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能改变中国
6月,本刊将视线再次投向天津。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走过四年。今年,大赛的主赛场设在了新落成的海河教育园区,这为大赛永久落户天津搭建了坚实平台。不仅赛场,四年之中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大赛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参赛院校已从过去“为了比赛而比赛”的心态,转变为今天的以开放的态度参与大赛;许多参赛选手也从校园步入了社会,他们的发展状况如何?作为长期参与大赛报道的媒体,本刊也从过去寻找大赛新象回归到了理性审视——从国家战略到社会经济生活,从行业企业到职业院校,从普普通通的职业院校学生到技能大赛冠军……,深刻思考着职业教育到底改变了什么?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技能大赛传递出一个个强烈的讯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一支“高技能人才”大军正成为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坚强基石;一个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百姓生活也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作品成了产品、商品,正在进入寻常百姓家。
技能大赛所铸就的“职教冲击波”,正在发挥着尊技重职的引领和示范功能。如果说,职业教育到底改变了什么,那就是——它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
紧跟产业步伐,深化教产结合和校企合作,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的需要,适应人民生活需要。走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才能真切体会到职业教育这些年一步步由“冷”变“热”的升温过程,深刻感受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革。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的平台,成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和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也是职业院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
紧跟产业步伐
“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的讲话中所说的这句话,指出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产业调整、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制造”要向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高端发展,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人才的一个短板,要实现“中国创造”,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已刻不容缓。
作为教育部主管职业教育的副部长,鲁昕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职业教育要紧跟产业步伐,“职业教育就是再造生产力、职业教育就是发展产业链。职业教育与产业密切合作,实行‘教产合作’,是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的理念。”
如果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回顾历届技能大赛,职业教育贴近产业、对接市场的脉络便清晰可见:紧密围绕我国产业发展实际设置竞赛项目,以实际行动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就表示:“技能大赛的项目一年比一年多,涵盖面一年比一年广大,与产业的衔接一年比一年紧密。”
在今年的比赛项目中,高职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个新赛项。
何为“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为何要设置这一赛项?它与产业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带着这些疑问,在天津轻工职业学院高职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比赛现场,记者采访了天津轻工职业学院院长戴裕崴。戴裕崴说:“这项比赛要模拟一个小型太阳能发电站。学生拼装太阳能板,并让太阳能板追踪模拟的太阳,把太阳能吸收下来作为能量储存,变成12伏的直流电,再变成220伏的交流电,最后正常输出,让灯亮起来或者让电扇转动。”
戴裕崴还介绍,这个赛项是为了配合我们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设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下一轮世界主要国家竞争经济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为了配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国家专门制定了政策,而光伏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要产业。”
据了解,现阶段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这些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代表着现在,也引领着未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中国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翻番,总装机容量已位列世界第四,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太阳能发电总量位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50年,中国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望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45%。良好的基础,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加上大量资本的涌入,昭示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国家所需、产业所需、行业所需,这就是职教所需。戴裕崴说:学校从去年开始设立了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院校要做的就是让专业围着产业转。通过技能大赛引领全国职业院校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形成产教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除新兴产业外,技能大赛的赛项还涵盖了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国家调整振兴行业。从经济总量看,这十大产业囊括全国80%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超过3成,是实打实的国家“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今年,新疆、西藏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派出代表队参加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比赛。这项赛事是随着技能大赛的诞生而诞生的。
