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朗读就是经过大脑指挥口将文字信息转变为声音的思维活动, 是调动口、眼、耳、脑等感觉器官共同参与的语文活动。朗读有助于正读音、辨词义,有助于中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也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但现在有许多中学生对朗读的作用认识不清,缺乏兴趣,所以如何提高朗读的兴趣在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尤显重要,值得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 中学生 朗读兴趣 策略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是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工具;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它总是蕴涵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肩负着传承社会文明、培养学生文化品质的使命。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展示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风貌,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会使学生产生情感的震撼。然而,要真正体会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能提高中学生语文朗读兴趣的方法,加强朗读教学训练。
一、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一)巧妙设计朗读方法。
朗读是把印在纸上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竖”了起来,朗读所发出的声音负载着读者的思想情感,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它可使人产生细腻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唱歌有二重唱,合唱,读书不也可来个“二重读”,“领读”和“合读”嘛。基于这种设想,如在教《提醒幸福》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朗读法。(以“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这段为例)
第一,由一名女生读“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
第二,紧接着全体女生读“不喜欢喧嚣浮华”。
第三,由一名女生读“它总是在黯谈中降临”。
第四,全体女生读“在黯谈中降临”。
第五,一名男生读“贫困中相濡以沫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
第六,一名女生读“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第七,全体女生读“这是千金难买的幸福”。
第八,全班学生齐读“就像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熠熠夺目”。
这种朗读突出了重点内容,调动了全体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读起来很有气势。诵读这样的文章,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腻的文思、深刻的情感。这样就能使作品的内容在学生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因此,朗读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从而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语文教师应该合理采用。在学生阅读的时候,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然后在屏幕上展现出与课文有关的赏心悦目的优美画面,然后提示学生在欣赏美妙画面时朗读精彩段落。在朗读时,要学生注意语速和声调,让其因文章思想情感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对写景抒情的文章,用平和、悠闲的语调加以朗读;对描写人物英勇、刚强的文章,则以赞叹的语气和情态;对描写人物悲剧的课文,宜用怜悯、悲痛,或同情、或憎恨的语气来朗读,这样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调节人体多个器官共同参与。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神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欢喜、崇敬、向往、同情等语言上的形象感受和感情色彩感受;为学生的认识、实践、感悟打下基础。布置学生一边闭眼默想文学所展示的画面,一边大声背诵文段,若文段中是描写人物行动神情的,就让一个学生读,一个学生配合文学做动作,来个“轻歌伴舞”,这样,学生对朗读就兴趣盎然了。
二、模拟播音员语言特点朗读课文以此提高学生兴趣
规范的优美朗读可陶冶学生身心,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趣味培养的好途径,所以,教师朗读水平很重要。教师可以从播音员、演员的语言艺术中获得启发,并模拟他们的语言作示范朗读,以此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现根据不同文体介绍几种对应的朗读语言模式。
(一)丁建华朗读模式。
“读书先入境,入境始有情”。朗读时首先要清除字词障碍,搞清文章中生字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要透过文本的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其次,要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和情感基调,用响亮的声音自主、清晰、动情地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词语、语气的变化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引人入“胜”。这种模式适用于散文朗读。如冰心“满蕴着温柔,略带优愁”的散文,朱自清朴实自然的散文等,以丁建华的“如清泉流过山谷,似落花飘零水中”的典雅清丽语言来朗读是再美妙不过的了。
(二)赵忠祥式解说语言。
朗读不只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读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小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和鉴别能力;大则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对人生的感悟。因此,朗读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形式。语言浑厚、稳重且意味深长的朗读,用它来介绍“日本平家蟹”其效果简直能和赵忠祥解说“相媲美”,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小说这种体裁朗读难度大,要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模式。
环境描写采用赵忠祥式;人物抒情式语言采用丁健华式;活泼甜润语言用鞠萍式;叙述语言采用王刚语言模式。王刚语言重在绘声绘色描述。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克拉丽丝形象时,老师描绘:“克拉丽丝有‘一颗心’和‘三张脸’,‘一颗心’就是一颗势利虚伪的心;‘三张脸’即指‘眉开眼笑的媚脸’(见到钱),暴怒乖张凶杀脸(失去钱),吝啬虚伪媚俗脸。本文通过对克拉利丝‘一颗心三张脸’的刻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老师若能这样绘声绘色描述,那么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本文的人物形象了。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学科对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朗读教学更有助于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和情感品质,它不仅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美教育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阅读的科学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情感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有所启迪,一定能使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建明.注重方法提高能力——阅读题失分较多的对策[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4,(09).
[2]梁玉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01).
[3]黄艳红,肖雪英.提高阅读能力的点滴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06,(05).
[4]叶安林.中考阅读应试技巧[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5,(06).
[5]李正文.应全方位进行教育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3).
[6]韦素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J].文献资料,2008,(7).
