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引导小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ubuj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四个自信”的思想引领下,中华文化焕发出了灿烂的生命力。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是炎黄子孙应有的使命。我们要自豪、有自信心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诗词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古诗词难理解,远离小学生的生活,又因为教师自身的许多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提不起兴趣。因此,使我们对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产生不少担忧。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阅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引导;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是民族语言的典范,是民族精神的摇篮,隐含着先贤们浓浓家国情怀,引领着我们继续前行。《新课标》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只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学习、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才能更有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甚至引领着全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是,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存在着令人但忧的问题,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没有激发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纵使在孔子学院遍天下的今天,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对学习古诗词没有多大的兴趣。引导小学生阅读传诵古诗词是一线教师不能忽视的教学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总结、讨论、交流、调查等方式,针对哪些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阅读方法——拓宽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路径。
  一、善用古人趣事,提起学习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能只站在应试的角度上来教学古诗词,要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要花点时间去收集、去设计,要充分利用诗人的有趣故事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李白的喝酒吟诗、岳飞的“岳母刺字”、陆游的爱情故事……故事不但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对诗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树立诗人良好的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诗人们也很潇洒、很浪漫,有的还文武全才,不是学生印象中“十年寒窗”的书呆子形象。从而让学生慢慢地喜爱他们,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他们。
  二、适时渲染背景,吸引学生关心
  每一篇作品都有时代的印记,都包含着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感,或喜或悲,或苦或愤。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花点时间,向学生讲清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历练。这不但对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引起学生对作者、对那个时代人民的关心,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三国曹植《七步诗》时,一定要讲清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所处的处境;教学陆游《示儿》时,要讲一讲当时的历史事件,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也就清楚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引导穿越时空,发挥实物实感
  创作古诗词的时间离我们有些遥远,所以在用词、语法上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这容易使学生既感觉到古诗词与现在的生活没多大的关系,学习起来又有些困难。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充分利用现物,穿越时空,尽力做到将古诗词的作者、作品与学生所见所感的眼前景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古代的人与物跟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因为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一时一地,因人、因物、因事有感而发所作。虽时人久远,但有许多景物依然存在。例如,我们在学习文天祥的诗词时,可以组织或引导学生到海丰县彭湃中学的“方饭亭”去看、去感受。在学习苏东坡的诗词时,一定要向学生介绍他在惠州所留之物、所做之事,让看过作者所留之物、听过作者故事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所见所感。
  四、用心創设氛围,紧密联系生活
  我们都知道,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教师和学校都要努力地去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氛围,不能将学习古诗词看成只是传授一小部分知识,没必要花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是要认识到,这是在传承中华文明,是在陶冶、培养学生的人格,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班级要有的放矢出版古诗词,有计划、多形式地举行学习古诗词的竞赛活动。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灵活挖掘和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领悟古诗词的作用和影响。例如,问学生,谁的家里有用古诗词来做装饰的?你能念出来与同学分享吗?你和家里的长辈们喜欢吗?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古诗词的用处与影响?对能多背古诗词的孩子,长辈们有怎样的评价?在教学时,教师可适时插上这些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古诗词有很大的用处。利用校园、家庭、生活中的有利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特别重视激发小学生阅读古诗词兴趣的方式方法,摈弃生硬、枯燥、短视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开拓路径,创设氛围去激发、培养、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发挥教师在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瑰宝——古诗词应有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探究能力是要能根据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以及结果的交流和讨论的能力,而生物实验教学是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更谈不上对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改变教学策略,创新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科学探究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
【摘要】科学探究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挖掘和发挥生物探究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以此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长期以来的实验教学都从属于理论教学,局限于形式,缺乏实效性。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进行优化:一、优化探究性实验课题的设置,遵循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规划性原则和开放性原
【摘要】红色文化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育人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里仁洞小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番禺区“上品教化”教育理念,充分利用里仁洞村地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重视开展红色基因教育,致力于以红色文化涵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艺术教育;里仁洞小学  红色文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经过长期的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传统的阅读教学法,课堂气氛沉闷,欠缺师生互动,教师只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或模式化的讲解,阻碍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探究的引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精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当前社会环境也比较复杂,容易给学生带来双面影响。小学生处于心智还未发展成熟的阶段,学校应当加强德育,对其心理素质具有更高的要求。在小学德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但多数小学都没有充分利用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方法,导致德育流于形势。本文主要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方式。  【关键词】小学健康教育;德育;渗透  小学阶段处于启蒙阶段,学校应当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
【摘要】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笔者精心设计了“拼一拼”“找一找”“比一比”“议一议”“评一评”“看一看”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活动,直观形象,学生喜闻乐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梯形面积;计算;体会  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学会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以平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下,小学数学教育也得到了改革,而为了能够提高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和应用题解题技巧,本文围绕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展开了探究,并结合现阶段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现状,以期能够为今后小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技巧  数学科目的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为了提升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需要在小学六年级数学应用题中融入生活问题,教师也要在教
【摘要】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但是“热传递是如何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及“如何直观有效地证明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这两个问题,一直是内能教学的难点。本文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与实质”为例,阐述自制教具在突破初中物理教学难点中的作用。  【关键词】热传递;做功;内能的改变;自制教具  根据教学需要,自制合适的教具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实验条件,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自制教具是指利用生活中废弃
【摘要】语文课程面向学生的文字应用、语言应用、阅读理解、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能力开展相应的教育,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语言能力,而课外阅读活动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在本文的研究中,主要围绕着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活动体系进行构建研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外阅读  一、前言  在小学的课程教学活动中,不同的课程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新
【摘要】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面临的一大教学难题。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引导学生深入准确地观察生活,积累材料,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其次,还要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让学生多看多练等方法提高作文的能力。再者,教师的指导、批改、评讲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准确观察;积累材料;激发兴趣;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除了思想教育之外,还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聽、说、读、写”这四方面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