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学习是一个整体化、持续性的过程,而数学知识是一门从学前教育开始就应当受到关注的基础性课程,数学教育不仅要求注重教导学生相关数学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学习中,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将所学内容进行整合调整,并注重对学生核心素质进行培养。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是小学阶段教学过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利于终身学习与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重要性出发,探究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的单元整合策略。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单元整合
前言
传统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往往采用章节式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单元知识进行教学。尽管教材单元安排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注重将各单元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统筹安排,以建立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单元整合工作,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全局观念,实现深度学习。针对于教师单元整合工作,本文提出了以下三条建议和策略,以实现教师工作有效性和高效性,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长远进步。
一、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建立联系
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的教材都是按照章节单元形式进行划分,单元与单元之间往往教授不同知识,但从整体来看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小学阶段知识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即前部分知识为后续学习知识奠定基础,有时同一教材不同单元章节内容、不同年级的单元内容属于数学中同一领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其进行单元整合,引导学生建立联系,通过回顾以往所学知识、联系当下要学知识、预习未来将学知识的形式实现单元整合,以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促进学生大局观念形成,同时也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章节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巧妙设置教学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引导,引领学生们对以往知识回顾总结,建立单元间联系,实现单元整合工作。以本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将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章节内容与本节课内容进行综合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们回顾《加法运算定律》章节内容,同时利用语言实现二者衔接,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能用字母表示吗?”、“像这些运算定律只能在整数中运用吗?”等语言来进行衔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通过“举例子,举反例,一一论证”等方法验证“加法运算定律也可以运用到小数”,最终教师可以对本次讨论做一个总结性发言引出课题《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到小数》通过单元与单元之间知识的联系,很好的进行知识整合,让学生们快速的理解知识脉络,让新知识模型更加的清晰,通过以往所学知识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新旧知识的衔接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构建全局观念,提高深度学习意识。
二、剖析内在关系,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无论哪个阶段,教学活动设置都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讲授,并对其定期回顾、总结,将课文知识构建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剖析章节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其产生割裂,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总结,及时进行课堂回顾,并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单元知识整合,不仅要将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同时还要将单元内部的琐碎知识点进行分析,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章节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将本节所学知识与以往所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相关知识进行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在进行单元知识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平行与垂直”向学生进行授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联系正方形与长方形相关知识引领学生们将“平行与垂直”与“长方形”进行联系,向学生们提问“长方形具有什么特征?”、“长方形四个角是什么角?”等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带有联系的问题作为引导,引领学生们回答“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及“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进而引出本节课内容,“如果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会是什么图形呢?”以及“如果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但四个角不是直角的圖形是什么图形呢?”两个问题就能将从前所学知识与本节课知识进行联系,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为其养成深度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三、循序渐进教学,提高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要培养起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为其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师更要明确,学生能否进行深度学习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合理设置教学难度与教学内容,将不同单元不同难度的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让学生以更轻松、更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章节学习中,教师主要教授给学生两个概念,其一为“平均数”的含义以及算法,其二为“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然而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统计》单元,本章节所学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都有一个共同主题,即统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灵活进行单元整合,将四年级所涉及的“统计”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教学,让学生建立知识整体联系,以促进学生整体把握。
总结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应当具备一定深度学习能力,该能力培养离不开教师引导与帮助,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就要注重将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知识讲授清晰化、整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德江.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9):56-58.
[2]何杰,席爱勇.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8(04):365-368.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单元整合
前言
传统小学阶段数学教学往往采用章节式教学法,即教师根据教材所安排的单元知识进行教学。尽管教材单元安排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注重将各单元所涉及的知识进行统筹安排,以建立单元之间的联系,进行单元整合工作,从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全局观念,实现深度学习。针对于教师单元整合工作,本文提出了以下三条建议和策略,以实现教师工作有效性和高效性,培养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长远进步。
一、知识融会贯通,引导学生建立联系
小学阶段所有学科的教材都是按照章节单元形式进行划分,单元与单元之间往往教授不同知识,但从整体来看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小学阶段知识设置是层层递进的,即前部分知识为后续学习知识奠定基础,有时同一教材不同单元章节内容、不同年级的单元内容属于数学中同一领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其进行单元整合,引导学生建立联系,通过回顾以往所学知识、联系当下要学知识、预习未来将学知识的形式实现单元整合,以促进学生整体把握知识,促进学生大局观念形成,同时也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深度学习。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章节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巧妙设置教学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进行引导,引领学生们对以往知识回顾总结,建立单元间联系,实现单元整合工作。以本章节为例,教师可以将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章节内容与本节课内容进行综合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带领学生们回顾《加法运算定律》章节内容,同时利用语言实现二者衔接,利用“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能用字母表示吗?”、“像这些运算定律只能在整数中运用吗?”等语言来进行衔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通过“举例子,举反例,一一论证”等方法验证“加法运算定律也可以运用到小数”,最终教师可以对本次讨论做一个总结性发言引出课题《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到小数》通过单元与单元之间知识的联系,很好的进行知识整合,让学生们快速的理解知识脉络,让新知识模型更加的清晰,通过以往所学知识作为课堂导入能够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新旧知识的衔接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构建全局观念,提高深度学习意识。
二、剖析内在关系,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无论哪个阶段,教学活动设置都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知识讲授,并对其定期回顾、总结,将课文知识构建成为一个统一整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剖析章节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其产生割裂,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总结,及时进行课堂回顾,并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单元知识整合,不仅要将各单元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剖析,同时还要将单元内部的琐碎知识点进行分析,以促进学生对知识整体把握,让学生更加有效地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章节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将本节所学知识与以往所学“正方形和长方形”相关知识进行联系,为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知识网络。在进行单元知识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平行与垂直”向学生进行授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联系正方形与长方形相关知识引领学生们将“平行与垂直”与“长方形”进行联系,向学生们提问“长方形具有什么特征?”、“长方形四个角是什么角?”等与本节课所学内容带有联系的问题作为引导,引领学生们回答“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以及“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进而引出本节课内容,“如果只有一组对边平行,那么会是什么图形呢?”以及“如果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但四个角不是直角的圖形是什么图形呢?”两个问题就能将从前所学知识与本节课知识进行联系,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为其养成深度学习习惯奠定基础。
三、循序渐进教学,提高学生发散思维
小学阶段要培养起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为其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教师更要明确,学生能否进行深度学习主要取决于其是否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合理设置教学难度与教学内容,将不同单元不同难度的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思维活跃,让学生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让学生以更轻松、更易接受的形式进行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章节学习中,教师主要教授给学生两个概念,其一为“平均数”的含义以及算法,其二为“条形统计图”相关知识。然而在四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过《统计》单元,本章节所学的“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都有一个共同主题,即统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灵活进行单元整合,将四年级所涉及的“统计”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教学,让学生建立知识整体联系,以促进学生整体把握。
总结
在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应当具备一定深度学习能力,该能力培养离不开教师引导与帮助,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就要注重将单元知识进行整合,实现知识讲授清晰化、整体化,从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朱德江.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9):56-58.
[2]何杰,席爱勇.深度学习视野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设计维度与注意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18(04):365-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