关键词: 中学生 朗读兴趣 策略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是表情达意、传递思想的工具;它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本性,它总是蕴涵着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肩负着传承社会文明、培养学生文化品质的使命。新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更要注意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所展示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风貌,以及大自然的诗情画意,都会使学生产生情感的震撼。然而,要真正体会和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之内化为学生的情感素质,最有效的途径是采用能提高中学生语文朗读兴趣的方法,加强朗读教学训练。
一、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朗读兴趣
(一)巧妙设计朗读方法。
朗读是把印在纸上的书面文字,用声音“竖”了起来,朗读所发出的声音负载着读者的思想情感,增强了语言文字的可感性。它可使人产生细腻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唱歌有二重唱,合唱,读书不也可来个“二重读”,“领读”和“合读”嘛。基于这种设想,如在教《提醒幸福》一课时,就设计了如下朗读法。(以“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这段为例)
第一,由一名女生读“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
第二,紧接着全体女生读“不喜欢喧嚣浮华”。
第三,由一名女生读“它总是在黯谈中降临”。
第四,全体女生读“在黯谈中降临”。
第五,一名男生读“贫困中相濡以沫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父亲一次粗糙抚摸,女友一个温馨的字条”。
第六,一名女生读“这都是千金难买的幸福啊!”
第七,全体女生读“这是千金难买的幸福”。
第八,全班学生齐读“就像缀在旧绸子上的红宝石,在凄凉中熠熠夺目”。
这种朗读突出了重点内容,调动了全体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读起来很有气势。诵读这样的文章,往往伴随着丰富的想象,有助于学生培养细腻的文思、深刻的情感。这样就能使作品的内容在学生的心中、眼前活动起来,就好像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因此,朗读必须仔细体味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从而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二)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
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给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语文教师应该合理采用。在学生阅读的时候,首先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然后在屏幕上展现出与课文有关的赏心悦目的优美画面,然后提示学生在欣赏美妙画面时朗读精彩段落。在朗读时,要学生注意语速和声调,让其因文章思想情感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速度快一些;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速度慢一些;而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对写景抒情的文章,用平和、悠闲的语调加以朗读;对描写人物英勇、刚强的文章,则以赞叹的语气和情态;对描写人物悲剧的课文,宜用怜悯、悲痛,或同情、或憎恨的语气来朗读,这样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三)调节人体多个器官共同参与。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该只用心和眼来学习;必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咏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神情并茂的朗读可以直接迅速地感受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欢喜、崇敬、向往、同情等语言上的形象感受和感情色彩感受;为学生的认识、实践、感悟打下基础。布置学生一边闭眼默想文学所展示的画面,一边大声背诵文段,若文段中是描写人物行动神情的,就让一个学生读,一个学生配合文学做动作,来个“轻歌伴舞”,这样,学生对朗读就兴趣盎然了。
二、模拟播音员语言特点朗读课文以此提高学生兴趣
规范的优美朗读可陶冶学生身心,无疑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趣味培养的好途径,所以,教师朗读水平很重要。教师可以从播音员、演员的语言艺术中获得启发,并模拟他们的语言作示范朗读,以此提高学生朗读兴趣。现根据不同文体介绍几种对应的朗读语言模式。
(一)丁建华朗读模式。
“读书先入境,入境始有情”。朗读时首先要清除字词障碍,搞清文章中生字词、成语典故、语句等的含义,要透过文本的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其次,要把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主题和情感基调,用响亮的声音自主、清晰、动情地朗读。让学生直接感受词语、语气的变化所表达的情感,才能引人入“胜”。这种模式适用于散文朗读。如冰心“满蕴着温柔,略带优愁”的散文,朱自清朴实自然的散文等,以丁建华的“如清泉流过山谷,似落花飘零水中”的典雅清丽语言来朗读是再美妙不过的了。
(二)赵忠祥式解说语言。
朗读不只是照字读音的简单活动,而是要求朗读者通过原作的字句、用有声语言传达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艺术美感,它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小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和鉴别能力;大则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对人生的感悟。因此,朗读是一种传情的艺术,是不可或缺的人文教育形式。语言浑厚、稳重且意味深长的朗读,用它来介绍“日本平家蟹”其效果简直能和赵忠祥解说“相媲美”,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小说这种体裁朗读难度大,要综合运用各种语言模式。
环境描写采用赵忠祥式;人物抒情式语言采用丁健华式;活泼甜润语言用鞠萍式;叙述语言采用王刚语言模式。王刚语言重在绘声绘色描述。如在分析《我的叔叔于勒》克拉丽丝形象时,老师描绘:“克拉丽丝有‘一颗心’和‘三张脸’,‘一颗心’就是一颗势利虚伪的心;‘三张脸’即指‘眉开眼笑的媚脸’(见到钱),暴怒乖张凶杀脸(失去钱),吝啬虚伪媚俗脸。本文通过对克拉利丝‘一颗心三张脸’的刻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老师若能这样绘声绘色描述,那么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本文的人物形象了。
总而言之,中学语文学科对培养中学生的情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朗读教学更有助于培养提高中学生的文化和情感品质,它不仅是一个认识和实践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审美教育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采用阅读的科学方法,加强朗读训练、深入挖掘教材的潜在情感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有所启迪,一定能使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充分提高,从而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
参考文献:
[1]戴建明.注重方法提高能力——阅读题失分较多的对策[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4,(09).
[2]梁玉爱.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探索[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6,(01).
[3]黄艳红,肖雪英.提高阅读能力的点滴尝试[J].基础教育研究,2006,(05).
[4]叶安林.中考阅读应试技巧[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5,(06).
[5]李正文.应全方位进行教育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03).
[6]韦素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有效途径[J].文献资料,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