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仓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沿江沿海沿沪,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实力多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前十名。全市现有22家央企、17家世界500强企业。德资企业聚集太仓已近160家,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
太仓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强劲的职业教育需求。太仓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于2004年创立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学院着力打造“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特色,在实践中创新了“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太仓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实施要点
“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双元(学校元和用人企业元)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体系,开发和融合校企双方的教育教学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深度培养,最终使学生(学徒)不仅能较出色地胜任岗位(群),而且知识层次、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均获得全面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确定岗位参与企业必须提供明确的培养岗位(群),且这些岗位(群)未来一段时期有用人需求。“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一种培养模式,岗位确定,学生就业才有市场,培养方向才有目标,工学结合才有基础。
利益驱动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和学生也必须与企业共同发挥主体作用。
合同培养学生与企业必须签订委培协议,协议中一般须明确以下几点:委培期限;在岗操作培训对双方的要求;学生学后为企业的服务期和违背条款;在岗生活补贴;不竞争承诺;保密条款等。
产训共赢保证充足的学生在岗培养时间,以实现产训的双赢。同时必须按“双元”培养的整体要求,制定学生在岗培养的实施方案,指定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指导,加强学生在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考核。
按能定酬对在岗培训期间为企业发挥很大作用的优秀学生,企业应及时与他们建立正式用工关系;对培养合格后录用的学生,企业应根据他们的顶岗能力,给予相匹配的工作待遇。
聚零成整打破学科知识系统化的理论性课程结构,建立基于职业活动系统化的实用性课程结构,在技能培训、知识学习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整为零,聚零成整。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学院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历史演进和主要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先后四次开展全院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探索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技术路径。同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了产学结合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构建起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出版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技术与路径》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长效机制的制度建构》等专著,初步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
形成“定岗双元”政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围绕“定岗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要求,初步构建起“政府办校、行业主导、企业深度融合”的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办学体制。
建立董事会制和兼职制学院中德培训中心实行董事会制度,由太仓市人民政府、各部委办局、学院、德国工商行会以及企业人员组成董事会,并通过董事会章程,强化其决策机能和执行力度,做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和学院管理人员、优秀教师分层对接,兼职渗透,实行交叉兼职。如政府主要部委办局领导兼任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委员,学院领导兼任太仓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行业企业专家兼任学院校企业联盟主席。
建设政产学合作平台学院成立了大学科技园,引企入园,引企入校,为“定岗双元”工学浓度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业深度合作提供了平台。这体现了企业全程参与、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特征的“校企一体”战略。目前已有后藤电子、创思维力信息等一批企业进驻学院,先后投入700万元,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其中一个基地已成为省级实训基地,多个专业实现了校企一体培养。
建设健雄联合研究院为了满足太仓各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和技术研发的需求,学院与国内8所著名高校联合建设研究院,发挥研究所人才集聚、技术集聚的优势。同时与政府、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从而提升学院各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校企合作能力,以技术服务赢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建设校企合作的对等机制。
建设校企地方联盟根据太仓市重点产业的发展,由学院主导,与太仓市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教育局、重点产业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共同建立七大高职教育产业联盟,发挥联盟在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确定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校企开展合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建设校企合作常态化组织。
建设“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地。顺应太仓区域经济的需求,学院先后成立了中德培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两个“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地,在基地这个平台上进行“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引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目前基地已成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示范基地、校企合作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技能及师资培训中心。中德培训中心2010年成为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创新基地。服务外包基地2008年成为省外经贸厅认定的江苏省首批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构建了基于“定岗双元”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按照“定岗双元”“六双”建设思想和专业对应职业、课程对应岗位、项目对应任务的建设要求,校企共同开发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开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的建设。现建设了江苏省精品课程3门,教职委优秀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与企业开发出版项目化课程教材18部。