2002年前后,汽车开始大面积进入我国大中城市的家庭生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保养难和维修难。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副司长王水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修电喷发动机汽车的老师傅,打开化油器汽车引擎盖无从下手,甚至把一些‘感冒’类汽车故障当作‘肺炎’进行诊治,一些地区的进口豪华车长途奔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进行保养。”加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式,已远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
这种情况下,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6部委联合,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将其列入了比赛项目。在大赛的引领示范下,近年来开设此专业的职业学校不断增加,如今国内汽车维修人员也基本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汽车类技能人才强力支撑的背后,是一个产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全国汽车保有量达9000多万辆,保养维修厂商41万家,年保养维修车辆2.5亿次,年产值上千亿元。
职业教育通过技能大赛,不仅带动了汽车类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支撑了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011年,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在江苏开赛。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部分,农业技能大赛始于2010年。谈起这项赛事,鲁昕说“以往举办技能大赛没有农业的概念,就是数控机床、物流。从去年开始,我们初步尝试在江苏举办了农业技能大赛,赛项中有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
教育部、农业部开展农业技能大赛的目的非常明确:“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米袋子、菜篮子等吃饭问题始终存在一些困难。”作为此次大赛的承办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朱洪生介绍,举办大赛目的在于提高农业技能的技术含量,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农业技能的技术含量提高了,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就提高了,大赛取得的成果有利于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技能大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鲁昕透露:为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今年教育部将与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粮食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重点推进服务现代农业和新一轮“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
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
服务大众民生
“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离不开职业教育,百姓生活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在我们身边。”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这个理念深入人心。
赛场内,许多赛项不仅向社会公众开放,还在赛场周围设有体验区,有专人向观摩者介绍赛项所属产业领域的发展概况、技术应用趋势,现场参与利用相关专业技术、技能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和品味的互动体验。赛场外,许多展览展示活动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参观。技能大赛在无形中拉近了职业教育与老百姓的距离,也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
谈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士力表示:职校学生凭什么立足于社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职校重视技能教学,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职业教育实践“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一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
“职业教育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裁判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孙昌国说,以高职机器人技术应用比赛为例,这项赛事综合了很多专业知识。机器人在设计、制作及竞赛过程中体现了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制造能力,而这些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孙昌国指着正在移动的机器人告诉记者,“你把它换成一个吸尘装置,就可以变成一个自动的机器人吸尘器,完全可以用于现代餐饮服务行业。”
