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钢铁研究总院(以下简称钢研总院)创建于1952年,直属原冶金工业部,1999年7月转制为中央直属大型科技型企业,2000年3月27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是目前我国冶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
科技为先导
钢研总院致力于建设国民经济和新材料研发基地。承担了冶金行业85%以上的新材料研制任务,先后为我国“两弹一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号飞船,电子材料等工程建设和冶金、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等行业研制并提供了大量关键新材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领域覆盖了金属功能材料、难熔金属、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结构材料、焊接材料、表面技术与腐蚀防护、特种陶瓷与耐火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以及非晶微晶合金、纳米材料等。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以钢研总院为依托,通过洁净化、匀质化和超细组织等途径,使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的性能翻番。多年来,钢研总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同行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钢研总院还积极投身于国家冶金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多年来,承担了50%以上冶金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任务,在钢铁行业的每一个重要技术变革时期,钢研总院都起到了先锋和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冶金行业发展的6大关键技术中有4项关键技术由钢研总院牵头取得重大突破并在行业推广,依靠高新技术推动了冶金行业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并在推进冶金企业品种、质量、效益的提高、节能降耗、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权威机构,钢研总院与30多个国家实现了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数据的有效互认,在国际实验室能力对比实验中多次名列第一。研究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分析仪、痕量分析仪、快速在线检测仪等设备达到国际水平,起到了引导冶金分析检测发展方向和潮流的作用。
在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推荐,以翁宇庆教授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之一的“新一代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终于开花结果,以钢研总院为主,联合北科大、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宝钢、首钢、武钢、鞍钢、珠江钢铁公司和攀钢等9个单位共同完成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奖项的获得,是钢研总院科研开发方面的又一次重要突破,也是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产业为支柱
钢铁研究总院以产业规模化、工程大型化、产品国际化为目标,1998年以来,陆续发起组建并形成了以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钢研高纳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艺工程产业、以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测试仪器产业为支撑的三大主体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流科技企业集团。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实现了科技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钢研总院新材料及相关领域产业化的进程。
目前,钢研总院(包括下属公司)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最大的非晶微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药芯焊丝生产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温母合金及CA精铸生产线。在国内首家研发并在30余家企业推广了彩涂板和镀锌生产线的国产化工程。目前在京外设有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舟山海洋腐蚀研究所、成都大气腐蚀试验站和涿州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现有科研和产业基地1235亩,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钢铁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等10个国家级中心及重点实验室。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钢铁研究总院经营创收水平不断踏上新的台阶,利润水平稳步提高,纵向来款迅速增长,资产结构日趋合理,资产规模适度增长。到2004年底,全院资产总额38.44亿元,2004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9.23亿元。
人才为根本
建院50余年来,钢研总院在材料科学、冶金工艺与工程、分析测试等领域共取得了4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奖励25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13项、授权专利655项(50%以上为发明专利)。目前,钢研总院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其中一人为双院士,设有1个一级学科授权点,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1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现有从业人员2964人(在职职工18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83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79人,中青年专家22人,博士生导师3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7人。
创新为灵魂
1999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的里程碑,中央直属242家科研院所迈出企业化转制的关键步伐。当年7月1日,钢研总院告别旧体制,转制为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
改革转制后,钢铁研究总院继续保持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冶金新材料方面的研发优势,仍然承担了大量国家科研开发项目,在行业技术发展方面继续保持绝对优势,技术性收入及产品收入显著增加,总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001年以来连续获得工商银行信用等级评定“AAA”资格;2002年以来连续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一等奖。
目前,钢铁研究总院已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科技为先导、产业为支柱、人才为根本、创新为灵魂”的发展方针,在上级部门领导、关心下,在院党政班子领导下,全院职工正在为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科技研发和产业转化双发展、把钢铁研究总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企业集团、实现10年发展规划所提出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科技为先导
