主制造的产品,都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税后利润高达18%,高于世界很多企业。这样的高利润,来源于三一重工的高品质。
工程机械业前景看好
《支点》:您对工程机械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
向文波:我对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远未完成,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即使工业化完成,也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进行维护。所以,工程机械是一个日不落产业。
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像印度、巴西等“金砖国家”基础设施还非常落后,工程机械行业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支点》:中国在工程机械行业这几年飞速崛起,已经在国际上打响了名号。你认为,中国在工程机械行业的优势在未来是否能够延续?
向文波:中国的比较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低成本的劳动力优势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维持。中国目前还有6亿-7亿的农村人口,劳动力资源丰富,虽然劳动力成本会有所上升,但不会上升很快。
其次,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中国的土地、建筑、钢材等要素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是比较低的,欧美投资成本是在中国投资的5-8倍。
再次,中国的本土优势,中国已占全球工程机械行业市场的50%,为公司赶超国际同行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发展后盾。
创新要允许出现错误
《支点》:创新能力关系企业持续发展。三一重工在这方面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向文波:培育强大的创新力量,需要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要勇于自主创新。很多企业并不是没有创新能力,而是他们在技术方面有恐慌情绪。二是要包容创新。创新是一种科学试验,在创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
《支点》:三一重工对于研发的投入非常大,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向文波:与很多国内外企业相比,三一重工的研发人员在公司员工中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每年,我们都拿出销售收入的5%,作为技术研发投入资金。2011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5%的研发费用意味着研发投入超过40亿元。
此外,我们还有一套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对研发方面作出贡献的员工,奖励力度非常大。在这种政策的激励下,很多研发人员成为千万富翁。我们还曾经拿出3000万元,兑现奖励已经过世的研发人员。
《支点》:在您看来,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是一种福利,还是一种投资?
向文波:是一种投资。而且,这种投资还是世界上回报最高的投资。作为企业家,不要把员工培训看作是成本,更不要在薪酬待遇方面与员工算小账。
发挥国外员工的价值
《支点》:跨国并购面临诸多问题,包括资产、人力、品牌等,但对于文化的整合似乎是最难的。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向文波:并购德国的一家企业,你必须按照德国本土化的模式去管理它,本土化人才、本土化的管理方式、本土化的法律法规等。你不能指望把一个德国的公司改造成中国的,把德国人的思想理念改变成中国人的思想理念。
普茨迈斯特,一家存在了这么多年的老企业,有它存在的道理,已经适应了当地的文化、法律、市场环境。文化整合为什么难,因为它本身就是错误的。不是整合,而是包容。在国际化并购中,要包容他们的理念,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模式。
《支点》:三一重工在包容这一方面,是怎么做的?
向文波:我们公司做的就是包容,6万多员工中,1万多人是技术研发人员,其中外籍技术人员超过300人。文化包容非常重要,只有接受国外员工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的思维方式、他们的行为方式,他们才能真正创造出价值。
链接材料:2012年中国工程机械并购大事记
山东重工并购法拉帝
1月10日,山东重工集团斥资3.74亿欧元收购了全球豪华游艇巨头法拉帝集团75%控股权。
柳工收购波兰HSW
1月31日晚,柳工发布公告称,与波兰HSW公司签署了协议,据悉,此次收购费用为3.35亿元人民币。
徐工收购施维英
4月20日,徐工集团正式宣布,已经和德国第二大混凝土泵制造商施维英正式签署收购协议。7月份,徐工机械一举收购了分别位于德国、荷兰的两家液压件零部件制造商,同期徐工机械成功将德国混凝土巨头施维英的控股权收入囊中。
潍柴联盟凯傲
9月3日,山东重工旗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以7.38亿欧元收购欧洲最大的叉车及高端液压制造商德国凯傲集团25%的股份。潍柴动力继KKR和高盛之后成为凯傲新的主要投资者和战略合作伙伴,双方将在物料搬运和液压驱动技术领域展开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