如果比赛需要通过介绍来了解职业教育与人们生活的距离,那么在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则可以直观看到这两者的距离到底有多近。这场展洽会展览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食品、服饰,也能买到苏绣、竹画等民间手工艺品。当人们感慨传统手工艺技术后继无人时,在新疆、西藏、宁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展位上,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在用自己所学技能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民间工艺,还能让这一工艺在传承中得到提升。”鲁昕说。
在江苏农林职业学院的展区可以真实体会“把生态带回家”的概念。墙上挂的画是通过艺术设计将各种有生命力的植物制作成的植物画。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幅画每两天喷一次营养液就可以了,它的生命周期是一年到半年,价格也很便宜,老百姓都消费得起。”展洽会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作品变成企业产品,再变成实实在在的商品。
在梅江会展中心一间用于宴会和休息的大厅内,角落里专门设了三四个摊位。拥有100多年护理教育历史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在这里为人们提供身体按摩、营养测试和美容咨询服务。
当一位母亲带着9个月大的男孩逛到这里,护理专业的学生将孩子轻轻抱起,耐心地为这位母亲讲解,怎样与婴幼儿接触才能满足孩子的“皮肤饥饿感”。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副主任简雅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并不想拿出那些只有同行才看得懂的东西来展示,只想让大家直观地看到护士不仅在人们生病时需要,而且可以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譬如给人开出“健康教育处方”。而这个城市的生活也离不开这所职业院校的呵护,简雅娟说“天津各大医院90%以上的护士都是该校护理系的毕业生。”
“小至绣花,大至现代工业”,这一切的一切让鲁昕感慨万分:“我们的孩子创造力是无穷的。”她对在场的记者表示:“你去看了,你就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让人民学会享受生活,这是其他教育所做不到的。”这位教育部副部长呼吁媒体对职业教育这个“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关注,以“彻底转变社会上的陈旧观念”。“现在教育部的观念已经转变了,而社会还没有转。”鲁昕的这句话意味深长,说出了事实,也道出了无奈。
13941所中职学校、1246所高职学校到底与人们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的理解是:“职业教育是所有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他说,我们的生活质量并不取决于每天接触的高级知识分子,而是取决于最广泛的普通劳动人民。“比如,当你从北京乘坐高铁到天津,享受到的服务是否到位,跟职业教育有关系;你到商场买东西,遭白眼、奚落了,跟职业教育有关系;你家里装修完房子,窗户漏风,那也是职业教育在起作用。”葛道凯说,“不论你当多大官,你有多少学位,你每天的生活质量直接取决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职业教育质量提高了,我们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就会提高。”
在展洽会上走一圈,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职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多大变化,这场筹备半年之多的展洽会,试图向人们指出一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职业教育让生活更美好”。吃出健康、穿出美丽、安全出行、享受生活,它也为职业教育服务百姓、服务社会搭建了有效平台。
“牵手”企业深度融合
企业的深度参与仍是本届大赛的一大亮点。“丰田”“中粮”“华为”“中科”“康尼”……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冠名方或赞助方融入到技能大赛中。
今年,中职组现代物流技能比赛由企业提供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提供资金180万元冠名赞助,北京络捷斯特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上海环众物流咨询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在中职组烹饪技能比赛的宣传条幅上也首次出现了中粮集团。
“往年都没有企业冠名,今年中粮首次冠名赞助中职烹饪比赛。”中职组烹饪技能比赛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处长刘宝民介绍:中粮集团在网上了解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影响越来越大,便主动找到了教育部,想通过大赛来宣传、推广他们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除了资金支持,比赛用料上也都由中粮提供。他们还举行了参赛选手的现场签约仪式,表示要持续关注我们四个赛项的优秀选手,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涯,并给予他们资助。”刘宝民说。
如今刘宝民处长再也不为没有企业“冠名”、得不到资金支持而发愁了。尽管全国农业技能大赛仍没有企业冠名,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洪生表现得很乐观:“今年是第二次举办这项赛事,由于举办时间短,还没有企业冠名,但今年企业参与的热情已经比去年明显增强。相信随着大赛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会有企业找我们的。”但朱洪生解释,看重企业冠名,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成功与否要靠企业来检验,通过大赛能建立并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解决教学跟行业企业的对接和深度融合的问题。”
“我们一直强调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定要把行业推到前台,充分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葛道凯介绍,今年全国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到2800多家企业的支持,行业企业积极赞助各级竞赛,为各种比赛提供专家、行业企业技术规范,提供相应的设备。
不仅中职组,今年高职组的赛项均以企业或行业为主导,并实质性参与赛项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且多个赛项的主导企业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主要参与和支持单位,赛项设计融入国际标准,体现国际化理念,引导高职学生逐步走上世界竞技的大舞台。
