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墨”众多玄之又玄的意义指涉中,“写意”是最具代表性的了。也正是“写意”,才令水墨超拔出单纯的材料层面而具有了某种精神指向—一种涉及品格修养的高贵的精神指向。在水墨画的创作实践中,对游离、飘忽、悬置的“写意性”的个人化追求(写意的模糊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只能是见仁见智的个人化理解),让我们在感恩传统的同时,又不得不举步维艰地知难而上。借助导师周京新教授的点拨与教诲,加之这几年的思考与实践,自己对写意的理解,虽谈不上茅塞顿开却也有了些个人的粗浅体会。无论是为人还是作画,写意都透着顺畅、不做作之意。在这里,暂且不谈“为人”,单谈谈“作画”的写意吧。
没到南艺读研究生之前,“写意”对我而言,是一个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泛泛概念—快、率、草是它的关键词,画不工整就为“写意”,因此,也就并瞧不上那种所谓的“写意”。来到南艺之后,这种对写意的浮泛理解,确实也让我吃尽了苦头,手头已然精到的“作”的功夫既割舍不下又不想老调续弹,一时间竟不会画画了。导师对写意的重倡促使我重新思考“写意”的意义。从书法尤其草书中体会“写”的连绵畅达,又从赵孟頫的《调良图》中体会顺畅笔线与顺畅造型的妙合,后来慢慢地竟也知道了云林子的“逸笔草草”非但不草反而精妙至极。在真正的创作实践中,尤其是水墨写意人物画,“如书法般畅写”只能是理想,因为将人物的造型调理得如汉字般成熟洗练绝非易事。由此可知,笔线是否顺畅,最终取决于造型的顺畅与否。处处顶撞扭捏的造型,其笔墨表现必然是滞碍和做作的。传统造型与笔墨表现的和谐对应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让我们在调整造型的同时,也对笔墨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造型与笔墨应该是在相互顺应的过程中各自修正的。
如果说“写”相对倾向于绘画本体语言层面的话,那“意”则倾向于画面的精神性传达。“意”无对错,但有真伪,所谓真情流露,写真性情。这种真意与真性情,一定是纯粹的、自己的和个性的。做到纯粹要靠修炼,而做到自己和个性的,则要真诚、勇气和自信。现代水墨人物画曾经走过一段背离绘画主体精神而导致的千人一面的历史,如果说那与当时的外力干预休戚相关的话,那我们现在的“千人一面”就只能归咎于个人的虚伪与懒惰了。只有发自己的声音,泻自己的胸臆,才能令“写”带有自己的印记。
在“写意精神”滥倡的现下,对“写意”见仁见智的阐释不胜枚举,用心者自可拨开迷雾、探赜钩深。如上也只是我个人的粗陋理解,晒于大家斧斫。
2012年10月18日
没到南艺读研究生之前,“写意”对我而言,是一个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泛泛概念—快、率、草是它的关键词,画不工整就为“写意”,因此,也就并瞧不上那种所谓的“写意”。来到南艺之后,这种对写意的浮泛理解,确实也让我吃尽了苦头,手头已然精到的“作”的功夫既割舍不下又不想老调续弹,一时间竟不会画画了。导师对写意的重倡促使我重新思考“写意”的意义。从书法尤其草书中体会“写”的连绵畅达,又从赵孟頫的《调良图》中体会顺畅笔线与顺畅造型的妙合,后来慢慢地竟也知道了云林子的“逸笔草草”非但不草反而精妙至极。在真正的创作实践中,尤其是水墨写意人物画,“如书法般畅写”只能是理想,因为将人物的造型调理得如汉字般成熟洗练绝非易事。由此可知,笔线是否顺畅,最终取决于造型的顺畅与否。处处顶撞扭捏的造型,其笔墨表现必然是滞碍和做作的。传统造型与笔墨表现的和谐对应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让我们在调整造型的同时,也对笔墨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造型与笔墨应该是在相互顺应的过程中各自修正的。
如果说“写”相对倾向于绘画本体语言层面的话,那“意”则倾向于画面的精神性传达。“意”无对错,但有真伪,所谓真情流露,写真性情。这种真意与真性情,一定是纯粹的、自己的和个性的。做到纯粹要靠修炼,而做到自己和个性的,则要真诚、勇气和自信。现代水墨人物画曾经走过一段背离绘画主体精神而导致的千人一面的历史,如果说那与当时的外力干预休戚相关的话,那我们现在的“千人一面”就只能归咎于个人的虚伪与懒惰了。只有发自己的声音,泻自己的胸臆,才能令“写”带有自己的印记。
在“写意精神”滥倡的现下,对“写意”见仁见智的阐释不胜枚举,用心者自可拨开迷雾、探赜钩深。如上也只是我个人的粗陋理解,晒于大家斧斫。
2012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