建设基于“定岗双元”的工学结合项目团队。撤销了学科体系下形成的传统教研室建制,建立了以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任务的项目团队,以校企合作项目来引领成果建设、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项目团队必须吸纳企事业技术人员参与,并针对团队成员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能力培训,校内教师侧重实践综合能力,企业教师侧重教师职业能力,从而建设稳定的双师结构团队。目前学院已经成立与产业行业对接的工學结合、双师结构的项目团队38个,吸纳企事业固定的能工巧匠共96人。现已取得较为丰硕的建设成果,近三年取得技术服务收入663.5万元;取得知识产权26项,其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授权发明专利1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件,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4个。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情况
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大力推广。“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24个专业中进行了推广应用,3000余名学生参与了项目的教改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建设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可,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第一批院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德中心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成为省级实训基地;江苏省精品课程3门,教职委优秀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与企业开发出版项目化课程教材18部。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通过“定岗双元”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国家级比赛获奖16项,省级比赛获奖5项,特别是在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中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学院在校学生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件,开创了高职学生获得专利的先河,学生部分创新作品直接被企业采用;毕业生良好的职业能力、突出的专业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深受企业好评,部分学生已经走上了公司的中层领导岗位。
两大“定岗双元”实践基地高地效应凸显。中德培训中心和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已成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示范基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技能及师资培训中心。中德培训中心成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其下属数控实训中心成为省级实训基地;国际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成为江苏省首批15家省级服务外包培训基地之一。2008年以来,中德培训中心、国际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已先后为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如皋高等师范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和专项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近3000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作用日益凸显。
学院的示范效应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2007年在学院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论坛,全国近40家高职院校前来参会。学院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王明达认为:太仓职教模式,堪称全国“样板”。国内外各类社会机构和企业纷纷前来洽谈人才合作事宜,与学院进行“定岗双元”人才合作培养的企业已经增至86家。学院也已经成为太仓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成为太仓德资企业集聚的集聚源,太仓德资企业从我院建院初期的46家增长至150家。2008年,太仓市被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多次前来参观指导工作,2010年,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参观学院后,欣然题词:“中德合作,并驾齐驱,永久伙伴。”近几年来,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都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过报道,如《光明日报》就对学院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学院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
太仓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强劲的职业教育需求。太仓市委、市政府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于2004年创立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以来,学院着力打造“双元制”教育本土化特色,在实践中创新了“定岗双元”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太仓经济的高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实施要点
“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针对某一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双元(学校元和用人企业元)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和计划,确定理论与实践的课程体系,开发和融合校企双方的教育教学资源,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组织教学,深度培养,最终使学生(学徒)不仅能较出色地胜任岗位(群),而且知识层次、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均获得全面提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确定岗位参与企业必须提供明确的培养岗位(群),且这些岗位(群)未来一段时期有用人需求。“定岗双元”培养模式是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一种培养模式,岗位确定,学生就业才有市场,培养方向才有目标,工学结合才有基础。
利益驱动在利益驱动的基础上充分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和学生也必须与企业共同发挥主体作用。
合同培养学生与企业必须签订委培协议,协议中一般须明确以下几点:委培期限;在岗操作培训对双方的要求;学生学后为企业的服务期和违背条款;在岗生活补贴;不竞争承诺;保密条款等。
产训共赢保证充足的学生在岗培养时间,以实现产训的双赢。同时必须按“双元”培养的整体要求,制定学生在岗培养的实施方案,指定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的人员负责指导,加强学生在岗职业技能和相应知识的考核。
按能定酬对在岗培训期间为企业发挥很大作用的优秀学生,企业应及时与他们建立正式用工关系;对培养合格后录用的学生,企业应根据他们的顶岗能力,给予相匹配的工作待遇。
聚零成整打破学科知识系统化的理论性课程结构,建立基于职业活动系统化的实用性课程结构,在技能培训、知识学习和教学实施等方面,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化整为零,聚零成整。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理论体系。学院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历史演进和主要特征进行了认真分析,先后四次开展全院性的教育思想大讨论,探索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技术路径。同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系统总结了产学结合的理论基础和时代背景,构建起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出版了《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本土化:技术与路径》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长效机制的制度建构》等专著,初步形成“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的理论体系。
形成“定岗双元”政产学合作长效机制。围绕“定岗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要求,初步构建起“政府办校、行业主导、企业深度融合”的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办学体制。
