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新课导入是教学首要的一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尤其是探究科学的“课堂导入方法”,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堂成功的数学课离不开一个精彩的“课题导入”。“灵巧的导入”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启迪学生智慧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导入方法是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技巧。
一、数学课导入注意点
1.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实际
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相适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一般正经历从直观表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形象直观的、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
2.导入必须简洁,紧凑
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只图表现气氛热烈,闹闹哄哄,追求形式上的活泼,而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引到看热闹上去,或过多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结果偏离了主题,一堂课下来,费时不少,收效甚微。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数学课导入的策略
1.复习铺垫法
在新课导入时,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复习旧知识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想,分析,逐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的学习,消除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例如:八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设计如下的复习铺垫导入:
解下列方程:
(1) (2)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解上述两个方程,由两名学生板演,并请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最后提出问题:
如果有不等式(1) (2)又该如何解?
通过这样的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依据,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依据做出了有效的铺垫,从而更有利于新课的教学。
2.以动手实验导入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在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书桌面是否水平?怎样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在讲 “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时,给每位同学发一根6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谁能弯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也会使学生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
3.“开门见山”的导入
上课不绕圈子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主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导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学习方式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形式上有所变通,更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教学目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
一、数学课导入注意点
1.导入必须符合于学生的实际
教学过程中,新课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要与学生的认识特点相适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学生,一般正经历从直观表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发展的时期。因此,我们在进行新知识的教学时要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宜采用形象直观的、趣味性强的导入方式。
2.导入必须简洁,紧凑
教学中,有许多老师,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只图表现气氛热烈,闹闹哄哄,追求形式上的活泼,而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都引到看热闹上去,或过多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果,结果偏离了主题,一堂课下来,费时不少,收效甚微。导入是新课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要简洁、短小精炼,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避免长时间的导入占据了最佳学习时间,使学生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
二、数学课导入的策略
1.复习铺垫法
在新课导入时,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复习旧知识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联想,分析,逐步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仅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同时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识的学习,消除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例如:八年级上册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设计如下的复习铺垫导入:
解下列方程:
(1) (2)
先让学生说一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然后让学生按照步骤解上述两个方程,由两名学生板演,并请学生说出每一步的依据,最后提出问题:
如果有不等式(1) (2)又该如何解?
通过这样的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依据,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新知識——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及依据做出了有效的铺垫,从而更有利于新课的教学。
2.以动手实验导入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眼、手、口、脑协同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在讲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课前布置学生制作一个简易测平仪(仿照书上的“想一想”),上课时可先问学生,请用你的测平仪测量一下你的书桌面是否水平?怎样测呢?为什么可测是否水平?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在讲 “二次函数的性质应用——图形面积的最值求法”时,给每位同学发一根60cm长的铁丝,请学生弯成一个长方形,问谁能弯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竞赛自己悟出道理,尝试着成功,将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内部动机,也会使学生兴趣向高级的方向转化。
3.“开门见山”的导入
上课不绕圈子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主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导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学习方式等巧妙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在内容上有所取舍,形式上有所变通,更要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导入有法,导无定法”,即使是同一教学内容,导入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具有多样性,关键在于教师如何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统一的、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为教学目的达成创造有利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