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意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qiangge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墨”众多玄之又玄的意义指涉中,“写意”是最具代表性的了。也正是“写意”,才令水墨超拔出单纯的材料层面而具有了某种精神指向—一种涉及品格修养的高贵的精神指向。在水墨画的创作实践中,对游离、飘忽、悬置的“写意性”的个人化追求(写意的模糊性决定了对它的理解只能是见仁见智的个人化理解),让我们在感恩传统的同时,又不得不举步维艰地知难而上。借助导师周京新教授的点拨与教诲,加之这几年的思考与实践,自己对写意的理解,虽谈不上茅塞顿开却也有了些个人的粗浅体会。无论是为人还是作画,写意都透着顺畅、不做作之意。在这里,暂且不谈“为人”,单谈谈“作画”的写意吧。
  没到南艺读研究生之前,“写意”对我而言,是一个熟视无睹、视而不见的泛泛概念—快、率、草是它的关键词,画不工整就为“写意”,因此,也就并瞧不上那种所谓的“写意”。来到南艺之后,这种对写意的浮泛理解,确实也让我吃尽了苦头,手头已然精到的“作”的功夫既割舍不下又不想老调续弹,一时间竟不会画画了。导师对写意的重倡促使我重新思考“写意”的意义。从书法尤其草书中体会“写”的连绵畅达,又从赵孟頫的《调良图》中体会顺畅笔线与顺畅造型的妙合,后来慢慢地竟也知道了云林子的“逸笔草草”非但不草反而精妙至极。在真正的创作实践中,尤其是水墨写意人物画,“如书法般畅写”只能是理想,因为将人物的造型调理得如汉字般成熟洗练绝非易事。由此可知,笔线是否顺畅,最终取决于造型的顺畅与否。处处顶撞扭捏的造型,其笔墨表现必然是滞碍和做作的。传统造型与笔墨表现的和谐对应关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让我们在调整造型的同时,也对笔墨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是说,造型与笔墨应该是在相互顺应的过程中各自修正的。
  如果说“写”相对倾向于绘画本体语言层面的话,那“意”则倾向于画面的精神性传达。“意”无对错,但有真伪,所谓真情流露,写真性情。这种真意与真性情,一定是纯粹的、自己的和个性的。做到纯粹要靠修炼,而做到自己和个性的,则要真诚、勇气和自信。现代水墨人物画曾经走过一段背离绘画主体精神而导致的千人一面的历史,如果说那与当时的外力干预休戚相关的话,那我们现在的“千人一面”就只能归咎于个人的虚伪与懒惰了。只有发自己的声音,泻自己的胸臆,才能令“写”带有自己的印记。
  在“写意精神”滥倡的现下,对“写意”见仁见智的阐释不胜枚举,用心者自可拨开迷雾、探赜钩深。如上也只是我个人的粗陋理解,晒于大家斧斫。
  2012年10月18日
其他文献
少时学友,曾互勉共进,谈笑案头间,结碗筷之谊。岁月蹉跎,一别数载转瞬间,感岁月沧桑,别我兄弟情。思君,念去时峥嵘岁月不再……  回首懵懂的青春岁月,众兄弟各怀“鸿博”之志,缘聚中等师范。舞象年华,虽涉世未深,却激情澎湃、意气风发,艺术的种子在这个群体不断地萌发和成长起来。大家都在为梦想、“真理”而奋发进取,为艺术的“真谛”而拼搏探索。加存,用一颗朴实的心勤勉地涂写着他的追求,厚道的为人和对绘画的赤
期刊
阿纳托尔·法朗士带着轻妙的诙谐说:“如果我是造化神,我愿把我的青春放在人生最后。”  兆琳过早的感悟,游离了她青春的短暂,无论她对美的向往,还是表述的障碍,都超乎了她岁月的极限。她怀疑和疑问下的真正意图虽近乎迷茫,但她感到了痴力,时刻忘不掉的呼吸。于是她渴望穿越人生的屏障,琐累的现实,还自己自由自在。  当她懂得“难”时,她可能最害怕生命的磨砺与心酸会让她承受不能承受之重。  在我的视野里,画画并
期刊
濛莎姑娘拿来一批她画的画,真的好,好得不得了,好得没法说.她能把自己的心情、愿望淋漓尽致地捧到你面前,她的技巧都从心中流出,就是情感的流动,所以真挚、动人,不可重复,不依傍人。去指导她就等于毁了她。可以研究她、学习她,但不能模仿她。她自己开辟了一条独一无二的路子,也不能有二。我衷心祝贺她的成功!
期刊
光·荫—汪钰元2013作品展  2013.10.19-2013.12. 5  Homeless画廊(上海)  展览集中展出了艺术家汪钰元的十余幅国画和水彩作品,其中包括了他的“白桦恋”系列,“彩荷”系列和“江南水乡”系列等经典作品。他的创作手法,是将习以为常的风景,节选出特定的片段,运用带有浓烈情绪的笔触,单纯及略微夸张的色彩,引导公众进入他制造出的一种意境内,体味出作品背后的艺术家对往日时光的丝
期刊
2013年10月11日,中国美术馆大厅内人头攒动,镁光灯频闪,今秋一场盛况空前的美术大展隆重登场了!被海外艺术界称为“中国毕加索”的石虎先生,经过十年自身沉淀,将一千多件精品力作集中亮相于此,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奉上一道丰盛的精神盛宴。  “石虎书画大展”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联合主办,雅昌文化集团承办,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高规格、高水平的名家大展。出席这次展会的
期刊
前 言  此次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青年教师作品展,囊括了人物、山水、花鸟、书法四个专业教师的作品,也是他们近年来艺术素养、专业能力,包括教学品质的集中展现。与其说这仅是一次展览,不如说是面向全院师生及全社会的一次检验。  平日不管我们关上门,如何自吹自擂或者自圆其说,都不如把作品公诸于众,让同仁们说长道短、品头论足,从中获取滋养或警醒,以清晰判断或鉴明方向,坚定信心或持守追求。尤其渴望得到同道们的
期刊
一  文亮从广东办个展回京,听朋友们说展览的画全部卖光。我问文亮,广东的市场怎么样?“广东人喜欢有颜色的,他们叫‘好彩头’,因此展览一开,有着色的画全卖掉了。剩了两幅纯水墨的,直到闭幕那天,才被几个搞文学的人买走。在广东人看来,一团团黑墨不吉利,叫‘触霉头’。”文亮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  全世界再找不到像广东、香港地区“讨吉文化”这么发达的地方了。比如,广东人一见面问“在哪里发财?”比北方人问“忙
期刊
一九八一年生于山东临沂,现客居于京。
期刊
1972年,生于陕西富平。  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  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水墨人物画室,获学士学位。  200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师从唐勇力教授。  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并获艺术硕士学位。  现居烟台。  展览:  2012年,“非·国画”水墨人物三人展,Zan8艺术空间,北京;  “墨问—当代水墨艺术展”,美丽道艺术中心,北京; 
期刊
回响  早年曾翻阅阿根廷作家豪·路·博尔赫斯的《海洋》:  海洋是谁  那狂暴古老的家伙是谁  它侵蚀着陆地的支柱  是许多海洋中的一个  是深渊、光辉、偶然和风  海的多面荣光,在诗文中获得肯定、褒扬,甚至赞美。这样的文字太过狡黠、迷人,它自觉地回避掉单一化呈示所带来的惟一理解,描述承载着复杂的矛盾。疏离的语感中意象叠生,将同一物象交错的多级性质延伸为无比瑰丽的视觉美学。  杜小同创作于201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