大赛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行业企业的主导作用,行业作为大赛的组织者,分布在53个赛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大赛也为企业搭建了招贤纳士的平台。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刘欣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今年企业参与的程度更加深入,涉及面也更为广泛,“企业不仅提供了很多设备,今年企业招聘优秀选手的力度也有很大提升。”正如刘欣所言,行业企业在大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不仅赞助大赛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到现场招聘优秀选手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今年的技能大赛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由天津及外省市92家企业人事部门代表组成的“企业家观摩团”。这是连续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首次有组织地出现企业界人士的身影。
“企业家观摩团”观摩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现代制造技术等7个比赛项目。作为“企业家观摩团”的成员,天津一家外贸公司老总张和平在观看了选手的表现后当即表示,要挑选两名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和建筑设计的学生。张和平由衷地感慨:“都是各省考出来的尖子呀,招聘真是省心省事。”
这样的观摩也让来自中国北车天津机车车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陈振山感受颇深。他表示“机电数控车工”项目的选手们不但能操作数控机床,还可以进行工艺编程,“在我们单位这需要两个不同组的人才能完成的啊。”
“观摩企业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招聘会’上,提供了高职、中职就业岗位约800个。”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周禄群主任显得异常兴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魅力越发显现”。
“企业家观摩团”观摩比赛,当场与优秀选手签约,这对于激励指导教师和选手、促进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对校企合作价值与作用的深度挖掘和拓展,使技能大赛确实成为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培养和发现高技能型人才的平台。
不仅赛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技能大赛的展示活动。展示活动突出学生作品向企业产品和市场商品的转化,突出研发、设计、生产等教学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的典型教学模式,突出企业职工培训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经验,以及职工培训与大学专业课程实行学分互换的积极探索,同时积极开展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的洽谈及作品有偿推介活动。
大赛中,企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从冷漠视之到热情参与,职业教育在行业企业中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职业教育必须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鲁昕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具体办法,就是“校企一体化”。她解释,学校与企业一体化运作,实现政府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打造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模式。
6月,本刊将视线再次投向天津。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走过四年。今年,大赛的主赛场设在了新落成的海河教育园区,这为大赛永久落户天津搭建了坚实平台。不仅赛场,四年之中一切都在发生着变化:大赛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参赛院校已从过去“为了比赛而比赛”的心态,转变为今天的以开放的态度参与大赛;许多参赛选手也从校园步入了社会,他们的发展状况如何?作为长期参与大赛报道的媒体,本刊也从过去寻找大赛新象回归到了理性审视——从国家战略到社会经济生活,从行业企业到职业院校,从普普通通的职业院校学生到技能大赛冠军……,深刻思考着职业教育到底改变了什么?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技能大赛传递出一个个强烈的讯息: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一支“高技能人才”大军正成为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坚强基石;一个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百姓生活也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学生的技能作品成了产品、商品,正在进入寻常百姓家。
技能大赛所铸就的“职教冲击波”,正在发挥着尊技重职的引领和示范功能。如果说,职业教育到底改变了什么,那就是——它正在悄然改变着中国!
紧跟产业步伐,深化教产结合和校企合作,强化学生技能培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的需要,适应人民生活需要。走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才能真切体会到职业教育这些年一步步由“冷”变“热”的升温过程,深刻感受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的革命性变革。
一年一度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的平台,成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交流和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检验的平台,也是职业院校学生事业发展的平台。
紧跟产业步伐
“职业教育水平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对国家产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基础性、关键性作用。”6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的讲话中所说的这句话,指出了职业教育在国家产业调整、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中国制造”要向全球制造业产业链高端发展,高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人才的一个短板,要实现“中国创造”,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已刻不容缓。
