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新文言文教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b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言文教学遇到“瓶颈”
  文言文距今时代久远,学生生活在便捷的信息社会,一般不太愿意去接触拗口的古文。据笔者调查了解到:学生们觉得文言文难读又难懂,只是因为要考试,所以才硬着头皮去学自己并不喜欢的文言文。
  教师们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在文言文教学时还是采用老的教学模式,逐字逐句地翻译,反复讲解重点字词,要学生牢牢记住并且识记默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过关。对文言文内容及情感的理解几乎来自教参。如此一来,学生很难对文言文获得个性化的理解。在教学文言文的时候,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不太愿意回应教师的问题,学习主动性不强,只是被动地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没劲。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必须在文言文的教法上改革创新,让学生能从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
  二、文言文教学新转机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换言之,现代汉语的源头就是文言文。由此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祖先的语言是有感知能力的。这就不用担心学生完全读不懂文言文。
  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变“要你学”为“我要学”。若一味地由老师教,会打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主动性。教师不能再扮演“授之以鱼”的角色,而应“授之以渔”。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他还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扼杀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教学模式。那么,怎样让文言文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呢?
  (一)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文言文篇目虽然不多,但几乎都是经典。经典篇目就得诵读。有一位学者说得好:“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息壤。”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吟诵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内容与语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可见,读对形成文言文语感具有强大的魔力。特级教师钱梦龙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曾提出一个问题:愚公的妻子和邻居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如何?他用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读。通过读不同人物说的话,体会或敬佩或赞同或讥讽的语气,就能读出不同的人对愚公移山持有的态度。
  那该怎么读呢?第一,读准发音。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下的注释去读;第二,读顺课文。能从文章的开头顺利读到结尾;第三,读对停顿。每一句的停顿和节奏能在读中体现出来;第四,读出语气。读出作者在此所用的语气;第五,读出情感。试着读出作者倾注的情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有兴趣地读。“兴趣是个人学习活动的潜在动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解决激发学习动机的问题”。教师不作过多的要求,让学生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理解读,读完后教师要给予肯定而恰当的评价。在教学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时,笔者用了这五种读法,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读出了自己的体会。
  (二)译出意境和情感
  古人写文章力求形神兼备。如果教师通过参考书教学生逐字逐句地翻译文言文,或者是让学生借助参考书自己翻译,那么学生对此文的理解不是主动的而是强加的。《小石潭记》《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美文,若按照以上的方法来教学便会得不偿失,学生必定不能准确理解作者在这些文字里倾注的思想情感,更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中有一句写景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传统的教法是教师把直译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其中的美感怎么体会得出啊?在此不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去想象这几句话中营造的意境,然后动笔把自己看到、想到的美景写下来。笔者在教学该文时运用此方法,发现一些学生能把此景写得很美。文言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体会文学美,我们要做引领者,而决不是搬运工。
  (三)研读时质疑、探究,真正领会文章主旨
  “一篇篇作品是作者用心血精心酿造的酒。由于作家对生活有着不同的体验,加之在表现生活时加上了独特的思想感情,因而酿造出来的作品之酒必然是个性各异、风味迥别的。”对经典文言文的解读和品味是必须的,但我们的学生习惯了听从老师的,老师也习惯于把教参上或是自己的见解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有思想的碰撞,形成新的见解。我国宋代教育家张载说:“学则须疑,学贵善疑 。”在文言文教学中也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质疑,并且肯定学生的质疑,这样他们便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要能够从阅读的整体意义出发,向平静的深水处,投下一块疑问的大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会就着“石头”将“学”和“思”结合起来并且形成发散性思维。在执教《五柳先生传》时,有学生问道:五柳先生为什么性嗜酒呢?笔者肯定了学生的质疑,并向学生出示如下资料: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王之涣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并让他们就这些资料讨论提出的问题。学生在探究后得出中国文人其实都喜欢喝酒,因为这酒不再是纯粹的液体,而变成他的精神的寄托和情感的象征。
  发现疑问让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这样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讨论是促进阅读,深化阅读的一种有效手段。”讨论更能促进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相互提高,在讨论中发现很多新的闪光点。学生在讨论以后,教师要进行及时的点评和必要的总结,但总结时应求同存异。“总结具有绝对化的特点。阅读教学一下结论,阅读就会进入死胡同。”总是下结论,那么之前的讨论与对学生深层次思考的锻炼就白费了。学生的思维又会陷入先前的“定向化”,这对教学是非常不利的。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学生在质疑讨论中形成自己的个性解读,并且得到老师的赞许,他会觉得阅读是快乐的事,从而不断地去挖掘文本中的独到之处,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总而言之,文言文教学是初中阶段必须的,它关乎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承,更关系学生自身修养的练就。教师要不断创新教法,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以后遨游在这博大精深的古文化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的城镇化率为0.9个百分点。但是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城镇化应避免走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满意度的高低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房价也在一路上涨。高昂的房价一方面促进了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促使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构成之一,而“低碳出行”的环保旅游的模式,这也是我国新阶段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体现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