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善治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是现代治理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治理的目标就是善治。可以认为,善治涵盖了以下价值性要素:民主、自治、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稳定、和谐。这些价值性要素正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所要追求的目标组合和应树立的教育理念。它把治理看做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管理”。管理强调教育的一元归属、教学的单力运行以及管理者少数民主化,其目标是善政,而善政则可以在缺乏民主条件下由“明君”和“包公”就能做到。新时期学校的治理注重教育的多元归属、教学的多向互动以及全面发展,其目标是善治,而善治则需要与教育相关的各方面良性互动与合作,以实现教育和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演进来看,治理一善治是现实的管理实践,也是一种反映这种管理理念现实的理论,而且由于学校管理民主立场的确立使其成为认识学校现实管理的重要而有益的学校管理方法;从我党对教育方针、政策、路线认识的深化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来看,学校善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已为国内学术界所重视并运用到教育发展研究中来;从善治的价值性要素和构建和谐学校发展研究的需要来看,我们认为应树立善治这一学校管理理念,从而通过善治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学校善治的目标要具备五个条件:(1)形成整合一致的目标系统。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吻合;全校性总体目标与部门性局部目标一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目标上的整合。(2)建立高效率的学校管理机构。机构设置要适当,职责要分明,制度要健全,联系渠道要畅通,以便于指挥。(3)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达到规定的学历标准,实现队伍综合体的高水平,发挥队伍间的互补互持作用。(4)实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管理方式。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做到上下一致,民主管理学校。(5)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学校。
一、校长要善思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发展,校长要善于思考。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有创新的意识,才有创新的活动。所以说,作为领导者,要做得对先要想得对,要做得到必须先想得到。领导者的所思所想绝不应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过程,一个领导者若与一个下属的思想没有什么区别,那么领导者何以服众?所以说,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指挥下属该去的方向。作为现代组织领导者,不仅要具备一般领导的才干与能力,更要有一个富有思想、知识、信息的智慧头脑。他们不仅要有管理者和战略家的胆识和眼光,还要有思想者和艺术家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组织靠什么去竞争?靠什么去夺取和掌握主动权和优势?首先要靠领导者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两军相逢,智者胜。“智”就是谋略,就是思想。一个领导者拥有新思路,才能使组织有新出路;有新思想,才能使组织有新发展。当组织完成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之后,领导者首先应当做的就是:以思想制胜,以思想夺取发展空间,求得发展。因此,领导者的头脑是今天的组织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二、校长要善传
校长需要把自己的先进办学管理理念明明白白地传递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一个团队要和谐、要发展,必须有一个起着统帅灵魂作用的团队思想。一个学校要和谐发展,同样需要有一个被全体教师整体认同,并为之不懈追求的办学理念,学校的一切教学行为和管理模式都服从于这些办学思想。校长的先进管理理念来自于校长自身的不断学习。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地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付诸实施呢?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又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与支持。校长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地搬到本校加以实施。
三、校长要善理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要善于在自身的管理中学会讲“道理”。众所皆知,有理才能服众,有理才能走天下。因为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怪现象。比如,出现“吃力不讨好”,或者“好心没好报”,等等。假设出现这种不良现象,校长要认真对待,并针对具体的人、事、物分别采用不同的讲理方式,解释一定要到位,“讲理”一定要充分。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能专横跋扈,更不能以校长的身份压人。因为学校管理是一项需要耐心的活动,要达到管理的顺畅,就必须让教师真正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理解校长的管理理念。校长不仅要善于讲理,而且还应深入了解全体教职工的疾苦,知道教师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要为教师们排忧解难,化解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充分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对于一些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工作的言行,校长要带头疾言厉色、坚决抵制。所以,校长要以师为本,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样才能取得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谋求学校的发展,并使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同。
四、校长要善管
