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四个自信”的思想引领下,中华文化焕发出了灿烂的生命力。传承、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是炎黄子孙应有的使命。我们要自豪、有自信心地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诗词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载体,但古诗词难理解,远离小学生的生活,又因为教师自身的许多问题,导致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对学习古诗词提不起兴趣。因此,使我们对传承、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产生不少担忧。那么,如何引导小学生阅读、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引导;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是民族语言的典范,是民族精神的摇篮,隐含着先贤们浓浓家国情怀,引领着我们继续前行。《新课标》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只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学习、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才能更有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甚至引领着全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是,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存在着令人但忧的问题,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没有激发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纵使在孔子学院遍天下的今天,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对学习古诗词没有多大的兴趣。引导小学生阅读传诵古诗词是一线教师不能忽视的教学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总结、讨论、交流、调查等方式,针对哪些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阅读方法——拓宽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路径。
一、善用古人趣事,提起学习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能只站在应试的角度上来教学古诗词,要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要花点时间去收集、去设计,要充分利用诗人的有趣故事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李白的喝酒吟诗、岳飞的“岳母刺字”、陆游的爱情故事……故事不但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对诗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树立诗人良好的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诗人们也很潇洒、很浪漫,有的还文武全才,不是学生印象中“十年寒窗”的书呆子形象。从而让学生慢慢地喜爱他们,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他们。
二、适时渲染背景,吸引学生关心
每一篇作品都有时代的印记,都包含着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感,或喜或悲,或苦或愤。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花点时间,向学生讲清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历练。这不但对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引起学生对作者、对那个时代人民的关心,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三国曹植《七步诗》时,一定要讲清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所处的处境;教学陆游《示儿》时,要讲一讲当时的历史事件,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也就清楚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引导穿越时空,发挥实物实感
创作古诗词的时间离我们有些遥远,所以在用词、语法上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这容易使学生既感觉到古诗词与现在的生活没多大的关系,学习起来又有些困难。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充分利用现物,穿越时空,尽力做到将古诗词的作者、作品与学生所见所感的眼前景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古代的人与物跟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因为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一时一地,因人、因物、因事有感而发所作。虽时人久远,但有许多景物依然存在。例如,我们在学习文天祥的诗词时,可以组织或引导学生到海丰县彭湃中学的“方饭亭”去看、去感受。在学习苏东坡的诗词时,一定要向学生介绍他在惠州所留之物、所做之事,让看过作者所留之物、听过作者故事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所见所感。
四、用心創设氛围,紧密联系生活
我们都知道,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教师和学校都要努力地去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氛围,不能将学习古诗词看成只是传授一小部分知识,没必要花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是要认识到,这是在传承中华文明,是在陶冶、培养学生的人格,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班级要有的放矢出版古诗词,有计划、多形式地举行学习古诗词的竞赛活动。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灵活挖掘和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领悟古诗词的作用和影响。例如,问学生,谁的家里有用古诗词来做装饰的?你能念出来与同学分享吗?你和家里的长辈们喜欢吗?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古诗词的用处与影响?对能多背古诗词的孩子,长辈们有怎样的评价?在教学时,教师可适时插上这些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古诗词有很大的用处。利用校园、家庭、生活中的有利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特别重视激发小学生阅读古诗词兴趣的方式方法,摈弃生硬、枯燥、短视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开拓路径,创设氛围去激发、培养、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发挥教师在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瑰宝——古诗词应有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古诗词;引导;兴趣
古诗词是我国瑰丽的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浓缩了中华文化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小学生来说,古诗词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是民族语言的典范,是民族精神的摇篮,隐含着先贤们浓浓家国情怀,引领着我们继续前行。《新课标》也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只有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学习、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民族才能更有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甚至引领着全世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但是,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却存在着令人但忧的问题,特别是古诗词的教学没有激发出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纵使在孔子学院遍天下的今天,绝大部分的小学生还是对学习古诗词没有多大的兴趣。引导小学生阅读传诵古诗词是一线教师不能忽视的教学任务。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总结、讨论、交流、调查等方式,针对哪些消极因素影响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导阅读方法——拓宽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路径。
一、善用古人趣事,提起学习兴趣
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不能只站在应试的角度上来教学古诗词,要用长远发展的目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师要花点时间去收集、去设计,要充分利用诗人的有趣故事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李白的喝酒吟诗、岳飞的“岳母刺字”、陆游的爱情故事……故事不但能提起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学生对诗人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树立诗人良好的形象,使学生认识到,原来诗人们也很潇洒、很浪漫,有的还文武全才,不是学生印象中“十年寒窗”的书呆子形象。从而让学生慢慢地喜爱他们,有兴趣进一步了解他们。
二、适时渲染背景,吸引学生关心
每一篇作品都有时代的印记,都包含着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感,或喜或悲,或苦或愤。所以,在教学古诗词时,教师要花点时间,向学生讲清时代背景或作者的历练。这不但对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引起学生对作者、对那个时代人民的关心,从而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例如,教学三国曹植《七步诗》时,一定要讲清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所处的处境;教学陆游《示儿》时,要讲一讲当时的历史事件,学生了解诗词的历史背景,也就清楚了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特定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三、引导穿越时空,发挥实物实感
创作古诗词的时间离我们有些遥远,所以在用词、语法上与现在有很大的不同,这容易使学生既感觉到古诗词与现在的生活没多大的关系,学习起来又有些困难。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充分利用现物,穿越时空,尽力做到将古诗词的作者、作品与学生所见所感的眼前景物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古代的人与物跟自己的日常生活相关联。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兴趣。因为每一篇作品都是作者在一时一地,因人、因物、因事有感而发所作。虽时人久远,但有许多景物依然存在。例如,我们在学习文天祥的诗词时,可以组织或引导学生到海丰县彭湃中学的“方饭亭”去看、去感受。在学习苏东坡的诗词时,一定要向学生介绍他在惠州所留之物、所做之事,让看过作者所留之物、听过作者故事的学生讲讲自己的所见所感。
四、用心創设氛围,紧密联系生活
我们都知道,生活环境、学习氛围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教师和学校都要努力地去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氛围,不能将学习古诗词看成只是传授一小部分知识,没必要花很多的时间在上面。而是要认识到,这是在传承中华文明,是在陶冶、培养学生的人格,是育人的重要途径。学校、班级要有的放矢出版古诗词,有计划、多形式地举行学习古诗词的竞赛活动。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要灵活挖掘和联系我们的日常生活,领悟古诗词的作用和影响。例如,问学生,谁的家里有用古诗词来做装饰的?你能念出来与同学分享吗?你和家里的长辈们喜欢吗?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古诗词的用处与影响?对能多背古诗词的孩子,长辈们有怎样的评价?在教学时,教师可适时插上这些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古诗词有很大的用处。利用校园、家庭、生活中的有利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总之,我们要特别重视激发小学生阅读古诗词兴趣的方式方法,摈弃生硬、枯燥、短视的教学方式,想方设法,开拓路径,创设氛围去激发、培养、提高小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发挥教师在传承、弘扬中华文明瑰宝——古诗词应有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