作为教育部主管职业教育的副部长,鲁昕曾在多个场合强调职业教育要紧跟产业步伐,“职业教育就是再造生产力、职业教育就是发展产业链。职业教育与产业密切合作,实行‘教产合作’,是职业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的理念。”
如果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回顾历届技能大赛,职业教育贴近产业、对接市场的脉络便清晰可见:紧密围绕我国产业发展实际设置竞赛项目,以实际行动服务和支撑产业发展,为行业企业提供生产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力资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就表示:“技能大赛的项目一年比一年多,涵盖面一年比一年广大,与产业的衔接一年比一年紧密。”
在今年的比赛项目中,高职组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个新赛项。
何为“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为何要设置这一赛项?它与产业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带着这些疑问,在天津轻工职业学院高职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比赛现场,记者采访了天津轻工职业学院院长戴裕崴。戴裕崴说:“这项比赛要模拟一个小型太阳能发电站。学生拼装太阳能板,并让太阳能板追踪模拟的太阳,把太阳能吸收下来作为能量储存,变成12伏的直流电,再变成220伏的交流电,最后正常输出,让灯亮起来或者让电扇转动。”
戴裕崴还介绍,这个赛项是为了配合我们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设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下一轮世界主要国家竞争经济制高点的关键举措。为了配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国家专门制定了政策,而光伏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主要产业。”
据了解,现阶段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需要。这些产业,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代表着现在,也引领着未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兴产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视为经济新增长点。
目前,中国水力、核电、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产业均实现了高速增长,风力发电装机容量连续三年翻番,总装机容量已位列世界第四,太阳能光伏产业也实现了高速增长,太阳能发电总量位居世界首位。预计到2050年,中国使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有望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45%。良好的基础,政策与资金的大力支持,加上大量资本的涌入,昭示着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新能源产业正孕育着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国家所需、产业所需、行业所需,这就是职教所需。戴裕崴说:学校从去年开始设立了光伏发电技术应用专业,“职业院校要做的就是让专业围着产业转。通过技能大赛引领全国职业院校为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形成产教对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
除新兴产业外,技能大赛的赛项还涵盖了汽车、纺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物流等十大国家调整振兴行业。从经济总量看,这十大产业囊括全国80%的工业增加值,占中国GDP比重超过3成,是实打实的国家“支柱”产业,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今年,新疆、西藏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首次派出代表队参加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项目比赛。这项赛事是随着技能大赛的诞生而诞生的。
2002年前后,汽车开始大面积进入我国大中城市的家庭生活。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保养难和维修难。交通运输部公路司副司长王水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时,修电喷发动机汽车的老师傅,打开化油器汽车引擎盖无从下手,甚至把一些‘感冒’类汽车故障当作‘肺炎’进行诊治,一些地区的进口豪华车长途奔驰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进行保养。”加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汽车维修人才培养方式,已远不能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
这种情况下,教育部、交通运输部等6部委联合,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列为现代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项目,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也将其列入了比赛项目。在大赛的引领示范下,近年来开设此专业的职业学校不断增加,如今国内汽车维修人员也基本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汽车类技能人才强力支撑的背后,是一个产业的飞速发展——现在全国汽车保有量达9000多万辆,保养维修厂商41万家,年保养维修车辆2.5亿次,年产值上千亿元。
职业教育通过技能大赛,不仅带动了汽车类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支撑了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2011年,全国农业技能大赛在江苏开赛。作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部分,农业技能大赛始于2010年。谈起这项赛事,鲁昕说“以往举办技能大赛没有农业的概念,就是数控机床、物流。从去年开始,我们初步尝试在江苏举办了农业技能大赛,赛项中有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