善管就是要做正确的事。事是管理中最直接、最客观的要素,管理就是把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理顺,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得越好,事就越顺,事就越少;管理得越简单,效果就越好。所谓最好的管理就是最简单的管理。
(1)大事抓具体,小事抓到位。校长要按照学校工作的大小、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对策。一个领导既要善于抓大事,又要善于抓小事,即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工夫。(2)快速反应,迅速落实。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不管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后勤保障管理,要突出一个“实”字,比如在各种教学的管理上,要保证质量,就要加强落实,否则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就会成了摆设。(3)对事讲原则,对人讲感情。在工作中,事和人严格分开,人情不能代替事情,感情不能代替原则。(4)刚柔相济,用好方法。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冷处理。要顾全大局,对于具体的个别问题,要注意协调。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和矛盾,这时就要慎重,要学会“弹钢琴”,要学会“抓大放小”,抓要害,抓主要矛盾。(5)用活机制,创新工作。机制不要一成不变,要做到“活”,但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变通,要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探索,要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时至今日,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日显重要,由此导致学校利益的日益公共化以及社会对学校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并对现行学校的管理模式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方式提出挑战。于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管理需要赋予新的含义,学校的善治就是使相互矛盾的或不同利益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既包括教师和学生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符合他们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基本含义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学校公共权威维持教育教学秩序,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的善治是学校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管理过程。善治的目的是各行为主体在互信、互利、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协调发展、参与合作、求同存异、化解教与学矛盾,维护教学秩序,在满足教师和学生利益的同时,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善治是建立在学校管理者、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相互合作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关系,其本质特征在于学校教育与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合作管理,是教与学辩证的最佳状态。学校善治表示管理者、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良性合作与互动,代表着学校发展的方向。
善治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是现代治理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治理的目标就是善治。可以认为,善治涵盖了以下价值性要素:民主、自治、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稳定、和谐。这些价值性要素正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所要追求的目标组合和应树立的教育理念。它把治理看做是当代民主的一种新的实现形式,它不同于传统的“管理”。管理强调教育的一元归属、教学的单力运行以及管理者少数民主化,其目标是善政,而善政则可以在缺乏民主条件下由“明君”和“包公”就能做到。新时期学校的治理注重教育的多元归属、教学的多向互动以及全面发展,其目标是善治,而善治则需要与教育相关的各方面良性互动与合作,以实现教育和教学利益的最大化。
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的演进来看,治理一善治是现实的管理实践,也是一种反映这种管理理念现实的理论,而且由于学校管理民主立场的确立使其成为认识学校现实管理的重要而有益的学校管理方法;从我党对教育方针、政策、路线认识的深化和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来看,学校善治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已为国内学术界所重视并运用到教育发展研究中来;从善治的价值性要素和构建和谐学校发展研究的需要来看,我们认为应树立善治这一学校管理理念,从而通过善治构建和谐校园。
实现学校善治的目标要具备五个条件:(1)形成整合一致的目标系统。主要表现在管理目标与教育目标吻合;全校性总体目标与部门性局部目标一致;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目标上的整合。(2)建立高效率的学校管理机构。机构设置要适当,职责要分明,制度要健全,联系渠道要畅通,以便于指挥。(3)组成一支高水平的学校工作队伍。这支队伍应达到规定的学历标准,实现队伍综合体的高水平,发挥队伍间的互补互持作用。(4)实行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管理方式。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民主,做到上下一致,民主管理学校。(5)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学校。
一、校长要善思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发展,校长要善于思考。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有创新的意识,才有创新的活动。所以说,作为领导者,要做得对先要想得对,要做得到必须先想得到。领导者的所思所想绝不应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思维过程,一个领导者若与一个下属的思想没有什么区别,那么领导者何以服众?所以说,一个领导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指挥下属该去的方向。作为现代组织领导者,不仅要具备一般领导的才干与能力,更要有一个富有思想、知识、信息的智慧头脑。他们不仅要有管理者和战略家的胆识和眼光,还要有思想者和艺术家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市场竞争中,组织靠什么去竞争?靠什么去夺取和掌握主动权和优势?首先要靠领导者的思想。在知识经济时代,两军相逢,智者胜。“智”就是谋略,就是思想。一个领导者拥有新思路,才能使组织有新出路;有新思想,才能使组织有新发展。当组织完成由低级到高级、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变之后,领导者首先应当做的就是:以思想制胜,以思想夺取发展空间,求得发展。因此,领导者的头脑是今天的组织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资本。