建立董事会制和兼职制学院中德培训中心实行董事会制度,由太仓市人民政府、各部委办局、学院、德国工商行会以及企业人员组成董事会,并通过董事会章程,强化其决策机能和执行力度,做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政府官员、行业协会、企业专家和学院管理人员、优秀教师分层对接,兼职渗透,实行交叉兼职。如政府主要部委办局领导兼任大学科技园管委会委员,学院领导兼任太仓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席,行业企业专家兼任学院校企业联盟主席。
建设政产学合作平台学院成立了大学科技园,引企入园,引企入校,为“定岗双元”工学浓度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业深度合作提供了平台。这体现了企业全程参与、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特征的“校企一体”战略。目前已有后藤电子、创思维力信息等一批企业进驻学院,先后投入700万元,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8个,其中一个基地已成为省级实训基地,多个专业实现了校企一体培养。
建设健雄联合研究院为了满足太仓各企业对高层次人才和技术研发的需求,学院与国内8所著名高校联合建设研究院,发挥研究所人才集聚、技术集聚的优势。同时与政府、行业协会合作,共同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从而提升学院各方面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学院校企合作能力,以技术服务赢得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主导地位,建设校企合作的对等机制。
建设校企地方联盟根据太仓市重点产业的发展,由学院主导,与太仓市发改委、经信委、人社局、教育局、重点产业的行业协会、重点企业共同建立七大高职教育产业联盟,发挥联盟在研究制定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确定专业设置、培养方向和目标,指导和协调校企开展合作,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等方面的作用,建设校企合作常态化组织。
建设“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基地。顺应太仓区域经济的需求,学院先后成立了中德培训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两个“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实践基地,在基地这个平台上进行“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体制机制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引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目前基地已成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示范基地、校企合作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技能及师资培训中心。中德培训中心2010年成为江苏省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创新基地。服务外包基地2008年成为省外经贸厅认定的江苏省首批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构建了基于“定岗双元”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按照“定岗双元”“六双”建设思想和专业对应职业、课程对应岗位、项目对应任务的建设要求,校企共同开发开展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基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课程体系的重构;开展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的建设。现建设了江苏省精品课程3门,教职委优秀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与企业开发出版项目化课程教材18部。
建设基于“定岗双元”的工学结合项目团队。撤销了学科体系下形成的传统教研室建制,建立了以校企合作、社会服务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任务的项目团队,以校企合作项目来引领成果建设、课程建设和团队建设。项目团队必须吸纳企事业技术人员参与,并针对团队成员性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能力培训,校内教师侧重实践综合能力,企业教师侧重教师职业能力,从而建设稳定的双师结构团队。目前学院已经成立与产业行业对接的工學结合、双师结构的项目团队38个,吸纳企事业固定的能工巧匠共96人。现已取得较为丰硕的建设成果,近三年取得技术服务收入663.5万元;取得知识产权26项,其中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6件,授权发明专利1件,申请实用新型专利7件,取得软件著作权3项,与企业合作共建研发中心4个。
“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情况
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内大力推广。“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24个专业中进行了推广应用,3000余名学生参与了项目的教改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建设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高度认可,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学成果:机电一体化、软件技术和物流管理专业成为第一批院级重点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为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德中心成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数控实训基地成为省级实训基地;江苏省精品课程3门,教职委优秀教材1部,省级精品教材4部,与企业开发出版项目化课程教材18部。
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通过“定岗双元”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学院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竞赛中频频获奖,其中国家级比赛获奖16项,省级比赛获奖5项,特别是在全国物流技能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中一直保持优异的成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学院在校学生成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2件,开创了高职学生获得专利的先河,学生部分创新作品直接被企业采用;毕业生良好的职业能力、突出的专业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深受企业好评,部分学生已经走上了公司的中层领导岗位。
两大“定岗双元”实践基地高地效应凸显。中德培训中心和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已成为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示范基地、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技能及师资培训中心。中德培训中心成为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基地,其下属数控实训中心成为省级实训基地;国际服务外包培训基地成为江苏省首批15家省级服务外包培训基地之一。2008年以来,中德培训中心、国际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已先后为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如皋高等师范学院、南通职业大学、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提供各类技术服务和专项培训,累计培训人员近3000人,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作用日益凸显。
学院的示范效应和辐射范围不断扩大。2007年在学院召开全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论坛,全国近40家高职院校前来参会。学院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中国职教学会会长王明达认为:太仓职教模式,堪称全国“样板”。国内外各类社会机构和企业纷纷前来洽谈人才合作事宜,与学院进行“定岗双元”人才合作培养的企业已经增至86家。学院也已经成为太仓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成为太仓德资企业集聚的集聚源,太仓德资企业从我院建院初期的46家增长至150家。2008年,太仓市被国家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德企业合作基地”。各级领导、行业专家多次前来参观指导工作,2010年,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在参观学院后,欣然题词:“中德合作,并驾齐驱,永久伙伴。”近几年来,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都对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过报道,如《光明日报》就对学院的这一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专题报道。学院的示范效应日益显现。