钢研总院致力于建设国民经济和新材料研发基地。承担了冶金行业85%以上的新材料研制任务,先后为我国“两弹一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神舟”号飞船,电子材料等工程建设和冶金、能源、交通、机械、电子等行业研制并提供了大量关键新材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研究领域覆盖了金属功能材料、难熔金属、粉末冶金、高温合金、结构材料、焊接材料、表面技术与腐蚀防护、特种陶瓷与耐火材料、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以及非晶微晶合金、纳米材料等。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新一代钢铁材料”以钢研总院为依托,通过洁净化、匀质化和超细组织等途径,使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合金结构钢的性能翻番。多年来,钢研总院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在同行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钢研总院还积极投身于国家冶金行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的研发与集成。多年来,承担了50%以上冶金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和重大前沿技术的开发任务,在钢铁行业的每一个重要技术变革时期,钢研总院都起到了先锋和推动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冶金行业发展的6大关键技术中有4项关键技术由钢研总院牵头取得重大突破并在行业推广,依靠高新技术推动了冶金行业向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进程,并在推进冶金企业品种、质量、效益的提高、节能降耗、资源的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权威机构,钢研总院与30多个国家实现了金属材料化学分析数据的有效互认,在国际实验室能力对比实验中多次名列第一。研究开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位分析仪、痕量分析仪、快速在线检测仪等设备达到国际水平,起到了引导冶金分析检测发展方向和潮流的作用。
在2004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推荐,以翁宇庆教授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第一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973项目)之一的“新一代钢铁材料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终于开花结果,以钢研总院为主,联合北科大、东北大学、中科院金属所、宝钢、首钢、武钢、鞍钢、珠江钢铁公司和攀钢等9个单位共同完成的“低碳铁素体/珠光体钢的超细晶强韧化与控制技术”获得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该奖项的获得,是钢研总院科研开发方面的又一次重要突破,也是产学研合作的典范。
产业为支柱
钢铁研究总院以产业规模化、工程大型化、产品国际化为目标,1998年以来,陆续发起组建并形成了以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钢研高纳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新冶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工艺工程产业、以北京纳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测试仪器产业为支撑的三大主体产业体系,正在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一流科技企业集团。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5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实现了科技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钢研总院新材料及相关领域产业化的进程。
目前,钢研总院(包括下属公司)建设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国内最大的非晶微晶生产基地、国内最大的药芯焊丝生产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温母合金及CA精铸生产线。在国内首家研发并在30余家企业推广了彩涂板和镀锌生产线的国产化工程。目前在京外设有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舟山海洋腐蚀研究所、成都大气腐蚀试验站和涿州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现有科研和产业基地1235亩,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先进钢铁流程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冶金精细品种工业性试验基地、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非晶微晶合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钢铁材料分析测试中心等10个国家级中心及重点实验室。
在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钢铁研究总院经营创收水平不断踏上新的台阶,利润水平稳步提高,纵向来款迅速增长,资产结构日趋合理,资产规模适度增长。到2004年底,全院资产总额38.44亿元,2004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9.23亿元。
人才为根本
建院50余年来,钢研总院在材料科学、冶金工艺与工程、分析测试等领域共取得了4000余项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奖励25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13项、授权专利655项(50%以上为发明专利)。目前,钢研总院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6人,其中一人为双院士,设有1个一级学科授权点,8个二级博士学位授予权,11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现有从业人员2964人(在职职工185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83人,拥有高级技术职称人员479人,中青年专家22人,博士生导师3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27人。
创新为灵魂
1999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发展的里程碑,中央直属242家科研院所迈出企业化转制的关键步伐。当年7月1日,钢研总院告别旧体制,转制为由中央企业工作委员会直属的大型科技企业。
改革转制后,钢铁研究总院继续保持在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冶金新材料方面的研发优势,仍然承担了大量国家科研开发项目,在行业技术发展方面继续保持绝对优势,技术性收入及产品收入显著增加,总体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2001年以来连续获得工商银行信用等级评定“AAA”资格;2002年以来连续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集体一等奖。
目前,钢铁研究总院已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了“科技为先导、产业为支柱、人才为根本、创新为灵魂”的发展方针,在上级部门领导、关心下,在院党政班子领导下,全院职工正在为实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科技研发和产业转化双发展、把钢铁研究总院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企业集团、实现10年发展规划所提出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