二、校长要善传
校长需要把自己的先进办学管理理念明明白白地传递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实施。一个团队要和谐、要发展,必须有一个起着统帅灵魂作用的团队思想。一个学校要和谐发展,同样需要有一个被全体教师整体认同,并为之不懈追求的办学理念,学校的一切教学行为和管理模式都服从于这些办学思想。校长的先进管理理念来自于校长自身的不断学习。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怎样才能将它全面、正确、有效地在学校具体的工作中付诸实施呢?校长既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又要取得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大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应该得到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理解与支持。校长在向人家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形势,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地搬到本校加以实施。
三、校长要善理
校长作为学校的最高领导者,要善于在自身的管理中学会讲“道理”。众所皆知,有理才能服众,有理才能走天下。因为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一些怪现象。比如,出现“吃力不讨好”,或者“好心没好报”,等等。假设出现这种不良现象,校长要认真对待,并针对具体的人、事、物分别采用不同的讲理方式,解释一定要到位,“讲理”一定要充分。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也不能专横跋扈,更不能以校长的身份压人。因为学校管理是一项需要耐心的活动,要达到管理的顺畅,就必须让教师真正理解校长的良苦用心,理解校长的管理理念。校长不仅要善于讲理,而且还应深入了解全体教职工的疾苦,知道教师需要的是什么、追求的又是什么,要为教师们排忧解难,化解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充分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对于一些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工作的言行,校长要带头疾言厉色、坚决抵制。所以,校长要以师为本,增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这样才能取得全体教职工的理解与支持,从而谋求学校的发展,并使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同。
四、校长要善管
善管就是要做正确的事。事是管理中最直接、最客观的要素,管理就是把许多大大小小的事情理顺,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管理得越好,事就越顺,事就越少;管理得越简单,效果就越好。所谓最好的管理就是最简单的管理。
(1)大事抓具体,小事抓到位。校长要按照学校工作的大小、轻重、缓急,采取不同的对策。一个领导既要善于抓大事,又要善于抓小事,即要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工夫。(2)快速反应,迅速落实。管理的关键在于落实,不管是教育教学管理,还是后勤保障管理,要突出一个“实”字,比如在各种教学的管理上,要保证质量,就要加强落实,否则学校制订的规章制度就会成了摆设。(3)对事讲原则,对人讲感情。在工作中,事和人严格分开,人情不能代替事情,感情不能代替原则。(4)刚柔相济,用好方法。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学会冷处理。要顾全大局,对于具体的个别问题,要注意协调。在工作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和矛盾,这时就要慎重,要学会“弹钢琴”,要学会“抓大放小”,抓要害,抓主要矛盾。(5)用活机制,创新工作。机制不要一成不变,要做到“活”,但不能违背教育规律,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变通,要敢于否定自己,勇于探索,要追求个性化的发展。
时至今日,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日显重要,由此导致学校利益的日益公共化以及社会对学校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并对现行学校的管理模式的公共服务能力和方式提出挑战。于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学校的管理者对学校管理需要赋予新的含义,学校的善治就是使相互矛盾的或不同利益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得以调和并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过程,既包括教师和学生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符合他们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基本含义是指学校管理者和管理组织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学校公共权威维持教育教学秩序,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的善治是学校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公共管理活动和公共管理过程。善治的目的是各行为主体在互信、互利、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进行持续不断的协调发展、参与合作、求同存异、化解教与学矛盾,维护教学秩序,在满足教师和学生利益的同时,最终实现社会发展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善治是建立在学校管理者、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相互合作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学校管理关系,其本质特征在于学校教育与教学主体和客体的合作管理,是教与学辩证的最佳状态。学校善治表示管理者、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良性合作与互动,代表着学校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