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应重视创设恰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主动性。合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课堂中,我们要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体验,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教材上的作品大部分来源于生活,有的课文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有的曾经历过又经过作者再创造,有了生活的体验,写的文章才让人如临其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去感悟文本,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切的体会。这样学生害怕学习语文的心理就会消除,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他们就会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在《我的母亲》这一课中,处处洋溢着母亲深沉的爱,但学生难于体会,原因在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对于亲情感知很漠然。在学习这课时,我发自内心地讲述我的母亲让我最难忘的生活中的一件事:那是我上高中时的经历,那时生活条件不好,下大雪,母亲冒着大雪,走几十里地为我送来被子。我的讲述,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同学们很快明白,母亲的爱如涓涓细流,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大的波浪,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细流下涌动的爱。这样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述说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从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春》这一课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这四幅图把春天的盎然生机展现了出来,我引导学生闭上眼想想生活中的大自然美景,启发他们用心领会大自然的美——小溪哗啦啦地流淌,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树枝沙沙响……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学会了欣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二、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引领学生步步深入领会课文的重点段落。首先请学生思考:眼前的藤萝花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很快发现答案在课文的一到六节中。然后请学生思考: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很快找到了答案。接着我让学生深层思考:找出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学生找得很快。最后我让学生探究思考:作者由紫藤萝感悟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扇动起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步步加深,课堂由情境教学升华到情境教育。
三、重视探究,创设活动情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主动参与者。”要想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必须提高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语文,品尝成功的乐趣。教材中有些课文人物角色非常逼真、形象,可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理解。学生由于角色的改变,很快能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扮演角色,是一项很好的语文探究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能深化对课文理解和感悟,也就越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就有很好的表演方面的素材,教学时让学生模仿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动作。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其他同学受到表演者的感染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轻松,课文中刻画的形象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表演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可见的情境,营造了体验氛围,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和直观。多媒体技术包括电影、电视、电脑等。运用电影、电视、电脑等辅助手段和实物演示创设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直观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初中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借助画面再现课文美的情境,让情境在学生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同时,学生也真切地体验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妙处,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社戏》这一课时,学生很少见过江南的水乡人,理解文中描述的情景很困难。我就依课文内容制作了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声”“画”感受课文所述内容,让学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作者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的月夜美。又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我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展现春天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春天的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升华,使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研究.2006(5).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
[4]初中教学研究.2011(12).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情境 有效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在课堂中,我们要如何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引导体验,创设生活情境。
语文教材上的作品大部分来源于生活,有的课文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有的曾经历过又经过作者再创造,有了生活的体验,写的文章才让人如临其境。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体验,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去感悟文本,这样学生才会有深切的体会。这样学生害怕学习语文的心理就会消除,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他们就会怀着一种愉悦的心情去学习,效率自然会提高。在《我的母亲》这一课中,处处洋溢着母亲深沉的爱,但学生难于体会,原因在于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对于亲情感知很漠然。在学习这课时,我发自内心地讲述我的母亲让我最难忘的生活中的一件事:那是我上高中时的经历,那时生活条件不好,下大雪,母亲冒着大雪,走几十里地为我送来被子。我的讲述,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同学们很快明白,母亲的爱如涓涓细流,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大的波浪,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细流下涌动的爱。这样学生们纷纷站起来述说母亲对自己的爱,学生从语文课堂走向生活,加深了对生活的体验,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春》这一课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这四幅图把春天的盎然生机展现了出来,我引导学生闭上眼想想生活中的大自然美景,启发他们用心领会大自然的美——小溪哗啦啦地流淌,鸟儿叽叽喳喳地歌唱,树枝沙沙响……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学会了欣赏,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二、设疑导思,创设问题情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的起点,是创造的动力。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探索与求知的欲望,同时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以疑引思,以思解疑。例如,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几个问题,引领学生步步深入领会课文的重点段落。首先请学生思考:眼前的藤萝花有什么特点?学生会很快发现答案在课文的一到六节中。然后请学生思考:由眼前的花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很快找到了答案。接着我让学生深层思考:找出交代写作背景的句子。学生找得很快。最后我让学生探究思考:作者由紫藤萝感悟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些问题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扇动起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步步加深,课堂由情境教学升华到情境教育。
三、重视探究,创设活动情境。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诺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知识过程中主动参与者。”要想让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必须提高学生参与语文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这样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去体验、去感受语文,品尝成功的乐趣。教材中有些课文人物角色非常逼真、形象,可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讲述理解。学生由于角色的改变,很快能充分地理解课文内容。扮演角色,是一项很好的语文探究活动,扮演得越认真投入,就越能深化对课文理解和感悟,也就越能增强学习的兴趣。如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就有很好的表演方面的素材,教学时让学生模仿奥楚蔑洛夫的语言、动作。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其他同学受到表演者的感染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课堂气氛轻松,课文中刻画的形象使学生印象深刻,同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表演,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很快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有了深刻的认识。这样的表演教学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把课本里的文字变成了可见的情境,营造了体验氛围,从而加深了学生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和直观。多媒体技术包括电影、电视、电脑等。运用电影、电视、电脑等辅助手段和实物演示创设情境,可以把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直观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初中语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借助画面再现课文美的情境,让情境在学生心中产生,从而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同时,学生也真切地体验到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妙处,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社戏》这一课时,学生很少见过江南的水乡人,理解文中描述的情景很困难。我就依课文内容制作了课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声”“画”感受课文所述内容,让学生轻而易举地体会到了作者所描绘的江南水乡的月夜美。又如在教学《春》这一课时,我打开课件,让学生欣赏图片,展现春天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春天的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升华,使课堂真正实现高效。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研究.2006(5).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
[4]初中教学研究.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