教育部、农业部开展农业技能大赛的目的非常明确:“中国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米袋子、菜篮子等吃饭问题始终存在一些困难。”作为此次大赛的承办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书记朱洪生介绍,举办大赛目的在于提高农业技能的技术含量,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农业技能的技术含量提高了,农产品的技术含量也就提高了,大赛取得的成果有利于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技能大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鲁昕透露:为加快发展农业职业教育,今年教育部将与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科技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粮食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重点推进服务现代农业和新一轮“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建设。
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职业教育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与融合。职业教育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革。
服务大众民生
“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离不开职业教育,百姓生活离不开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就在我们身边。”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这个理念深入人心。
赛场内,许多赛项不仅向社会公众开放,还在赛场周围设有体验区,有专人向观摩者介绍赛项所属产业领域的发展概况、技术应用趋势,现场参与利用相关专业技术、技能提升日常生活质量和品味的互动体验。赛场外,许多展览展示活动也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参观。技能大赛在无形中拉近了职业教育与老百姓的距离,也拉近了与社会的距离。
谈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宁波市教育局局长黄士力表示:职校学生凭什么立足于社会?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学生是否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职校重视技能教学,培养掌握一技之长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职业教育实践“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这一办学宗旨的具体体现。
“职业教育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职机器人技术应用赛项裁判长、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孙昌国说,以高职机器人技术应用比赛为例,这项赛事综合了很多专业知识。机器人在设计、制作及竞赛过程中体现了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制造能力,而这些都可以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孙昌国指着正在移动的机器人告诉记者,“你把它换成一个吸尘装置,就可以变成一个自动的机器人吸尘器,完全可以用于现代餐饮服务行业。”
如果比赛需要通过介绍来了解职业教育与人们生活的距离,那么在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洽会上,则可以直观看到这两者的距离到底有多近。这场展洽会展览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人们可以在这里购买食品、服饰,也能买到苏绣、竹画等民间手工艺品。当人们感慨传统手工艺技术后继无人时,在新疆、西藏、宁夏、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展位上,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在用自己所学技能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职业教育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民间工艺,还能让这一工艺在传承中得到提升。”鲁昕说。
在江苏农林职业学院的展区可以真实体会“把生态带回家”的概念。墙上挂的画是通过艺术设计将各种有生命力的植物制作成的植物画。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幅画每两天喷一次营养液就可以了,它的生命周期是一年到半年,价格也很便宜,老百姓都消费得起。”展洽会让职业院校的学生作品变成企业产品,再变成实实在在的商品。
在梅江会展中心一间用于宴会和休息的大厅内,角落里专门设了三四个摊位。拥有100多年护理教育历史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师生,在这里为人们提供身体按摩、营养测试和美容咨询服务。
当一位母亲带着9个月大的男孩逛到这里,护理专业的学生将孩子轻轻抱起,耐心地为这位母亲讲解,怎样与婴幼儿接触才能满足孩子的“皮肤饥饿感”。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副主任简雅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们并不想拿出那些只有同行才看得懂的东西来展示,只想让大家直观地看到护士不仅在人们生病时需要,而且可以让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譬如给人开出“健康教育处方”。而这个城市的生活也离不开这所职业院校的呵护,简雅娟说“天津各大医院90%以上的护士都是该校护理系的毕业生。”
“小至绣花,大至现代工业”,这一切的一切让鲁昕感慨万分:“我们的孩子创造力是无穷的。”她对在场的记者表示:“你去看了,你就感受到了职业教育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深刻变化,让人民学会享受生活,这是其他教育所做不到的。”这位教育部副部长呼吁媒体对职业教育这个“弱势群体”给予更多关注,以“彻底转变社会上的陈旧观念”。“现在教育部的观念已经转变了,而社会还没有转。”鲁昕的这句话意味深长,说出了事实,也道出了无奈。
13941所中职学校、1246所高职学校到底与人们生活有着怎样的联系?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的理解是:“职业教育是所有普通人的生活质量。”他说,我们的生活质量并不取决于每天接触的高级知识分子,而是取决于最广泛的普通劳动人民。“比如,当你从北京乘坐高铁到天津,享受到的服务是否到位,跟职业教育有关系;你到商场买东西,遭白眼、奚落了,跟职业教育有关系;你家里装修完房子,窗户漏风,那也是职业教育在起作用。”葛道凯说,“不论你当多大官,你有多少学位,你每天的生活质量直接取决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所有人的生活质量。如果职业教育质量提高了,我们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就会提高。”
在展洽会上走一圈,就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职业教育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多大变化,这场筹备半年之多的展洽会,试图向人们指出一个常常被忽略的事实:“职业教育让生活更美好”。吃出健康、穿出美丽、安全出行、享受生活,它也为职业教育服务百姓、服务社会搭建了有效平台。
“牵手”企业深度融合
企业的深度参与仍是本届大赛的一大亮点。“丰田”“中粮”“华为”“中科”“康尼”……越来越多的企业作为冠名方或赞助方融入到技能大赛中。
今年,中职组现代物流技能比赛由企业提供雄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如中国龙工控股有限公司提供资金180万元冠名赞助,北京络捷斯特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上海环众物流咨询公司提供资金支持。
在中职组烹饪技能比赛的宣传条幅上也首次出现了中粮集团。
“往年都没有企业冠名,今年中粮首次冠名赞助中职烹饪比赛。”中职组烹饪技能比赛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职成司德育处处长刘宝民介绍:中粮集团在网上了解到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影响越来越大,便主动找到了教育部,想通过大赛来宣传、推广他们绿色、环保、健康的理念。“除了资金支持,比赛用料上也都由中粮提供。他们还举行了参赛选手的现场签约仪式,表示要持续关注我们四个赛项的优秀选手,关注他们的职业生涯,并给予他们资助。”刘宝民说。
如今刘宝民处长再也不为没有企业“冠名”、得不到资金支持而发愁了。尽管全国农业技能大赛仍没有企业冠名,但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洪生表现得很乐观:“今年是第二次举办这项赛事,由于举办时间短,还没有企业冠名,但今年企业参与的热情已经比去年明显增强。相信随着大赛影响力的不断增加,会有企业找我们的。”但朱洪生解释,看重企业冠名,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成功与否要靠企业来检验,通过大赛能建立并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解决教学跟行业企业的对接和深度融合的问题。”
“我们一直强调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定要把行业推到前台,充分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葛道凯介绍,今年全国各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得到2800多家企业的支持,行业企业积极赞助各级竞赛,为各种比赛提供专家、行业企业技术规范,提供相应的设备。
不仅中职组,今年高职组的赛项均以企业或行业为主导,并实质性参与赛项的设计、组织和实施,且多个赛项的主导企业是世界技能大赛的主要参与和支持单位,赛项设计融入国际标准,体现国际化理念,引导高职学生逐步走上世界竞技的大舞台。
大赛一如既往地发挥着行业企业的主导作用,行业作为大赛的组织者,分布在53个赛场。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大赛也为企业搭建了招贤纳士的平台。
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刘欣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今年企业参与的程度更加深入,涉及面也更为广泛,“企业不仅提供了很多设备,今年企业招聘优秀选手的力度也有很大提升。”正如刘欣所言,行业企业在大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不仅赞助大赛的企业越来越多,而且到现场招聘优秀选手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今年的技能大赛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由天津及外省市92家企业人事部门代表组成的“企业家观摩团”。这是连续四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首次有组织地出现企业界人士的身影。
“企业家观摩团”观摩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应用技术、光伏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现代制造技术等7个比赛项目。作为“企业家观摩团”的成员,天津一家外贸公司老总张和平在观看了选手的表现后当即表示,要挑选两名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和建筑设计的学生。张和平由衷地感慨:“都是各省考出来的尖子呀,招聘真是省心省事。”
这样的观摩也让来自中国北车天津机车车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陈振山感受颇深。他表示“机电数控车工”项目的选手们不但能操作数控机床,还可以进行工艺编程,“在我们单位这需要两个不同组的人才能完成的啊。”
“观摩企业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招聘会’上,提供了高职、中职就业岗位约800个。”天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周禄群主任显得异常兴奋:“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魅力越发显现”。
“企业家观摩团”观摩比赛,当场与优秀选手签约,这对于激励指导教师和选手、促进职业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是对校企合作价值与作用的深度挖掘和拓展,使技能大赛确实成为行业、企业、学校共同培养和发现高技能型人才的平台。
不仅赛场,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将目光投向了技能大赛的展示活动。展示活动突出学生作品向企业产品和市场商品的转化,突出研发、设计、生产等教学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的典型教学模式,突出企业职工培训模式与国际接轨的先进经验,以及职工培训与大学专业课程实行学分互换的积极探索,同时积极开展合作开发、技术转让等多种形式的洽谈及作品有偿推介活动。
大赛中,企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从冷漠视之到热情参与,职业教育在行业企业中的地位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职业教育必须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鲁昕强调,职业教育与产业合作培养人才的具体办法,就是“校企一体化”。她解释,学校与企业一体化运作,实现政府办学资源与企业生产经营资源的优势互补,从而打造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